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句话说,民众们是不管,谁当政,或者谁掌权的,他们只在乎谁能够让他们吃饱饭,让他们有安定的生活。汉国与曾经的故国相比,是汉国能够让他们填饱肚子,让他们免受战乱之苦,他们自然是拥戴汉室。
只不过,在这长安,终究是不比雒阳,这儿的人爱戴刘纪,乃是因为刘纪给了他们富庶的生活,假若有一天,刘纪不能让他们过上这种生活,或许就会有叛乱将起吧。在雒阳,乃是真正的汉室祖地,也只有那儿的老汉人,才会真正的为汉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齐国很强盛,毋庸置疑,哪怕是有些衰败了,可是齐都依旧是繁华的,刘纪迁都之后,长安更是街市之中,集市密布,人声鼎沸。各种商品,小贩,应有尽有。
远眺长安,刘纪在宫中,都能高高俯视着整个长安城。高高的眺望台之上,乃是刘纪亲自令人所建,在这眺望台上,刘纪的双眼不会被重重的宫殿所遮挡,能够俯视整个长安城。人在高处,远眺长安,升起一种别样的感觉。
“君父,风太大了……”
不知何时刘纪身边走来一个俊郎少年,英姿勃发,眉宇之间,与刘纪竟然是有八分相似。
此人,正是汉室的太子,刘彻。刘彻如今已经十八岁,可以算得上成年了,也已经懂得许多事情,而刘纪也开始锻炼其能力,如今的刘彻已经开始接受一些国政起来。
“风大?”
刘纪抬头,在这个高台之上,风自然不小,不过如今却是春夏之际,大风吹拂在身反而有着几分凉爽。
“刘彻,你可知下方为何处?”
“禀君父,下方乃是长安城。”
刘彻恭敬的回答道,不知道刘纪为何突然问这些问题。
“不错,长安城。但是这也是我大汉的天下,大汉的子民!你可知寡人建此高台之意?”
“不知。”
刘彻微微摇头,站在此处,远眺长安城,倒是别有一番风景,但是刘彻明白,刘纪建此高台,绝对不是为了区区欣赏风景这般简单。
“建此高台,能够远眺长安城,能够看到我大汉之地,能够见到我大汉之民。”
刘纪微微将目光抬了抬:“这未央宫太大了,这重重宫殿,也是太多了!若是不将目光远眺的话,目光只会被这些宫殿给遮挡住………”
刘纪的话,有着深深的含义,刘彻看了看下方的长安城,又看了看刘纪,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第五百六十一章 晕厥
?大汉黄龙五年,楚地再乱,与此同时的,三晋之地,赵韩之地也是有叛乱发生,刘纪派遣汉军征伐。
宣室殿,刘纪坐在高高的雕刻着龙图案的龙椅之上,头戴旒冕,盯着汉室群臣。左相李斐上谏道,“君上,楚地再反,赵韩之地也是有叛乱所生,下臣以为,乃是君上未曾将其王室子弟诛尽,方有祸乱之生。所以此次平定祸乱之后,君上当诛尽诸国王室,以防祸乱再生。”
“不可!”
李斐之话,刚刚落下,便是立刻有一人反对,众人视之,乃是谏议大夫司马骞。要问汉室之中,名节高尚之人,必谈司马骞。司马骞乃是与刘纪在齐国便是识得,当年的百家论战,使得刘纪对这位史家弟子心生敬仰之意。汉室灭楚之后,司马骞本欲为楚国殉葬,却是不料其乃是刘纪重点保护之人,竟然自杀未遂。但是虽然如此,司马骞因为楚亡之故,依旧是未曾接受刘纪的征用。
直到黄龙三年,刘纪迁都长安之后,再次征召司马骞,并以史家之风骨形容于司马家族,彻底将司马骞打动,决定受刘纪征召,入汉室为官。
谏议大夫,在汉室算不上什么高官,但是司马骞,绝对是连高官都惹不起的存在,因为他之风骨,令许多人汗颜。在劝谏之方面,乃是出了名的谏臣。哪怕是刘纪,对其都要畏惧三分。史家之风骨,在司马骞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刘纪曾明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汉国有司马夫子,大汉之幸,万民之幸,寡人之幸。
刘纪这一言,彻底奠定了司马骞那崇高的地位,从此之后,百官之中,皆是对司马骞畏惧三分。所以如今的司马骞才敢出言反对左相李斐之言。
要知道,左相李斐乃是治理朝政十余载之相,在汉室中威望,不下当年之魏平,甚至还犹有过之,如今能够反驳李斐之语的人,并不多了。
“司马大夫?为何不可?”
