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壮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云)


  自己,是不是把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害了呢?
  科举,不但没有制住士族,反而还给予他们崛起的机会了。
  士族之所以强大,跟他们的学识与渊源是分不开的。士族子弟,那怕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都有家族流传下来的万卷书供他们阅读,有家族的私塾供他们学习,且能够衣食无忧的学习,以书中知识增长他们的才学,而寒门子弟既买不起书,又买不起纸,同时还要为生活奔波,试问即便是万中无一的天才,他们的学识又如何比得上士族?
  大士族就如学校一样,是人才的生产基地。面对这些人才,李世民并不想用,虽然这些世家大阀里出来的人,十个中至少也有个四五个能成为实干的官吏,但是他们对大唐的忠诚却远远地低于他们对自己家族的忠诚。这点是李世民万万不能接受的,可偏偏为了大唐却不能不用。
  而科举一旦兴起,赏罚分明的李世民没有理由去拒绝这些人,一代帝王若是失信于人那是要出大事的。
  此时,秦风恍然大悟!
  终于明白了,自科举颁布以来,士族集体失声了。原来他们正是看到了科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所以没有反对,甚至还动用家族的力量推波助澜。
  “怎么办?”秦风没有发现,自己的声音都有着一丝颤抖。
  李世民眼眸中寒光一闪,道:“前些时候,朕也没办法。可是你说的人性、狼性、鱼性让朕想到化解这场危机的办法。”
  秦风急问:“什么办法?”
  李世民没有回答,自顾自道:“士族的特性是学识渊博,一个普通的事件,他们可以像汉赋一般写得花团锦簇、四平八稳!这一点,寒门士子是万万不及的。自科举创立并实行以来,试题无不是迎合士族而设。所以科举在前朝时期,不但没有达到削弱士族的目的,反而还成了助长士族壮大的罪魁祸首。”
  秦风恍然大悟:“您是说,咱们可以在试题上作文章?”
  “没错!”
  李世民笑吟吟道:“既然了解了士族的习性与特性,朕怎么可能傻乎乎的学前朝文帝那样出题呢?朕开科取士,取的是能够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的官员,而不是整天夸夸其谈之辈!嘿嘿,自命清高、眼高手低、毫无能耐之徒已经够多了,朕看着都心烦。”
  能够造福百姓的官员才是好官,也才是百姓需要的官员。当官的人只需拥有治理一方的能耐即可,文章好与不好根本不重要。打个比方来说,孔颖达在文学上的造诣,可以把房玄龄、杜如晦甩开几条大街,可如果让百姓选择谁来当他们的父母官,他们一定会选择立足实际的房杜,而不是文才满天下的孔颖达。因为实干家才是百姓所需要的官员,文章不能当饭吃、当衣服穿,写得再好再名流千秋,在百姓眼中,也不如一粒米重要。
  文艺是装点生活乐趣的玩物,可有可无。
  但是少吃一餐饭就会饿得浑身难受。
  “空谈误国,不要也罢!”
  秦风长长的松了口气,道:“为安士族之心,文章、诗词什么的可以保留!但是,考试的内容必须增加、必须多样化,最终,以总分论输赢!”
  李世民的神色千变万化,但一双眼睛却逐渐明亮了起来,猛的一拍大腿,笑道:“朕知道如何出题了,比如说:天空为什么会干旱下雨;为什么会有洪涝灾害,出现洪涝又当如何解决,如何将损失减少至最小;又比如说秦朝为何两世而亡;汉武帝北击匈奴时明明大胜,为什么会国力大损;杨广三征高丽为何次次都是大败而归?修运河明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天下人为何要反杨广……”
  李世民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个贴近实际与生活的为什么,秦风也是暗自赞叹:不愧是说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千古警句的皇帝,果真是处处为国家为百姓做考虑。
  在李世民还要继续高谈阔谈的时候,秦风岔嘴道:“您还是别说这么多的为什么了,我可是报名参与文举、武举了呢!再说下去可就泄漏题目了。”
  大唐第一个科举的文武状元啊!谁不心动?
  秦风同时报了文武二科,野心勃勃的盯着那独一无二的头衔。
  李世民为之一怔,道:“你报名了?什么时候的事?”
