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半晌无语,仿佛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似的。
杨柯心念电闪,隐隐猜出了一丝端倪:“先生是诚实君子,从不妄言,柯是真心求教,藩王的安置问题在历朝历代都事关国本,在我朝更是如此,我们同心协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收了藩王的权柄,如果再能收归洛阳就近安置,起码可无反复之忧,将藩王放回藩地,无异于纵虎归山啊。。。。。”
张华看着杨柯的脸庞,多了许多奔波劳碌的风霜印迹,在鬓边竟然隐隐有了一丝白发,不由心中感动,长叹了一口气道:“你别怪太后,她的压力实在不小,自你出京以后,朝臣中确实起了动荡,氏族与文臣连番上奏,走马灯似的围着太后谏言,太后也真的是不堪其扰,不过,太后还是坚持要等你回来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杨柯停罢,心中已经像镜子似的,一片雪亮,他张开口想要说点什么,可终于欲言又止,不再说什么,而是默默的转过身,望着漫长的宫道,一步步跋涉似的禹禹独行而去,看着他的背影,张华心中陡然升起无边的萧瑟之感。
看着父母在庭前的花架下正专心致志的弈棋,杨柯伸手制止了伺候在一边的丫鬟,意思是不要惊动二老。父亲的身体已经略略发福,再不复往昔的颓唐之色,反而是有了红光浸润,显然走出了失意的阴影,习惯了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淡岁月。母亲则悠然自得的满脸带着笑意,间或看看父亲的眼神带着满足于专注。看到父母到老了,终于修成正果,举案齐眉,得以颐养天年,杨柯心中满是欣慰。他悄悄了绕开了花厅,轻轻的走出了父母居住的小院,不想,迎面就碰到了一个人,正恭敬的侍立在面前:“侯爷,属下收到您回京都的消息,立刻就赶来了。”
杨柯微微点了点头:“子平兄,辛苦你了,我们去书房吧。”
第一五七章 其门不入
“老王祥亲自进宫见的太后?”杨柯听到张昌的汇报,心中陡然一惊。
张昌点点头:“是的,自那以后,朝臣中的氏族大家便纷纷请见太后,走马灯似的不停,后来,太后应付不过来了,他们便改用上奏折的方式,再后来,不仅是氏族,连朝中的文臣也开始加入进来了。”
杨柯问道:“请见太后和上的奏折都是要劝谏什么事呢?”
“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藩王安置问题、科举问题、中枢院理政问题,军权问题,不一而足,看起来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过属下将他们梳理和归类之后,无一例外的发现,其中抽丝剥茧迈着一根主线。。。。。。”
“什么主线?”
“都是和侯爷当政以后下达的政令有关,凡是大人赞成的,他们就反对,凡是大人反对的,他们就赞成。”张昌语出惊人。
杨柯陷入了沉思当中,细细的咂摸着张昌说的话。
“依属下看,他们是约好了,合起伙来在太后那给侯爷上眼药,您对氏族和文官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们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正好就着这股子邪风,侯爷应当杀一儆百。。。。。。”
杨柯摆摆手:“哪有那么简单,而且,干这些个事,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密谋和串联,只是不约而同,各怀心机罢了。”
张昌惊讶的问道:“不可能吧,如果没有密谋,怎么会如此集中的跳出来反对侯爷?”
“氏族、文臣,他们虽然有些交集,但那些出身寒门的文臣和氏族出身的文臣从来就面和心不合,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且,依王老爷子素来的风格和他的心机,更不可能和这些后生晚辈掺和,只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什么想法?”
杨柯叹了口气:“他们担心我走上我爹的老路。。。。。。。”
“您是说,他们担心侯爷会专权?”
杨柯点点头:“其实不要说他们了,就连张华张大人也有这个想法。”
张昌惊愕不已:“侯爷是不是将情况想得太严重了?张大人对侯爷您可是钦佩有加,忠心不二的啊?”
“这和忠不忠心没有关系,千古之下,士大夫唯忠于一人耳。。。。。。”杨柯话说到一半,便没有再接续下去了,他心中十分清楚,张昌出身草莽,不可能听得懂他话里的意思,如果他真的能听懂,杨柯也就不会和他聊这个话题了。随即他话锋一转:“你查到她的下落了吗?”
