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 (封侯书生2)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封侯书生2
- 入库:04.13
葛州如此,其他各大州府亦是如此,赵谷在出征之前,已经将所有积蓄全部交给了李淡然,让他全力发展下线产业,争取早日完成目标。
因此,现下大宋四百多个州府内,已有近一半地方有了赵谷的产业,虽然目前大多还在运筹之中,但一两年后,这些地方必将给他带来惊人的收益。
他倒也不担心这些产业不会带来暴利,谁叫百味饭馆的味道独树一帜呢,外人根本模仿不来。
柳记成衣铺就更不用说了,当初李符在开封城找了许久,才在柳记成衣铺找到篷布的最佳材料,可见其他布仿根本造不出这种篷布,只要柳记成衣铺紧紧守住秘方,根本就不愁订单。
闲云山庄的风格也是别树一帜,一个州府内只有一座,一座每天只能招待十多个客人,其逼格之高,吸引力之大,也注定了它的好生意。
虽说闲云山庄自从面世以来,有许多商家开始纷纷模仿,抢走了部分客人,但闲云山庄乃是第一个度假村模式的山庄,其他商家纵然模仿也是逊了一筹,终究比不过闲云山庄这一老牌山庄。
不出意料的话,一两年后,百味饭馆、柳记成衣铺、闲云山庄这三大产业,将会给赵谷带来富可敌国的财富,同时赵谷这一最大老板的影响力,也将通过三大产业遍布全国,名声大噪自是理所当然。
没办法,谁叫民生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四字呢!
百味饭馆是食,柳记成衣铺是衣,闲云山庄是住,若是做得好的话,虽说这三大产业垄断不了产业日新月异的大宋市场,但其分量却是不俗,足可以做这其中的大龙头。
这正是赵谷最初的目标,试想一下,一旦他的布局真的完成了,且不说他的财富会有多少,单就这三大产业给他带来的人脉之大,就足以让所有人惊呆,赵光义想要再动他时,还敢那么肆无忌惮吗?
试想一下,但就闲云山庄而言,每一座山庄内会有饭馆、戏院、成衣铺,首饰店等等各大伴生产业,而这些产业赵谷全是联合的其他商家,一旦赵谷有难,闲云山庄势必会遭到灭顶之灾,那么这些靠着山庄赚钱的产业的老板,又岂会善罢甘休?
一座闲云山庄就有十多家伴生产业,那么四百多家呢?岂不是就有四千多家产业?
赵光义纵然是皇帝,又怎么敢无视这么多产业的幕后老板?
要知道,能被赵谷选中的伴生产业,无不是当地的龙头产业,以这些人幕后的能量,又岂是四千多家产业那么简单的?其附加能量之大,简直超乎想象。
百味饭馆则纯粹是发展民间力量,其以美味的菜肴和低廉的价格,势必会在民间建立良好的风评,一旦百姓们彻底认可了百味饭馆,民间支持力度定然空前高涨,谁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取缔他们?
柳记成衣铺同样如此,随着大棚技术的稳定发展,掌握着篷布技术的柳记成衣铺将会给全部百姓带来利益,若有人敢动他们的话,这些靠着篷布技术在冬天里为家里人增收的人,又怎么会和别人善罢甘休?
当然了,这一切只在赵谷的假想之中,要想完全完成,其难度不可谓不大,好在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如此超强的布局眼光,因此赵光义和大臣们并没有发现赵谷的这一小动作,使得他目前还有不少时间来布置。
至于等到大家明悟了他的做法后,呵呵,到时赵谷已是天空任鸟飞,谁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第二百五十七章 见面(1)
行进了十多天后,大军即将离开大宋境内,进入西夏国境。
一千斥候早已被赵谷派了出去,打探前进路上三百里的西夏眼线,方便大军随时进发。
等到斥候们反馈的消息传来,得知西夏已经龟缩到了最西边,赵谷这才谨慎的下达了日进百里的军令。
不管弭德超到底为何而败,单就领军打仗他也是有些能力的,那个名叫夏微冰的女子却能如此轻易的打败他,可见夏微冰本事不俗,赵谷可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就能轻易的收拾她,所以在这陌生的西夏国境内,赵谷打定了主意谨慎而行。
一入西夏境内,一片别样的景色便被赵谷收入眼中,此时春天以至,黄河水水源充足,草原之上绿意悠悠,只是不见牛羊马群,微风拂来,带来淡淡的草香,给人一种中原地区不一样的感觉。
西夏的国境以草原和大漠为主,也就是后世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面积倒也不小,虽比不起大宋繁荣,但部分地区倒也十分富裕。
吩咐军士按照斥候反馈来的地图走着,赵谷等人找到了一处河流,眼见天色不早,赵谷下令就地扎营。
赵谷等人是从后世俗称的内蒙古北部地方进入西夏的,一进入内蒙古便算是快到西夏腹地了,谁叫西夏国土面积并不算大,只有大宋的五分之一呢!
临近深夜,赵谷等人赶了一天路,除了守卫的士兵外,所有人很快就都进入了梦乡。
在这天特别蓝,眼界特别宽的地方睡觉,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四周静悄悄的,耳边只有河水叮咚的声音,倒也适合睡觉。
突然,几道马蹄声在军营外响起,惊醒了大军,所有人立刻枕戈待旦,拿起了手中的武器。
赵谷自然也被惊醒了,但不同于普通士兵,他早已知道西夏被弭德超打残,因此肯定这马蹄声绝不可能是西夏人发出的。
如此一来,那这声音便只有大宋斥候发出的了。
吩咐士兵下去安抚众人,赵谷同时让人叫来了赶来的斥候,而事情也果不出他所料,这奔来的几匹马果然载着大宋斥候。
只不过往常斥候都是白天来报,这次却选择了深夜,可见是有什么急事。
斥候一见赵谷,立刻递过来一个竹筒,上面用蜡封住了,以显示半路没有人打开看过。
这次斥候的领队也是赵谷的老熟人,曾经跟他一起剿匪的千夫长刘德柱,赵谷对他还是很放心的,知道老刘不是没事找事的人,因此立刻打开了竹筒。
借着微弱的油灯光,赵谷终于看清了竹筒内书信上的内容。
只见上面写着十三个清秀小字——西夏夏微冰,愿和涿州郡侯一唔。
夏微冰要见我?赵谷嘴角不由露出一抹感兴趣的笑容,对于这个叱咤战场的女子,他同样有心一见。
同时,赵谷也在思考夏微冰要见他的原因。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他们的祖先都是党项人。
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记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旧唐书》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墙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
意思就是他们曾经内附过中国,也曾脱离过中国,游离在外,说白了就是反骨仔属性自古有之。
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李治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如今的西夏部分疆域。
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
安史之乱起后,大唐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再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在这段时期,西夏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的关系,和宋辽之间更是时常来往,谁也不得罪,谁也不亲近。
此时,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
但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
可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公元982年,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可李继捧有一名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魁首 (尘都乞儿) 创世VIP2017-07-26 两宋元明食草男魂穿大明,三元魁首,威仪赫赫,在川南、在北漠、在南海掀起一场场血火纷争,为开...
-
猛刺 (袁诺) 起点VIP2017-07-29 军旅生涯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你为一个人拼过命吗?揍过新兵连长,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