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伪钞帝国 (巡洋舰)


  李卫国笑道:“谁让你是我手中唯一的干臣,若是能有更多像你这样的能臣干吏来帮我,你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说完,李卫国表情有些沮丧,他在想还是他的名声不显威望不够,到现在也没个像样的人才来投奔他。
  吴庸察言观色,顿时明白,于是进言道:“大人如今升任松江知府,又兼理苏松太兵备道,掌一府民生三府军务,应该有一个幕僚团了。”
  幕僚团?
  李卫国恍然大悟,想到曾读过曾国藩的书,知道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事,全赖他手中有一个强大的幕僚团。
  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左宗棠、刘蓉、罗泽南、李元度、丁日昌,这八人因曾国藩而发迹,也造就了曾国藩一世威名,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李卫国在想,如果他能够得到这些的帮助,想必一样也能够做到曾国藩的地步,甚至还会超过他,毕竟曾国藩一辈子不肯背叛大清自立为王,而李卫国则不然,他可不会给大清当奴才,他的野心更大,可是一心想当主人的。
  吴庸知道李卫国的野心,所以提议道:“大人建立一个幕僚团应该很容易了,毕竟大人现在官居四品,坐镇一方的朝廷大员,手握重兵,收复宝山和上海二县,威震苏松太,各地的名人名士现在应该都知道大人的威名了,只要大人体现出礼贤下士的贤德之行,必有人前来投效。”
  李卫国问道:“那我该如何做?”
  吴庸道:“很简单,设招贤馆招贤纳士。”
  李卫国再问:“若贤士不来该当如何?”
  吴庸笑道:“千金买骨,何愁不来?”
  李卫国恍然大悟,当即感谢吴庸献策,随即以松江知府和苏松太兵备道名义,在松江府、太仓直隶州和苏州府三地广发招贤告示,一时间苏松太三地热闹非凡,人人奔走相告。
  古代读书人为何读书,不过是货卖帝王家罢了。
  和平年月,读书人只能走科举入仕,这到了咸丰间已经变得相当困难,因为清廷是唯一允许卖官粥爵的朝代,连续两百多年的卖官粥爵制度令大清官场充斥着铜臭味道,使得很多读书人才华被埋没,没机会入仕。
  而随着太平军和小刀会的造反,清廷无力镇压,将军权下放到地方,但凡读过史书的人,亦或者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会明白,中央大权旁落,地方割据时代即将到来了。
  和平年代因为权力在中央,所以读书人才不得不走科举之路,因为科举代表着皇权。可乱世年代权力则在地方,所以聪明的读书人就自然而然的就要加入地方官员的幕僚团了。比如历史上的李鸿章,他的幕僚团中就出了二十多个封疆大吏,其他各地方官员无数,就因为权力在李鸿章手中。
  如今的李卫国身为松江知府和苏松太兵备道员,掌一方军政大权,手握重兵,又取得了对小刀会的多场战役胜利,换做平时不太起眼,可关键在于李卫国取胜的时候,正是其他人屡战屡败的时候,这样一对比就显得李卫国更加出类拔萃了。
  所以,当李卫国的招贤令一经颁布,便有大量的人才前来投奔。
  李卫国很想王八之气一发,顿时世界各地的超级人才悉数前来投奔,到时候帐下文臣、谋士和武将无数的壮观情景。
  可惜理想和美好,现实很骨感。
  前来投奔的这些人才大部分都不是李卫国想要的那种治国安邦的大才之人,他们大部分都是科考落地的举人、秀才和武夫等,李卫国本不想要,可是想起吴庸的话,只好照单全收,做出一副千金买骨、唯才是用之举,以期待真正的大才前来投奔。
  不过这些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虽然没有治国安邦的大才,但做个县级的小公务员还是绰绰有余的,正好上海县、宝山县和川沙厅的公务员们都被小刀会杀的杀逃的逃,空缺大量位置,这些人正好可以填补空缺,使各县正常运转起来,倒也相宜得章。
  有了幕僚团,李卫国虽然不太满足,但明显感觉到自己轻松了很多。三个牛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不是空谈,须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你一言我一句,总有一个好计策会被研究出来。
  凡事过犹不及,当循序渐进,李卫国很快心境平复下来,既然已经有了个初级幕僚团,那高级幕僚团还会远吗?
    
