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四明,你有心了。”

谢迁点了点头,笑道:“老夫这一走,你肩上的担子便又重了几分。你可一定要挺住啊。”

“木斋公请放心,学生一定为大明鞠躬尽瘁。”

虽然是践行宴,可谢慎不想搞得太伤感,便示意部院大佬们向谢迁敬酒,一时间众人纷纷向谢迁举杯祝福,场面气氛十分热烈。

其间还有歌女唱曲助兴,谢迁在京师听到家乡的吴侬软语,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启程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当初刘健、谢迁、李东阳的内阁铁三角现在只剩下李东阳一人。虽然有新人补上,但那种默契却是不可能代替的。

曲终人散,谢迁正式与众人告别,看着谢迁有些佝偻的背影,谢慎知道一个时代就要结束了。

翌日谢迁携全家老小乘坐马车正式离京。

马车离开京师来到张家湾码头,谢迁一家便转而乘船沿着京杭运河一路而下。

从京师到余姚若是不赶,要二十天至一个月。

谢迁自然乐得如此。一路上顺带着欣赏运河风景好不美哉。

官船所至之处,各府州县的官员纷纷出城相迎,虽然只是在码头上聊表心意,但足以见得谢次辅在大明官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及至谢迁返回家乡绍兴府余姚县,更是受到了族人百姓官吏缙绅的热烈欢迎。

余姚能有今天的地位,跟二谢的崛起分不开。

先是谢迁入阁,再是谢慎入阁,二人一起撑起了余姚的天,让余姚所有读书人都有了底气,不会再遭到歧视欺负。

今日谢迁告老还乡,作为受益者他们迎接谢迁难道不应该吗?

对于余姚人来说,谢迁虽然致仕但属于余姚的荣耀还在继续,故而这一日没有悲伤只有欢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东南倭患 【4000字二合一大章】

旧人去,新人来。?

谢迁辞官后不久,天子便降下旨意,命礼部右侍郎顾鼎臣入阁参与政务。

这条旨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因为顾鼎臣入阁已经是京官大佬们心照不宣的事情。

顾鼎臣官职提升之快很不寻常,先是会试副考官再是礼部右侍郎。如果不是陛下有意为顾鼎臣入阁铺路那还能怎么解释?

人嘛,总归是势利的,那些平日里与顾鼎臣交好的臣子此刻个个意气风发,仿佛压中了一般只等着顺势而起。至于平日里与顾鼎臣交情寡淡的,也尽量和顾鼎臣多做接触。

虽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但那也是聊胜于无。

朱厚照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他之所以提拔顾鼎臣,谢慎的态度很关键。只要是先生赞许推荐的人,他一概重用绝不犹豫。

新的内阁班子已经组建完毕,虽然只有三人但也算是老中青三代结合,不至于在处理政务上手忙脚乱。

转眼间便来到十月,东南沿海频繁爆发倭患,不仅是南直隶、浙省,就连福建也倭寇横行,烧杀劫掠无所不做。

天子震怒,命令内阁讨论出一个解决办法。

李东阳作为首辅自然是定海神针,他先后询问了谢慎和顾鼎臣的意思向天子上了一封奏疏。

朱厚照看过奏疏后心情稍好了一些,宣召谢慎觐见。

这自然是因为李东阳这封奏疏的基本观点都是谢慎提出的。

说起东南倭患,一直是困扰明朝尤其是中晚明的一个顽疾。

倭患大爆发是在嘉靖朝,但在正德朝已经很严重,形势不容乐观。

说起倭寇很多人想到的是浪人武士,其实这些人只是“倭寇”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浙商、闽商假扮的。

这些假倭是领导,浪人武士最多只能算是打手。

而劫掠当地百姓只是这些倭寇的副业,走私海贸才是主业。

之所以正德四年倭患会大爆发,原因很简单,朝廷下令五口通商正式开海了。

虽然民间进行海洋贸易仍然很复杂,需要许多道手续,但至少不用偷偷摸摸的了。

这自然触动了大浙商、大闽商的利益。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走私的好好的现在突然开海了,他们非但不能垄断,还得交大额税款给朝廷,心里能舒坦吗?

