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来什么,最怕有人赞同他的意见,结果马朔就去赞同了……
“我觉得应该收拾修整,毕竟我方长途跋涉来到此地,粮草不够充裕,对地形也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我赶忙劝阻,“现在贸然前往,无异于把我方的后背暴露在对方的视线之内,万一对方仍有伏兵,唯恐撤退不及。”
“放心,”郭虔瓘拍了拍我的肩膀,“周围的地形,先行部队已经探测完毕,地形图就在桌子上呢;伏兵的话就更不是问题了,他们不是被你们击退了吗?这两个困难都可以克服。”
“……”我无言以对,大叔是铁了心、一意孤行,要去打对方的城镇。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异议,那就明日一早攻城?”郭虔瓘说,看起来像是征求我俩的意见,但实际上他已经把决定做好了。
我明明是持反对意见的呀,我们能不能不要作,老老实实地稳住。
“唯!”马朔行礼,大声说。
“唯……”我不情愿地行礼,说。
“长途奔波,你们也累了,回去休息一下吧,养精蓄锐。”郭虔瓘大叔轻笑,我又一次觉得人不可貌相,像他这种面相跟笑面虎似的家伙,骨子里未必也是这种纯良无害。
—
天刚亮就听到了号角声。
我赶忙爬起来,发现马朔已经在穿鞋子了。
其他的军官们也都在着急忙慌的穿衣服。
我们收拾完,到大营里的空地上,发现所有的士兵已经列队站好了。
随着郭虔瓘大叔一声“全军出击”,浩浩荡荡近五千人的队伍,往不远处的苏禄城门下进发。
要去攻打十姓之一的苏禄部族了__
第254章 求和使者
老远就看到我们来了的苏禄军,立刻把弩车架上了。
但是他们没敢轻举妄动,因为我方还没有开始进攻。
对方的使者先走下城,来到我方阵前。
古代人就是这点儿很麻烦,打就打哪儿那么多废话。
非得弄个这先锋、那先锋,这使者那使臣的。
“郭将军,诸位将士。”那个使者说的一口纯正的唐普,“虽说是我方挑衅在前,但我方已经撤回番地,贵方为何还苦苦相*?”
真的是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
自己先去挑衅别人,打不过人家就跑;跑不了,还怪人家追的太快了。
“使者所言差矣。”郭虔瓘大叔当然也不是傻,虽然他看起来只是个笑面虎,“正所谓敌不犯我,我不犯人;五方吃了亏,自然要讨回来。”
“鄙方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我方的错误,并和贵方道歉。”苏禄使者说,“但贵方拒不接受。”
“想让我方接受,最起码要拿出点儿诚意来。”郭虔瓘坏笑,“退居此处二百里,并把这个城池让与我唐。”
“断然不可。”苏禄是使者一听这话也不乐意了,“该城镇是我重镇,断没有割让之理。”
“那就没得谈了。”郭虔瓘皱眉,“各地赔款,不然没商量。”
“尔等这样,与周边蛮族何异?!”苏禄使者脸都气红了,“大唐泱泱大国……”
“对付你们这些蛮夷,就得不讲理。”郭虔瓘直接打断他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怀朔,送客。”
“唯。”马朔走上前,“请。”
“郭将军,您别生气,”苏禄使者一看郭虔瓘真的恼了,赶忙换上一副讨好的嘴脸,“我们万事好商量。”
“有什么好商量的,就一句话,把这座城赔给我们,既往不咎。”郭虔瓘大叔态度强硬,“而且还得退居二百里。”
“能不能再商量下……”苏禄使者几乎是在乞求,“这座城确实割让不得。”
“那就没得商量。”郭虔瓘大叔翻了个白眼,“怀朔……”
“别别别,”苏禄使者说,“那只割城,不退二百里行吗?”
“割地退居,缺一不可。”郭虔瓘依旧不送口,“难道你们想割地赔款?”
“赔款也行。”苏禄使者一看他松口了,立刻满口应承。
“那五百万钱。”郭虔瓘大叔狮子大开口。
五百万钱,那就是五百万枚开元通宝;这两年开元通宝又增值了不少,差不多三个通宝能买两斤米。
一斤大米就算三块钱一斤,三个通宝约合六块钱,也就是说一枚开元通宝约合两块钱。
五百万钱,就是足足一千万。
这么多钱,苏禄肯定拿不出来,拿得出来他们也不舍得给啊!
