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 (封侯书生2)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封侯书生2
- 入库:04.13
所谓金匮之盟,大意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见后周主少国疑,这才丢了江山,便要他们兄弟约定,若赵匡胤驾崩后,太子年幼的话,就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赵光美,赵光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如此便能保证大宋的皇帝永远都是大人。
但实际上,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大儿子都有二十多岁了,根本就不存在主少国疑一说,而赵光义却依旧当了皇帝,这其中的缘由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赵匡胤之所以会突然驾崩,是因为赵光义刺杀了他,为的就是争抢皇位。
这种说法虽然没什么依据,但民间不少人依旧是相信的,至于其中到底谁是谁非,也没有人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赵光义薄情寡性是众人皆知的,他继位之后,弟弟赵光美便因为谋反被他杀死,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也相继死去,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赵光义做的。
至于他为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将所有能够继承他皇位的人杀死,然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如此一来,便造成了赵光义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太好,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些声名狼藉。
由此可见,那些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后代虽然没有明着对抗他,但心底里肯定是记恨他的。
而到了今时今日,赵光义在北伐之后,马上迫不及待的西征,又被弭德超坑死了这么多人,大大消耗了国力,接连又发生了川峡暴乱和真定天灾,这些旧皇室成员便找着机会了,再次开始出来兴风作浪。
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的祖辈父辈要么是皇帝,要么是镇守一方的藩王,暗中实力还是有的,谁也不知道朝廷之中的官员有没有他们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聚集了多少财富。
若是有朝一日大宋出现了变故,这些人的实力或许足以扭转局势。
赵光义见到就连李符这样的高官,都已经听说了那些民间流言,便知道此事已经闹得尽人皆知。
他开始慌了,比起赵谷来,他更加忌惮自己的那些侄子侄孙们,这些人都是皇室成员,从大义上来说,他们也有权利继承皇帝大位,对赵光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不行,真定府的灾情必须火速解决。
想到这儿,赵光义突然开口道:“朕想了一下,真腊国也是一方强国,若能借由接粮一事,和他们深入交流一番,也是不错,日后两国建交,共同抵挡天灾人祸,也不失为一个美谈。”
众大臣有些发愣,皇上你这是几个意思?短短片刻时间,翻脸跟翻书一样?
但除了慕宫以外,实际上其余人都已经习惯了赵光义的神经病处理朝堂大法,因此很快就回转过来。
“可是皇上,就算我们要和真腊国借粮,真腊国也不一定借啊!而且数十万人的口粮不是小数,真腊国能拿出那么多粮食吗?”另一位参知政事吕端道。
众大臣皆是点了点头,齐齐看向赵光义,等待着他的决策。
“咳咳,此事……还需你们好好运作啊,大不了我们多给他们送些礼,丝绸金银等等。”赵光义略显不自然的说道。
大臣们见状,心里皆是叹了口气,堂堂中国,或许从古至今从没有做过如此低声下气之事吧!
而且最关键的是,赵光义说出这等话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这脸皮是有多厚啊!
“此事怕是少不了涿国公亲自去一趟了,他既然知道真腊国有粮,必然对那里有些了解。”慕宫道。
众大臣皆是点头,这些人虽然自负饱读诗书,但真腊国远在大宋国土之外,少有人去往那里,自然没有多少记录,因此他们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存在,却连基本方位都搞不清楚。
“让赵谷去吗?”赵光义想了想:“也罢,那便让他去吧,传旨给赵谷,让他作为钦差,出使真腊国,若是此次他能够借来粮食,赈灾成功的话,朕封他做涿州郡王。”
门下省官员当即便发了圣旨,此等大事,他们可不敢耽搁。
圣旨顷刻间便被派人送出去了,同时大臣们开始商量从何地调粮食,暂缓真定灾情。
大臣们虽然是在商量此事,但心中却在想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赵光义为何此次这么大方,竟然要封赵谷为郡王?