李斐眯着双眼,看向司马骞,对于司马骞反驳他的话语,丝毫不曾气愤,司马骞连刘纪之话语都敢反驳,经常使得刘纪龙颜大怒,与刘纪比起来,他这一个左相,又算得了什么?司马骞乃是谏臣,乃是史家弟子,也是孤臣。满朝文武,能够与司马骞真正交好之人可是不多。
“如今大汉之所以能够安定天下,四海升平,万民敬仰,此皆是因为君上之仁!无论是仁政,还是仁行。汉室数十年来,所灭国者无数,可是民众叛乱者极少极少,此皆是因为君上之仁德!每破一国,汉室皆不肆意屠戮其王室,遂诸国王室心服,亡国之民感恩君上之德。如今左相因为些许叛乱之事,便是诛尽诸国王室,此举乃是暴政,更会使得亡国之民气愤,民心若是背向,只怕比今日各地之祸乱还要甚之。”
司马骞道。
李斐盯着司马骞,微微摇头失笑道:“司马大夫,只怕你说反了,若是不诛灭这些诸国王室,只怕这祸乱更为严重!许多王室子弟认为有复国之机,亡国之民认为有复国之机,尽皆叛乱,汉室虽能扑灭战火,可是根基不除,斩草无益。”
“诸国王室反叛者乃是少数,岂可一概决之?”
“司马大夫可知,这数十余年来,诸国王室子弟反叛之数?”
李斐淡淡一笑,上前向刘纪谏道:“数年之休养,秦国之心日益骄甚,两年之前的秦汉魏地之战,我汉室退兵,使得秦人认为我汉人不过如此。整个秦国民众,皆有战心,下臣认为,秦国不日之间,便是有再起大战之意……此次秦汉之战,我汉室当全面以敌!在此之时,不能允许有任何之事,阻拦我汉室与秦之战!诸国王室不除,若是等其在秦汉之战之际反叛,扰乱后方,又该如何处置?”
“下臣附议!”
继李斐之后,太尉孙懿也是开口了,随后高郜也是犹豫了些许,最终还是说道:“诛灭诸国王室,或是不妥之计,可是若是左相所说属实,秦国果有伐汉之意,下臣也认为当灭之!”
秦汉之战,干系太重了!不容有任何闪失,此乃是决定了天下争鼎之战,汉室一并中原之战,自然不能容许有任何隐患出现。
“恐怕诛杀完诸国王室,只怕会让诸地更为祸乱!”
司马骞急了,他也是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若是李斐一人说道,还不算什么,可是太尉孙懿,御史大夫高郜皆是如此说话,刘纪也要三思!不顾上司御史大夫高郜之示意,司马骞谏道,“下臣认为,诸地之所以祸乱,乃是其地方之臣,懈怠之故!若是这些人无过,诸地自然不会起祸乱之灾。此非诸国王室之错!再者,许多人乃是借诸国王室之名为乱,君上若是为此,诛尽诸国王室,岂不是毁了汉室数十年之仁名?”
“司马大夫,你曾是楚臣,当年楚相屈沣离世之前,乃将楚国托付于你,今日之举,莫非是想要保全楚国王室,意图再起之机?”
荀仪略微嘲讽的声音道,荀仪乃是继荀荻之后,继续执掌荀族之人,而荀荻,因为些许事情,触怒了刘纪,被刘纪罢免,荀仪这才上位。不过从其嘲讽司马骞之话看得出来,并不比荀仪要好过多少。如今汉室老世族已经十分之少了,迁都,更是使得老世族之威力大大削弱。
要知道,这些人的根基,大部分在于雒阳,而刘纪迁都于长安,可谓是来了招釜底抽薪,使得世族元气大损,再者,由于太学院的兴盛,世族之中,也很少有大才出现。如同魏族魏平这般大才,在世族之中竟然未曾见过。
当年汉室五大族,魏高荀韩司马,如今,仅仅有高郜一人在支撑着。韩族在韩兴去后,便已经没落,而魏族在魏平去后,在太子之争上,更是大损,自然衰弱下去。司马族在司马鬓去后,后任者,根本抵不上司马鬓。
思绪微微飘远,刘纪再次看了眼众臣,他知道旧的世族没落,新的门阀即将崛起。
无论是世族还是门阀,几乎皆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封建时代的弊病,也是皇权时代的弊病,除非后世皇权一步步加强,才会使得这些世族门阀逐渐消亡……
但是在此刻,这些人依旧是时代的主流,绝对不会一时的衰弱,而彻底消逝。他所做的,也只能是将其压制住,从这些人中夺取些许利益,反哺于民。从这些人中,挑选真正能够治世安邦者任用罢了。
被荀仪一语相激,有些气愤的司马家族立刻反驳了回去,整个朝堂,似乎又开始的一场论战,这在汉室朝堂之上,极为正常。或许是因为刘纪的“纵容”,使得朝堂之上,经常有一场精彩的论战,毫无周室的礼仪之风。但是谁能够知道,便是这样的一个汉室,还是能够成为天下霸主呢?
相似小说推荐
-
一等家奴 (南山昨日) 起点VIP2017-08-02架空历史斗恶奴,入良籍,小小家奴袖里有乾坤。考科举,著农典,平内攘外,所有他走过的地方,都有一...
-
大明魁首 (尘都乞儿) 创世VIP2017-07-26 两宋元明食草男魂穿大明,三元魁首,威仪赫赫,在川南、在北漠、在南海掀起一场场血火纷争,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