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相较于县试,参加府试的诸生实力大都较为出众,像王守文这样学识的都不能保证一定中榜。

方是辰时绍兴府学外便站满了学子,谢慎与王守文、谢丕来到府学的时候已经被挤到了街道一角落。

“慎贤弟,怎么没看到孙若虚那鸟人。他虽然只挂在了县试榜单的末尾,但好歹获得了府试资格。不来可不是这鸟人的性格啊。”

王守文显然对八卦更感兴趣,趁着还没进入考场便开起了玩笑。

这当然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对此谢慎倒是不觉得有何不妥。

苦笑了一声,少年淡淡道:“他来与不来又不影响什么,我们考好自己的就是了。”

对于孙若虚谢慎反倒不似先前那般仇视了。说白了,这是源于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藐视。因为现在谢慎是县试案首,孙若虚对他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无处遁形,谢慎完全不需要惧怕孙若虚的小动作。

“那倒也是,慎贤弟你这次若再拿了府试案首,便真的在余姚扬名了。”

王守文说的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县试、府试虽然并不算科举的正式考试,但若是能够连拿两个案首,也是需要一番实力的。在余姚这样的科举强县,科举世家多如牛毛,这些年的县、府试案首几乎都被这些家族包揽,若是谢慎能够以寒门子的身份拿下这份殊荣,确实可算是在余姚诸生中扬名了。

谢丕则叹息一声道:“府试成绩另当别论,只怕慎大哥出名之后,会遭到更多人嫉恨啊。”

文人自古相轻,这点比之武夫可是差了不少。武人军户虽然粗鄙了一些,可却是最讲袍泽义气的。大明文人却是恰恰相反,只要一个人出了风头,不管有没有才气,都会被其余士子嫉恨,成了众矢之的。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谢慎惨然一笑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也不能故意拿个较差的名次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他们去吧。”

“谢兄说的好!”

谢慎顺着声音望去,却见韩晅迈着方步走了过来。

......

......

第五十六章 连试三场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小骨灰级书虫、洛城太守的打赏

谢慎对这位余姚同窗倒是颇有好感,当即拱手道:“韩兄来的好晚,我还以为韩兄不来参加府试了呢。”

韩晅哈哈大笑道:“谢兄倒是会开玩笑,韩某便是忘记什么也不能忘记参加府试啊。倒是韩某看谢兄早早来到府城备考,应该对府试案首志在必得了吧?”

韩晅的县试成绩并不差,仅仅排在谢慎、谢丕之后,实力自然是极强的。谢慎听这话竟然隐隐有一番挑战的味道。这倒也没什么,只要是正当竞争,谢慎也不会惧怕。

“韩兄这是要和某争上一争了吗?输的可得请一顿酒食!”

“听说这次府试是巡抚大人亲自主考,吾辈更当尽力才是,绝不能丢了余姚学子的脸面。”

韩晅这话就显得很大气了,没有强调个人名次,而是站在余姚学子的立场上给众人打气。在场的几人,除了王守文的学问稍差,其余三人都是余姚县试选拔出的顶尖科举人才,若是他们都不能扛起大旗给余姚长脸,旁人就更不用指望了。

“韩兄的消息倒是灵通巡抚大人按临绍兴已经半月有余,主考府试也在情理之中。”

便在这时听得吱呀一声,府学大门已经被衙门公人打开。

几名学子当即拥了上去,却是被公人一顿呵斥。

该有的检查是免不了的,经过衙门公人一番“羞辱性”的搜身,这些学子才被放了进去。

谢慎淡淡道:“韩兄请吧。”

“谢兄请!”

谢慎和韩晅走在前面,王守文和谢丕跟在稍后的位置,一行四人随着人流挤进了府学之中。

因为刘巡抚亲自主考的缘故,府学被重新装饰了一番,就连通往号舍廊庑的椽子上都系着红色的绸带。谢慎心中暗暗慨叹,看来姚知府为了讨好刘巡抚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啊。

官场逢迎,难道都要如此吗?

