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忠带着五百人的任务就是占住麒麟门,以接应任思齐带领的主力部队进城。占据一座城门不仅是占领城门洞这么简单,还要占据城门楼及左右的一段城墙,否则光是从城上的攻击就吃不消。
潘学忠留下二百骑兵把守城门内外,防范绿营兵的攻击,他自己则带着三百骑兵沿着马道杀上了城墙。由于明军骑兵来的太过突然,这个时候其实城墙上没有多少守兵,只是在城门楼里有二十多个绿营兵。崇明骑兵突然袭来,这些绿营兵正在围着火炉喝酒,别说披甲,慌乱间连武器都找不到。很多人喝的醉醺醺的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见到大门和窗户被踹开,几十把三眼火铳伸了进来,“砰砰砰”的一阵枪响,二十多个绿营兵倒在了血泊中。
崇明军骑兵除了每人一把马刀之外,另外配备一支三眼火铳,战斗时可远可近,实力不俗。在这支唯一的骑兵身上,任思齐也算下了血本。
灭了城门楼的守军后,留下一百人控制城门楼,和城下的一百骑兵相呼应,潘学忠把剩下的三百骑兵一分为二,顺着城墙向南北放下杀将过去。
南京外郭城墙厚度足有六丈,城墙顶部也有四丈多,其宽度足够五六匹战马并排冲锋,而且城墙上地势平坦,根本没有障碍物,正是骑兵驰骋的绝佳战场。
潘学忠亲自带着一百五十名骑兵向南攻击,一路消灭出现的清兵。此刻明军入城的消息已经全城皆知,很快有其他城门的守军上城防守,试图拦截攻过来的明军。对于没有形成阵列的清军,潘学忠只是速度不减的继续冲击,骑兵强大的冲击足以撞破绿营兵的阻挡,而往往等不到真正发生碰撞,那些绿营兵就会脸色苍白的丢掉武器转身而逃,没有多少人能有胆量面对骑兵的冲击而无动于色的,速度跑开的战马声势实在骇人。可是他们忘了,这城墙只是一条长长的直道,并非旷野,就是想逃也无处可逃啊,明军骑兵追上前来,也不需要挥动马刀,只是靠着战马的铁蹄就把这些逃跑的绿营兵踏成了碎片。
从麒麟门沿着城墙向南,经沧波门、高桥门,直到上方门时才遇到有组织的抵抗。这是一支三百人的绿营兵,在城墙上排成了厚厚的阵列,最前面是三排明晃晃的长枪,在后面是弓箭手短刀盾牌手。
看着队列整齐的绿营兵,潘学忠知道紧靠自己这一百五十人根本冲不过去,强行作战的话肯定死伤惨重。崇明军骑兵仅仅千余人,不是用在这个地方的。
远远的看着对面如临大敌的绿营兵,潘学忠下令掉头返回麒麟门。看着扬长而去的明军骑兵,这支三百人的绿营兵竟不敢在后追击。
在潘学忠横扫城墙之时,贾元胤带着一千骑兵已经攻到了观音门,轻易杀散了城门的几百守军,开始在门下布阵暂息。经过了在城内这一轮冲杀,整个南京外城已经被搅成了一锅粥,明军杀进来了的喊声此起彼伏,百姓们或者惊慌的逃进家门,或者兴奋的爬上了屋顶,观看着战斗情形。
“兄弟们,越国公已经派遣大军前来了,咱们要里应外合,迎接他老人家入城!”幕府山下一个街坊中,侯景舞动着钢刀,给聚集起来的几百个青壮讲这话。侯景乃是敌情司的细作,早在半年以前就被打入了南京,半年以来,靠着崇明的钱财支持,他发展了四百多对满清心怀不满的青壮。
“兄弟们,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啊,以后跟着越国公他老人家吃香的喝辣的,人人都有官做啊!”另一个敌情司的细作也在一边呐喊着。
在二人的鼓动下,几百青壮士气大涨,呐喊着冲出了街坊,一路鼓噪向着最近的清军营地杀去。有人带头,自然有人景从,无数的南京百姓从家里走了出来,加入了他们的阵列,在大街上走了不到一里,侯景发现身后的队伍已经有了三千多人。人越多士气越壮,当看到一支千余人的绿营兵从内城开出来时,侯景不由分说的带头向着这支绿营兵扑了过去。
同一时刻,在南京的其他街道里坊,也出现了七八支由敌情司细作组织起来的百姓队伍,他们鼓噪着在大街上行进,或者攻打城门的绿营守军,或者聚集起来试图去冲击内城城门。
也有不少百姓自发而起,抱着各种心思冲上街头,其中不乏有浑水摸鱼之人。任思齐早在六月初就有攻伐南京的计划,这半年来往南京派出的细作足有数百人,光是支出的经费就达十数万两白银。几个月的谋划,巨大的花费,如今终于到了回报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南京城清军实力最为薄弱的时候,一万绿营兵想控制方圆百里人数百万的庞大城池,怎么可能做得到?更何况南京才被占领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百姓们可不会认同清人的新身份,哪怕是头发被剃掉扎起丑陋的辫子。他们祖辈已经在大明的治下生活了二三百年,自然认为自己还是明人,哪怕在朝廷的治下生活的不太好,哪怕赋税很重。
可是以前的日子再不好,也比生活在野蛮人的治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要好得多啊。这半年多来,南京城无数的富商被清兵洗劫,无数颗人头落地,前明的勋贵士绅,愿意降清的或者不愿降清的,很多人都被满清清洗,早已引得南京城人心浮动。
现在崇明军突然攻入城来,对这些曾被清军强掠清洗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家属来说,无意义天大的喜讯。王师来了,报仇的日子到了!
