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首辅 (一袖乾坤)



谢慎心中一沉,这吴县令怎么事事都如此清晓。他这次来县衙为的就是海涂种植棉花一事,却不曾想被吴县令当先说了出来。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县尊明鉴,棉花种植能够成功,多亏了县尊支持。晚生想着能否由县尊题写一诗,由匠人刻在石碑上立在海涂堤坝前,以示县尊之恩,以章官府之德。”

谢慎说的如此明了,意思就是让吴县令出这笔修筑堤坝的钱,然后这重农桑的政绩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刷出来了。

王、谢二家收回了银子,吴县令刷了政绩,岂不是两全其美。

吴县令显然没有觉谢慎的情绪变化,兀自说道:“这件事本县从一开始就是十分支持的。现在看到棉花试种成功,自然也是欣慰。本县准备连夜写奏疏送往京师,请呈陛下御览。”

听到这里,谢慎却是心中大骂吴县令无耻。

谢慎本以为卖吴县令一个人情,给他在卸任前刷一刷政绩,吴县令就会心满意足。谁曾想这吴县令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想要独吞此功劳。

奏疏是吴县令写来呈递给天子的,想怎么写当然由吴县令说了算。

吴县令也许会在奏疏上稍稍提及谢慎,但主要功劳肯定是被吴县令独自占去。

在大明朝,官员陈写奏疏呈递给天子御览有一整套的程序。

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奏疏送到京城后都会被送去通政司或者是交到会极门的宦官手中,再经由这一层转圜递到司礼监,转而呈递到御前。

再之后便是众所周知的票拟批红了,除了像弘治皇帝的这样级工作狂,很少有皇帝会每一篇奏疏都批复。

总之经过了一番内阁与司礼监的博弈,在获得了皇帝的默许后,奏疏就会下到六科廊去,再由给事中抄分配下达。

吴县令这种品级的文官,写奏疏呈递给天子御览,走的肯定就是通政司这一条路了。

通政司会根据奏疏种类的不同分成各个类别,再按照重要性的不同,分批次送到司礼监。

譬如军事奏报就属于第一等要紧的,必须马上呈递不得有一丝耽搁。又譬如旱灾水患这种,虽然不讨喜但也不能耽搁,属于要紧奏疏。

至于吴县令写的这种,便算是喜报了,虽然没到祥瑞那种级别,但也差不多了。

弘治六年、七年这两年实在是有些流年不利的意味,张秋决口、苏松水患接连爆,朝廷也委派刘大夏、徐贯两位能臣前往治理水患,弘治天子可是被忙的焦头烂额。

......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世道人心 2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这种时候,吴县令把一封陈写有海涂试种棉花的奏疏呈递御前,弘治天子肯定是龙心大悦,赏赐什么的都在其次,至少吴县令在天子心中留下了印象,让天子知道千里之外的余姚,有这么一位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县令存在。

所谓简在帝心,便是如此。

一个三甲进士出身的县官,要想发达除了依靠关系,真的只能看运气了。

偏偏吴县令的运气真的很好,遇到了谢慎这样一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妖孽。

谢慎也偏偏不走运,遇到了吴县令这么个急于刷政绩的老父母。

少年此刻也只能感慨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对于吴县令来说,直接上呈奏疏让天子记住他显然是一条终南捷径。

但所有的捷径的都有风险,对于吴县令来说,他的官位实在太低,如果不能拿出足够有料的奏疏,很可能起到反效果被天子厌恶。

故而他虽然存了这个心思,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直到谢慎提出了这个海涂种植棉花的想法,吴县令便觉得时机来了。

吴县令之前之所以没有给予谢慎什么实质性的支持,是因为他也处于观望的态度。【.aqx.】毕竟官府不能轻易表态,如果海涂种棉失败了呢?那不是吴县令在打自己的脸吗?那不是说明官府无能吗?

但一旦棉花试种成功,吴县令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跳出来了。

虽然他之前没有给予谢慎什么实质性的支持,但毕竟有过口头勉励,这便可以做文章了。

口头勉励这种东西不同情况下可以解释为不同意思,眼下吴县令便可以说这是官府对谢小秀才的大力支持......