绕过府学前的影壁,谢慎便来到分发木牌的公人前。领了属于自己的号牌,谢慎便径直前往号舍。这次号舍的位置在中段,相较之下并不如县试的好。不过这些外界因素并不是决定最后考试成绩的关键,倒也是无所谓。倒是谢慎无意间瞥到了孙若虚的背影。孙大公子和谢慎几番纠缠后,便是化作灰谢慎都能认出来。看的出来孙若虚在名挂县试榜单末尾后低调了不少,竟然没有主动上前找谢慎麻烦。

也是,孙若虚之前之所以嚣张,是因为他的学问尚算出众。但经过县试狠狠打脸后,他如何敢对拥有县试案首的谢慎表露出任何的不满?

即便是对谢慎恨得牙根痒痒,孙若虚也只能背地里使用一些小伎俩,至于明面上他却是不敢再鲁莽行事了。

大明是一个讲究实力的时代,而对于人来说科举成绩自然就是最硬的实力。谢慎从来就是一个实际主义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自然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最优选择。

在号舍之中坐定,谢慎便将木篮子中的饭菜、笔墨、砚台分别取出。

只不过这次替他整理这些的人从水芸换成了二丫小萝莉。小萝莉虽然不如水芸稳重,且有些傲娇,但在关键事情上还是不会出问题的。

与县试相比,府试只考三场,分别是两场时文、一场试帖诗。

对此,谢慎还是稍稍有些不快的。毕竟他脑中的诗词不少,但能直接用的时文并不多。起初他了解到姚知府本人喜好诗词,故而判断试帖诗会是府试的考察重点。但由于主考官临时换成了刘巡抚,考试场目自然也就有了变化。这个锅还真甩不到姚知府身上。

事到如今,也只好硬着头皮考试了。

谢慎只希望刘巡抚出的题目不要太偏太怪。

听得一声清脆的梆子声,谢慎知道是府学官员前来发题了。

他恭敬从官员手中接过用红绳系绑成筒的试题,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府试和县试一样是不糊名阅卷,也就是说考官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份试卷是谁作的。谢慎如今已经在刘巡抚和姚知府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完全不用担心被埋没。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发挥出最佳实力,争取拿到府试案首。

启开试卷,望着上面的一行小楷,谢慎差点笑出了声。

“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这个题目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和孟子进行了一番对话,孟子主张以仁道与邻国相处,大不欺小能事大。且孟子十分欣赏“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的做法。

前日谢慎温书的时候恰巧读到了孟子的这一段,还仔细的看了王守仁作的注疏集注,可谓压中了题目。更重要的是,谢慎印象中汤显祖似乎写过一篇以之为题的时文。

虽然谢慎不能记住汤显祖所作文章的全部,但大体内容还是能够默记出的。

提起笔来蘸了蘸墨,谢慎便开始挥毫疾书。

“二君之事大也,智足观矣”

这一开篇便是石破天惊,点名全文立意。

二君就是太王周文王的父亲和勾践,谢慎直接表达了对他们的赞赏。

“夫太王、勾践,皆智于谋国者,其事狄事吴有以哉。且自古霸王之君,未始逞小忿而忘大计,非屈也,智也。智以事大,于太王、勾践见之小之事大,自古而然。今齐而有邻如獯鬻耶,请为太王有邻如吴耶,请为勾践。不然,吾窃为齐惧矣,智者不为也。”

整篇文章谢慎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写的直是一气呵成。

科举有时就是这样,遇到压中的题目心中的狂喜难以用言语描述。

府试和县试不同,只考三场且是连考。而且就连试帖诗都是笔试不是面试。

谢慎答完了这第一道题不需要再等,只需要展开第二道题目继续答即可。

他缓缓展开题纸,只见题纸上赫然写有一行墨字“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

第五十七章 我不夺案首谁夺案首

(求收藏,求推荐票!)

这题目更是简单,题出《中庸》第二十七章。

谢慎之前在接受孔教谕的特训时曾经写过一篇类似的时文,直接誊抄上来即可。

看的出来,这两篇时文中第一篇的难度较大也是刘巡抚重点考察的,至于这第二篇只要底子不是太差的读书人都能够轻松破题,反倒有了凑数的嫌疑。

将第二篇时文写完,谢慎又扫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便将其展平放到一边晾干墨汁。

这最后一道题目就是试帖诗了,也是谢慎最有把握的部分。

少年信心满满,展开题纸后却是不由得皱起眉来。

“《赋得一树百获》得年字。”

题目出自《管子》。文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