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搅动这潭死水的就是泰安知州林封。
他的一封‘亲笔书信’送到济南府,引得人心惶惶。
据说山东布政使秦可望秦老大人看过这封书信后勃然大怒,一连砸了十几只瓷杯。
盛怒之后,秦可望立刻叫人请来了按察使杜子铭、济南知府韩冈与他共商大计。
这次议事是在布政使衙门后衙进行的,内容无人知晓。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次突然的议事肯定和泰安来的书信有关。
难道说泰安有变?天子要整饬吏治?
济南府乃至整个山东布政司的官员都人心惶惶了起来。
要说干净,大明的官员有哪个干净?
别的不说,截留火耗,冰炭两敬总归是有的吧?
前者是为了自用,后者是献给京师的大佬。
在官场混不守规矩怎么行?而这两条就是官场的规矩,缺了哪一条都不行。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布政使秦可望,仿佛老大人就是那先知春江水暖的鸭子。
只要秦老大人一动,所有人就会跟着动。
可是秦可望迟迟未动,非但不动反而病了,还一病不起。
一同病的还有济南知府、山东按察使等一干高官。
如此反常的事情自然惊动了天子。
天子亲自命随行御医前往济南府看诊。
御医探诊是无上的荣耀,秦可望是不敢拒绝的。
可他明显是装病,御医诊治一番还不是立刻露馅?
无奈之下秦可望只得祭出下策,命仆人将整桶的冰水从他头上倒下。
秦可望本就是花甲之年,被冰水这么一激自然染了风寒咳嗽不止。
山东按察使和济南知府等一干同党得知后惊讶不已,心道居然还有这种c作,纷纷效仿。
‘冰桶挑战’的效果自然是没得说,一干官员纷纷病倒,御医抵达济南府后直是傻了眼,心道伤风难道还能传染?
第五百七十八章 官绅顽疾【4000字二合一大章】
人有时必须对自己狠点,何况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最新章节阅读
济南府乃至山东布政司的官员们用一桶桶冰水浇出了‘伤风’,也暂且躲过了风头。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钱岚要的效果已经产生,这些贪官蛀虫内部已经松动瓦解了。
林封虽然不是秦可望核心圈子的成员,但多少知道些内情。现在林封写信向秦可望求助,秦老大人是帮还是不帮?
显然,秦可望是不知道林封已经落马被抓的,不然也不会如此纠结。现在摆在秦可望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救林封。
救的话风险很大,不救的话又会让他的嫡系寒心。如果人人自危那就很难办了。
秦可望真希望林封能够一夜暴毙,这样也就无从查起。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天子在泰安,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派人去刺杀林封?这弄不好会被认为行刺君父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
秦可望选择按兵不动,打算看看事态究竟如何发展。
从目前来看,情况不能说好但也不算太糟。只要林封不被捕下狱,一切就都有的说。
但秦可望显然高估了自己对于人心的掌控。除了按察使、济南知府等绝对嫡系,其余官员或多或少都开始准备退路。
最明显的,送给布政司衙门孝敬银子的官员少了许多。
这是急着在撇清关系呐。
对此,秦可望并没有什么可说的。事已至此,求自保是正常的举动。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证不主动露出破绽。
可惜没过多久,这表面的平衡也被打破了。
秦可望的一名亲信,济南府同知蔡霖主动上奏疏检举山东布政司一众官员贪墨、通倭。检举名单上足足列了六十多人。
蔡霖的这一举动发生的十分突然,之前没有任何的征兆。
当秦可望反应过来的时候奏疏已经递送到天子御前。
蔡霖显然是早有准备,检举的奏疏中有秦可望贪墨赈灾银两,与崔家及倭寇合作走私的详细记录。
如果说林封的检举只是打开一扇门的话,蔡霖的这封奏疏便是给秦可望等人定罪的证据。
当然蔡霖本身也不干净,但他为了将功折罪毫不犹豫的把秦可望等人给卖了,以希望能够对他从轻发落。
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举动虽然为盟友所恶,却是让锦衣卫们欣喜不已。
这下他们不用再拘束着,可以名正言顺的前往济南府拿人了。
泰安距离济南府本就不远,锦衣卫的缇骑们很快便来到济南府将涉案官员提走,星夜返回泰安。
六十余名高官纷纷落马,引起了山东布政司的大地震。
天子决定亲审这些贪墨肥己、通倭叛国的人渣,谢慎劝说无果后也只得由着朱厚照去了。
