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胖子的幽怨)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胖子的幽怨
- 入库:04.13
王坤完全没有任何动静,站在一旁,捧着佛尘充当人偶。
只是时不时会用稍稍用眼角余光瞄了一眼皇帝的动静,才会体现王坤还活着。
见永厉仍然在紧锁着眉头,仔细研究着王吉翔留下来的那份奏折,似乎是难于判断。
王坤看到暗暗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永厉并非是英睿雄主。
永厉当初能当上皇上,那些文官更多地是出于血统亲近的考虑。
同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亲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孙,即福、瑞、惠、桂四藩王。
但福、瑞、惠三王都在明末相继去世,神宗子孙剩下的只剩桂王朱由榔了。
再加上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为了能获得更多得权利,拥护桂王,才得以让朱由榔继承大典的。
永厉生性懦弱,对做皇帝的言谈举止一窍不通,一开始根本不敢当众坐上龙椅。
幸好王坤的到来,解救了永厉,才让他不至于在文官面前出丑。
宦官王坤早在崇祯年间就已经受到皇帝的信任,懂得宫中“故事”。
在王坤指点仪注,才让永厉知道如何摆出皇帝的架势,王坤因此深受宠信。
在等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王坤终于看到皇帝放下奏折,显出颇为为难的样子。
王坤清楚永厉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时候天子也肯定是会找人商议的——还能和谁呢?满屋子里就自己一个能喘气的。
果然,在喝了几口茶后,永厉抬头看到了王坤。
想着以前也是依靠王坤的帮助,才能震住那些文官,永厉便开头问道:“王侍奉,你觉得该不该给郑成功开府的权利!”
王坤故作惶恐状:“皇上,奴才不知。这等国家大事,皇上应该询问那些大臣才是上策!”
永厉听到叹了一口气说道:“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王待侍,说说你的看法!”
王坤这才说道:“既然皇上要奴才开口,奴才只好勉强说下了。奴才觉得还是赏开府权比较好!”
永厉看着王坤,说道:“为什么?”
“皇上,延平郡王接连立了大功,到底还是要奖赏的。奴才可是听说现在满城的百姓都说延平郡王是大明的郭子仪、岳飞。皇上如果不嘉赏的话,不单是寒了将士的心,也会对皇上你的名声不好!最重要的是……”
王坤靠近了永厉,低声说道:“现在不管是孙可望,还是郑成功,都成尾大不掉之势。皇上,不妨重赏延平郡王,然后派人去跟孙可望说。不能封他为秦王,都是郑成功指示的。挑拨他们的关系,让其相互制衡。这样,皇上你才坐的稳!”
听到王坤的计谋,永厉眼睛一亮,点了点头。
第四十四章 游说(四)
在永厉得支持下,马吉翔的陈奏获得了肯定。
1651年8月底,永厉正式下旨,赐予郑成功开府之权,准其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
开府指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太尉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编入府僚后,那么这些僚属就跟郑成功荣辱与共了。
这些僚属首要效忠的对象不再是大明,而是郑成功,为他的利益出谋策划。
做了郑成功的属官,为了大明出卖了他。
在当世人看来,这样的属官同样是贰臣,是不忠不义之人。
所以就算以前忠于大明的,这个时候都要全心为郑成功考虑了。
天使马吉翔宣读圣旨时,郑成功为了扩大影响,筑台设坛,祭天拜地,三叩九拜,做足了戏码才领旨。
领旨后郑成功第一件事就是将手下都按照原来的官职编入自己府下。
开府之日,人人都为掾属。
原本还心向大明的文官,诸如卢若腾、路振飞、曾樱等人,此时都心向郑成功。
郑成功花了大价钱,策划开府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陈永华在知道永厉已经同意赐予郑成功开府之权,没有多做停留,带着几个护卫启程去贵州。
在贵州,孙可望听到下人禀告说郑延平派遣使者陈永华来拜访。
命武士立于左右,各执军器,然后才招陈永华入府。
陈永华整衣冠而入,走到正堂门前,看到两侧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正堂前。
那些高大威猛的士兵,整齐划一的,同时从腰间抽出了弯刀。刀尖对刀尖的搭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刀林。
陈永华明白其中的意思,并无惧色,昂首挺胸,无所畏惧的向那刀林迈进。
那些钢刀立在那里,与人眉目齐高,锋芒利刃,荡人心魄。
如果闯刀礼之人,但凡有一点,心神动摇。
走于刀林之下,必然有所畏缩。
只要此人稍微躲闪刀锋,那此人头上的钢刀立马落下,把来人乱刃分尸,那是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只有胸怀坦荡,正气凛然,无所畏惧之人,迎着刀锋,毫不躲闪的行走,才能在这刀林之中安然通过。
一步,一步,陈永华步伐非常稳定的向前走着。
眼看陈永华的头皮都快挨着刀锋了,两旁拿刀的人看到没有机会下手,这才把钢刀一提,收了回去。
陈永华对此毫无反应,继续一步,一步的,稳定的前进。神色从容的走出了钢刀的通道。
早已经站在堂前等候的杨畏知非常敬佩的迎接陈永华,说道:“我等班门弄斧了,陈先生不要怪罪。快快请进吧!”
