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就准备这一天了么?不过你们这些人看起来人多势众,但也不要小看两个第二书记,尤其是伊里奇,他和国防部的关系不是你能想象的!”巴格拉米扬元帅觉得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后备,如果不是谢洛夫的话,这个其实很容易选择,不要看巴格拉米扬是忙着写军事著作,不轻易干政,而且他其实很倾向于勃列日涅夫。
谢洛夫点头没有作声,他从来都很高看勃列日涅夫、这位标准官僚前期是被各种看不起,后来是觉悟了还是前期扮猪吃老虎呢,反正该退的退了,该死的死了,无论怎么说他性格软弱也是牢牢掌控国家,这种人完全是**丝逆袭,谁敢轻视它?
“老伊万,尤拉吃饭了!”巴格拉米杨元帅的夫人的喊声打断了谢洛夫的畅想。但今天巴格拉米杨元帅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他自己到底应该在一个什么位置?
学安德罗波夫么?从现在的环境来讲他比安德罗波夫处境好很多。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很有自我主张的人,尽管他也曾是那些无力打破旧有想法和价值观的保守派中的一员,但他清醒的认识到改革的必要.他常有这样的想法,他很清楚斯大林的负面影响,尽管他从来不提。
他也见证了勃列日涅夫试图重拾斯大林的构建社会的想法和模板,尽管如此,他甚至从未想过要当面反对这些。那么他在对匈牙利,对捷克,对阿富汗这些敌人们的事务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很显然,他在克格勃的这段岁月给他的态度和观念打上了深重烙印,让他怀着可谴责的质疑的态度去服务这整个庞大体系。
庞大么?和美国的体系比起来,苏联的体系绝对算不上庞大,只能说是不弱。谢洛夫不认为苏联的体系必然维持不下去,能撑起来这么大的盘子,苏联的理念肯定不是一无是处。那肯定是另外一种原因,苏联的盘子还不够大,至少和美国比起来不够大。
“那么这次的苏丹政变,就是我尝试的第一步,扩大苏联的盘子!”放下勺子的谢洛夫决定开始自己的试探性攻击,他已经等不了了,苏联必须以不断的胜利支撑理想。必须有战胜美国的可能,冷战才打得下去,一旦所有人都认为苏联赢不了,在坚持理想就没用了,相反还会被耻笑。
第二天在谢列平的家中,当着谢列平、谢米恰斯内、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列宁格勒第一书记托尔斯基科夫、石油工业部部长季库诺夫的面前,谢洛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阿布德将军明显思想开始转变,想要在苏联和西方人中间玩中立,我们给了苏丹现在一切的基础,他们却想要脱离我们,这种后果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苏丹的粮食是对苏联粮食供应的一个巨大补充,所以我准备动手换掉阿布德。”
谢列平仰头看着天花板,然后了对着自己的朋友们扫视了一圈,最后把目光放在谢洛夫的身上,“我不问你多大的成功率,但以我对你的了解,应该已经评估了很多次了,所以,去干吧,斯大林同志说过胜利者不受任何指责,成功就是我们最有利的保障!”
“只要能让其他部门看到发展的希望,相信很多部门会对你支持的。现在滨海边疆区的州委书记对克格勃不是很有好感么?前几天还去你家做客。”季库诺夫摆弄着自己手指上的戒指保证道,“成功之后我会和其他部门的部长联合拟出一份苏丹的开发计划,政府部门方面的支持就交给我了。”
“我和托尔斯基科夫会准备好相关的企业援助措施,苏丹变色之后立刻启动计划。”叶戈雷切夫看了托尔斯基科夫点头道,“最短时间拉近苏丹和我们的联系。”
“那么,我在四月份动手。”谢洛夫最终定下了行动的时间道,“没有人能阻止我,如果英美反应过来,我就动用阿尔法部队来一场代理人战争。”
第四百六十章 从援助开始
“我知道你有决心这么做,不过美国人不会这么做的,他们不会在非洲用军队和哦我们开战,这点你不要担心!”谢列平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苏丹的价值没有到美国必须干涉的地步,苏丹就算是变色和苏联集团的国家也不接壤,这和越南那边是不一样的。
苏丹在非洲就算是成功变色,也不过是一个孤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和苏联和东欧连在一起,这种局面美国是可以接受的,顶多就是想办法让那里不稳定。不会出现亲自下场的情况,因为单独的孤立国家就算是苏联的盟友,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东南亚的局势是中国在背后支撑,一旦南越顶不住整个东南亚都有变红的危险,倒是整个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美国的势力就会被赶下海。那时候美国的支撑点就剩下几个,想要在登陆就非常困难了,所以美国会干涉,只是在寻找一个机会介入进入。
苏联也在寻找机会介入,目的则和美国一样,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苏联对东南亚的政策目标是,利用东南亚国家及人民与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打着反帝、反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号,想尽办法把触角伸入这个传统上属于西方殖民者的势力范围,谋求建立苏联的立脚点。由于苏联在东南亚地区没有基础,既无外交关系
