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三娘很快分别与李鸿章和曾国藩会谈,对曾国藩态度强硬,不但不让湘军进内城,反而要求曾国藩立刻退出外城,理由是天京在吴王的封地之内,归吴王管辖,而曾国藩的辖地在湖广,不搭边。
曾国藩本想联合李鸿章一起跟苏三娘抗衡,可惜李鸿章中间变卦了,因为李鸿章经受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苏三娘正式代表吴王同意将攻破天京的功劳让给李鸿章,支持李鸿章封王并担任直隶总督。条件是淮军退出天京,太平天国占据的江西交给吴军收回。
李鸿章毕竟年轻,封王、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诱惑太大了,而苏三娘提出的条件只是退出天京,不干涉吴军占据江西。江西反正并不是淮军地盘,李鸿章当时没有多想,况且苏三娘表示不会索要安徽,安徽依然交给淮军控制,这令李鸿章和淮军将领们安心,于是,李鸿章在淮军将领们的蛊惑下,立刻同意了苏三娘的条件。
三天后,淮军撤出天京,直接退回了安徽。曾国藩于是成了孤军,独自面对吴军的强势,曾国藩大骂李鸿章无耻,封王泡汤了,直隶总督也被李鸿章抢走了,曾国藩瞬间苍老了十几年,最终无奈只能下令湘军撤出天京,直接退回汉口。
于是,剿灭太平天国残余的任务交给了吴军,随后苏三娘令吴军四面出击,横扫太平军残余部队,不到三个月便收复了江西全境。
与此同时,李鸿章的淮军也剿灭了在安徽境内的太平军残余。
公元1864年3月初,随着最后一支太平军残余部队在安徽境内被消灭,宣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叛乱彻底以失败而落幕。
历时十几年的太平天国被消灭了,庞大的清帝国因此耗光了最后一si力气,是最大的输家。汉族地主武装强势崛起,李卫国、曾国藩和李鸿章三股大势力成为最大赢家。
但在这三人之中,又属李卫国是最大赢家,因为李卫国借助太平天国成功将自己发展壮大起来,吴军吞并了长江以南的江西省、江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广西省、广东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八省,成为最大的割据藩王势力。未完待续。
第0212 章 巨大收获
2016年的元旦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当李卫国返回上海时,太平天国已经彻底覆灭,残存的太平军变成了游击队,依然四处抵抗,但大局已定,他们的抵抗只是要证明最后的尊严。
太平天国的覆灭,对于李卫国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战略成功。
利用太平天国的威胁来掩护吴军的崛起,这条战术李卫国走对了,如今李卫国已经不需要用太平天国来打掩护了,所以太平天国覆灭也就是必然的了。
不过,太平天国给李卫国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可谓大丰收。
吴王府财政部官员将收获统计上来时,连李卫国都震惊了。
太平天国实现财物公有制,官方称呼为“圣库制度”,实际上就是把太平天国全国各地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太平天国的圣库当中,也就是变相的进入高层官员们的家里,这也是太平天国最后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这项圣库制度的存在,使得整个太平天国的财富几乎都集中于天京城内,当天京城≈∵,破被吴军占领后,不但洪秀全的上千车财宝被吴军截获,文武百官们一个都没跑掉,他们的家产全部被吴军查封,而后上缴吴王府财政部,不算房地产和那些无法估价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单单只是金银就高达1200吨,其中huang金就占了110吨,金银财富加起来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个亚投行金库储备规模,其他铜钱铜币更是堆积出来好几座小山,如果不是铜钱已经对人民币无效,恐怕财富会更多。
除了钱财物品之外。更大的收获是人。
除洪秀全全家和亲族交给了李鸿章去跟朝廷领赏之外,其他各级文武百官有三千余人,其中对李卫国有用的人才高达六百人,包括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武将,蒙得恩、李世贤、杨辅清、陈得才等内政能臣,皆向李卫国表忠心称臣。使得李卫国帐下瞬间变得人才济济起来。
这些人才之所以选择李卫国,为李卫国做事,其中是有不少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首先作为俘虏,李卫国不杀他们就是对他们的恩典,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选择侍奉新主子李卫国。
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这些能臣gan吏们骨子里是反清的,李卫国已经暴露出篡夺大清的野心。这差点就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qing了。太平天国就是要推翻满清,否则当初也不会得到天地会的支持,而李卫国是汉人,他造反的话一样是光复汉族天下,而曾国藩和李鸿章最后放弃了造反心思,转为满清的奴才,这绝对是这些官员们所不能容忍的。
