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你真的要去见那个毛头小子吗?”
“恩,去,这是我的一次机会。如果真能搭上大权贵和珅那条线,以后我就有了进入仕途的通道,我不想再当一个小小的师爷,天天仰人鼻息,只能听人呼来喝去。”
“可是~老爷,现在多方势力都在静观其变,事情的后续展,看看巡抚大人的小舅子与这个新来的年轻牙行行长,谁的靠山更硬,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你现在就选边站,好吗?”
“夫人,我明白你所说的,我也想等待事态明了了,再做选择。然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师爷,选择本就不多,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大,景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现在新行长还未站立脚跟,还未对广州府有个清醒认识,此时站出来,提醒一二,帮忙谋划一二,那样效果最大、最明显。”
“老爷,如果新来的行长斗不过巡抚的小舅子呢?那以后,广州府可就没有咱们的立身之地,只能远走他乡,另谋出路,这样做,值得吗?”
当时,“值得吗”三个字久久萦绕于刘师爷的脑海里,让他的心里动摇过,出现一丝松动,最后还是一咬牙,疯狂的说道:“管不了那么多了,要想出人头地,哪有那么简单?现在只能赌一把了!”
......
此时,和夫人的交谈内容还在刘师爷的脑海里回荡,之所以来到杨麟的书房里,就是选边站,站在杨麟这一方。僵持到现在,刘师爷就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杨麟心里的地位,拥有更多地主动权,不想让杨麟轻视自己。
半个小时过去了,两人还在对峙着,谁也不愿意主动先说话。然而,刘师爷主动来见杨麟,已经落了下乘,此时更是身处杨麟的地盘,更加被动。
几日的相处,刘师爷原本以为,只要自己主动找新来的这位年轻行长,对方一定会客气非常;再一露出相帮之意,对方一定会将自己奉若上宾,好生招待。
奈何,杨麟此时的表现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等气定神闲神色,是他刘师爷这几日从未见到过的。一时之间,弄得刘师爷一个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又过了一会儿,刘师爷知道对方没有相让之意,此时更加退无可退,没有任何退路,只能两眼一码黑,一条道走到黑。既然准备投奔对方的麾下,刘师爷不再争取那少的可怜的主动权。
只见原本躬身而立的刘师爷,双臂起伏,跪立在地上,山呼行礼道:“小的刘渤启,愿意誓死效忠于行长大人,尽犬马之力~!”
第一百零九章 效忠
听到了刘师爷的效忠宣言,杨麟来了兴致,但兴趣不多,并未表露出来,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牙行师爷而已,对他胸怀大志的杨麟来说,能有多大作用呢?
纵横四海,横推五洲,马踏天下,脑海里回荡着这些,不禁更加轻视刘师爷。≧
杨麟将辫子摔倒后面,看着依然匍匐在地上的刘师爷,淡淡的问道:“哦~效忠于我?你只是一名师爷,你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我又为何接受的你的效忠?”
刘师爷有些难受,心里的落差实在太大,原本以为新来广州的杨麟会仰仗自己,毕竟初来咋到,人生地不熟,不知广州府这个地方各方势力交错,竞相角逐,交织在一起,如果没有熟人在旁指点,很难再这个地方混的长久。
不过,想起这位新人年轻行长身后的靠山,也明白对方之所以胆敢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来就和巡抚的小舅子杠上,也有他的资本。他刘师爷不就是冲这一点,才这么早的亮明态度,现在就效忠对方的原因吗?
