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无视五胡乱华、蒙古兵扫荡中原、清军在入主中原时对汉民族犯下的累累罪行,无视在异族铁蹄下的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却无耻地说这是伟大的民族大融合!
汉武帝虽然被少数‘汉人’诋毁,但却被绝大多数汉人奉为英雄。他以强势铸造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他给了我们民族傲立天地的自信,因此,在这片大地每个人的灵魂的灵魂深处都被烙上了一个永远的‘汉’字。
汉武帝当年的征战虽然给当时的汉民族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在之后,整个中原大地却迎来了长时间的和平安宁环境。汉武帝用一代人的牺牲与付出换来了汉民族百姓的长久幸福,难道这种牺牲和付出不值得吗!
反观宋朝,这个朝代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讲仁义的朝代。当时的对外政策有一个普遍的论调,就是说用军事力量去征伐异族是无效的并且又劳民伤财,主张用现今的文化和高尚的道德去感召那些虎视眈眈的异族,使他们臣服在天朝之下。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之下,宋朝军队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但却无所作为,本来应该是开疆拓土的猛兽硬是被懦弱的宋庭和迂腐的文人给养成了看家狗。
最后,异族不仅没有在宋朝宋朝先进文化的感召下臣服,反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侵略浪潮。宋庭先是丢掉开封,连当时的两个皇帝都做了异族的俘虏;而后丢掉黄河以北;再丢掉长江以北,最后在蒙古铁蹄的洪流中,宋朝的历史结束了。之后是长达一百多年被异族统治的黑暗时代。当然这在某些人的论调中叫做民族大融合。
宋朝将自古以来某些人高唱的和平仁义高调付诸实践,但结果是既可悲又可笑。汉民族差一点被灭族,汉民族在懦弱的宋庭和自以为是的仁义思想的统治之下差一点在残酷的世界森林中被淘汰。
仁义其实不过就是一件外衣,一件为自己攫取最大利益的外衣。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为了讲仁义而讲仁义是非常可笑的。仁义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讲的,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讲仁义。
我能够干掉你,但我却不干掉你,只须要你向我臣服,并将你的财产分一半给我,这种行为就叫仁义。
而弱者对强者是没有讲仁义的资格的,弱者只有臣服的权利,或者假意臣服以待时机使自己成为强者。
那些不切实际的高调对国家民族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它只会葬送掉国家民族的前途。要让国家强盛,要让人民不受欺辱,只有强悍的性格和政策。
第111章:总结
历朝历代总有些人绑架着道义去指责别人,同样,对于别人写的小说,也有那么一小撮称之为“人”的家伙,对别人妄加指责。劝告想要一一对证的“人”去看《新唐书》《旧唐书》《唐史》什么的,别在这叽叽歪歪的。
不看滚蛋,老子不缺你的点击与收藏。
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关你卵事。
有种你去指责隋末的书,那些个文臣武将在历史上效力过那些突如其来的主角吗?
真是不知理喻
虚伪之徒无耻之尤,一边看人家的小说,一边大放狗屁。
与前几章的李纲有何区别?
发现一个放屁的我禁言一个。
……………………
秦风环视朝廷,但凡与他目光相触,那些准备说他道德缺失的官员,一个都躲闪的地缩下了脑袋。秦风这样的疯子胆敢在李世民面前动刀子,把他惹毛了,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秦风环顾一圈,扬声道:“仁义道德、忠孝礼义是先辈、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正因为如此才造就我们壮丽的文明。”
众人哭笑不得!这不是自己打脸吗?
“可我们施予仁义道德之时,要看面对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小错小过,可以原谅。面对大恶,只有一个字——杀!以杀而警示他人。道歉有用的话,律法、刑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秦风又道:“此之一战,让我明白了一件事。”
大生知己之心的魏征配合着问:“秦将军,你明白了什么事?”
“突厥没有平民百姓,只有军队。”
“咝……”顿时,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这尊杀神莫非是想把突厥杀个干净不成?
秦风没有理会大家的种种眼神,对李业诩道:“业诩!解开你的衣衫!”
