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徐贯染了风疾,口不能言,也就是说谢慎彻底没了依靠?
谢慎不认为以大明朝的医疗水平能够把徐贯的风疾治好,毕竟中风在后世都不算是一个可以完全控制的病。也就是说,多半徐贯的政治寿命要提前结束了。
这对谢慎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不过事情也得从两面看,比如也许因为这次风疾徐贯因祸得福多活了两年呢?
少年的穿越也许会引发蝴蝶效应,既然徐贯没能像历史上那样在弘治九年做到工部尚书,那么弘治十五年他也有可能不会逝世吧?
芊芊现在显然是最为忧心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道:“徐小姐要不要回一次松江府?”
徐芊芊摇了摇头道:“爹爹不准我回松江,叫我好好在京师待着。”
呃......听到这里,谢慎颇是尴尬。
看来徐贯还没有到神志不清的地步,至少可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嘱托闺女不要在京师与松江之间奔波。
徐贯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属于典型的工作狂。【.aqx.】
弘治皇帝之所以选择徐贯来治理苏松水患,也是因为徐贯工作认真负责。
朝堂之上混日子的不少,像徐贯这样的臣子楷模实在难得。
不过工作狂也有一个问题,虽然领导高兴了,但身体却累垮了。
俗话说的好,工作是大家的,身体是自己的。徐贯却恰恰反了过来,真不知道谢慎是该高兴还是无奈。
安慰了芊芊一番,谢慎便回到屋中休息。
只要徐贯没有大碍就好,风疾也不是不治之症,唐高宗李治不就是著名的风疾患者吗?虽然生活质量是有一些下降,但照样活了很久嘛。
只要徐老爷子其他身体机能不出现大幅度下降,就不需要太过悲观。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两畿十三省的举人纷纷赶到贡院外看榜。
县府院、乡会殿,六级考试中乡试最难,但会试却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为一旦会试得中便确保了一个进士名额,从此就将走向人生巅峰。
谢慎和小书童好不容易挤开了一条小路,勉强能够看到红榜上的墨字。
会试录榜第一名朱希周、第二名王瓒、第三名陈澜......
前三名望去,并没有谢慎的名字。
虽然心中早有预料,但谢慎还是略略有些失望的。
连中六元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谢慎自然也不例外。但两京十三省的天才实在太多,要想在会试上位列前三谈何容易。
谢慎接着向下看去,第四名顾潜、第五名严经、第六名......
谢慎!
第六名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至少证明谢慎这两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一起候榜的王守文、谢丕仍自焦躁的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前一百没有,前两百也没有......
“中了,中了!”
王守文猛然间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间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狂喜的挥舞着手臂。
“第二百二十七名,中了,我中了!”
谢丕皱了皱眉。
他的名次是二百四十五名。
从县试开始,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压制王守文的,但这次会试他竟然被王守文反超,面上有些挂将不住。
好在谢慎拍了拍谢丕的肩膀安慰道:“不要紧,还有殿试呢,最后进士的名次是由殿试确定。丕贤弟你底子好,殿试一定能够发挥好的。”
这话怎么听怎么舒服,谢慎既没有得罪王守文,又给谢丕打了气,有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其实能够中进士,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只不过因为京官一个萝卜一个坑,新科进士要想留在京中便需要竞争上岗,而最好的竞争方式自然是在殿试名次上胜出。
殿试的时间是三月十五,现在距离开考已经不足一个月。
但此时上榜的考生却没有心思考虑殿试的事情,纷纷提前进入到狂欢的状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活法,尤其是在这等最风光的时候绝对不要做败兴的事情。
如果说从秀才到举人是从读书人到缙绅的转变,那么从举人到进士就是缙绅到官员的蜕变了。
虽然举人也有资格做官,但大部分官职还是要求进士出身的。
进士出身就是一块敲门砖,做到了这点基本可以保证获得一个不错的起始官职。
兴起之时谢慎和两名好友到紧邻贡院的一家酒楼吃酒,按照菜单各点了些招牌菜,之后便大快朵颐了起来。
王守文以风卷残云之势扫空了一盘豇豆,一碟焖鸭,打了个饱嗝道:“慎贤弟啊,愚兄真是没想到能够中进士啊......”