  李世民大是意外:秦风少年成名、文武双全,他以十六之龄当一军之主将,也可谓是前无古人了,其前程一片光明。他参与文武二举,即便是双双第一,官职也不会高于现在。顿时,英明神武的李世民思想上有些凌乱了,弄不懂他又有什么鬼点子。
  “您颁布开科取士之际,恰逢虎贲军北上,故而,委托我大哥代为报名,不但是我,连罗通、李业诩、程处默、尉迟宝庆他也一起报了,只不过他们只报了武举。”
  李世民哭笑不得:“你这是玩的哪一出啊。”
  “目的有三!”
  秦风伸出三只手指,道:“第一、会天下英豪,测试自己的能耐;第二、给家族、给皇上您争光;第三、让那些说我是懦夫、吃软饭的家伙闭嘴。”
  “会天下英雄、给家族争光、让人闭嘴不言,朕理解;可是与朕有什么关系呢?”
  秦风泰然自若,从容一笑,道:“自科举设立以来,可有皇室中人参与?可有驸马参与?若是我在文举上夺冠,天下人会怎么议论呢?”
  “自然说皇室人才济济了!”
  李氏通过武力夺取天下,一些人误以为李氏是一个满脑肌肉的大家族,皇室子弟不缺人才,但是为了避嫌,不能参与考试。秦风则不同了,他不仅是秦琼的儿子,也是长乐公主的驸马,是半个皇室中人,他参与考试,是为了秦氏长脸,也是代皇室而考。
  一旦他在文举中夺冠,不但能给秦氏长脸,而且李氏也与有荣焉。
  李世民乐呵呵道:“大唐地大物博、人才济济!武举是真刀真枪的拼杀,你可小心一点!朕还需要你为大唐打拼一辈子呢!”
  “一辈子?”秦风脸都绿了。
  李世民面色一沉,佯怒道:“怎么?莫非你不愿为大唐效力?”
  “效力是肯定的!不过也不用一辈子吧!”
  秦风辩解道:“人上了年纪,体力、智力、精力都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人老了容易犯糊涂!普通人还好一些,犯糊涂也顶多影响一个家庭而已。但是,一名官员犯浑,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家一户,一个人长时间霸着官职不放,有多种弊端:一、是阻挡了年轻人上进的机会;二、人上了年纪,会变得刚愎自用,过于沉缅以往的成就中,却没有看到天下在变,人心在变,最终的结果是误国误民。我已经想好了,当我五十岁的时候,会放下一切职务,安安心心的呆在家里教导子女,为大唐为家庭陪养下一代接班人,一个国家一个家族需要长久的传承,唯一的办法是多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有老一辈替他们把关,能够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长此以往,年轻人总有一天脱颖而出,有我无我的存在已经不重要了,当我死去的那一天,我的家族并不会因此而混乱而没落。人生短暂,就那几十年,我的人生规划是用三四十年时间为国效力,此后的日子是属于我自己的,到时候,可以陪着长乐游历天下,看一看咱们大唐王朝的壮丽河山,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所缺憾的人生。”
  李世民若有所思,久久无言。
  
第119章:学箭
  (手中有推荐票的兄弟们,砸过来吧。。。)
  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眼见自己抛出的退休将李世民带入了不尽的深思,秦风脚底抹油,闪了!
  如此恶劣行径,普天之下,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
  李世民没计较秦风的恶劣行为,反正水浇鸭背,说了等于白说,也懒得多费唇舌了。反倒是秦风最后说的这一番话,让他陷入了深思。
  历朝历代的帝王除非被人抢夺了江山,除非被人篡位,一般而言都是终生制。
  与此相同的是,当官的人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他自己告老还乡,一样是在某个职位上做到死的那一天。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去的时候,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已经无法承担重认,而且,不但不做事,反而倚老卖老的训斥着青年官员,对新一代的官员大力打压与排斥。同样,纵是英明的君主,当他到了老年的时候,难免会犯糊涂、刚愎自用,纵然是英明神武如秦皇、汉武、隋文帝者莫不如是。
  难道自己也该给下一辈机会么?
  想不出所以然的李世民突然一笑,自己给秦风绕进这个怪圈了,也不想想自己才多少岁,少说也有三四十个年头吧。现在想这些未免太早了一些。
  王家办事效率极高,待秦风回到家的时候。
  三千两银饼一两不少的送到了翼国公府。
  同时,还补上六百四十两延时费。
  王家虽是大家族,可畴钱也需要时间不是吗?这个时代通信不便,只能通过人去传达,时间上有所缓慢也是情有可原。
  秦风说话算话,把三千两银饼一文不落的发给强坚范一群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