张昌点点头。杨柯沉思半晌,终于开口说道:“明日一早你带我去一趟吧。”
“明早我过来接侯爷。”说完这句话,张昌便告退出了书房,杨柯抬头看着书房的墙壁上挂着的那幅风雨归舟图,陷入了无边的沉思。
出洛阳城东十里,依山傍水点缀着星星落落的村户人家,隐隐出没在林木掩映之间,一行十几人穿过村庄旁的道路,不紧不慢的催动着坐骑,穿过了一片树林,沿着盘肠小道,蜿蜒而上一座并不陡峭的山坡,远远的便看到了数十级的青石台阶尽头,现出了一座道观,道观灰墙青瓦,山门半开,气势并不恢弘,牌匾也是斑驳一片,仔细辨认才看清楚上书着“无名观”三个大字,门前一名道姑正执着扫帚有一下,每一下,心不在焉的打扫着青石台阶。
一行十几人勒住了马缰,纷纷下马。为首的一人长身玉立,气度不凡,近前对道姑施礼道:“洛阳杨柯,前来礼敬道尊,不知观中当家的师傅可在?”原来,这一行人正是杨柯与亲军,还有张昌。
道姑抬起头看了看这十几人,均是穿着华贵,且英气勃勃,显见得不是寻常人,但她却连眉毛都没动一下:“既然是来礼敬道尊,当家师傅在与不在又有何妨?”
杨柯微微一笑:“师傅教训的是,小子无礼了,还要麻烦师傅,带我们入观进香。”
道姑依旧是不带烟火气的语调:“本观地方小,容不下这么多贵客,既然是敬香,心诚则灵,观里观外都一样。”
张昌是个火爆性子,平日里何曾受过这等窝囊气,见那道姑无礼,忍不住上前要理论,杨柯却摆摆手制止了他,转而对道姑依旧是不急不躁,恭恭敬敬的说道:“那就请容在下一人入内敬香如何?还请师傅行个方便。”
那道姑沉吟片刻,停下扫帚:“你先等等,我进去禀报师傅。”说完,转身上了台阶,临近山门的时候,突然转过头来问道:“你刚才说你是洛阳什么来着?”
杨柯微笑着回答:“洛阳杨柯。”
“行,等着吧。”说完,道姑进了山门,随即大门砰的一声,紧紧关上了,道观之中便再无声息。
杨柯负手而立,静静的等候在观前,随行人等便四顾打量着四周的山景,打发时间。这一等,足足过去了两个时辰,山门依然紧闭,连那个道姑也不再出来了,张昌终于耐不住性子,走上前低声道:“侯爷,要不我们再去敲门?”
杨柯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用了,将我们带来的道观应用之物都卸下来放在山门前吧,明日我们再来。”
众人虽然大惑不解,已经到了山门前了,为什么不再次求见?但既然杨柯已经下达了命令,大家都默默的遵照执行,将随行带了的七八口悬挂在马鞍上的箱子都卸了下来,轻轻的摆放在山门前,再悄悄的退下青石台阶,纷纷上了马,跟随者杨柯打马下山而去。马队消失在盘肠小道的尽头的时候,山门欸乃一声,敞开了一条缝隙,那名扫地的道姑隔着门缝,悄悄的打量着一行人的背影。
一连几日,杨柯一行人都是早早的赶来,在山门前静静的等候一两个时辰,然后卸下随身带来的物品,再悄然远去,一直到第四天,杨柯等人还未到山门,便看到了那名道姑早早候在门前,看着杨柯说道:“师傅有命,可以让你进观,但那个人如果还是不肯见你,你就从哪来回哪儿去。”
杨柯点点头:“多谢师傅了。”
第一五七章 实非无名
杨柯拾级而上,跟随着那名道姑进了无名庵,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道观,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始于东汉中期,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了方士、黄老学说等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道教是一川多神教,就是道教信徒常常供奉许多神灵。在杨柯的记忆中,道教主要有两大派别,以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正一派,重符箓经忏,不忌饮食,正一派道士分为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在家道士可以成家,故有人称之为“火居道士”。而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比较注重修持和讲经。全真派道士,也必须住庙、食素和独身,不过全真教派产生于金元时期,所以,此时的道派只有正一派。
据传汉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自此,道教开始兴盛传播,当时加入的信众,须出五斗米,故而又有人称五斗米道。张道陵之孙张鲁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混战时期,于汉中建立了****的割据政权,推行正一道的一些社会和宗派主张,比如,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刑罚也比较轻,一般是让他去修路。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些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统治环境,因此得到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三国归魏之后,割据政权不复存在,道教却得以保留并传播到了整个中国。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美人录 (安静的蜗牛) 起点VIP2017-05-31 架空历史说不完的、乱世风花雪月,道不尽的、三国儿女情长.........
-
圣秦霸途 (颜夫子) 起点VIP2017-07-22 架空历史一个现代的灵魂,穿越到秦时明月的世界中,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