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 (崛起的石头)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入库:04.13
最终李邦华只是张了张嘴,没有说出一个字,心中轻叹一句。
“其势已成,吾能奈何,其势已成啊...”
沉默半晌,还是崇祯皇帝打破了平静,冷哼一声,这次崇祯皇帝看了一眼李邦华,最后留下一句话便拂袖而去。
“诸位爱卿要细细商议,拿出个惩处的章程来,再到御书房来见朕,不将萧亦除之,大明难安!”
见崇祯皇帝与王承恩一前一后出了皇极殿,朝臣个个都张大了嘴,这是怎么回事,平日里皇帝不是经常龙颜大怒,怎么到了这次如此反常,话如此的少。
不过无论如何的不明白,此刻作为当朝内阁首辅的温体仁还是要出面的。
他清了清嗓子,环视一眼朝中大臣,视线到哪那的大臣都是自觉的低下头,只有兵部尚书傅宗龙、吏部尚书梁世安等几个尚书视线不变,与温体仁昂然对视。
反正大家在朝中都是一样的地位,别人怕你温体仁是因为你能管到他们,不过对于傅宗龙他们几个而言,和温体仁可谈不上谁怕谁。
温体仁:“诸位同僚,这萧贼已经嚣张到了如此的地步,是该好好议一议了,拿出个惩处的章程,我好禀明圣上。”
听到温体仁的话后,朝中大臣便开始议论纷纷。
忽然,一人出列,是为户科给事中胡成平,这胡成平乃是温体仁浙党人士,原是尸位素餐,本来就要被革职查办,但是其找了温体仁求情后却不降反升,现在早就成了温体仁在朝堂上诸多传声筒的其中一个。
胡成平厉声道:“为王?由此二字便可见萧亦之狼子野心,试问,我等是大明的臣子,还是他萧亦的臣僚!?”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声讨之声愈演愈烈,其后詹事徐成策出列,此人也是浙党中人,自从温体仁当政后对于愈演愈烈的边事与农民军不加理睬,反倒是不断祸乱朝纲。
竭力清除异己,只要是浙党人士,无论是否有真实才干皆委以重任,偏偏其为崇祯帝所信任,上疏无有不准,慢慢的崇祯新政之局面渐渐低糜,这大殿之上也是由此起党争为祸,一发不可收拾。
徐成策高声斥道:“还拿什么章程,区区一个山西又能聚齐多少兵马,我大明京畿各省几十万大军,难道还拿小小的山西毫无办法不成!”
“是啊!我大明仅仅是宣镇便有大军近二十万,加上京畿之地的几十万大军,凑齐四十万不难,萧亦能有多少兵马?”
殿上群臣议论纷纷,最后都将目光看向一个人,那就是自打从山西回来后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温体仁也是将目光看向
那里,淡淡问道:“李御史,那山西之行如何,可是探听到萧亦手中有多少兵马?”
李邦华乃是东林人士,这次道山西就是被温体仁所驱策才不得已为之,差点都没命回来,怎么会给温体仁好脸色。
当即冷哼一声,道:“下官虽说是去了一趟山西,但也并未探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是听那萧亦府中丫鬟讲,萧亦手中有战兵九营,不过这每营人数,下官可就不得而知了。”
“战兵九营?”
叨咕了一句,温体仁又将目光看向一旁闭口不言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问道:“骆指挥使,锦衣卫在大同的卫所已经被萧贼掌控,但整个山西的不该都被其控制吧,总归还是会有人还是心向朝廷的?”
心中咒骂一句,骆养性脸色犯难,但也不能把温体仁的话不当回事。
硬着头皮道:“这山西的卫所传回来的消息也不多,据卑职的估计,萧亦手中每营的兵马也就在两千多人,倒是各地的振威营人数不少。”
闻言,所有人都是轻呼了一口气。
温体仁哈哈大笑,眼中再无担忧,说道:“那萧亦怕是太过自信了吧,就算他永安军有两万人马,又怎么与我朝廷四十万大军相抗衡,还不是螳臂当车之举!”
“是极,应将此事速速禀明圣上!”
骆养性也就是那么随便一说,为了能让他们不再缠问自己,自然是捡好听的说,若是说萧亦手中握着十万大兵,那这些不谙世事,整日在京师忙着贪污党争的京官不还得吓得屁滚尿流。
到头来怕还是他骆养性被推出去做了替死鬼,这种时候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至于后来的追究,反正禀明皇帝又不是自己去的,到时候来个死不认账就行了。
“不过,对付萧亦还是要从长计议,毕竟现在这事仍是朝廷做的不光彩,萧亦此般大胜,虽说封王有些夸大,但封侯封伯却是绰绰有余。别忘了,在小院可还扣着几百个永安军的人,这些人怎么处理。”
忽然,兵部尚书傅宗龙冷冷的说出这么一句。
听到后,温体仁看了一眼傅宗龙,轻笑一声。
“傅尚书所言甚是,对付永安军仍需从萧亦身上下手,那永安军中没了萧亦难道还敢与朝廷作对?不若召其入宫,再‘细细商议’封王一事如何?”