他们自然不知,赵谷的家人全都在赵光义手里,别说是一个郡王了,就算是一个亲王,他也敢封,因为他料定了赵谷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当圣旨到达真定府时,真定知府大大松了口气,冲着赵谷一躬到地:“此次全靠国公爷了。”
赵谷笑了笑:“无妨,都是为国家和百姓做事罢了。”
当天夜里,赵谷便启程了,在真定知府的相送下,登上了马车。
按照真定知府的建议,赵谷将会直接在沧州登船,然后一路前往真腊国,不会再走陆路。
沧州地处河北地界,有着漫长的海平线,尽管这里不出名,乃至在后世广泛发展海洋基础时也不太受人们重视,但不可否的是,它这里有海有码头。
真定知府却没料到,赵谷虽然上了车,他的马车也一直在往沧州而去,他本人却并不在马车之中,而是第二日夜晚,便又返回了真定府。
事实上,赵谷给赵光义上奏疏有两个目的,其一固然是为了借来粮食,充实大宋国库,并且弄来真腊国粮种,改善大宋粮食种子基因,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却是为了暗度陈仓。
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思是明面上在做这件事,其实却是另一个目标。
此次他的马车里,坐着的人乃是郝空白,他将代表赵谷前往真腊国,借来粮食,而赵谷则会一路北上,进入辽国。
第三百三十四章 再见萧玉(1)
赵谷本人却是要到辽国去。
尽管赵谷的家人都在赵光义手中,赵谷却依旧要忤逆赵光义的意思,因为他是一个神经病,赵谷自然不会任他摆布,赵谷深深知道,就算自己事事顺着赵光义,等到他哪天想杀赵谷时,也不会念着往日情份,而赵谷一旦身死,苏小成他们定然也活不过去了。
所以赵谷唯有掌控住自己的力量,一股足以让赵光义忌惮乃至害怕的力量,这样才能真正保住自己家人的安全。
所以他要去辽国,他要打败韩德让,帮助萧玉整合辽国,然后借辽国和西夏之力,打败赵光义。
经过十数天的不断躲藏,赵谷渐渐接近了辽送边界,又三天时间后,他终于找着机会,进入了辽国。
而远在沧州的郝空白,此时也已找好船只,准备远航了。
赵光义为此,给他准备了一船丝绸和茶叶,这些都是番外国家最喜欢的东西,价值不菲。
又是三天过去后,郝空白扮演的赵谷带着船只离开了海岸,开始了真腊国一行。
至此,郝空白终于松了口气,再也没有人能够发现他不是赵谷的事实了。
而此时,赵谷已经在辽国辗转来到了临潢府,也就是辽国的首都。
此时的临潢府内,比起淳化二年时要萧条的多,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商铺也倒闭了许多,气氛略显沉寂。
而且大街上时不时会跑过一队队士兵,士兵们或骑着高头大马,或拿着刺目的武器,神情严肃,一看就是要远赴沙场。
由此可见,辽国境内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韩德让和辽国朝廷互相攻伐了一年有余,也耗光了辽国的积蓄。
可以预见,纵然韩德让最终打败了朝廷,辽国也在这场内乱中耗尽了元气,没有十年时间是回转不过来的。
赵谷穿着偷来的衣服,手持着买来的户籍证明,进了临潢府后便直接找上了临潢府知府衙门。
辽国的官制基本模仿的大宋,临潢府衙门便相当于开封府衙门,这里的知府地位在正三品左右,有上朝听政的权利。
而一般首府的长官,都是皇帝的心腹,不然皇帝也不会放心把首都交给他治理。
赵谷敲响了临潢府衙门的山寨版鸣冤鼓,临潢府知府按照惯例,不得不亲自审问他,询问他有何冤情。
这个知府赵谷似乎见过,看起来颇为眼熟,正在思考他到底是谁时,临潢知府一下子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赵谷,你怎么在这儿?”
赵谷听到此人的声音,顿时响了起来,此人赵谷曾在萧玉那里见过,应该是萧玉较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虽然赵谷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已经确定了,此人确实是萧玉的心腹。
“我要见萧玉,这位大大人可以帮忙引荐吗?”赵谷笑道。
“你要见太后?那就请你在这儿等一下,我去通报。”
赵谷伸手拦住了他:“这位大人,我此次前来是偷偷过来的,大宋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过来了,希望你能够保密此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临潢知府点了点头,跟着便直接出去了,临走之时吩咐人好好招待赵谷,接着便马不停蹄直奔宫里而去。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魁首 (尘都乞儿) 创世VIP2017-07-26 两宋元明食草男魂穿大明,三元魁首,威仪赫赫,在川南、在北漠、在南海掀起一场场血火纷争,为开...
-
猛刺 (袁诺) 起点VIP2017-07-29 军旅生涯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你为一个人拼过命吗?揍过新兵连长,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