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军阀 (奋发的青蛙)



在这个时代,世家大族弟子出身的人,往往都看不起寒门子弟,他们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往往看重的不是才识能力,而是家世声名。

所以周昂的看法,并不是特例,反而代表了大多数的世家大族等官僚乡绅子弟观点。

毕竟芸芸众生,真正具备了卓越远见目光的人毕竟少数,如顾雍这样出身世家大族的名士,能够投奔韩烈,显然是具有旗帜性作用的,这当中重要的顾雍看到韩烈身上的潜力,而不是畏惧韩烈的武力,如果韩烈真只是一个匹夫,即便杀了顾雍,他也绝对不会低头,因为这对于他那样的名士来说,无疑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感到耻辱。

韩烈率军进驻宛陵之后,虽然同是共享了周昕提供的孙策所部情报,但他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依旧连夜派出斥候队,出城去打探孙策所部的兵力布置情况。

天色刚刚擦亮,韩烈便登上城南门楼,查看城外的地形情况,以及城防部署,这一忙就是两个时辰,一直到巳时,他方才回到北城营房吃早饭。

而这个时候早已经返回的斥候队,也把打探到的情报送到了郭嘉案头,经过分析整理之后,郭嘉见韩烈返回之际,也不顾韩烈正在吃饭,便在下首汇报了起来。

营门外的凌统,见韩烈和郭嘉正在议事,随即又缠着徐盛讨教起刀法来了,面对孜孜不倦的凌统,徐盛也没有藏着,这两年来他得韩烈指点,苦练《九宫幻象图》所记载的刀法,如今也已经练到第五招‘鹰击长空’,辅以导引之术内外兼修,单纯论武力来衡量的话,眼下的徐盛战斗力绝对达到二流巅峰水准,距离准一流也仅仅一线之差。

不过若想成为一名良将乃至名将,武力值实际所占用比例反而是最少的部分,因为统兵作战,排兵布阵,整合三军的韬略谋划远比武力值重要得多,毕竟武将再勇猛,也无法做到千人敌,更别说万人莫敌,只有智勇兼备,方才算的上真正的良将,而只具备了武力却不具备韬略的将领,充其量只能算是武将而已。

就在郭嘉与韩烈分析敌我态势之际,周昕与周顒联袂而来,接到汇报的韩烈,只得中断进食,起身道:“奉孝,随我出去迎一下。”

“不知周太守前来,未能远迎,还望莫怪。”韩烈让与台阶一旁,在表达着主人对客人的尊重的同时,口中同时表达着歉意。

面对韩烈表现出的谦虚礼让,周昕在感受着韩烈的善意同时,也对韩烈更增添了一份好感,当下忙作揖道:“昨夜匆匆一唔,怠慢之处甚多,今日特来向将军请罪,其次吾深感才德不足以担当重任,特来向将军请辞,还请将军上表陛下,举荐一位更具备贤德的贤士担任丹阳郡守一职。”

“周大人何出此言?”入内分宾主入座后,韩烈对于周昕请辞之言,倒有些看不透了,在他看来周昕显然不是那种拥有大智慧的人,可眼下他却主动请辞,这其中究竟有多少诚意,这一时半会的,自然无法轻易辩解。

“韩将军无需疑虑,吾兄长自知能力有限,实在无法担当重任,故愿意此去郡守一职,并把郡府上下府库典册奉上,作为进阶效忠之意,还请将军收留。”周顒见韩烈怀疑他们的来意,忙长身而起,俯首跪行大礼,扬声而拜道。

“周大人这是作甚,快快请起。”面对周昕兄弟投诚之意,韩烈自是大喜过望,忙上前拉起周顒,并托住行礼的周昕道:“泰明兄之意,烈已经明白,至于请辞一事休要再提,仅凭泰明兄今日举动,就足以证明汝乃是明德之人,这丹阳太守一职,非汝谁能任之?”

“多谢主公信赖,下官定当誓死以报主公这番礼遇。”周昕虽然早已经做好被剥夺太守一职的心理,但内心若是说没有想法,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这会在得到韩烈对自己的肯定,并继续让自己担任太守一职时,一种久违的感动和信任感,不由让他的心田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

“都是自家兄弟,吾不要你们呕心沥血,只要恪尽职守,使百姓安居乐业足矣。”韩烈摆手一笑,转而看向周顒道:“叔明,汝以前担任的郡主薄一职,提升为丹阳府长史一职,协助汝兄负责政务之事。对了,为何不见仲明?”