三个人选排除了两个,而李卫国又表现出英明神武的能力。连石达开都最后认可了李卫国,使得这些能臣gan吏们最终选择李卫国做他们的新主子。
而李卫国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只有俩字,人才,治国的人才。太平天国不乏人才,甚至可以说近代史上的很多顶尖人才都出自太平天国,如今他们加入李卫国的幕府,无形中令李卫国的软实力空前膨胀。
李卫国为何要暂缓发动灭清战争。还不是下大片的地盘却没有人才治理,令地方乌烟瘴气、一片混乱,那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除了这六百能臣gan吏之外,至于其他的数千太平天国官员。李卫国则直接抛弃,因为那些官员大多数无才还贪污。如果说李卫国不喜欢贪官,那他更憎恨狗官,而所谓的狗官就是即贪污又不gan实事的无才之人,也是最可恨的。
作为上位者,可以容忍部下在一定范围内的贪污,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就是这个意思,但绝对会容忍无才的废物,也就是尸位素餐之人。
李卫国就是这类的上位者,只要能gan实事,一定程度内的小偷小摸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
当然,前提是没人举报和投诉。
抛开软实力,剩下的就是硬实力了。
剿灭太平天国,李卫国获得的最大硬实力是庞大的太平军部队。
一百多万太平军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覆灭,其中近三十万人直接战死,近七万人失踪,其他超过六十三万多人最终选择了投降。
要知道太平天国最初的五年之中没有一个太平军投降的,可见到了后期的太平天国,军心和民心一样,都已经散了。
六十三万多投降的太平军中,没有人向湘军投降,因为湘军的统帅叫曾国藩,人称曾剃头,从来不要俘虏,湘军没陷一城,必然屠城,城中显然有大量的太平军家眷,所以太平军恨透了湘军,没有人向湘军投降。
至于淮军,李鸿章前期也是坚决贯彻曾国藩的思想,不要俘虏,杀人盈城。但李鸿章的思想要比曾国藩先进和开明,到了后期便不再坚持,这使得近三万太平军在跟淮军战斗中投降了淮军。
而更多的太平军最终都投降了吴军,前前后后总规模高达六十万人,其中男兵有四十三万人,女兵占十七万。男兵当中的石达开所部,就有十万人,皆百战精锐。另有苏三娘亲自出面招降的数万太平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太平军女营,因为苏三娘曾经是女营的军帅,有不少老部下选择归顺,其他的太平军都是分散在江西各地,随着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灭亡,他们最终都投降了。
太平军之所以大部分都投降了吴军,这当中有很多先决条件,首先就是吴军跟太平军的血战次数最少,除了太平军第一次东征作战,双方几乎再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会战,使得太平军对吴军的仇恨值最少。
其次是太平军的高级将领苏三娘成了李卫国的夫人,这对太平天国的女军而言是她们选择投降李卫国的主要原因,因为太平军中的女军数量庞大。尤其到了后期,太平军兵源枯竭,女人也得上战场杀敌,规模高达十几万。而女人上战场,只有死路一条,她们很清楚自己不能受伤更不能被俘。否则下场会很惨,生不如死。
这样一来,对于太平军的女兵来说,她们的选择面就很窄了,她们不会投降湘军和淮军,尽管淮军后期不杀俘虏了,但女兵却要沦为军妓,任人糟蹋。而吴军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一不杀俘虏,二不欺男霸女。吴军从成立那天起,这条军规一直执行着,太平军女兵投降吴军,不用担心受辱。而太平军曾经的女军帅苏三娘如今是李卫国的夫人,更加不会允许吴军有欺辱太平军女兵的事qing发生,因此但凡投降的太平军女兵,全部都是向吴军投降,湘军和淮军没有得到一个女俘虏。
对于太平军男兵来说。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最关键的还要数石达开的投降。石达开率十万太平军精锐投降了李卫国。并得到了李卫国的善待,这才是最终令更多的太平军投降吴军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相信官府的花言巧语,却会做比较,李卫国都能接受曾经率军入侵上海的石达开投降,更何况底层的这些太平军将领们了。更加没问题了。
六十万太平军投降,让刚刚返回上海的李卫国痛苦并快乐着。
相似小说推荐
-
五胡乱华之绝世雄才 (水木四) 起点VIP2017-05-05 两晋隋唐两晋南北朝之时,五胡乱华,人命如草芥,汉人被称为双脚羊充当军粮,汉人十不存一的时候...
-
科技大唐 (第79号) 起点VIP2016-10-31 两晋隋唐当科技与大唐碰撞,当一位现代人穿越成为长孙无忌的庶子,历史在某一刻已经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