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修缮完守城的器械,叛军紧接着就追来了;这时,我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叛军被打退。
安禄山这个时候一心想称帝,并没有强行进攻;而是派部将崔乾率兵屯于陕郡。
这个时候,附近的临汝、弘农、济Y、濮阳、云中等郡都已经降服于安禄山。
这时朝廷向诸道所征的兵都还没有赶到,关中民众十分惊慌。
看到安禄山确实留在东京不再进攻,关中民众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朝廷也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备战,所征的兵也陆续赶到。
第403章 诬杀双雄
玄宗再三确认之后,才终于正视了这个事实——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了。
这个时候距离安禄山谋反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玄宗这才赶忙召来宰相商议应变之策。
看到玄宗跑来跟他商量应对之策,杨国忠面露得意之色,满脸都是一副“让你不听我的话、现在吃大亏了吧”的表情。
玄宗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并不傻;看到安禄山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他也有些不高兴。
杨国忠看到玄宗不高兴了,赶忙把脸上那些表情收了起来,开口说道:“陛下,造反的人其实只有安禄山自己,他所率领的部下并没有反叛之意。
“我听说,是他假传旨意,说陛下要置我于死地,才派他来清君侧。”
“陛下只要下一道新的诏书,诏告天下说,安禄山此举是不义之举。到时候他所领的部下肯定都会离他而去。”
“安禄山只是一介胡人,缺少了众位将士的辅佐,根本就成不了系统。过不几天,就会败灭。”
玄宗觉得有道理,于是立刻下了一份诏书。
玄宗同时派特进毕思琛往东京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往河东道;各召募数万人,各随便利,编组教练,以便抗拒叛军。
十六日,封常清入朝,玄宗向他问平叛之计。
封常清一直都没把安禄山放在眼里,夸大其辞地说:“现在因为天下太平已久,所以人人看见叛军都十分害怕。但事情有逆顺,形势会突变。”
他还跟玄宗自荐,说:“我自荐帮陛下平定叛乱,我即刻前往东京,打开府库,召募勇士,然后跃马挥师渡过黄河。”
“用不了几天,臣就亲手把逆贼安禄山的头颅取下献给陛下!”
玄宗大喜,立刻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封常清立刻点了我和段秀实以及一千随行人马、即刻乘驿马到东京募兵。
东都洛阳那边听说安禄山反,壮丁们都义愤填膺,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再加上开府库给的待遇确实非常优厚,十天居然招募到了六万人。
我带人毁掉了河阳桥,并在周围建设了军事堡垒,准备抵御叛军的进攻。
十一月十九号的时候,安禄山已经到了博陵郡南,何千年等人听说了之后,立刻把带着杨光来见;安禄山责备杨光依附杨国忠,然后杀了他示众。
安禄山让部将安忠志率领精兵驻扎在土门,又委任张献诚代理博陵太守。
安禄山从博陵离开、到了藁城。
常山太守颜杲卿因为兵力太少、没办法抵抗,就与长史袁履谦去迎接安禄山。
安禄山当即赐颜杲卿金鱼袋紫衣服,把他的儿子和弟弟带走作为人质,仍让他守常山。
又派部将李钦凑率兵数千守卫井陉关,防备从西面来进攻的唐军。
袁履谦完全不知道一向正义凛然的颜杲卿怎么会投降安禄山呢?
颜杲卿也知道袁履谦的心思,在回来的路上指着安禄山所赐的金鱼袋紫衣服对袁履谦说:“我们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呢?”
