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此次派人送上降书,为表诚意,还送上了五百匹战马,其中两匹还是千里挑一的良驹,一匹红马,全身如火炭一般,赤红如霞,名曰“火焰驹”,虽然比不上当年吕布所骑的赤兔马,但也是不可多的良驹宝马。
刘胤特意地将火焰驹送给了北地王刘谌,在草地之上,刘谌为了激励士气,将自己的战马杀掉当做士兵的口粮,刘胤此时获得了好马,自然不忘给刘谌送上一匹。
至于另一匹白马,刘胤则是喜欢的很,充当了自己的坐骑。这匹白马名曰“照夜白”,浑身上下洁白如雪,如白练一般,连一根杂毛都没有。
陇右诸郡原先的驻军是陇西郡二千人,天水郡三千人,剩下南安、安定、广魏和金城,都只有一千多的驻军,上邽之战时,打掉了五六百人,而广魏的驻军则是逃之夭夭,现在陇右的降兵加起来,也大概只有七千多人。
很显然,这些兵力就算能够使用,可以发挥出相应战力的情况下,依然不足以对抗明年春天魏军的反扑。
刘胤首先想到的就是募兵,陇上的人口虽然不比关东,但曹魏为了有效地对抗蜀国的进攻,一直着力经营陇右,从关东大量地迁移百姓安置到陇右,进行屯田,最高峰的时候,关陇地区拥兵十万,虽然不至于要陇上百姓来供养,但其钱粮,大部分还是出自陇上关中。
所以刘胤的募兵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别说什么国与国对立之事,不论历朝历代,老百姓才不关心什么王朝的更迭的,所谓的气节,也只是些士子子弟才会挂在嘴边的东西,老百姓的生存原则很简单,简单到了只需日求两餐夜求一宿衣食无忧的地步,说的不好听点,有奶便是娘,但这无疑却是真理。
老百姓大字不识几个,让他去分辨旗上的魏汉两个字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谓的忠君爱国更是扯淡到没边的事,在这个年代,有粮有饷,便可以招募到军队。
刘胤刚刚得了天水粮仓,再加上几个郡府库里的存粮,粮食问题根本就不再算问题,至于钱饷,那就更简单了,在黄皓那儿发了一笔横财,刘胤可没留在南中,费了好大的力气,全部带到了陇西,就是准备在要这儿派上用场。
刘胤的募兵方式,也足够简单粗暴,左面是垛得比墙还高的米袋子,右边的则是一大筐一大筐锃亮的铜钱,凡报名入伍的,每人发一袋米和一贯钱。
陇右地区的民风彪悍,这与当地的环境有关,时常遭遇到胡夷的劫掠,为了自保,许多人都习武艺练骑射,所以雍凉自古多劲旅,一点也不假。
第331章募兵
有着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刘胤的募兵进行的还算是比较顺利。陇右不比南方,粮食一年只能成熟一季,而且陇右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虽然地域辽阔,但广种薄收再加上税赋沉重,老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当地艰难。对于普通的民众而言,吃粮当兵不吝是一条出路,当年邓艾带往阴平的军队,十有七八便都是出身于雍凉的子弟,雍凉兵骁勇善战,也一直是魏军最主要的兵源所在。
刘胤开出的条件可比魏军优厚的多,除了粮饷之外,刘胤同时还规定,凡入伍的雍凉子弟,其户均可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以后的赋税,也减半征收,士卒阵亡或伤残,除了发放优厚的怃恤金之外,其家人赋税永免。
不得不说刘胤这个政策极具诱惑力,三国时代,战争频仍,不管是蜀汉还是魏吴,兵民(注:这里的民指在籍的户口,也指纳税人口,不包括隐户)之比都达到了一比十的比例,也就是说每十个百姓就必须供养一名士兵。其实远不止这个数,各地的官吏加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仅蜀国治一州就有四万官吏,可见拥有十州之地的魏国得拥有多少官吏,而这些官吏也是由纳税人来供养的。
汉代三十税一的税率早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为了支应庞大的战争需求,加在老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在各级官府的层层盘剥之下,老百姓田里的收成,几乎是十不存一,尤其是雍凉地区,由于地靠战区前线,老百姓的负担更重,遇到旱涝灾荒,老百姓的生活就更为地困苦,民不聊生。
刘胤进入陇右之后,并没有宣布减税减赋的政策,一来蜀军将来所有的军费开支都要依靠当地的赋税,削减税赋就等同于勒紧了自己的裤腰带,二来老百姓都有一种惰性的心理,赋税降下来容易,再想升上去难免会引起民怨沸腾,还不如维持现状。
当然,想要获得赋税的减免,也不是不可能,本着谁付出谁享受的原则,只要入伍当兵,其家庭就可以获得当年减免以后减半的赋税新政,刘胤就是要让老百姓明白,天上是不可能无故地掉下馅饼的,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刘胤这样的政策无疑就是将雍凉百姓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同时刘胤还规定军功的封赏等级,斩敌一人可得一点军功,集军功可换官爵土地,最低的九等军功可以置换十亩良田或等值的钱帛,最高的一等军功可晋升为将军,封侯拜爵。