第四百六十一章 试探性进攻
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军民两用,可以作为运输机也可以做为战斗用的武装直升机,这种特性可以起到隐蔽一部分目的的作用。{ <[网 阿布德将军在刚刚接受苏联军事援助的时候,应该不会引起大的怀疑,这可以帮助克格勃达成自己的目的。
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在这个时代刚刚加入苏联的现役军备当中,谢洛夫以克格勃的名义向国防部要这批直升机的时候,也颇费了一番周折,但还是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喀土穆是苏丹都,处于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的交汇处。身为苏丹最大的城市和都,从经济、农业和政治地位来讲都是屈一指,控制了都喀土穆就把苏丹的局势控制了一半,各位同志说说吧,让我看看在军事计划方面的意见!”背对着克格勃主席团的谢洛夫猛然回过头来,他的身后是一副巨大的苏丹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苏丹全国的城市,详细的程度甚至比苏丹国内自己的地图还要好。
苏丹的重要性,整个苏联都没有眼前的克格勃主席团成员知道的更多,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攻地点,而不是几万辆坦克在东欧和美国大眼瞪小眼的苏联国防部。克格勃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乏所谓的大局观。
在头一次对整个克格勃主席团委员提出整个计划的时候,这些委员都是惊讶的,这是苏联克格勃头一次认真的考虑推翻一个国家政府的政变,不是因势利导也不是利诱,这次的克格勃完全是在凭借自己的力量尝试改变一个国家的政局。从二战之后不是没有过尝试这方面的举动,但毫无疑问全部都失败了,其中既有实力的差距也有条件的不充分,但不管怎么说,在这方面克格勃没什么成功先例可以追寻。
尤其是赫鲁晓夫时期,总体而言赫鲁晓夫当政的时候苏联是采取积蓄力量的态势,在一般的问题上和美国是采取合作的态度,当然这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古巴导弹危机和美苏合作肢解英法殖民帝国的举动可以证明这一点。
克格勃这种部门如果仅局限于把自己的力量放在国内,不在世界上搞些事情的话,那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归根结底从契卡、内务部一直到克格勃,苏联的安全部门指导思想上就是一个进攻性组织,所有人都能否认这一点。
“作为身处第一线的部门,在国家还没有认识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克格勃先就要做出一些反应,同志们,你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进攻性战略的前兆,或者是试探性的进攻。”身为克格勃主席的谢洛夫,开始对自己的同事们进行战前动员。
政变看似简单,但哪怕就是在非洲也不是随心所欲就能实现的。中央情报局的经验不能作为克格勃行动的指标,两个国家的战略投送能力有差距,这种差距谢洛夫必须承认,所以行动必须快而有成效,不能给美国人干涉的机会。美国可以够得到非洲,苏联却够不到南美洲,谢洛夫认识到这种差别所以必须小心行事。
“苏丹都周围的军地集结点有两个,分别是尼罗河左岸的恩图曼和右岸的北喀木耳,这两个城市和苏丹都喀木耳成倒三角形,不但可以控制尼罗河的航运,距离苏丹都也很近,我们以这两个地方为据点,在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很快就能控制住苏丹的局势,这是我们军事管理总局的意见!”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罗曼中将站起来走到地图旁边,拿起教鞭圈定了主要的行动地点,介绍军事行动的。
倒三角形?倒是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形状呢!把脑海中少儿不宜的因当想法甩出去,苏丹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尼罗河周围,以苏丹都喀木耳为中心画一个圈子,能辐射大部分重要的城市,考虑到北方苏丹的人口和南苏丹的人口比例,用搞定都圈就能搞定苏丹一半的问题来形容并不为过。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武魂传说 (张飞牌香烟) 起点VIP2017-06-04 秦汉三国穿越到三国,废物传家宝变逆天武魂石。传承三国绝世武魂神力:吕布、赵云、关羽、马...
-
重生之盗尽天下 (悲伤恋娇) 起点VIP2017-05-23 军事战争2006年的夏天,法国发生黑人动乱,卢浮宫被洗劫,梵高博物馆失窃,富春山居图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