说这话的时候,温体仁嘴角泛起一抹阴笑,其余的朝臣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甚至有几个人出列对此言大加称赞。
“阁老所言真如天籁,令我等茅塞顿开啊!”
“是啊!”
傅宗龙见状,不屑的冷哼一声,并未多说什么,其余东林士人也只是冷冷以对。
不过这些并不妨碍温体仁的洋洋自得,正处于人生巅峰的他甚至懒得去多想自己貌似天衣无缝的计策有什么疏漏。
当即便大摇大摆的跟着两名太监走进御书房,将大殿上的议事章程禀明崇祯皇帝。
......
崇祯八年二月初三这一日的下午,崇祯皇帝发下圣旨,召山西总兵萧亦进京,共议封王一事。
消息传到大同城,山西震动,天下议论纷纷。
第四百三十九章:皇陵毁 气运消
崇祯八年正月初六日,贼寇陷荥阳。
贼寇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共七十二营大会于荥阳,议战守。
大会之上,众说纷纭,后皆采纳闯王高迎祥麾下八队闯将李自成之“分兵定所向”策。
正月间,贼寇以革里眼、左金王拒川、湖兵;横天王、混十万守永安军;曹操罗汝才、过天星扼河上;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与李自成等略东方;老回回、九条龙等革左五营往来策应。
后因贼寇因惧怕山西兵锐,又增射塌天、改世王专防山西,以防永安军东进。
明廷闻之大动,崇祯帝急诏调西北边兵及南兵七万余往河南会战,命洪承畴任三省总督出关剿匪,以山东巡抚朱大典协剿。
然事与愿违,荥阳大会之后,张献忠与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贼寇按定议向东进取。
时明军江北兵备废弛,无堪一战之力,克扣军饷无度又致使军心涣散。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安徽境内,江北兵杀总兵方世仁哗变从贼,所部十万众,连陷固始、霍丘、寿州数地。
初十日,张献忠部攻克颍州。
......
崇祯八年二月中旬某日,大同城帅府。
就在圣旨到达大同城后的当日下午,征西前将军萧亦发下军令,各级永安军、总戍振威营将官皆到大同城议事。
见到不断有永安军的将官高头大马进城,城内聚齐数万大兵,仿佛又有战事,山西军民争相谈论。
此刻,大堂上一派钢盔铁甲的将官分级别排列整齐,济济一堂,皆是虎豹之相,萧亦看着下面这数百名的永安军核心将官也在暗自点头。
萧亦的脸上并算不得好看,堂上此般寂静无声众将也都知道为何,究其原因自然是前些日崇祯皇帝发下的圣旨,简直相当于变相给永安军下了战书。
萧亦等众人静下来后,说道:“众位兄弟都来了,朝廷的圣旨可曾听说。”
讲到这里,萧亦面色渐渐难看起来,他怎么也没想到崇祯做事居然如此绝情,进京共议封王?
在当代受到无数熏陶的萧亦可不会认为崇祯如此好心,在这种靠个人军队的时代,只要自己身边离了兵权,还不是随他崇祯怎么揉捏,古往今来大将被召入京师围杀的例子还少吗?
想到这里,萧亦眼神眯缝起来,既然崇祯想要杀自己,那自己就不能坐以待毙,拼他个鱼死网破也是未尝不可。
闻言,史路出列抱拳道:“末将也曾听闻圣旨一事,不得不说,朝廷真是好算计,如此一来便轻易将各地传闻的风口浪尖转向大帅,眼下被架在火上烤的反而是我们永安军了。”
杨利清才反应过来,点头道:“是啊,如此一来,大帅去与不去都不可,去了皇帝不会让大帅活着回来,不去却成了违抗圣旨,朝廷要做什么也就名正言顺了,真是好算计!”
“千万不能去啊,去了那老皇帝怎么会放过大帅!”
相似小说推荐
-
忽雷战兵 (修行人) 起点VIP2017-04-28 军旅生涯忽雷太极:以实战为目的拳法,忽刚忽柔,忽快忽慢,铿锵有力。叶念狼:狼养大的孤儿,却在社...
-
唯我中华 (珩毅) 起点VIP2017-03-21 架空历史“异族亡我之心不死,唯有彻底消灭异族!”“我们拥有地球上三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