人可以无耻,但无耻到吴县令这种境界确实也算稀奇了。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吴县令还曾拉下脸来主动和谢慎示好,希望他和自己侄儿结交。

他那侄儿在吏部做事,如果能够转调文选司,吴县令任满考绩的事情便有了着落。

谢慎虽然年纪尚轻,但在吴县令看来却是前途无量,他这才存了拉拢的心思。

可现在情势完全不同了,吴县令有了直接在天子面前扬名的机会,他如何肯放过。

即便这么做可能会得罪谢慎,但那又如何?

说到底谢慎现在不过是一小小秀才,又是在余姚地界中,在吴县令管辖下。任凭此子声望名望再高还能盖过他这个余姚父母官吗?

人都是自私的,在面对绝对的利益时很难愿意和旁人分享。【.aqx.】

吴县令是一个传统文官,往上爬自然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别说是谢慎了,便是亲娘老子挡了他的路,吴县令都会毫不犹豫的一脚踢开。

从他的口气中,谢慎已经听出了个大概。

稍稍思忖了一番措辞,谢慎只得拱手礼道:“不知县尊准备如何陈写奏疏?”

他思前想后,觉得不问一问实在是不甘心,至于这么问的后果是什么,谢慎却是无暇去想的。

“这......”

吴县令一边捋着下颌短髯,一边沉思。

他本想呵斥一句这不是你该问的,但想到谢慎背后还有徐贯,也不宜撕破脸皮。

况且再怎么说,海涂种植棉花的想法还是谢慎提出的,吴县令可以毫不客气的把这份功劳夺走,还不准谢慎问一问吗?

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自然是向陛下陈写海涂种棉的一干经过。”

吴县令选了一个模糊说法,淡淡说道。

至于具体措辞细节,吴县令却是不打算向谢慎说的。

谢慎十分失望,不过他知道吴县令是铁了心不打算继续说了,也就不再逼问。

“如此,学生便不打搅老父母了。”

拱手离k县衙后,谢慎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他自打来到大明后,总体来说还算顺风顺水,虽然也会遇到些麻烦,但也都能迎刃而解。

偏偏这次似乎陷入了困局中。

棉花种植在大明很是普及,但海涂种棉却是绝对前无古人的。

这份功劳明明是属于谢慎的,现在偏偏要被吴县令生生夺走,少年如何能甘心!

人心险恶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便是堂堂一县父母官嘴脸吃相都和地痞无赖一般。

谢慎回到家中时,王守文、谢丕正巧酒醉醒来。

见谢慎面容憔悴,神色忧然,二人纷纷快步上前,一番询问。

谢慎摇了摇头长叹一声便是走向书房,示意二人来屋里谈。

三人在书房坐定后,谢慎把这次县衙之行的经过叙说了一遍。

两名好友神色各异。

“想不到这吴县令竟然这般无耻!”

王守文攥紧了拳头,愤恨的空挥了一记。

谢丕也皱眉道:“慎大哥你没有听错吧,县尊真的这么说?”

谢慎苦笑道:“这种事情怎么会听错,县尊确是要亲自陈写奏疏直接送到京师,呈递陛下御览。”

面对**裸的巧取豪夺,王守文哪里能忍得了,他嘿了一声道:“咱们辛辛苦苦的修筑堤坝,引水渠冲灌海涂,他除了嘴上念叨了几句,什么忙都没帮上。现在倒好,这厮大手一挥竟然就要抢功劳,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谢丕叹息道:“守文大哥说的在理,可是吴县令是一县父母官,笔在他手上,奏疏怎么写我们也干预不了啊。”

秀才毕竟只是秀才,和官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他们是举人之身,吴县令或许还有些忌惮,但秀才他是不会放在眼里的。

“不行,这件事绝对不能就这么轻易算了。我这便写书信,叫人带给父亲大人。”

王守文哪里是能忍让的性子,当即挥拳道。

“对了丕贤弟,你也可以给令尊修书一封嘛,咱们两家齐心协力,不信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知县。”

谢慎听到这里直是有些目瞪口呆。

他险些忘记自己这两个“小跟班”是两个超级官二代。二人的父亲一个比一个有名,王华、谢迁便是放在整个大明朝都是排的上号的,在弘治朝更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