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故事 (我说那个谁)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说那个谁
- 入库:04.13
蒙县墨家分坛这边,众人听说杨朱走了,有人哭,有人不相信仍然等在那里,也有人遗憾地走了。也有人笑,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杨朱,他们就有了出头之日。
混在人群中的军方人员,得知杨朱走了的消息,回去汇报交差了。军方的领导得知杨朱确实走了,松了一口气,朝着手下人挥舞着手,喝道:“密切注意墨家分坛那边的情况!那么多人撤离难免不会出乱子。”
杨朱走了,道家的那些护法士们,也一个个都散了,四处去寻找。慕名而来的大周才子们,等了几天仍然没有结果,确认杨朱是真的走了,也只得遗憾离开。
惠施在这里又住了几天,一无所获,只得遗憾地离开,回了老家。宋家镇那边他是去不了了,已经与公子宋辙闹翻,他发誓再也不去。
宋钘也没有回老家,他找了一个自称自己是“黄老之术”的人走了,去游历天下。
十几天后,墨家分坛里面,只剩下几十个墨家弟子,他们还在这里守候,祈盼着墨家能恢复曾经地辉煌。
外面的那些客栈、酒肆、商店、早点摊,见生意越来越少了,没有了,也只得一个个收拾起摊子,转移别处。
一个月后,蒙县墨家分坛这里,只剩下一片狼藉。遍地都是扔下的垃圾,到处都是没有人住的茅草屋。附近的村民,看见没有人住了,一个个跑过来,把一间一间茅草屋给拆了,把粗大地木材取回家。
宋国官府那边,得知蒙县墨家分坛那边的几万人都撤了,没有出什么乱子,一个个都放心了。纷纷写上呈子,上交到都城给新的国君,汇报自己的功绩。
宋国新国君看了下面的官员和军方统帅递交上来的呈子,点头笑道:“好!没有出乱子就好!政权顺利交结比什么都好!”
“只可惜!几万人才,我们没有留下一个!”一个转呈奏折的官员叹息道。
子罕端坐在上面,对他笑了笑,说道:“一切都会有的!”
那个意思好像是说: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第122章 稷下学宫
公元前360年,赵国与韩国联合出兵攻打齐国,接连攻下齐国多座城池后,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到了公元前359年初夏,经过几个月的僵持,双方军耗相当大,谁也坚持不下去了。
赵国与韩国都特别担心,几万兵力驻扎在齐国境内,不仅国力消耗太大,与其他各国的边境兵力也空虚了。如果这个时候齐国说服了周边各国,就可以趁机入侵。齐国方面,也盼着这场战争早点结束。最后!在双方外交谋士的游说下,齐国以割地的方式,平息了这场战争。
这场由道家护法士与墨家剑士游说而成的对齐国的战争,就此结束。
齐国国君齐桓公得知事情原委后,很是生了墨家与禽滑厘一顿气。对于道家的杨朱,他也是恨之入骨。如果没有杨朱,田并组建的猎豹队也不会灭亡。墨家也将被齐国控制,为齐国利用,齐国称霸天下,指日可待。
没有了战事,齐桓公又在重新规划,与群臣们商量振作齐国之策。齐桓公虽然是一个杀兄夺位的禽兽,可他对于管理国家方面,还是很明智的。
“宋国!哈哈哈!……”
这天!朝堂之上,听完谋臣们的谏言,齐桓公大笑不止!
“好一个傻/逼宋国!宋国不灭,天地不容!几万才子去了他们宋国,他们竟然连一个人都没有留下!什么!他们还盼着天下才子们早点离开?啊哈哈!啊哈哈!……”
“大王的意思?”一个会察言观色、揣摩心思的谋臣急忙上前一步,欲言又止。
在那个时期,齐桓公还没有称王,对外称“公”。不过!那些喜欢逢迎的臣子们,在朝堂之上都称之为大王。但在外交的时候,是绝对不敢称王的。特别是在与别国递交国书的时候,或者向大周天子递交什么例外公文的时候。在战国时期,很多诸侯都在背后自称为王。家里一套,外面一套。
“猜猜?本王是什么意思啊?”齐桓公笑道。
“大王的意思是?”那个喜欢逢迎的谋臣眉头一皱,装出一副寻思的样子。然后说道:“大王的意思是?我们齐国也要招揽天下人才,吸引人才?宋国有一个禽滑厘,有一个墨家,天下墨家弟子都去往那里,那里成了天下人才的聚散地!后来来了杨朱,更是吸引了无数天才去拜访。大王的意思?是不是?”
“说!”齐桓公的脸色变了变。心想:你别跟我提杨朱!我想千刀万剐了他!我是更不会把杨朱请来齐国的!