秦国之所以强盛,可以兼并六国,就是因为秦国推行军功制,不论出身高低贵贱,凡有军功者,都可以上位,这样一来,为求富贵,秦军将士人人拼命,个个当先,秦国军队强悍的战斗力是其他六国所无法比拟的。
而到了魏晋时代,士族经济把持天下,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的贵贱就决定了仕途命运,那些寒庶子弟鲜有机会登堂入室,注定一辈子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刘胤打破这种陈规,重新引入秦国的军功封赏,这无疑比减免赋税更能打动人心,毕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之中也不全是逆来顺受,唯命是从的怯懦之辈,草根之中,也会有有理想有抱负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渴望能够出人头地。
军功制的推行,必然给这些人带来希望,只有捉住这样的机会,他们才有可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机遇和挑战也是并存的,入伍当兵固然可以改变前途命运,但也那是刀头舔血,沙场搏命的结果,刘胤想要用军功制告诉每一个入伍者,机会都是均等的,想要获得更大的封赏,想要获更高的地位,那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东西。
有两大利好政策的支持,刘胤的整个募兵行动进行地很顺利,在十余天的时间内,总共募集到了一万多人,在陇右地区总人口只有四五十万的情况下,能募集到一万精壮之士,也的确是难能可贵。
这一万多人刘胤率先充实到了中军的虎骑营和虎步营之中,会骑马懂骑术的,优先被录用为骑兵,其余的编入了虎步营中。
此次新兵入伍,刘胤没有单独设立编制,全部插入到旧军队的编制之中,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融入新鲜的血液。虎骑营和虎步营也一分为二,分别设立虎骑左营和虎骑右营、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傅佥的两个儿子傅著和傅募从阴平道之战便跟随着刘胤,从军侯做起,一路升到司马、校尉,此次刘胤更是将他们提拨为中郎将,统领虎骑右营和虎步右营,而虎骑左营和虎步左营的营官还是邓朴和高远。
陇右可是曹魏的最重要产马区,几乎一半以上的战马都是出自陇右,刘胤占据陇右之后,已经沦为了步兵的虎骑营摇身一变,又重新地成为了骑兵。除了金城太守杨欣进献的五百匹战马之外,刘胤从陇西天水南安等各郡又征集了近万匹的战马,西凉马的特点就是高大神骏,比蜀中的战马可是要好过不少,虎骑营这回真有鸟枪换炮的感觉。
与益州的地形不同,关陇大地以平原居多,在这儿作战,骑兵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队伍,其战斗能力比超过数倍的步兵,这也是刘胤首先要扩充虎骑营的主要原因,在关陇和魏军作战,必须要以骑制骑,在骑兵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才行。
对此邓艾却是深感忧虑,高素质的骑兵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组建成功的,邓艾可是见识过虎骑营的作战能力,与真正的雍凉劲骑相比,战斗能力差了一大截,一旦开战,虎骑营是很难敌得过曹魏骑兵的。
不过刘胤却是胸有成竹,因为他手中有着真正的杀手锏,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虎骑营的战斗力。
第332章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没错!刘胤的杀手锏就是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汉末三国的战马也是配备着马鞍和马镫的,只不过所谓的马鞍只是一个小布包垫在马背上,让骑手坐起来舒服一点而已。而马镫只是单边的,很长,悬在马匹的左侧,其作用只是为骑手提供一个上下马的方便而已,骑手骑到马背上,这个马镫就失去了任何的作用。骑手在马背上,必须紧紧地拉住缰绳,用双腿紧紧地夹住马腹,这样才能坐稳在马背上。
所以说,现在的骑兵都是必须经过长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才可能培养出来,能骑在光溜溜的马背上冲锋陷阵,绝对是一项技术活,马背上的颠簸刘胤深有体会,尤其是战马高速奔驰的时候,更必须全神贯注,全部依靠腰腹腿的力量,手须臾都离不开缰绳,这样才能避免从马背上摔下去。
相似小说推荐
-
蓝盾突击 (刀锋1984) 磨铁VIP2017-05-20 军事青春已成过往,蓝色的帽盔在硝烟中蒙尘。 记忆中的战友,恋人已远去。孑身一人的我,握枪...
-
乱世太平王 (麒麟可可) 起点VIP2017-06-09 两晋隋唐一部两晋史有道不尽的千古奇葩白痴帝、母老虎夺老公的权、叔伯兄弟造反、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