袁履谦立刻领悟了他的意思,于是就暗中与颜杲卿谋划起兵讨伐安禄山。
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堂兄,颜氏兄弟在安史之乱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颜杲卿更是一心为国,即使全家被安禄山杀死,临断气的最后一秒还在大骂他。
十一月二十一日,玄宗从华清池回宫中,他越想越生气,可是他又没有办法。
于是下旨杀了安禄山的儿子太仆卿安庆宗,并赐荣义郡主自杀;这就是典型的连坐了。
玄宗任命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安思顺的弟弟安元贞为太仆卿。
又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
同时,设置河南节度使,统一指挥陈留郡等十三郡的军队,任命卫尉卿张介然为节度使。
又任命程千里为潞州长史,开始在各郡的战略要地设置防御使。
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以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东征安禄山。
玄宗拿出了内府的钱帛,于京师募兵十一万,号为天武军。
但是这些人都是市井子弟,没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简直渣儿的没法看。
十二月一日,副元帅高仙芝率领飞骑、矿骑及新招募的兵,再加上留在京师的边镇兵,集合了一个五万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前往东征。
玄宗及派监门将军宦官边令诚去监军,屯于陕郡;边令诚担任监军,也为后来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杀埋下了隐患。
十二月二日,安禄山帅叛军用绳索把破船连在一起,又在湖面上扔了很多树枝和浮木。
他们并不急着过河,而是在河边儿驻扎了下来。
结果第二天,因为天冷湖面结了冰,冰把那些东西都冻了起来。
居然像一座座浮桥,安禄山的大军过河,攻陷了灵昌郡。
安禄山所率领的步骑叛军原本就是各个少数民族的俘虏,他们无组织无纪律惯了、散漫不成队伍。
每攻下一个城镇,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性子肆意毁坏;所经过的地方被烧杀抢掠,一片残败,无故死伤的人难以计其数。
玄宗派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带兵镇守陈留,结果张介然刚到陈留第三天、还没来得及建好所有的防御工事。
安禄山带着叛军就到了,张介然命令士兵登城守卫,士兵们看到对方浩浩荡荡的队伍,皆是惊恐不已,溃不成军。
他们艰难抵抗了一日之后,太守郭纳没办法,只好拱手让出陈留城、跟安禄山投降。
安禄山从城北进入,进入城中得知了安庆宗已死的消息,当即悲恸大哭:“揭竿起义的是我,我的儿子有什么罪,为什么要把他杀死!”
他大哭不已,当即把当时投降的陈留将士全部杀死泄愤。
陈留郡守备将士将近一万人,血几乎染红了陈留城门。
安禄山还觉得不解气,又在军门杀了张介然。
任命他的部将李庭望为节度使,守卫陈留郡。
第404章 颜式兄弟
封常清、高仙芝被杀后,玄宗没有可以任用的大将,所以想到了因为中风在家中休养的哥舒翰。
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多次打退吐蕃,又是名将哥舒道元之子、王忠嗣的得意部下,其作战能力和军事能力都不容小觑。
而且,他和安禄山素来有恩怨、明怼暗怼了好几次,关系一直不怎么样。
玄宗召见他,拜他为兵马副元帅,率兵八万去征讨安禄山;玄宗还下诏书让各地进军,集兵收复洛阳。
哥舒翰原本就因为中风萌生了退休的念头,现在玄宗让他拖着病躯去带兵打仗……
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哥舒翰坚决地拒绝,但是玄宗不答应。
哥舒翰无奈,只好领命。
玄宗任命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兼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蕃人将领火拔归仁等都率领部落军队听从哥舒翰指挥,。
再加上高仙芝原来的军队,凑了十六万人——号为二十万,守卫潼头。
哥舒翰中风中得确实挺厉害,眼看着都快生活不能自理了,根本没有心力料理军务;他干脆就把军政大事委托给田良丘全权处理。
田良丘生性谨慎,他只是行军司马、不敢一人决定大事,于是就让王思礼统领骑兵,李承光统领步兵。
可是王思礼和李承光一向没达成过共识;现在,看着哥舒翰身患重病,动了争权的心思。
俩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军令一直无法统一。
哥舒翰本来就生患重病,看他们掐架,觉得特别闹心;凡是不听从指挥的,一律军法严惩。
但是,有时候某些事情并不是士卒能说了算的,责任还是出在他的领导。
哥舒翰一味地用法严厉而不体恤士卒,导致士卒们意志松懈,士气低落,战斗力锐减。
安禄山的部将大同军使高秀岩率兵侵略振武军,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退打败,郭子仪又乘胜攻克了静边军。
安禄山派大同兵马使薛忠义侵略静边军,郭子仪派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率兵去迎战,大败叛军,七千骑兵被坑杀。
仆固怀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安史之乱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军功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存在。
他是铁勒人,最早在王忠嗣手下应征入伍,后来跟随郭子仪,任朔方左武锋使。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