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入大,周期长,收益少,而且能否丰产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就算老天爷开眼,田地皆得丰收,那又怎么样?朝廷规定的赋税数额是死的,崔明府还能多收点不成?
换而言之,在农业方面着力,最好的结果不过是顺利完成朝廷规定的农税而已,不可能为朝廷增加一点赋税。
请恕我直言,崔明府也过不惑之年了吧,如今也只是一个下县的县令,就算年年政绩评优,此生能迁个刺史也就到头了。如果崔明府想更进一步,甚至青史留名,除非能一鸣惊人,拿出一份别人望尘莫及的政绩来。”
李昂这番话,让崔寅顿觉醍醐灌顶,颇有种交浅言深的意味,让他思路明晰了不少的同时,也充满了回味。说实话,他之前和天下大多数官员一样,这官做得都有点浑浑噩噩。想出政绩,但却不知从何入手。
各地官员年年下到田间地头劝课农桑,除此之外便是努力办学。
士农工商嘛,他们潜意识里自然会把士和农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是李昂点拨,可能他一辈子也勘不破这一点。
“望李先生指点。”
崔寅站起身来诚心诚意地作揖道,他连称呼都换了,可见心中敬服。
李昂含笑说道:“短短三年任期,到任后光是熟悉当地民情,便要一年半载功夫,剩下可供施展才华的时间便屈指可数了。从农业方面着手,方才在下已经分析过了,不可行。咱们再从‘士’方面分析一下;
大兴教化,实不失为良策,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在短短三年内出人才,更加不可能。最多是搭起个台子,把官学办得热闹点,但就算是这样,也需要有大量钱财投入才行。
管仲治齐之事,想必崔明府十分清楚。所谓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放到崔明府身上,仓廪实、衣食足这两条已勿须考虑,火井县能开垦的土地早已开垦完了,地辟兴更已无从谈起。
那么要想有所作为,只能从多财这一点着手。正所谓无商不富,只有工商能在短期内带来大量的财富,使赋税成倍地增加。有了钱,崔明府可以大修水利,大兴官学,进而给崔明府带来他人望尘莫及的政绩。”
有些事情,说破了一文不值,但在没点破之前,崔寅这样的的文官真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样的道理。这下子,崔寅可谓茅塞顿开。
但问题又来了,兴工商倒是可以快速出政绩,但他们这些文官,向来耻于言商。谈到兴工商,那是两眼一抹黑啊!
李昂就给他画了一个大饼,让饥肠辘辘的他垂涎欲滴,却又无从下口。
崔寅抛却了所有的矜持,再次长身揖道:“李先生定有良策,还望不吝赐教。”
一阵晚风吹来,满树杏花摇曳,夕阳尚未西下,两颗星星已经在黄四娘眼中闪烁。
如果说之前借公孙靖宇之势,让崔寅不得不屈服,是李昂得意的一笔之话,那么现在,凭借自身的才能,让崔寅打心眼里折服,这就更了不起了。黄四娘真恨不得崔寅突然消失,然后…….
李昂端起酒来,自饮了一杯,才说道:“崔明府不必客气。要说大兴工商,首先得有吸引工商的资源才行。资源分很多种,不光是盐铁茶这些东西才是资源,还有一些资源是可以创造的,比如良好的交通,名人效应,廉价的人力,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越的政策等等,这些可创造的资源越多,对商人的吸引力就越强,有时一项合理的政策,就能让商人大量拥入。”
李昂说得越多,似懂非懂的崔寅越是觉得高深,比如廉价的劳力能吸引商人,他懂,但怎么才有廉价的劳力呢?优惠的政策能吸引商人,这道理他也懂,可这具体的政策怎么制定,却是问题。
“李先生能否说得更具体一些?”
“呵呵…….”
李昂笑而不语,敬了崔寅一杯酒后,转开话题道:“在下对方家盐吃死人一事,十分感兴趣,崔明府可否先给在下说说此案。”
第0066章无法拒绝的诱惑
李昂与崔寅提到案子,表面上,是火井县刘家村一位村民吃了方家所产的食盐中毒身亡,死者家属抬着尸体到方家位于火井的商铺前索赔,并将方家告上了县衙。
但实际上,李昂和崔寅都十分清楚,这是赵家与方家在斗法,而崔寅也想趁这个机会从中捞取好处。
崔寅不傻,李昂正在大举进军盐业,他突然问起此案,其中的意图崔寅还猜不到的话,那他也不用在官场上混了。
“四娘,别愣着,快给崔明府斟酒。”
黄四娘媚然一笑,香风乍动,玉手轻转,美酒入杯,“崔明府,请满饮此杯。”
崔寅看了黄四娘一眼,然后对李昂道:“李先生若是拿到了方家的盐井经营权,准备怎么做?”
