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庄子的故事 (我说那个谁)


  如果?把你、我当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事物、问题,那么!我们是相互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因此!儒家与墨家的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也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角度上来讨论问题的。他们是站在人、人类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并处理问题的。而他们并没有站在天地一体这个角度上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本来!是人与大自然中其他万物如何生存的问题,人怎么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的问题。结果!有了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后,成为人与人之间争生存的问题了。
  如此说来?人类文明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呢?
  其实!站在天地一体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都是不正确的,都是片面地、错误地!我们所争论的问题,还是生存的问题。是跳出了人与人之间争夺生活权的圈子,又钻进了人与大自然去争夺生存权的圈子。
  而真正地道家,是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生存、生死的!
  生存权争夺不是就是生与死吗?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生死呢?
  如何看待生死,我们得先跳出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所争论的圈子,也得跳出天地一体这个圈子。我们必须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生死,等到我们明白生命的来源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人生,思考人的生死也不迟。
  天地万物包括宇宙星辰日月,都来源于道。都是经过无数次、无数年、无数种种的变化,而后而形成后来的宇宙星辰日月,天地以及天地间的万物的。人也是其中的一种,是经过无数次、无数年、无数种种地变化,最后才演变成现在的人的。
  在道面前!某个物种的灭亡,并不是说某个物种灭亡了就彻底地灭亡了。而只是说!这个物种灭亡了,但是!它却以另外一种形式而继续存在。
  比如说树!树死了只是说明这棵树死亡了。树死亡之后它依然以另外一种形式而存在,那就是树干、木材、树枝、树叶、树根等等而存在。
  而树干、木材、树枝、树叶、树根等等它们会“死亡”吗?或者说它们消失吗?有人可能会说,把他焚烧了就“死亡”了或者说是消失了!其实!它还是没有死亡或者消失,它只在换了一种存在。
  焚烧后的它们,变成了烟、火、热能、空气、某种物质的气体或者其他形式、物质而存在!我们能说它死了吗?
  如果我们不服的话,也可以继续往下分!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变,它都不会彻底地死亡或者是消失,它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而存在!
  当初的树虽然不存在了,可它却以另外一种形式而继续存在!
  这就是道!
  道是永远存在的!
  我们也可以从树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地,而不是独立地、孤立地。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树不存在后,分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存在于其他物种之中,或者说与其他物种融合然后组合成新的物种,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这就是“方生”之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方生方死就是指一个事物生成是因为另外一个事物的死亡。比如说木材,木材的出生是因为树死了。
  方死方生就是指一个事物死亡而成就另外一个事物的诞生。比如说树,树死亡而有了木材出现。
  方可而方不可就是指这样可以,那样必须就不可以了。比如说!如果认为儒家学说是最好地,那么?墨家学说和诸子百家的学说观点就是不可取的。
  同理!如果我们认为墨家学说是最好地,那么?儒家学说和诸子百家的学说观点就是不可取的。
  那么?到底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哪一家的学说是正确地呢?
  其实!判断起来并不困难!
  只要我们跳出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而站在天地一体的高度上,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的争论就没有必须了。
  站在儒家与墨家以及诸子百家的角度上,争论的不过是生存,是人与人之间争夺生存权。
  站在天地一体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我们人类与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都不过是一个物种而已。我们争的是与大自然中的万物争夺生存权。
  而站在道的高度上看待问题!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我们永远都会以一种物质形式而存在!我们是道!我得到了永生。
  方不可方可就是指如果这种方法不可以、这样也不可以的话,那么!换另外一种方法、换另外一种形式绝对可以了。物有所用,各尽其能,都有挥他作用的地方和时候。
  比如说!当儒家学说、墨家学说以及诸子百家学说都不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时候,我们何不去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呢?或者?我们一定要抱着儒家或者墨家或者是诸子百家不放呢?
  当儒家或者是墨家或者诸子百家不能拯救人类苍生的时候,我们何不放弃,去寻找可以拯救苍生的正确地学说思想呢?我们何不改变一下观念呢?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承认这个事物,就必然否认了其他;承认了其他,也就是承认了这个事物,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有了木材了就没有树了,有了木材是因为有树,木材因树而来!
第24章 庄子《齐物论》白话文(四)
  因此!圣人不去追根究底,不去探知事物最终的由来和将来终究变化成什么样子。不去追究那些没有意义的事,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身、现在的状况。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作出正确地判断。
  也就是说!人类模仿动物、植物、天地的行为和德行去生活,把动物、植物、天地的行为和德行作为人生导师,指导我们健康正确生活。
  任何事物中都包括着彼和此,有彼有此,有你有我,大家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自己独立起来,认为只有自己。人类也一样,不要把自己独立起来,天下唯我独尊。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与大自然中的万物相互并存。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独立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其中包括着彼和此,对与错,你与我等等。
  任何事物,我们要是再往下细分的话?会分化出无数个独立体。再把这些独立体细分的话,还能细分出无数无数、无穷无尽。
  比如说人!人本来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自然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只是一个物种而已。可我们把它作为独立地个体后,就成为人了。
  而要是把人细分的话?就会分化出四肢、五脏肺腑等等部分。如果再把四肢、五脏肺腑细分的话,又能分化出无数,无穷无尽。
  事物果真存在彼与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与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
  其实!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因为!它们是一体的。主要是要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看待。站在高一级的角度上,它们是一体的,站在低一级的角度上,它们就是独立地。如果是独立地,那么!就有了是非、对错等等的存在了。
  比如说人!我们站在人的角度上,就没有手脚四肢和五脏肺腑之分。因为!手脚四肢和五脏肺腑都属于人。而我们要是站在低一级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站在手或者脚或者五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就有了手与脚之分,就有了各种器官之分。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其中的这些道理,那么!说明我们得道了。
  如果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以后看待事物就会不一样,就会看到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呢?这是要看我们站在哪个立场与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了。<>
  比如说!以人为例!要是把人作为个体的话,我们可以把人划分为无穷无尽地部分。人是由四肢、骨肉、血脉内脏等等组成。再细分的话,又能分成无数部分。
  如果我们要是站在道的立场与角度上看待人,那么?人与万物一样,都是道。如果我们站在地球的角度上,人与地球上的万物又是属于天地间的一部分。
  所以说!我们要站在什么角度上看待问题。看待事物。
  所以说不要站在个体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看待事物。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立场上来看待事物、看待问题。要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
  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马不是马,其他物也不是物,它们都是天地的一部分。正如我们人体内的五脏一样,还能分彼此吗?它们都是人体的一部分。
  天地是一个整体,万物都是天地的一部分。所以说!哪里还有什么白马非马呢?哪里还有人、物,你、我之分呢?正如我们人体内的五脏一样,还能分彼此吗?它们都是人体的一部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