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监陷入了沉思,良久才叹息一声道:“谢修撰的意思咱家明白,只是那杨鹏老谋深算,想要叫他和寿宁侯翻脸不是那么容易啊。”
到底是在宫中当值许久的老人,谢慎稍稍一点他就明白了意思。
“谢某坚信这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何况杨鹏和寿宁侯间并非铁板一块。”
他之所以敢如此肯定,自然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开了全知全觉的视角。
事实上寿宁侯张鹤龄和东厂提督太监杨鹏间一直相互猜忌,只要布局得当,让二人狗咬狗并非没有可能。
这件事谢慎是存了私心的。毕竟他已经把寿宁侯张鹤龄得罪了,既然如此自然要得罪到底。
如果能借着搬倒杨鹏的机会再打压寿宁侯一番,对于谢慎来说获得的利益就是最多的。
“希望能够一举成事吧。”
邓原声音中颇是无奈。其实他本没有下定决心和杨鹏死磕到底,但自家妹夫上书请撤东厂,相当于和杨鹏撕破了脸。以杨鹏的个性,肯定会认为是邓原在背后捣鬼。即便是邓原主动退让恐怕也不会让杨鹏承情,倒不如狠下心来与杨太监拼个鱼死网破。
具体的方案谢慎还没有拿定,但只要定下策略,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了。
又和邓太监敲定了一些细节,谢慎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邓太监的别业。
回到府中,谢慎便计划着写奏疏为徐珪助力。
以他翰林院修撰的清贵身份,要想忽悠几个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一起壮声势上书还是很简单的。
不过事不宜迟,徐珪如今已是危若累卵,没有时间给谢慎去细细布局。
不管如何,还是应该先把联名的奏疏递上去。这样至少会分散天子的一些注意力,不至于让天子把怒火都发到徐珪身上。
眼下天子还没有下令命锦衣卫或者东厂拘捕徐珪,谢慎绝不能让事情继续恶化。
......
......
翌日谢慎照例前往翰林院坐班。
他前日已经将请撤东厂的奏疏写好,今天自然叫人代为送去了会极门。当然,谢慎“不经意”的在翰林院公署为徐珪打抱不平了一番,立刻迎来了不少同僚的附议。
“徐典吏官位虽卑,却言旁人所不敢言,薛某佩服。”
“东厂这些年来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那杨鹏更是奸佞之辈。依我看,我们应当联名上书,请求陛下裁撤东厂!”
“对,一人是小,百人是大。吾辈既为人臣,就应当以致君尧舜上为己任,岂能任由宵小之辈蛊惑蒙蔽天子!”
“谢修撰,您说两句吧!”
众人齐刷刷的望向谢慎,少年心中暗爽不已。
剧本不错啊。
谢慎清了清嗓子道:“诸位且听谢某一言。前段时间王华老大人被寿宁侯事连累,谢某曾谏言陛下。此事尚且是王老大人一人之事矣。如今徐典吏上书直言弊政,谢某自当振臂高呼,仗义执言。实不相瞒,谢某已经将陈写的奏疏上呈天子,请求裁撤东厂!”
此话一出,公署内的众官员纷纷高呼道:“谢修撰高义。”
开玩笑,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明朝精英汇聚的地方。
这种地方的人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
莫说是东厂一权阉了,便是天子犯了一点小错,他们都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把天子喷一通,美其名曰直言进谏。
翰林院的这些新晋官员还都是一帮没有怎么经过官场洗礼的雏鸟,严重的缺乏经验。人家都察院是靠谏言混饭吃的,且都察院的御史上的每一道奏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能够利益最大化。
翰林院和都察院的官员虽然都是“清流”,但却有很大不同。
一边是理想主义者,一边是现实主义者。
......
......
第二百七十八章 锦衣卫指挥使
想忽悠都察院的那帮官场老油条给谢慎做枪手壮声势是不可能了,但从翰林院中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还是不难的。
谢慎见气氛差不多了,便继续道:“谢某在为王老大人一事上书陛下时,曾作了两句诗,便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谢某以为吾辈不能以个人安危计,而应该以社稷苍生计!”
“好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一个应以社稷苍生计。陈某佩服!”
