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算黄凤舞答应了,她爹黄斌卿恐怕也不会答应,毕竟自己和黄家过节太深了。他娘的,若是黄斌卿不答应的话,自己就发兵舟山,直接把黄凤舞抢来!任思齐恶狠狠的想到。
除了这两人,在倭国还有个松浦凌子啊,而且她已经给自己生了个儿子,现在应该快会跑了吧。任思齐突然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去倭国看看自己的儿子,毕竟是自己的骨肉,血脉上的相连怎么也割舍不掉。可是任思齐却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崇明的一切都离不开自己。而且自己没成亲先有个儿子的话,让张蒹葭和黄凤舞二人更加难以接受。
所以今年的去日本贸易,任思齐不打算把松浦凌子和儿子接回来,也许再过几年,等自己建立了一定的基业之后,再把儿子接回也不晚。
这一刻,任思齐又想起了松浦凌子的温柔娇媚来。
......
“都督在吗?”外面有声音响起,是安东尼。
“进来吧!”任思齐收拾情绪,冲着外面喊道。
房门被熊二推开,安东尼进来对任思齐行礼。
“出了什么事?”任思齐摆摆手,示意安东尼免礼。
“回都督,就江北兄弟回报,满清固山额真准塔和护军统领图赖在南通集结了三万多军队,战船一千余艘,有攻伐我崇明的态势。”安东尼把手中的情报递给任思齐。
清军在江北集结的消息,任思齐早就知道,没想到半个月后他们才来。可是崇明不比陆上,这是一座四面环水的海岛,别说江北的三万清军,就是再来这么多任思齐也不害怕。
“传令,让参谋司谋划对策,派茅十八带领本部水军迎敌!”任思齐吩咐了下去。
随着任思齐的命令,参谋司的一帮人忙碌了起来。李彦直带着一帮人围着大幅崇明周边地图在讨论推演,结合着敌情司的情报谋划对敌之策。
崇明一切初创,还未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经过研究之后,参谋司给出了御敌于崇明之外的建议。
六月二十日,茅十八受命带着本部水军逆流而上,在平洋沙以西江面接战来袭的清军船队。
茅十八本部虽然只有一万水军,战船二百来艘,可是却拥有可安放大炮的大海船,“公主号”和“飞鱼号”两条海船每条都装有二十多门红夷大炮,其他的三桅帆船上也都装有火炮数门。整个船队的火炮加起来有红夷大炮七十余门,弗朗机等普通火炮二百多门。而清军船只千余艘,可都是四处收罗的河船江船,别说红夷大炮,就是普通的火炮也承受不住。清军船上的火器也就是大号的火铳碗口铳之类。
在平沙洋以西江面,双方船队相遇。准塔仗着人多船队,又是顺流,指挥着船队向岱山军发起疯狂进攻。哪知道隔着四五里,明军船上的火炮就开始轰击,炮弹如雨一般落入清军船队之中,红夷大炮炮弹的威力摧山裂石,普通的船只根本承受不住,只要被炮弹击中的无不船体破裂,沉入江中。好在船上开炮精准度太低,开了数轮,也只击沉了十余艘清军船只。准塔不以为意,指挥着船队继续前进。
负责操舟的都是新投降的明军水军,大部分是淮安刘泽清部,若是沈廷扬在的话,会发现其中很多都是他以前招募的军队,被刘泽清强行截留掠去。
慑于八旗兵的淫威,面对明军的炮火绿营水军根本不敢生出逃走的心思,操作着船只拼命向明军船阵攻去。
双方距离越靠近,明军炮火越猛烈,一开始只是红夷大炮,后来明军所有火炮同时开火。数百门火炮的近距离攻击,其威势无可阻挡,清军船队还未接触到明军,就有上百艘船只被击沉,无数的清兵落入江中大呼小叫。
“额真大人,明军船坚炮利,咱们的船只不是他们对手啊!”绿营总兵柏永馥对准塔道。
准塔如铜铃一般的眼睛瞪着柏永馥,吓得他双腿发软。
“撤兵吧!”准塔也知道己方的船只与崇明的明军相差甚远,人家是专门的战船,不是自己这用于运输的民船可以比拟的。
回去以后,我一定上报豫亲王,督造战船,再伐崇明,准塔恶狠狠的想道。
PS:最近订阅明显下降,恳请各位书友能够多支持一二。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收藏本来就没多少,作者君本来就挣不到钱,所以还请大家都支持一下啦。一章也就一毛钱,一个月也就花几块钱,也不是很多,但是对我却无比的重要!