这些官员中,朱厚照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山东布政使秦可望了。
单单看履历,秦可望的履历可谓十分漂亮。在地方任过大员,也在京师充任过要职。是堂堂二甲进士出身,作的一手好诗文。
但就是这样一个履历近乎完美的人,做出了贪墨赈灾银两、私卖盐引、通倭叛国的举动。
最可笑的是,朱厚照还曾钦赐秦可望一面‘股肱之臣’的牌匾,现在看来却是赤ll的嘲讽。
君臣二人在大牢见面,隔着牢门却是有太多要说的话。
但正因为要说的话太多,一时却也无从说起。
事到如今,秦可望已经没有什么可遮掩的了。
朱厚照问一句他便答一句,不多不少,不疾不徐。
见秦可望如此心安理得,仿佛他所做的这些都是理所当然,朱厚照真想立刻从身旁的锦衣卫腰间抽出绣春刀来一刀砍向秦可望的脖子。
但是他不能。
虽然他是天子,虽然他手中握有执掌众生的权力,但这些人还是要明正典刑,以警示后来人。
不然大明律就真的成为一纸空文了。
官商勾结是困扰大明的一个顽疾,山东布政司只是一个缩影罢了。
有秦可望就会有刘可望、吴可望。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当务之急。
当然,在此之前,惩治这些贪官、劣绅亦很重要。
在秦可望招认后,朱厚照正式下旨,命锦衣卫批捕清河崔氏在内的通倭豪族。
比起官员来,涉案的豪族人员更多。
这些劣绅往往以家族为核心,与浪人武士合作大规模的走私海贸以此赚取暴利。
因为得到了官府的关照,走私活动持续了数年之久却没有得到禁止,对大明的统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皇权不下县,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些看似美好的语言现在看来是那么的讽刺。朱厚照便在想,为什么一定要和士大夫分享权力呢?
分享的结果是什么?是这些文人毫无底线好无节c的卖国行为。
或许在这些官员的心中,通倭与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赚的腰包满满。朝廷许以文官各种优待,给他们免除土地税赋的权力,换来的却是这样的回报,换做是谁都要好好审视一番了。
朱厚照此时想起了谢慎提出的文官和军人、匠人、商人分享权力的建议,觉得可以一试。
此前新政已经就某些方面提升了军人、匠人、商人的地位。
虽然从现在来看,这三者的地位还是不能和文人相比,但总归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朱厚照觉得改革势在必行了。此前他一直认为贪官蛀虫卖国贼只是个例。但现在看来,这却是因为文官制度本身的问题。
如果制度不改,便是把大明所有的贪官蛀虫卖国贼杀个遍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总会有新人黑化顶上。
只有把官员的监督做到位,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此前朱厚照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认为祖先留下的制度不说完美但至少是够用的。
但他现在幡然醒悟,这个制度就像一剂慢性毒药,虽然不会立即致死,却会让人慢性死亡。
大明朝立国已经一百余年,如果再不下猛药医治,恐怕真的会走向灭亡。
治国容不得半点想当然,此先确实是他错了。
针对这些官员、地主的处理倒是很简单。按照大明律,这些人便是杀十遍都够了。
朱厚照也不波及太广,下旨将这些官员、地主斩首示众。其妻儿流放发配至琼州府,财产全部充归国库。
一时间泰安的菜市口血流成河,每日都有几十人因为重罪而被斩首。
他们的脑袋被悬挂在城门上示众,以此警示后人莫要重蹈覆辙。
至于检举有功的林封和蔡霖,则降罪一等,改斩首为流徙,但削官为民永不录用,也算是对其罪行的惩治了。
好好的一次泰山封禅,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朱厚照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
但这件事情本身又不能说是绝对的坏事。至少让朱厚照认清了大明官场的弊病,坚定了扶持商人、匠人、军人制衡文官的决心。
相似小说推荐
-
银狐 (孑与2) 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活着就成了一...
-
扛枪的巨星 (上允) 起点VIP2017-07-03 军旅生涯“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起,我给大家讲《士兵突击》的故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