陈永华也不客气,随着杨畏知进入了正堂。
“秦王”孙可望接见了陈永华。
陈永华拱手向孙可望施礼说道:“下官陈永华参见孙国公!”
孙可望的心腹王尚礼哼声说道:“何不下跪?”
陈永华抬起头说道:“吾与孙国公同殿为臣,互属同僚,吾深施一礼,那已经是礼数周全。莫非有人心怀不轨,欲要吾行君王大礼不成?”
王尚礼被陈永华噎得咯喽一下子,差点没喘过气来。
说实话,王尚礼他们都清楚孙可望野心极大,是想割据为王,甚至荣登九五的。
只是毕竟没有公开宣布自立为王,王尚礼也无法反驳陈永华。
孙可望一看陈永华年纪轻轻的,就这等胆识,觉的有意思,说道:“久闻国姓爷大名,无缘拜会,实为一大憾事!今日见你小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当知是何等英雄!”
陈永华听到傲慢地说道:“吾主郑延平乃真英雄也!誓师起兵之时,兵不满千,将止甘、林等人:金门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我主尤思进取,内修外攘,强与争衡。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何似小人,仗父余业,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蹲守不前,坐失良机!”
孙可望听到陈永华讽刺自己,心生怒火,只是心有顾虑,只好岔开话题说道:“听闻郑成功近日大胜清军,收复浙江。复有远图乎?””
陈永华昂头说道:“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欲图江南,后顺江而上,攻取湖广。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孙国公(永厉封孙可望为景国公,秦王是孙可王自封)今后无用武之时,何不早置田地,安享晚年乎!”
孙可望听到陈永华三番四次讽刺自己,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孙可望的手下看到陈永华傲慢的样子,也心生怒火,一哄而散。
忠于大明的云南副使杨畏知也谴责陈永华说道:“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孙国公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孙国公甚矣。”
陈永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孙国公心怯清兵之强,不敢决策,故出言激耳!”
杨畏知听到,急走入后堂。
孙可望何时受过这样的羞辱,此时怒气未息,看到杨畏知骂道:“此小儿欺吾太甚!”
杨畏知笑着说道曰:“臣亦以此责陈永华,陈永华反笑秦王胆怯,不敢与清兵作战,顾出言激耳。秦王何不出言表明心迹!”
孙可望听到祥作不悦说道:“原来陈永华心有顾虑,故以言词激我。小儿也小瞧天下人,本王又岂是贪生怕死之人!”
孙可望和杨畏知重复出堂,再请陈永华叙话。
孙可望看到陈永华,说道:“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清军!”
陈永华听到忙拱手说道曰:“复甫年弱无知,言语冒犯,望国公乞恕罪。”
孙可望摆手说道:“本王岂是小气之人,恕你无罪!”
孙可望邀陈永华入后堂,置酒相待。
宴席中,孙可望说道:“反清志士中,金声恒、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吴胜兆、王光泰已亡,今独延平郡王与本王尚存,已成唇齿存亡之势。敢问先生,何以教我?”
陈永华知道正戏来了,忙端正坐姿,说道:“满清鞑虏乃化外之民,百姓附清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国公乃亦一时之俊杰,吾主命世之英豪;今国公诚能与吾主协力同心,破清军必矣。清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大西军有山川之险,郑家军有船帆之利,鼎足之形成矣。若二军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光复大明,退则可以于清军划长江而治。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国公裁之!”
相似小说推荐
-
唐朝好相公 (末日游侠) 起点VIP2017-06-27 两晋隋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我只想好好过日子啊!秦超带着系统回到唐朝,然而最...
-
元末之雄霸天下 (今年) 起点VIP2017-04-30 两宋元明重生元朝末年,争霸天下,钢铁火药,荣誉信念,无敌大明,扬威中华,依然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