李昂一派月霁风清地说道:“在下只是一介布衣,能做什么呢?我什么也不会啊!不过,我倒是很期待崔明府为了百姓的安危,大力整顿火井县的食盐产业,同时研究出把粗盐提炼成精盐的方法,让各地数不尽的粗盐大量流向火井,然后被加工成精盐;
再采取代理授权制,迅速控制各地的精盐营销渠道,以及对本县些效益低,产能低下的盐井进行整合,提高产能,以此带动整个火井县的餐饮、客栈、青楼、以及其他服务业迅速繁荣起来,让税收成倍地增加;
有了钱,我还希望崔明府能大兴官学、庙学,邀请名士执教,扩大生员数量,使火井的学风大盛,名动剑南。另外,白术水年年雨季泛滥成灾,火井大量农田被淹没,我也希望崔明府手上有钱之后,可以兴修一下堤防,以造福火井百姓。这些事,只要崔明府愿意做,我敢肯定,崔明府一定做得到。”
“把精盐提炼成精盐?”崔寅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李昂描绘的美好蓝图,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粗盐迅速提炼成精盐这一点上。“李先生这不是在拿本官来消遣吧?”
全天下那么多盐场,所产的盐是好是坏,全看自然形成。自开天辟地以来,谁听过有人能把粗盐提炼成精盐的?若是真有办法,别人不早提炼去了吗,还会等到现在?
李昂微笑着对红杏说道:“杏儿,今天的菜有点淡,取些盐来给我们蘸蘸。”
“是,郎君。”
红杏很快取来一碗盐,放到崔寅的小几上。崔寅一看,但见碗里的盐比雪还白,比沙还细。他活了四十岁,这绝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细最白的盐。
别说是剑南道的盐,就是进贡给皇家的盐,恐怕也没这么细白,这让他不禁怀疑,这是盐吗?
崔寅慢慢伸出手,抓起一把盐,然后轻轻松开手指,那细白如雪的盐就如纷纷从他的手指间滑落,粒粒细小如沙,没有一粒粗大的,也没有一粒盐粘在手上。他再用拇指和食指拈住了些盐往嘴里送,舌头上立即感受到一股纯正的咸味以及若有似无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淡淡甜味………
“呵呵,我相信只要崔明府想,肯定能找到提炼出这种精盐的方法。”
比皇家贡品还好的精盐啊!崔寅尝过之后,望向李昂的目光顿时变得炽热起来。毫无疑问,李昂并不光是只会夸夸其谈,如果真能按他描绘的那个蓝图那样,自己的政绩要在大唐一鸣惊人又有何难呢。
崔寅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的车马,拉着粗盐滚滚向火井汇聚而来,然后化成一袋袋精盐,分销出去,整个火井迅速成为了剑南道盐业的集散地;
无数的商人络绎于途,客栈客满,酒楼座无虚席,在大量人流的带动下,火井县百业兴旺,繁华富足……..
“有了骄人的政绩,再由公孙侍郎或李相国提拔,崔明府连越数级,直入长安朝堂又有何难?将来便是出将入相,也是可以期待的呀。”
你要名,我要利,各取所需,相辅相成。
对此,崔寅实在无法拒绝。
***
啪!
刘秉盛一巴掌扇在方济脸上,然后指着他大声斥责道:“某这么做,还不是为了替你爹娘报仇,你这不孝的东西,还敢与某顶嘴!”
方济捂着火辣辣的半边脸,咬着牙说道:“仇,某会报,但方家的产业,是某父亲辛辛苦苦经营一辈子,才攒下来的,某绝不能……”
“不能什么?你能什么?”刘秉盛厉声打断他道,“还方家的产业呢,现在是他方同兴的产业!你明不明白?”
“某不明白!某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和赵家狼狈为奸!”
啪!
刘秉盛又是一个巴掌狠狠地扇在方济脸上,盛怒之下,他须发俱张:“孽畜!老夫所作所为,还轮不到你来指三道四,滚!你给某滚!以后你是死是活,都别来找某,老夫没你这样的外甥!滚!”
“阿耶,您请息怒,表哥他只是一时糊涂,你别往心里去,到底是一家人……..表哥,你别走…….”
刘菱劝这个劝那个,然她父亲耿介,偏执,还特爱面子;而表哥方济虽然平时不吭声不吭气,也是个不轻易低头的人,事情到了这一步,她一个也劝不住。
“菱儿!让他走!你要是再劝,老夫连你也一起赶出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贼王 (四海散人) 创世VIP2017-04-19 架空历史1931年,东北沦陷,日本侵略军又将魔爪伸进了华北。军事重镇北平成了日本的下一个目...
-
兵甲三国 (湘南笑笑生) 起点VIP2017-04-18 秦汉三国给我一个姑娘,我创造不了一个民族;给我一块木头,我能瞬间制造出一把连弩。兵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