想通这一点,刘师爷不再纠结这一些,也不再废话,单枪直入,抛出很有重量的一段话。
“大人,虽然小的官位卑微,但也是自小生活于广州府,无论是官面上的,还是广州十三行的事情,各方势力的分布,下官都是一清二楚。”
听到这些,杨麟从心里已经开始重视这个刘渤启师爷,心里不禁思索起来。
他杨麟,对于广州的了解,清朝对外通商的唯一港口,都是通过一些电视剧以及书本上,都是死的,真实情况,根本就不知。有一点杨麟有着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广州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区域,广州十三行更是处于垄断的地位,富得流油,凡是有权有势者,都在紧盯着这块肉。
可想而知,广州府这个地界的各方势力有多么的复杂,博弈有多么严峻,自己这个小小的牙行行长,想要混迹于这个地方,想要在各个势力中夹缝生存,必须对他们有一个清醒认识,方能有效应对。
不过,杨麟心里丝毫不惧,身上可是随时携带着一支军队,随时都可以裹挟着凌厉气势,给任何敌人以摧枯拉朽的打击,渐渐地,杨麟的身上散着王者之气,一股属于他杨麟的绝对自信。
虽然心动刘师爷的所言所语,一字一句,但依然是那副洒然之色,自负的说道:“喔~各方势力?那又怎么样呀?他们敢如何对我?哼~”
杨麟不在乎的态度,刘师爷不担心,反而更加坚定跟随的信念。因为,行长的这般自负,恰恰说明了年轻大人内心的自信,也说明了他刘某人没有选择错。
刘师爷相信了关于杨麟靠山的传闻,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好言提醒道:“启禀大人,你有所不知,在广东省这个地方,单单只是一品大员,就有三个,权势毫不逊色京中的王爷权贵。他们之中,有的更是直接听从于皇上,任何部门都管不了,奈何不了他们。”
立时之间,杨麟露出的讶然神色,也听出了对方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广州的这三名一品大员,权势毫不下于当今罪的权势的和珅,三人之中,有人可以直接向皇帝禀报,递折子。
不禁的,杨麟的表情凝重起来,适时地说道:“刘师爷,起来吧,坐着说。”
刘渤启的内心躁动起来,从桌案前年轻大人现在的表现,知道自己的一番言语起到了作用,引起了对方的重视和兴趣。
片刻之后,刘师爷刚一坐好,杨麟缓缓说道:“刘师爷,你说的是不是两广总督、广东巡抚以及粤海关署的监督,他们三位大人?不过,你说的特殊之人,又是何人?”
“大人英明,正是他们三人。其中的特殊之人,正是粤海关署的监督大人。”
“喔~据我所知,粤海关署是不插手地方的行政和防卫的,咱们的监督大人怎么会比这两个大权在握,管理一方行政和军队的总督、巡抚还要特殊?”
“启禀大人,是这样的,与其他两位大员不同的是,咱们的这位监督大人是皇上亲自为人的,不归六部、军机处和御书房管,直接听命于皇上,只对一人负责。”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粤海关署下辖的广东十三行,每年上缴的课税,基本占了朝廷的一半收入。一旦出现财政紧张的情况,大部分都是从广州的这些商人身上筹集。”
“所以,咱们监督大人在圣上那里的话语格外受重视,只要有请示,基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答复。”
“大人,你应该知道,乾隆年间,朝廷实行了多缴纳税银,相应的商人可以获得一定品级的官衔,不过没有什么权利。过段时间,大人你就会现,有很多的三品到五品的官员,对你行下官之礼,属于你的管辖。”
这些杨麟当然知道,乾隆时期,清廷为了筹措军费,实行捐银赐官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官方公开买官鬻爵,敛财而已。
不过,身处于这个清朝年代,杨麟觉得,乾隆之所以实施捐银赐官政策,无非就是打击汉人官员在朝中的地位。买官之人的增加,不仅大大降低了汉官整体的素质和团结性,还拓宽了他乾隆的财源之处。
就像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观点,乾隆时期之所以那么多的贪官,是皇帝故意而为。打击贪官,不仅可以提高皇权的威望,还可以通过收拾贪官,增加财政收入。不然,乾隆查抄贪官的钱财,历史上有讲述过还诸于受害者,还诸于百姓吗?
杨麟点头表示明白的同时,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刘师爷,海关署有一个叫李莲英的官员,你认识吗?”
刘渤启心里一惊,很是意外,没想到自己决定追随的大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对方底细,更谈不上了解,一丝忧虑划过心间。
“启禀大人,小的认识,你说的那个李莲英,他是巡抚大人的小舅子,他姐姐格外得宠,因此广州府很少有人敢惹他。”
此时,杨麟想起了自己到海关署的当天,第一次见到李莲英之时,那名衙役好意提醒的一句话,监督大人见了李莲英也会想礼敬一二。
现在,杨麟才明白这句话,才知道李莲英的身份不简单。同时,心里也在嘀咕,监督见自己之时,态度那么好,谈到李莲英之时,言语总是遮遮掩掩,不愿意多说什么。
“看来,那个监督大人之所以对自己那么好,完全是出于丰绅殷德的原因,人并没有那么好。”
收藏qubook.org书签防失联 书籍数据与原来一模一样
相似小说推荐
-
伪钞帝国 (巡洋舰) 起点VIP2017-03-28 清史民国清朝末年,遍地烽火,一个家道中落的纨绔子弟,当何去何从?山河破碎之时,民族存亡之际,伪...
-
五胡乱华之绝世雄才 (水木四) 起点VIP2017-05-05 两晋隋唐两晋南北朝之时,五胡乱华,人命如草芥,汉人被称为双脚羊充当军粮,汉人十不存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