他们原本就是游牧民族,放牧能赚多少钱,我估计他们连两万钱拿不出来。
不过他们不愿意割舍城池也可以理解,这是他们的门户,一但割舍掉,等于门户大开;万一安西军哪天心情不好了来打他们,他们不仅没有招架之功,还没有还手之力。
“五百万钱?!”苏禄使者失声说,“郭将军,你这样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哦?”郭虔瓘不以为然,“那还是后居二百里吧。”
“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吗?”苏禄使者都快哭了,“五十万钱行吗?”
“五百万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郭虔瓘说。
“我们是真拿不出来这五百万钱。”看得出,苏禄使者脸上的为难不是装出来的。
“那你们就退居二百里呗。”郭虔瓘大叔挑眉说。
好像真的有点儿过分,人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
“我们已经同意割地,已经算是很大的退让了。”苏禄使者脸上的表情忽然木然了起来,“退居二百里,断然不行。”
“那就没得商量了。”郭虔瓘说。
这时,只见苏禄使者忽然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弯刀。
我和马朔大惊,赶忙拔出横刀;只见那个苏禄使者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他把弯刀举起来,自刎倒地。
血甩了一地血花。
真的是把对方*得太急了,他确实也没有办法,他只是个小劝和使者。
如果有办法的话,他肯定也不愿意来。
虽说两军交战,不杀使者。
可是,杀使者的还少吗?
这么高危的职业肯定谁都不愿意干。
“死了。”马朔上前,扒开苏禄使者的眼睑,说。
古代人都不用探鼻息的方法检测人的生死,真不知道那些动不动探鼻息、确定人是否死去的习惯是哪儿传出来的。
“我本来就没想跟他罗唆。”郭虔瓘说,叹了口气,“人在军营,身不由己。现在不打,以后必成后患。”
郭虔瓘大叔提前说了他今年年底才会说的台词,果然他这个想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大叔就是一个征战狂人啊。
“嗯。”马朔赞同道,“必须乘胜追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知我者,怀朔也。”郭虔瓘赞许地说,“这个地方易守难攻,若是能拿下这座城池,整个西域贸易商道就更加畅通无阻了。”
原来丝绸之路在唐朝的官方称呼叫作“西域贸易商道”。
“嗯,”马朔附和道,“这座城池是必须拿下的,都护认为何时攻打合适呢?”
“嗣业怎么看?”估计是看到我一直没有说话,郭虔瓘把话题抛给了我。
我能怎么看?我是反对的呀。
我本来想说你开心就好——“但凭世伯做主”,但是觉得说完这句话,可能会被打死的。
“末将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我说,“虽然这场仗是必须要打的,但是应当把伤亡减到最少。”
“嗯。”郭虔瓘赞同,他还点了点头,“我方虽有五千余名良将,但对方也许还有增援。”
看来,我之前的话,他也不是一点儿都没听进去。
“要不,下午吧。”郭虔瓘说,“今天上午先派一队人马前去诱敌、探一探敌情虚实。”
“其他人隐藏在城墙周围,听从怀朔调遣。”
“唯!”我和其他将士行礼,大声说。
第255章 胡禄士兵
领了郭虔瓘大叔给我们分配的任务。
我带着一支只有十七个人的小队伍奔赴灾区、哦不、奔赴战区。
苏禄的城镇,比我想象的大不少,只不过城墙让我稍稍吃了一惊。
见识过安西都护府的夯土墙,完全可以理解苏禄他们这种竹篱笆加夯土结构的城墙。
泱泱大国的城墙都是夯土的,周围的小附属国,还能指望他们的城墙有多好啊。
他们只不过是在夯土里面夹杂了竹子,我只是不能理解,他们从哪里找到这么多竹子的呢?
而且他们这些竹子都有手腕粗细。
竹子大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它们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他们非常敏感;生存环境必须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所以它们集中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北方也有竹子,但是北方的竹子特别细,最多也就拇指粗细;他们城墙里的竹子很粗,显然不是北方产的。
他们用夯土制作城墙,倒是可以理解。
西域地区的很多建筑都是就地取材用夯土制作的,他们这边的土地普遍是黄土和风沙;这两种东西不适合做砖。
虽然同时期长安附近的很多建筑都是砖石做的,但是砖石需要烧制耗时费力,而且还需要糯米。
相似小说推荐
-
草民遇三国 (小囧同学) 起点VIP2017-08-01 秦汉三国莫非回到三国只是为了铲除这两个妖孽?来来回回的奔波也是因为这个?但不论哪边,三国...
-
伐明 (林泉隐士) 起点VIP2017-08-16 两宋元明崇祯元年,陕甘大旱,饥民遍地,流贼四起。陕北高原,官员催科比粮,搜刮严酷,百姓早已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