郭子仪乘机出击,又败叛军于沙河县。
蔡希德到了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领步、骑兵共计二万人向北支援史思明;又派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一万多人增援史思明。
加上史思明原本的兵力,一共有五万多人,其中曳落河占五分之一。
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仪依靠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叛军来攻就固守,撤兵就追击。
白天向叛军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搅得叛军不得安宁。
这样持续了数天,郭子仪与李光弼商议说:“叛军已经疲劳,可以出战。”
四月二十九日,两军战于嘉山,叛军大败,四万多人被杀,俘虏了一千多人。
史思明从马上坠落下来,发髻散乱,赤脚步行、狼狈逃窜;他一直都不敢回驻地,到了晚上,拄着折断的长枪回到军营。
然后搜罗幸存的士卒、又逃奔博陵。
李光弼当然不会再给他重整旗鼓的机会,他率兵紧紧地围住了博陵,史思明进退两难。
于是河北地区原先被叛军占据的十多个州郡都杀了叛军的守将而归降朝廷。
范阳的归路再次被切断,叛军往来都是轻骑偷偷摸摸地通过;就是这样还大多被唐军俘获。
驻扎在范阳的叛军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况,也都在心里泛起了嘀咕、心中动摇不已。
第409章 又献谗言
郭子仪、李光弼嘉山大捷后,河北郡县纷纷响应,归顺朝廷,安禄山大为恐惧。
他忽然发现大唐的江山很难被撼动。
自己放着好好的三镇节度使不当,非要造反,这简直就是找死;于是他把高尚与严庄叫过来一顿骂。
“这么多年以来,你们都劝我反叛,并且认为一定能够成功。而现在大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攻破,北归的路也被断绝,官军大集,我们所占据的只有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根本没办法和朝廷对抗,拿什么颠覆人家的江山?!
“从现在开始,你们俩给我面壁思过去。再也不要来见我!”
高尚与严庄听后也很害怕,生怕安禄山一个不开心,把他俩给杀删了;连续好多天都不敢去见他。
这时,田乾真从潼关回来,去给高尚、严庄讲情。
他劝安禄山说:“自古以来,凡是要成就大事业的帝王,都有胜有败,怎么能够指望一举成功呢!
“现在四面八方的官军虽然多,但都是新召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战阵,怎么能够敌得过我们蓟北的这些精兵强将呢!您根本不用担忧。
“高尚、严庄都是跟随您多年的功臣元勋,陛下就这样一下子把他们抛弃,如果让诸位将领知道了,那一个能不心中恐惧呢!如果内部分裂,上下离心,我觉得陛下的处境就危险了!”
安禄山被他这么一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高尚与严庄召来,摆投宴席招待,安禄山还为他们唱歌以劝酒,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
安禄山计划放弃洛阳,率军回保范阳,但他一时还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全天的百姓都希望杀掉杨国忠。
百姓们都觉得安禄山叛乱是因为杨国忠骄横放纵所致,无不对杨国忠切齿痛恨;而且安禄山起兵是以讨杨国忠为名。
王思礼悄悄地劝哥舒翰,让他上表请求玄宗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
王思礼又请求率领三十个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出京师,到潼关把他杀掉,哥舒翰否决了他的提议:“如果这样做就是我谋反,而不是安禄山谋反。”
这时,也有人奉劝杨国忠:“现在全天下的人都以为是相公的错才导致安禄山叛乱,说句不好听的,每个人都对您心怀不轨。
“而且,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如果他挥兵西向京城,您不就危险了吗!”
杨国忠大为恐惧,于是就上奏玄宗说:“现在潼关虽然有大军把守,但后无援兵,一旦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请求挑选牧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训练,以应付不测。”
玄宗同意,于是就派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支队伍。
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于灞上,命令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得知后,也怕被杨国忠谋算,于是就上表玄宗请求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潼关军队统一指挥。
六月初一,哥舒翰把杜乾运召到潼关,借机杀了他,杨国忠更加害怕。
他觉得不如先发制人,以免真的被哥舒翰挥刀相向。
于是他告诉玄宗,说崔乾在陕郡的兵力不到四千,都是老弱兵,而且没有准备;如果安禄山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陕郡,到时候肯定是一大威胁。
陕郡和长安相距较近,到时候安禄山想要踏进西京,就更加容易了。
玄宗一听,觉得十分后怕,就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收复陕郡和洛阳。
哥舒翰上奏说:“安禄山善于用兵,现在刚举兵反叛,怎么能够不设防呢!