“如今!禽滑厘与杨朱两人已经归隐!大王的意思是?”那个谋臣说着,抬头偷偷地看了一下齐桓公的表情变化。
“说!”齐桓公命令道。
“我们齐国在都城开办一个大讲堂!邀请天下名士、才子来这里讲学。他们可以在学堂里畅所欲言,言者无罪!我们还给他们酬金,保他们安全。我们呢!派人去听取他们的言论,选择最好地治国之策!群策群力,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好!本王正是这个意思!”
听了这个逢迎谋臣的话后,齐桓公更是满意。
其实!这哪里是他想的?他只是觉得宋国君王太没有用了,来了那么多人才都不知道利用。可他并没有想到如何去招揽人才、吸引人才?
像这样地谋臣才是好谋臣,他不仅为本王出谋划策,还照顾了本王的面子。嗯!本王喜欢!那些喜欢卖弄的人,尽管有才,但本王不喜欢!
经过手下谋臣们一番商议,最后由齐桓公拍板,在都城开办大讲堂,许以重金,邀请天下才子、名士前去讲学。这个还没有开办的大学堂,就是后来的“稷下学宫”。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这个齐桓公虽然背了杀兄篡位的臭名,可还是有一定地管理才能和见识。要是没有见识的话,谋士们出了再好的点子他也不会采纳!
历史上的稷下学宫,是齐桓公留给儿子后来的齐威王最好地一笔财产,也为齐国将来的强盛,威王盛世打下了基础。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吸引来了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其主要学派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等。就连被人不齿的计谋家,也有代表人物去了。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著名才子多达千人,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尹文、荀子等。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之长。
惠施、宋钘也都去过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开办,让诸子百家有了一个由官方主持的论坛。结束了私下争辩而引发的私斗、学派之间恩怨仇杀的历史,真正进入百家争鸣时期。
稷下学宫时期,各个诸侯国都秘密派遣官员、学者前往,在稷下学宫中招揽人才。
稷下学宫的才子,无论你的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的年龄大小,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可以相互之间无何止的辩论,直到一方认输为止。
庄子后来游历天下的时候,也去过稷下学宫。不过!他并没有呆多长时间,就离开了。其一!因为师父杨朱的原因,齐威王不待见他。其二!淳于髡在齐国做官,经常出现在稷下学宫。其三!在某些人的造谣下,世人都认为庄子认贼作父,加上嫉妒庄子的才能、惧怕庄子的武功,都有意无意地躲着他。
还有!在稷下学宫,庄子与孟子巧遇,孟子正在背后骂杨朱是“禽兽”,他与孟子吵了一架。
多种原因在一起,所以!庄子并没有在稷下学宫多停留。再则!此时的庄子已经没有做官的想法了。他只想游历天下,看看大周天下的全貌,了解人民的疾苦,拯救人民的心灵。
治世之才是小才,治心之才才是大才!
他是一个学习治心术的人,见解不同,与治世之才不是一个队伍中的人。
宋国司城子罕成功地“戴氏取宋”,夺得宋国的政权,准备重新振作宋国,可此时墨家已经散了,道家也从宋国撤离,留在宋国的只剩下那些任人奴役的奴隶和顺民,其中已经少有人才了。
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都逃离了宋国,大多数人逃往楚国定居。他们知道,宋国早晚是要灭亡的。如果不早点逃走,早晚会被拉去战场送命。家人也将在战争的残酷下死去,连一个后代都不会留下。
等到宋国君王想重新振作的时候,宋国已经岌岌可危了。人才没有,人口越来越少。留下来的除了奴隶就是那些还要靠国家力量来照顾的老弱病残妇幼童。
第123章 青儿的下落
那天,青儿与叔公杨木、几个护法士一起瞒着庄周走了,一路策马狂奔,不日就了齐国边境。拿着早已准备好了的通关文牒,顺利通关。
她们并没有走宋家镇那个关口,而是走了一个小关卡。所以!没有遇见墨家剑士,也没有遇见道家弟子。
进入齐国后,她们的马被齐国“征收”去了作为战马,只得另寻脚力。等到他们打听到杨朱的消息赶过去后,杨朱早已走了,不知去向。在齐国境内寻找了好多地方,仍然没有消息。后来!齐国境内开始盘查奸细,她们只得夜行昼伏,绕过关卡,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
相似小说推荐
-
极品后院大管家 (一只管家) 起点VIP2017-06-05 架空历史泡妞网年轻导师徐铮从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穿越,在一次旅游中进了个古香古色木制公厕...
-
大时代1958 (青山铁杉) 起点VIP2017-05-23 外国历史“有些西方工人认为他们生活的还不错,这不是资本家良心发现!这只是因为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