王守文喝了几杯酒,感慨道:“从小到大,我都被父亲拿来和兄长作比较。兄长哪里做的都比我好,所以我特别的自卑......”
其实谢慎直想安慰他,王守仁这种境界的都快成仙了,世间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
“守文大哥这次可是出头了,我们余姚三杰一齐中进士,传将出去也是美事一桩。”
余姚三杰?
这个称呼倒是蛮有意思,听着颇有几分江湖侠客的味道。
便在谢慎思忖着如何让余姚三杰这个名号红遍京师时,王守文却是突然挥拳猛砸食案道:“一起中进士有什么用?观政选官后我们就要各自赴任了。除非能够同选为庶吉士,这样才可以一起在翰林院修习三年,不然......哎。”
聊着聊着王守文竟然啜泣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京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老臣子致仕腾出位置来,新科进士就很难选得补位,大多是外放个知县慢慢熬资历。
三人一起选为庶吉士?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虽然谢慎是个乐天派,但也不认为蝴蝶效应可以改变这么多历史的细节。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四十四章 谢状元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从东城贡院回到西城咸宜坊,谢慎几乎穿越了整个顺天府。
会试既已放榜,剩下就是安心等候殿试了。
不过由于未来老丈人徐贯突然中了风疾病倒,徐府一直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氛围之中。
就连王华老爷子都没有按照原先的计划兴办宴席庆贺“余姚三杰”同上皇榜,而是亲手写了一封书信叫人送到松江府徐侍郎处。
信的具体内容谢慎自然是不知晓的,不过肯定是问候徐侍郎身体之类云云。
按下这些暂且不提,却说转眼间就到了殿试的日子。
三月十五,谢慎和所有被取贡的士子一道进入到紫禁城奉天殿前候考。与以往的任何一次考试不同,这次是由天子亲自策试,于各士子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主考官是天子,读卷官的阵容同样强大。
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徐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刘健,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李东阳,詹事府詹事兼侍讲学士谢迁,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屠滽,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叶琪,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马文升,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白昂、以及顶了谢慎未来老泰山徐贯工部尚书之位的刘璋。
除此之外,还有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谧、通政使司通政使元守直、大理寺卿王霁......
一共十二人组成的超强读卷官阵容,光是名头就可以把人吓死。
这些人中,几乎囊括的弘治朝的所有名臣,绝对算是超明星阵容。
可惜谢慎的未来老丈人徐贯突然染了风疾,不然今日以新任工部尚书身份出任殿试读卷官的就有徐贯了。
考试的过程很简单,气氛也很祥和,各考生被引到奉天殿前广场,在各自桌案前坐定,便开始答题了。
弘治天子既然是主考官,出的题目自然是十分拉风的。
谢慎扫了一眼,只见考题上写有洋洋洒洒两百字。
皇帝制曰:朕惟君人者,必有功德,以被天下阙其一不可,以言治顾于斯二者何先,夫非学无以成德,非政无以著功论者,或谓帝王之学,不在文艺,或谓天子之俭,乃其末节,或谓人主不亲细事,或谓圣王不勤远略,是有大于此矣,然则其所当务者,何居二帝三王之德,所事者何事二帝三王之政,所见者何功汉唐宋代,有令君而功德鲜备躬行,德化者经制或不定民安,吏称者德教或不纯或四夷服从。而大纲不正或仁厚立国,而武略不竞是学兴政,容有可议者,其得失何如。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神功圣德,冠绝古今,列圣相承,继志述事,各臻其盛,所以致此者,何由朕嗣承大统,图底治平,兹欲守宋臣所进之五,去唐相所陈之九,蔽行汉儒所对之三策,以上追古帝王,庶无愧于我祖宗功德之大,其所以为根柢者何在,子诸生学道抱艺而来,皆志于世,用宜有以佐朕者,试悉陈之,朕将体而行焉。
相似小说推荐
-
银狐 (孑与2) 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着,第二要求还是活着,第三要求依旧是活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活着就成了一...
-
扛枪的巨星 (上允) 起点VIP2017-07-03 军旅生涯“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起,我给大家讲《士兵突击》的故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