周昕三兄弟取字分别为泰明,仲明、叔明,韩烈询问的仲明,既是周昂是也。

“回禀主公,吾二弟出城作战受伤,如今正在家中休养,暂时怕无法为主公效力,属下正要向主公替他辞去郡尉一职,还请主公另选贤明赴任。”周昕今早派人去请过周昂,但周昂无意投靠韩烈,故闭门不出。

对于此事,韩烈一时自是不知,但眼下战事临近,郡尉掌管事务繁重,确实不宜空缺,思虑之下,韩烈遂道:“此事吾已知晓,郡尉人选,我会酌情安排。”

“喏。”见韩烈并没有追问周昂的情况,周昕周顒兄弟倒是安心不小。

之后,周昕又向韩烈移交府库、民户、赋税、田产、水利等点册给韩烈,表达着投靠归顺的心意。

若是在平时,韩烈自然要好好宴请周昕一番,但如今城外尚有孙策所部万余人马驻扎,战事可谓一触即发,自然不是庆贺的日子,所以在周昕移交点册之后,韩烈遂道:“政务之事,军师与叔明清点即可,劳烦泰明召集兵马,吾要了解一下城中各部的真实战力,以便更好发挥我军的战斗力。”

“请主公放心,吾这就去安排。”对于韩烈要检阅部队的要求,周昕自是没有丝毫抗拒,既然决定归顺效忠,在他看来,早交出兵权,要比晚要来的更好,毕竟交出兵权,那么也就意味着城防重担,也就彻底放下了。

要知道这段时日来,面对孙策攻城战斗,他可是日夜忧心,没睡上一个安稳觉,没吃上一顿好饭,精神上的折磨,着实让他感到心力交瘁,这点也是迫使他放弃权利,向韩烈表示归顺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战孙伯符(三)

就在韩烈接收城中兵马,巡阅部队之际,接手了南城防务的赵云派人来报,城外一支兵马前来搦战,此刻韩烈已经巡阅完军队,正在查看名册,接到奏报的他,随即对跟随的夏侯兰道:“子兰,整编部队之事,就交由你负责,吾去南城会会孙伯符去。”

“喏。”夏侯兰本来就擅长这一类事务,这会自是欣然领命。

根据巡阅以及名册所记,眼下丹阳城内周昕所部将士尚有三千三百余人,另有万名青壮协助守城,常备军战斗力尚可,青壮民夫也就是准备守城的滚石檑木等器械,以及战事吃紧之时,驰援城头防御任务,负责投掷滚石檑木,或者泼撒滚烫的热油杀伤敌军。

韩烈与徐盛带着亲卫队赶到南城之时,赵云忙迎了上来,道:“主公,前来搦战之人乃是孙策,他这是他派人射进来的决战信函。”

韩烈接过信函,展开薄薄的绢帛,只见上面写着:韩子扬将军亲启,久闻将军盛名,吾本不想与将军为敌,奈何先父死于刘表小儿之手,生为人子,父仇不共戴天,为积蓄力量,未有拼死而战,长听先父说将军乃当世名将,策不才特邀将军一战,若吾败北,即刻退出丹阳,绝不食言,若侥幸获胜,还请将军暂借丹阳与吾三年,但报的父仇,必然奉还。

看罢这封书信,韩烈走到女墙旁,俯视着城下三百步外列阵并立的孙策,对赵云道:“孙伯符约我一战,某岂能怯战,既然他愿意一战定输赢,那自是再好不过,汝立即点起本部人马,随我出城,会会此人。”

“主公乃千金之躯,岂能与小儿搏命,还请主公勿动,待云去取其首级便是。”赵云闻言,急忙劝谏道。

“若与孙伯符一战,可让丹阳百姓少受一些战火之苦,吾就算冒一次险又有何妨?”韩烈慨然道:“子龙休要再劝,吾心意已决。”

城外孙策军阵前,立于孙策身旁的孙贲,遥望着缓缓拉起的城门,道:“伯符,韩子扬绝非浪得虚名之辈,汝与之决战,胜算实在难料,如今我部尚有万余人马,沿途收缴的粮草,足以支撑半年所需,即便攻不下丹阳,转道前往庐江,亦或者豫州,也足以寻得立足之地,何必把自己置于绝地?”

“兄长所言差矣,大丈夫立于世,当提三尺青锋,横扫六合,力战八方,纵死亦无憾矣,岂能因畏惧敌人威名,而怯战不前的道理?”面对孙贲的劝谏,孙策横枪立马傲立阵前,慷慨激昂的回道。

是年孙策年仅十九岁,但其胆气勇略仿若与生俱来,守孝三年期间,他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日夜习练武艺,二是研习孙子兵法,如今可谓大成。

昔年孙策曾在江都居住过一段时日,也是那段时间,他结识了江都人氏张纮,之后始终维持着联系,这次孙策从寿春前来丹阳前线之时,便去了一趟五湖,邀请张纮到他军中为他参赞军务。

也正是张纮的协助,使得孙策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率领大军齐聚丹阳城下,因为此刻的张纮正坐镇在陵阳,为他筹集粮草,固守退路,以确保前线的军需物资不缺,同时也保障着孙策能够随时可以撤退北返的退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