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对于一个立志入阁的大好青年来说,谢慎只能安慰自己,外放也是一个不错的历练机会。

明代中后期有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规矩,但并不是说庶吉士就会一直任京官。

尤其是像谢慎这样的连升四级,从正六品清流变成正四品知府,怎么看都是领导器重啊。

知府的任期是三年,但如果谢慎的政绩很好,提前调回京师也是可能的。

归根到底,一切都是看天子的意思。

天子若是想让谢慎镀金,为将来入阁积累理政经验,自然不会让谢慎在地方待太长的时间。

好在明代地方官上任可以携带家眷,不然要是让谢慎和徐芊芊这对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的新人就此分别三年,可真是够叫人头疼的。

“听说潞安府那边民风彪悍,人人尚武,豪族世家更是豢养许多奴仆,慎大哥你还是小心一些。”

谢丕有些担忧的说道。

地方官尤其是知府这样主政一方的,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和地方豪绅之间的关系。

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知府、知县这样的地方官一上任便和当地豪族对着干,很可能不用等朝廷调任,就可以提前卷铺盖滚蛋了。

中国一直是宗族社会,皇权不下县,地方豪族的影响力不可小视。

谢慎点了点头道:“丕贤弟放心好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便是我真的要动,也是循序渐进。”

......

......

第三百零七章 离京

山西布政司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处在北地,直面鞑靼人,养成了人人尚武的性格,民风极其彪悍。

跟这里的人打交道,需要更多的技巧。

不幸中的万幸是,潞安府位于山西布政司东南,不必像最北面大同府那样时刻担心鞑靼人兵临城下。

虽然潞安府比不了江南那些莺歌燕舞的府县,但在山西来说也算相对安逸了。

当然这个前提是能够让潞安府百姓从强地震中振作起来......

百废待兴,可是不好入手啊。

这日谢慎告了假,早早离开了翰林院回到府中。

徐芊芊得知夫君将要外放后,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己能否同行。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徐芊芊着实有一些欣喜。

除了老家蜀阜,她唯一长住过的就是松江府和京师。对于外界她十分好奇,此番谢慎能够到山西外放,徐芊芊自然可以多去领略一处风姿。

何况在她看来只要能够和夫君朝夕相处,在哪里都不重要。

小女人的心思就是这么让人琢磨不透。

徐芊芊这里没有阻力,谢慎接下来便去到徐府向老丈人告辞。

他本以为将在京师这个大酱缸中混到致仕,谁曾想竟然风云突变,当真是叫人唏嘘。

徐贯得知谢慎被外放后非但没有惊讶,反而捋着胡须笑道:“这不是好事嘛。”

谢慎一脸愁容道:“老泰山说笑了,小婿在翰林院干的好好的,前些时日又侍班东宫,这种时候外放怎么能算好?”

做官也是讲究气运的。

谢慎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如果能够顶住这口气或许将来就能赢得入阁资本。

可眼下一外放,原本计划好的升迁轨迹可就全部被打乱了。

“你天资聪颖不假,但却缺少阅历。只在翰林院里修史能历练什么?今后你若是想做到老夫这般高度,还是得有些手腕。”

徐贯显然不知道谢慎的终极目标是要入阁做首辅,不然肯定一口老血喷出来。

在徐贯看来,能够做到一部侍郎便十分了不得了。

谢慎明白徐贯的意思。闭门造车的是没有前途的。到过地方主政和没到过的人完全是两个境界。

这一点便是翰林词臣的致命软肋。

徐贯是工部侍郎,部中员外郎、主事哪个不是人精,但这些人因为没有外放经历做事情显得假大空,很难切中要害。

翰林词臣会比这些部院官员更缺乏经验,将来谢慎若是有机会扶摇直上这可是灾难性的。

谢慎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心中还是有些不甘。

“外放的时机也太差了。屯留刚刚强地震,陛下便将我派去,这可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徐贯摇了摇头道:“正因为此你更要好好表现。陛下为何派你去而不是旁人,不正是证明你能力出众吗?”

谢慎:“......”