第0076章 吞并太仓州

  招贤馆正在进行时,李卫国再次亲率大军向嘉定进军,准备一口气消灭小刀会建立的大明国,彻底解除小刀会对上海侧翼的威胁。
  嘉定县归太仓直隶州管辖,李卫国身为苏松太兵备道员,出兵合情合理,跟之前出兵上海时遭到上海守将彭文远的反对所不同,这次太仓直隶州大小官员一致请求李卫国快些出兵,甚至愿意为李家军提供所需钱粮。
  这也不难怪,毕竟太仓直隶州治所镇洋县已经被小刀会围攻近一个月了,当初陈涛怂恿刘丽川言称镇洋县只需排一支偏师就可以攻下,当用主力先进攻上海,结果小刀会在攻陷嘉定县后主力便调往上海,只有一支偏师五千余人进攻镇洋县,最终小刀会既没有拿下镇洋县,主力也在上海周边遭到重创。
  如今刘丽川所部仅剩下不足两万余人,龟缩于嘉定县内,兵力重点防御上海县和宝山县的李家军,不过依然抽调了一万余人进攻镇洋县,使得镇洋县人心惶惶,太仓直隶州州府等官员都很清楚,一旦城破,则清廷会以守土不利罪名处罚太仓州官员,轻则罢官,重则杀头,是以太仓直隶州官员们纷纷鼓动地主商贾们大出血,请求李卫国尽快出兵解镇洋县之危。
  这种好事李卫国自然愿意干,不过李卫国向来记仇,当初在崇明县时,陆建英来寻李卫国的麻烦时可是带着这个太仓直隶州州府朵良大人,而且这个朵良也没少给李卫国“添堵”,虽然朵良只是陆建英的狗腿子,但李卫国有仇必报。
  于是,李卫国接到朵良大人的书面请求书后,故意磨蹭了几天,逼得朵良不得不大放血,承诺给李家军开拔费10万两,伙食费10万两,弹药费50万两,辎重费10万两,安家费30万两,其他各种费用尽皆以清军八旗兵出战时费用的双倍支付,初步核算120万两银子,同时也向李卫国保证。只要解镇洋县之危,另有孝敬奉上。
  李卫国狠狠地宰了朵良一刀,给他大放血后,之前的不愉快也就消了,当即决定先发兵镇洋县,而后整编镇洋县的清军和团练,先把镇洋县握在手里,最后再合围嘉定县,一举歼灭小刀会。
  只是,当李卫国亲率大军来到镇洋县城外时,正在进攻县城的小刀会迅速选择了撤退,不跟李家军交战,完全是一副被打怕了的模样。
  小刀会退却,太仓直隶州最高长官朵良总算是松口气,这头顶上的乌纱帽算是保住了,到时候再给肃顺送点礼物,京城内四处走动一番,升个官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这份喜悦很快就被城外的李家军给冲没了,得知李卫国亲至,朵良的脸色顿时跟死了他爹一样难看。一方面担心李卫国报复上次在崇明县的事情,另一方面得给李卫国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任谁掏银子给别人都不会太痛快的。
  朵良亲自率领太仓州文武官员到城外迎接李卫国,更是鼓动城内的各界名流和老百姓夹道欢迎,整的倒是很气派,给足了李卫国的面子。
  不过,李卫国该羞辱朵良还得羞辱,该让朵良放血掏银子还得掏出来,而且一分不能少。
  “就这点小毛贼见到我来了屁都不敢放一个就跑了,可再看看你朵大人,竟然让人家给围了一个多月,差点让人家给破城了!”
  “是是是,都是下官无能,多亏李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亲自带兵救援,这才解了镇洋县之危,下官代太仓州几十万百姓感谢李大人的大恩大德。”
  朵良身为旗人,向来目中无人,一直都瞧不起李卫国,如今却要在李卫国面前低三下四,哪里受过这等羞辱,心中十分恼火。
  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朵良虽然是太仓州的州府,可这太仓州只是中等州府,所以朵良这个州府品阶只有从四品,而李卫国则是正四品的松江知府和苏松太兵备道员,大了朵良半级。
  最关键的是李卫国手中有兵啊!
  和平年代,朝廷指望着文官治理天下,所以武将备受打压,不敢得罪文官。可乱世之秋时,恰恰相反,武将统兵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看哪个文官不顺眼便来个先斩后奏,朝廷也得睁只眼闭只眼,于是文官如狗屁,这朵良深谙此道,就算是旗人的他也得在汉人的李卫国面前装孙子。
  李卫国还真想找朵良的麻烦,可如今见朵良在他面前装孙子,一时间还没借口下手。
  于是道:“这出兵打仗打得可都是银子,不知道朵大人可否准备好了我军军需?”
  朵良闻言顿时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满脸沮丧,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这是自然,总不能让大人和将士们白跑一趟,一切已经准备好了,李大人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