说话的是翰林编修陈澜。
他年岁并不算太大,正是一腔热血无处挥洒的时候,听到这么有煽动性的诗句如何还能沉默,当即为谢慎摇旗呐喊起来。
就连一些侍书、五经博士都被谢慎的话感染,一时间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将附奏谢慎。
这是搬倒杨鹏的第一步,这一步踏出才能将计划继续进行。
不过联名上疏这种事情也有技巧,不能搞得吃相太难看了。
谢慎见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便请陈澜和另外一个翰林院官员帮着负责联名上疏的事情。自己则是闪身出了翰林院公署直接穿过承天门街到了对面的锦衣卫衙署。
这计划的第二步便是要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站出来狠狠踩杨太监一脚。
如果这一步能够迈出,再利用寿宁侯和杨太监之间的猜忌作些文章,譬如以牟斌这个寿宁侯的‘旧相好’激上一激杨太监,则大事可成矣。
这是一个连环计,哪一步出了问题都会对后续产生影响,故而谢慎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在确认无误后才会迈出下一步。
对于武人,尤其是锦衣卫谢慎一直是十分好奇的。
这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组织一直处于和东厂斗争的过程中,虽然偶有胜出但更多时候是被东厂那些太监压了一头。
毕竟东厂名义上可以号令北镇抚司,只不过天子出于平衡权力的考虑没有真正授予这一权限罢了。
不过别管别朝如何,至少在弘治朝,牟斌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绝对不比东厂提督低一头。
来到锦衣卫衙署前,谢慎咳嗽一声道:“本官乃翰林院修撰谢慎,要见牟指挥使。”
他双手背负身后,刻意将声调拖长,端是摆了一副清流词臣的架子。
那些值守在大门前的锦衣卫官校许是从没有见过翰林院的官员来到锦衣卫官署前叫门,一时愣在当场不知该如何作答。
这倒是让谢慎十分尴尬。
架势都摆出来了,偏偏对方不接招,这可如何是好。
过了一会,一名官校才陪着笑脸道:“原来是谢修撰,某这便前去禀报。”
谢慎心中无奈。
好好的气场就这么没了......
过了不多时的工夫,那锦衣卫官校复又走了出来,冲谢慎一抱拳道:“谢大人请。”
谢慎不想失掉气场,但在这些虎背熊腰的锦衣卫官校面前实在是拿不出气势来,只能尽量气沉丹田,口中默念健气口诀......
在这个再硬硬不过拳头的时代,想要靠三寸不烂之舌就扭转乾坤这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好在从锦衣卫大门走到公署距离并不算太远,不然这股气还真可能就此泄了......
那两个官校将谢慎领到公署前便闪身回去了,谢慎深吸了一口气阔步迈入公署内。
锦衣卫署和翰林院有很大不同,这里除了指挥使牟斌几乎没有什么人在此办公。便是牟斌,也不一定每天在公署内坐班。今天谢慎摸来锦衣卫署能恰巧撞到牟斌,也只能说是运气好。
公署的布置极为简洁,没有什么太值得关注的地方。
谢慎绕过屏风走到内间,见一个面容白皙,身材修长身着飞鱼服的中年男子端坐在四出头官帽椅上正喝着茶。
等等,这人难道就是牟斌?
史书虽然没有就牟斌的容貌作详细的描述,但按照谢慎既有的认知,锦衣卫的人不都应该是虎背熊腰的吗?
怎么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牟大人竟然是个面容白皙保养得当的中年大叔?
这样的形象更适合做一个清流文官,而不是什么锦衣卫指挥使啊。
但公署内只有这一人,不是他又是谁?
再输不能输气势!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走到近前拱手道:“阁下便是牟指挥使?”
那中年男人笑了笑,将手中茶盏放下道:“我便是牟斌。”
按照品级来说锦衣卫指挥使不知道比谢慎这个六品修撰高到哪里去了,可此刻谢慎却是丝毫没有输掉气势,继续道:“下官翰林院修撰谢慎,特地前来拜会牟大人。”
牟斌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道:“坐吧。”
谢慎犹豫了片刻,在牟斌的身旁坐下。
“谢修撰此来是为了徐典吏的事吧。”
未待谢慎发声,牟斌便点了点手指当先说道。
谢慎微微一愣,旋即点头道:“正是。”
能够做到锦衣卫指挥使的果然都不是等闲之辈,牟斌竟然直接猜到了他此行的目的。
相似小说推荐
-
银狐 (孑与2) 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活着就成了一...
-
扛枪的巨星 (上允) 起点VIP2017-07-03 军旅生涯“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起,我给大家讲《士兵突击》的故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