“遵命!”李业诩明白秦风的意思,露出了胸口上那一道长长的红线。那一刀,他躲避及时,却也伤到了皮肤。
秦风拉着李业诩,在文武百官中亮了一圈。
“这是突厥弯刀造成的伤痕,长一尺三寸,要是再深三分,业诩就永远倒在草原上了,成为烈士了。”
看了大家一眼,秦风又道:“你们万万没有想到吧!砍这一刀的是一个孩子,一个几岁大小的突厥人家的孩子。”
李业诩羞愧道:“面对突厥士兵的时候,我丝毫无损;这一刀被一个我认为没有威胁的孩子所砍伤。若非反应敏捷,我早就死了。而我新…不,虎贲军牺牲的将士,大多是死在所谓的百姓手里。”
示意李业诩穿上衣服,秦风道:“如果业诩是领军大将,如果牺牲了,那么,我们虎贲军全军在没有首领之下,将会丧命于大草原,这其中,又有多少个家庭被破灭呢?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怎么看待我秦风。但是,在保证我属下兄弟的性命安全的前提下,对敌人,我不介意大开杀戮。以后,在我不犯国法的情况下,谁敢拿维护敌人的仁义道德对我说三道四,别怪我上演今天的一幕。当然,如果我秦风做对不起大唐百姓的事情,你们尽管骂,让我秦风下跪我也认。”
“哈哈,秦将军的话是难听,道理却人尽皆知。作为大唐的将军,自然为我大唐利益与百姓着想,对于这种杀我百姓的草原异族,若说什么仁义道德的话,与背叛国家有何区别。此役若有我领兵,结果亦是如此,要他们血债血偿。”
大笑之人,正是李承乾:“圣人先人留下的东西也要看对什么人什么时候,当遵守的时候自然遵守。对于一群不讲道义的异民族,更他们说仁义,与宋襄公有何区别?”
一句“话是难听,道理却人尽皆知”恰到好处、妙至巅峰,李承乾这句话掩饰了秦风大闹朝堂的罪名。大家都是明白人,都是看道理而不是在于那番言辞滴。
杜如晦适时出声:“皇上,太子言之在理臣亦赞成。若我大唐多几位如同秦将军这般铁血勇士,臣做梦亦会大笑而醒。”
程咬金更道:“谁敢胡说八道,老程去他家阻门。”
房玄龄……
李靖……
尉迟恭……
……
诸多有影响力的大臣出面求情,余者尽皆闭嘴。和这些人相比,那些凑人数的说话等于放屁,他们,不过是李世民用来装点门面罢了。
李世民努力摆着一派怒火难当的表情,装模作样道:“封大人有海量。秦风,你伤了封爱卿的胡须,朕罚你半年俸禄,赔偿封大人,你可有意见。”
“没意见!”
秦风心头大乐,到现在为止,朝廷没给他一分钱,罚就罚呗。于是,一场闹剧,总算在李世民的袒护之下结束了。
这么多强势人物都站出来为秦风说话。朝中其余文武哪敢有什么多余的意见。
再说了,人家秦风遵纪守法,在人家不触犯国法的情况下,去数落别人不是找抽是什么?
便是李纲也偷偷摸摸的退了下去,他并不怕李世民,李承乾,反而视与这些大人物针锋相对为乐,越是斗得厉害,越能显得他的不畏强权是一个敢于直谏的能臣,日后必定在史书上留名,为后人敬仰。
但是今日面对秦风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满脑子的引经据典对方来一句听不懂。直接秒杀。少了一脑子的迂腐文化,真比能言善辩。他根本就比不上秦风,为了保住那一世英名,也就很可耻的匿了。没办法,要是再让秦风纠住他问“怎么证明**********”的问题,那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封德彝瞧见李纲没义气的闪人了,心中的怨气与怒火可想而知,可是一向绑架仁义道德去指责别人的他,经秦风如此一弄,他半个屁都放不出来,如果再作纠缠,那他就成了秦风嘴里的虚伪的代名词了。
李世民乐不可支,这些个老家伙倚老卖老,净捡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三道四,如果能像魏征那样说出一个所以然也就罢了,可偏偏每次都是那套毫无新意的仁义道德之说,弄得他是烦不胜烦,如今,秦风秒杀了两大Boss,李世民没理由不开怀。
同时,他也看清楚了这些人的真面目了,一个二个说得比唱还好听,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都变成怒目金刚了。
虚伪之徒!莫过于此了。
回想下秦风的言辞,又看了人群中的李纲一眼,李世民心中一突,暗想:得把这太子杀手弄得远远的,千万不能让他去祸害乾儿。
灾星、鬼神……学说在古代很有市场,要不然也不会有“举头三尺有神明”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