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发令
杭州攻陷弘光被俘的战报传到了南京,多铎闻报大喜。弘光被抓意味着明朝彻底覆灭,大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清最大的两个敌人先后覆灭,大顺军被阿济格击败后,李自成的死讯也传扬开来,标志着顺军名实皆亡。现在弘光被抓,南明朝廷土崩瓦解。南明江北四镇连同左梦庚部数十万军队投降,其他地方的军队再不足为惧。剩下的江西湖广两广各省只需要派出使者,即可传檄而定。
意得志满之下,多铎往北京送出报捷文书的同时,提出了带军返回北方的申请。南方夏季的气候实在炎热,生于北方的八旗兵根本受不了,水土不服生病的士兵越来越多,就连战马都吃不惯南方的草料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导致数万匹战马皆疲瘦。这才是六月的天气,若是到了三伏天的八月那该如何是好?
既然大仗已经打完,还是早日返还北方吧!
不过在返回北方之前,还有两件事需要去做。
第一件事就是整编投降的绿营兵。江北四镇向多铎投降的明军就达二十余万,其中有总兵23人,监军道2人,副将副总兵47人,参将、游击86人,马步兵合计238300人,这还不包括向阿济格投降的左梦庚部。
可是其中大半都是毫无战斗力的普通士兵。现在大事已定再养这么多人毫无意义,纯粹浪费粮食。
于是多铎下令,裁撤绿营兵。可是在裁撤之前必须先把绿营将领安置好才行,对投降的将领必须按照原来的品级委任,不能罢免或降职,否者会引起绿营将领的不安甚至骚乱。
经过考虑后,多铎下令所有绿营将领一律原级委任,像高杰部将李成栋被任命为吴淞总兵、郭虎为广德总兵、胡茂祯为宁国总兵、高进库为江宁副将(江宁即南京)。黄得功部将马得功被任命为京口总兵即镇江总兵。此外,一些不属于四镇系统的将领,也都如此安排,如南明总兵王之纲被多铎任命为徐州总兵等等。
大部分降将都做了安排,当然也有些降将不好安排,比如刘良佐、李本深二人,他们在南明朝廷己分别位居广昌伯、左都督,多铎不愿意正式承认他们的这些官职,但若是授予他们总兵之类的新官衔,则又相当于将二人降职,势必会引起他们的疑惧,后果相当难料。于是,多铎采取了一个临时性安排命令刘良佐、李本深暂时“以原官从征”,回避了对他们的正式任命。
当然对这些降将的委任需要摄政王多尔衮的正式同意,多铎把任命建议连同报捷文书一起送往北京。
得知自己没有降职之后,众降将都安了心,于是多铎宣布进行裁军,各将所部骑兵一律保留,步兵着情裁撤。新招募久离家乡者,通查明白,准归本籍,其水师及战船,仍著领兵官照旧修理,用心操练。也就是只保留骑兵精锐步兵以及水兵等技术兵种。
经过裁撤之后,各将所属兵力大减。拿总兵李成栋来说,原有兵力一万余人,裁撤之后仅余三千四百人。李成栋是高杰属下重将,其部战斗力在江北四镇中首屈一指,他尚且如此,其他各将兵力裁撤的更厉害。一般而言,各将剩下的兵力多则一两千,少则五六百。
经过裁撤之后,各将属下兵力大幅减少,由二十多万降到了不足十万。可是还是裁掉老弱新兵之后,战斗力却更胜以前。
裁兵之后,多铎把地位最高、潜在危险性最大的人如李本深、刘良佐部留在了南京附近,以便南京城中的八旗军能够随时监控这些人。
而对李成栋、田雄这些地位稍次的悍将,则放心使用,将他们派往战事第一线。不过,这时的四镇降军们根本没有反清的能力。在南京和杭州驻扎的八旗军是清廷在江南进行统治的军事基础,有他们在,降军们绝不敢轻举妄动。
而更重要的是,四镇降将们此时已不再是“藩镇”,失去了对地方行政权与财政权的控制,无法再像弘光时代那样私自聚敛甚至劫掠钱财,他们的部队所需的粮饷完全依赖于清朝当局的定量供应。同时,手中兵力有限的降将们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自行募兵,扩大势力。这样,降将们失去了跋扈的本钱,只得乖乖地听从清廷的调遣。
完成了绿营兵裁撤降将任命部署之后,多铎开始第二件事,那就是颁布剃发令。
其实早在南京被阿济格攻陷的捷报传到北京,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以为天下大定了,于六月初就悍然下令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并传令南京,命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之最强争锋 (五度Yes) 创世VIP2017-08-07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战火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生命弊如草芥。当此时,以天下百姓之名,以乱...
-
特种军刀 (南征猛将) 创世VIP2017-07-10 军事战争一把军刺,一双透视眼,从混子到军人,兵王之子,是龙终啸九天。一座空坟,一身绿军装,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