人都是自私的。这些大浙商、大闽商不会考虑朝廷的难处,他们只会认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故而他们要报复,要示威。

报复的最好办法自然是劫掠沿岸百姓。

这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让统治者心有忌惮,改变政策也未可知。

只是他们错误的认知了一点,那就是当今天子性格强势,好战心强,想要让他轻易的服软认怂比登天还难。

再加上性格同样强势的谢慎,想要在这对君臣身上占到便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谢慎觐见朱厚照前,其实早已打好腹稿。故而在朱厚照询问平倭之策时谢慎侃侃而谈,听得朱厚照心花怒放。

做领导最希望看到的自然是下属把所有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这样他可以安心的做甩手掌柜。要是什么事情都要领导过问,那还要这个做下属的干嘛?

“先生的意思是,组建的新军可以投入到平倭中?”

朱厚照对战争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一点从北巡南巡时就可以看出来。

谢慎点了点头道:“陛下说的对,这新军训练了也已经有一年多了,是时候检验一下成色了。”

谢慎所说的新军自然是在各地招募的雇佣军。

相较于卫所官兵这些人没有那么深的军队烙印,一张白纸反而容易书写。

新军与卫所官军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配合了燧发枪,一人一枪绝不短缺。

这也是谢慎命令匠作监赶制出的。

有了燧发枪这一利器,面对穷凶极恶的倭寇,大明新军必定将一战成名。

“嗯,不过浙省,南直那边的新军训练时间相对较短会不会有影响?要不朕调神机营去南边?”

朱厚照搓了搓手掌,一脸兴奋的说道。“

“呃陛下,神机营乃京师三大营之一,有拱卫京师之责。依臣看不宜调动啊。”

朱厚照略微有些失望。

其实他想要调神机营平倭是假,想要借机亲征是真。

宁王之乱给了朱厚照一个领兵的好机会,虽然没有亲临一线但也比在深宫之中让太监列阵来的真实。

尝过甜头后朱厚照自然希望再有机会亲征。可问题是朱家王爷们早就吓破了胆,有谁敢再造反的?

朱家王爷不敢造反,倭寇们却敢捣乱,这正中朱厚照下怀。朱厚照已磨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这个时候谢慎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在谢慎看来,神机营也好,浙省、南直隶组建的新军也罢,都配备了当下最犀利的燧发枪,这可是火铳的升级版,在明中期是绝对先进的。

而倭寇手中有什么?倭刀?

倭刀脱胎于唐刀,虽然锋利无比但那也是刀啊。刀怎么能跟枪比?还是佛郎机人引以为傲的燧发枪。

他谢慎要的是让新军一战成名,从而堵住那些反对新军人的嘴。

唯有如此新军才能渐渐代替卫所军队,完成升级。

“嗯,那便用南直、浙省本地新军吧。”

朱厚照虽然好战但对谢慎的意见却很尊重。

谢慎说不宜调神机营平倭,他也就不再争了。

“依先生之见,该由谁统兵?”

朱厚照话锋一转问到了实际性问题。

皇帝陛下这一问谢慎可是犯了难。

要说明代抗倭名将,肯定要数俞大猷和戚继光。

可问题是这两位都是嘉靖朝名将,一个现在才是几岁的娃娃,一个干脆还没投胎,谢慎总不能把还是娃娃的俞大猷推荐给皇帝陛下吧?

要说其他优秀将领嘛其实也有,但都不似这二人出名。要谢慎这么立马推荐一人还真是有些为难。

“怎么先生有难言之隐?”

“陛下误会了,臣只是觉得由臣来推荐有些不合适,毕竟这不是臣的职责,臣还是要避嫌的。”

朱厚照大手一挥道:“避嫌?先生避的哪门子嫌。”

谢慎苦笑道:“陛下,人言可畏啊。陛下也许觉得臣推荐平倭将领没有什么问题,可有的人却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会弹劾臣越权擅专的。”

“那先生觉得朕要去问谁?”

朱厚照闷闷不乐的问道。

“陛下自然该问兵部。”

“兵部?”朱厚照被逗乐了,一边摇头一边道:“现在的兵部可不是几年前的兵部了。朕是去问吕维那个和事佬,还是去问张谦那个马屁精?若是马文升还在就好了。可那个老货一不开心就拍拍屁股走人,把烂摊子都留给朕!”

看的出来朱厚照对马文升的辞官还耿耿于怀。这也难怪,弘治朝的老臣之中清流文官无数,但精通兵略的只有马文升。

兵部有马文升坐镇那便不会乱,再看看现在从正印尚书到左右侍郎全是一副混日子的架势,哪里有一丝一毫为国做事的觉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