他只能感慨,老丈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确实和常人不太一样。

“好事多磨,你有了地方主政的资历,将来回京想要进驻六部便是信手拈来了。”

再怎么说老泰山也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他的话谢慎还是要听的。

“小婿一定竭尽全力为潞安百姓谋福祉。”

“贤婿你今年十七了吧?”

徐贯满意的点了点头,话锋陡然一转道:“本来老夫是想等你二十再为你取表字的。但你此去山西赴任,任期足有三年。老夫担心赶不上,便提前替你取了罢。”

谢慎心中大喜。

虽然明代取字是等二十及第,但他毕竟已经步入官场,没个表字实在是不像话。老丈人肯出面替他取表字自然是极好的。

谢慎便冲徐贯拱手道:“多谢老泰山。”

徐贯点了点头,背负双手踱了几步沉声道:“慎字谨也,不如就叫谨修吧。”

谢慎心道徐老大人取的这个字确实还不错,比杨慎杨公子的用修还要贴切名的本义。

“多谢老泰山赐字。”

徐贯捋了捋胡须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谢不谢的。不过你此去山西还是得谨慎一些,你可不是一个人。芊芊若是有什么闪失,老夫可饶不了你。”

谢慎笑着答道:“小婿便是让谁吃苦也不会让芊芊吃苦的。”

......

......

却说谢慎去到吏部办了相应手续,算是暂时告别了翰林生涯,走向美好新生活。

临行前一众好友设宴为谢慎夫妇践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心态。

谢慎实在不想在这种时候显露出小女儿情态,便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说我这不过是去山西三年,很快就可能回京师了。”

王守文却是红着眼睛道:“说的轻巧,三年,人这一辈子有几个三年呢?”

谢慎一时哑然,还是谢丕咳嗽一声解围道:“兴许慎大哥治理有功,一年半载便被陛下调回京了呢。”

谢丕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六部正印堂官,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这样的红袍高官的任命一般要经过廷推手续。

但像谢慎这样的四品官要是调任回京真就是皇帝陛下一句话的事情。

谢慎望着不远处的青山感慨道:“大丈夫立世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希望此次可以为潞安百姓做些事情吧。”

他当然知道要想解决明代的土地问题需要从制度入手,譬如张居正搞得一条鞭法将赋税和徭役合并,就很不错。

但那是庙堂大佬才有资格做的。

谢慎现在不过是个四品知府,虽然勉强也穿了绯袍,但在那些大佬眼前真的就和蝼蚁一般。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

“好了好了,时辰不早了,慎贤弟你还是早些上路吧。”

王守文强自笑道:“作这些小女儿情态,若是被人看了去真要闹笑话了。”

“保重!”

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谢慎顿了顿便毅然转身上了马车。

长亭外,古道边,一卷黄尘扬起,一队十几人的车队沿着官道缓缓朝南行去。

......

......

第三百零八章 不胶不离即可

山西布政使司,潞安府。

府衙之内,潞安同知李孝基愁眉紧缩。

三月初的那场强地震瞬间将潞安府变成了修罗地狱。无数民舍房屋损毁,伤残者不计其数。

就连潞安府衙也受到了很大损毁,大堂、二堂都需要重新进行修缮。

若只是这些倒也罢了,偏偏地震后紧接着便闹起了瘟疫。

这大概是因为死掉的百姓没有及时得到掩埋,尸体腐烂所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李同知作为知府的副官一直是个备胎,但凡知府能办的事情就不会假借李同知之手。

李同知深谙官场规则,也懒得去争便悠哉悠哉的混日子。

谁知就在潞安地震前的一个月,邱知府被吏部突然调任,虽说是平调,但各种流言传了出来,甚至有说法是朝廷嫌邱知府平庸无能便换下了他。

李同知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可以经手处理政务了。

按照大明朝的惯例正印堂官离任,副官候补。如果朝廷不再选派知府人选,李同知很可能便会递补成为新的潞安知府。

别看知府和同知品级差的不多,但地位可是天壤之别。

成为了知府便可以身穿绯袍,算是跻身高官之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