当卜从善等绿营将领奉命出内城剿杀入城的那支明军骑兵时,便震惊的发现满城皆乱,到处都是暴民,让他们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
第四百七十二章 任思齐进城
洪承畴眉头紧皱的端坐在桌案之后,听着属下报告城内的情形。
“乱了,全乱了,外城内到处都是乱民,卜总兵和李总兵的部队先后和数支乱民激战,击溃了几千乱兵,可还是没能到达观音门。
派往外郭各门的传令兵出去了半天,根本没有消息传回来,恐怕,恐怕外郭各门守不住了!”
“怎么可能?入城的明军到底有多少人,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幕僚赵兴芳叫道。
“入城的明军并不多,只有千余人这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城内这么多的乱民,恐怕是早有预谋吧。”洪承畴冷静的分析道。
大意了,太大意了!这一刻洪承畴非常的后悔,后悔自己没有重视那个远在崇明岛的年轻人。洪承畴在明为一方统帅官居总督,投清则为大学士东南经略,为官数十年来,见过的阵仗实在太多,自然眼高于顶目无余子。在江南各地纷纷爆发抗清浪潮时,任思齐没有从崇明出来攻城掠地,而是龟缩在孤岛之上,这让洪承畴下意识的轻视。在洪承畴看来,不能把握这个时机的人,也就没什么出息,也就不足为惧。
在大明为官多年,洪承畴对明朝的官场军队了如指掌,在他看来明朝的军队已经烂到了家,崇明的明军由各地明军逃到岛上组成,恐怕会更烂。所以当勒克德浑带着所有八旗主力去武昌攻打忠贞营时,虽然南京城中只有万余绿营,洪承畴却一点也不慌张。
可是他万没想到那任思齐竟然如此大胆,竟敢千里奔袭南京,这让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了。
可是洪承畴到底是胸有沟壑的人才,在这个年代若论才能的的话也算的顶尖的。慌乱过后马上镇定了下来,开始调整部署。
外城已经乱的不可收拾了,那就收缩兵力,把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在内城。南京的内城城墙也有七十里长,这一万兵全撒到城墙上也略显不足。洪承畴下令重点驻守十三座城门,每个城门派驻三百绿营兵。另外再把剩下的绿营兵分为八营,每营千人,为机动兵,一方面用来剿杀内城可能的叛乱,另一方面寻机攻击城外的明军。
部署好城内的防御之后,洪承畴又写好数道命令,派人立刻送往镇江苏常徽太各府,调各府的绿营兵紧急增援南京。在南京附近各地驻守的绿营兵,加起来数量也有两万余人,若是都能及时进入南京的话,防守的兵力将会很富裕,那时不仅能守住南京进而可以击败任思齐的明军。
随着洪承畴的一道道命令,城内的绿营兵立刻动作了起来,内城之中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多亏去年清兵攻入城时对城中的清洗,把绝大部分百姓赶出了内城,所以内城只是稍微出现了些动乱,立刻就被全力以待的绿营兵扑灭了。多亏了明太祖朱元璋花费了二十多年修筑的这座金汤般的南京城,城高五丈,堆碟垛口、角楼箭楼一应俱全,内城的十三道城门都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环绕。虽然只有士兵万人,可能抵当十万敌军的攻打。有此雄城为据,洪承畴有信心坚守至少三个月乃至半年,而不出一个月,各地的绿营兵会先后增援进入城中,到那时就是城外的明军的死期!
洪承畴已经决定完全放弃外城,龟缩到内城之中。他的这个决断不可谓不及时,因为就在下午,任思齐统帅着四万大军抵达南京城外。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之最强争锋 (五度Yes) 创世VIP2017-08-07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战火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生命弊如草芥。当此时,以天下百姓之名,以乱...
-
特种军刀 (南征猛将) 创世VIP2017-07-10 军事战争一把军刺,一双透视眼,从混子到军人,兵王之子,是龙终啸九天。一座空坟,一身绿军装,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