“这一定是故意示弱来引诱我们,如果出兵攻打,正中了他的计谋;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速决,我们据险扼守,利在长期坚持。
“何况叛军残暴,失去人心,兵势正在变为不利,将会有内乱,到那时再乘机进攻,就可不战而获胜。
“我们最主要目的是要取胜,何必要立刻出兵呢!现在各地所征的兵大多都还没有到达,请暂且等待一段时间。”
郭子仪与李光弼也上奏说:“请让我们率兵向北攻取范阳,直捣叛军巢X,抓住他们的妻子、儿子作为人质用来招降,这样叛军内部必定大乱。
“哥舒将军坚守潼关的大军应该固守以挫敌锐气,不可轻易出战。”
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就告诉玄宗说叛军没有准备,而哥舒翰却逗留拖延,将要失去战机。
玄宗信以为然,于是又派宦官去催促出兵,连续不断。
哥舒翰没有办法,抚胸痛哭;六月初四,亲自率兵出关。
事实证明,这果然是安禄山的圈套。
六月初七,官军与崔乾的叛军在灵宝西原相遇了。
崔乾的军队占据着险要之地,南靠大山,北据黄河天险,有狭道七十里。
他们几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简直就无法撼动。
哥舒翰于是把官军驻扎在和他们相距20里的地方。
但是他还是没来得及打探地形,玄宗的催命符又来了;限他马上出兵。
六月初八,哥舒翰虽然极度不愿意,但是还是带着官军去和崔乾的叛军交战。
崔乾早就提前把精兵埋伏在了险要的地方,哥舒翰与田良丘乘船在黄河中观察军情。
因为被玄宗催的很急,再加上哥舒翰一时急燥;看见崔乾兵少,就命令大军前进。
王思礼等率领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领其余的十万在后,哥舒翰率丘三万登上黄河北岸的高丘观察指挥,并鸣鼓助战。
崔乾出兵不到一万,三五成群,稀稀拉拉,队伍有疏有密,士兵有前有后,官军看见后都大笑叛军不会用兵。
可是就是对方的诱敌之计,崔乾把精兵摆在阵后。
两军一交战,叛军偃旗息鼓假装败逃;哥舒翰一看这样,连想都没想就命令全军突击。
士兵们一看对方卸甲逃脱,都觉的胜利在握;再加上主帅都说了让全军出击,根本就没做任何准备。
第410章 战败降敌
他们只顾一味地向前攻击,完全没注意到已经进入敌人包围圈。
不一会,崔乾提前埋伏下士兵们仗着自己占据着高地,用滚木石块打击官军。
那些石块儿足有一米多宽、滚木也有一人抱那么粗;这些东西就跟雨点一样、密集地砸了下来。
官军虽然戴着头盔,但是这些东西直接往脖子和脸上砸,一时间死伤惨重。
这原本就是一个峡谷、道路狭窄,士卒们只是进入、就显得很拥挤,更别说是伸展刀枪了。
哥舒翰赶忙让马拉毡车为前队,去冲击叛军。
过了中午,东风骤起。
崔乾把数十辆草车塞于毡车之前,放火焚烧;顿时大火熊熊,烟雾蔽天。
官军们被烟熏的根本睁不开眼睛,敌我不分、互相冲杀;哥舒翰以为叛军在烟火中,就召集弓箭手和弩机手S击。
持续到天黑,箭已S尽,才知道没有叛军。
这时崔乾派已经率领精锐骑兵过南山,从官军后面发起进攻,官军腹背受敌,首尾大乱。
哥舒翰也乱了阵脚,不知道如何抵挡,因此大败。
有的丢盔弃甲逃入山谷,有的互相拥挤被推入黄河中淹死,喊声振天动地,叛军又乘胜追击。
官军后面的将士看见前军大败,也纷纷溃逃,黄河北岸的军队看见了也向后逃跑。
哥舒翰仅与部下以及数百骑兵得以逃脱,他们从首阳山西面渡过黄河,逃亡关内。
当时关外挖了三条深沟,都是宽二丈,深一丈;哥舒翰的部下们着急过沟,有的甚至连人带马坠落沟中。
哥舒翰逃入关内之后清点士卒,只剩下了八千多人。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