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龙腾1856 (羽落凡心)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主动来访,有点摸不着头脑,曾国藩现在的身份是钦差,自己对外一直痛骂曾国藩,难道他来兴师问罪?还是来自讨没趣?左宗棠一大早便打发陶恭在门外十字路口探听曾国藩来访的情况,随时向他报告。
  左宗棠自己则带从湘阴来的老表吴伟才,一同巡查后花园的施工,陶公馆后面有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左宗棠看荒在那里可惜,便自己设计了一个花园,命人按图施工。现在,这个花园就要全面竣工了。那个花园的正中是一个大水池,青翠的荷叶罩在水面上,益发增加几分幽静。正当盛夏,粉的白的的荷花绽放,风一吹,清香扑面而来。
  左宗棠一向以诸葛亮自居,给荷塘取个名字,叫“武候池”。凿池开挖出来的泥土就堆在旁边,形成一座小山岗,左宗棠叫为“卧龙岗”。卧龙岗下有一栋竹篱编就、茅草为顶的房子。房子里正中矮几上摆一张古琴,壁上挂着左宗棠最喜爱的“隆中对”古画。
  曾国藩那天没穿官服,而穿一件灰灰的长褂子,也没有随从,一个人来到左府,显然这是依然把左宗棠当老友。
  “季高,多日不见,你比先前还显健壮了!”曾国藩见了左宗棠,便抢先热情笑着打招呼。
  “涤生,听说皇上来了圣旨,你终于要复出了!”见曾国藩的如此态度,左宗棠连声说:“老哥书房请。”
  “什么都瞒不过你老弟。这次能够得以为父亲办理身后事,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顺,全是靠的你赐予呀!那一年在水陆洲,不是你一番开导,我早就作一个不忠不孝的罪人跳江了!”曾国藩的态度极为诚恳真挚,以感激的心情回忆那夜船舱里和左宗棠促膝长谈的情景。
  左宗棠见曾国藩只字不提自己对他的责骂,他是个直性情的人,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对曾国藩说:“涤生,你去年从江西回来,我认为有些不妥,说了几句你不爱听的话……”
  “季高,你话虽说得重了点,但看得出,是一片好心。这几年,你在湖南财政艰难的条件下,为湘勇筹拨饷银。我很感激,一直记在心里。”曾国藩笑着说:“你善于审时度势,出奇制胜,就是诸葛亮再世,也比不了啊。今后还要多给我指点指点。”
  曾国藩以前很少夸人,这句半开玩笑的话,说得十分认真,左宗棠最爱别人把他当诸葛亮,听了很受用,浑身觉得舒服,回答曾国藩说:“好说,好说。”
  曾国藩点点头,严肃地说:“今日来,其实我还有一事相求。”
  “何事?”左宗棠见他一副严肃的模样,问道:“是要给湘勇筹饷银吗?放心,我……”
  “我在荷叶塘守制时,取《道德经》之义,凑了一副联语,想用篆体写出来,挂在居室
  中,每日三省吾身。你是三湘篆字高手,给我书写一幅字如何?”曾国藩认真地说。
  “什么?”左宗棠以为自己听错了,谁不知道老曾的书法那是一绝,他竟然向自己求字?这是何等谦恭!别说老曾,就是小曾曾纪泽的书法,也是自成一格,名动乡里!这分明是格外抬举左宗棠。左宗棠乐了,他就喜欢吃这一套,心里高兴,立即起身到大柜边去拿出一叠宣纸,并命仆人研墨。
  “这副联语的上联是:敬胜怠,义胜欲。下联是:知其雄,守其雌。”曾国藩说。
  左宗棠把纸摊开在桌面上,挥毫泼墨,一蹴而就。两人当天相谈甚欢,最后,左宗棠亲送曾国藩出门。
  拜别左宗棠后,一连几天,曾国藩坐着绿呢大轿,遍拜长沙各衙门,从湖南巡抚骆秉章开始,连小小的长沙、善化两县知县,他也亲去登门造访,一律备礼,笑脸相对。中国人爱讲究面子,认了你这张老脸,一切事都好办:曾国藩有皇帝圣旨,又是手握重兵的湘勇统帅,如此不记前嫌、谦恭有礼的面子,再不要脸面的人都还是要的,一时间湖南官场上的人都欣然对曾国藩表示大力支持湘勇。
  于是,与骆秉章、左宗棠商量后,曾国藩决定带张运兰的老湘营五千人、萧启江的果字营四千人赴浙江剿灭长毛。
  而此时,曾纪泽也乘坐“大汉”号巡洋舰,率领两千名特训的陆战队士兵,漂洋过海赶回国。这艘巡洋舰排水量一千九百吨,被乔装改成了商船,从外表上看,根本看不出来是军舰了。而且,回国前,曾纪泽他们又不得不把假辫子戴上。这些年,曾纪泽在南洋,每个月都有家书回家,述说“自己在欧洲游历”的见闻,曾国藩也有回信。
  
第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
  曾国藩决定带张运兰的老湘营五千人、萧启江的果字营四千人赴浙江,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出发前,曾国藩对自己过去的用人之道也进行了彻底的反省。
  那天黄昏,在荷叶塘,吃过晚饭,天边的流云还散发着金光。曾国藩和同乡幕僚赵烈文一起散步。饭后千步走,这也是老曾在家里养成的习惯。
  走着走走,曾国藩停住了脚步,叹了一口气,对赵烈文说:“当年在家乡,我以道义号召天下,剿灭粤匪长毛,我以为有儒家道义在手,就足够了,就能感召别人,刚开始振臂一呼,也应者云集,但慢慢的,最初投奔我的人,除了彭玉麟和几个至亲兄弟,很多人才都出走了或想自立门户,比如罗泽南、李元度,或者去了胡林翼那里,也比较服他。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赵烈文跟着曾国藩多年,知道他的脾气,也听说了曾国藩最近在老家的顿悟,于是说了实话:“人以利动,这是基本的人性事实。道义可以号召少数人,却不一定能笼络大部分人;品德高尚让人尊敬,却不一定能让人服从。人心趋利避害,有利益好处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着。跟着涤帅,不能升官,不得发财,不走何待?”
  曾国藩点点头,陷入了沉思,确实,人都有私心,跟着自己得不到官,也发不了财,那不走还等什么?别说别人,就是跟着他好几年的好友刘蓉,自己也未保一官半职。不仅刘蓉,还有康福、李元度、彭寿颐、杨国栋等人,曾国藩都未曾向朝廷保荐,没得到朝廷正式册封。前几个月,李元度的母亲,还来信质问他这事,曾国藩无可回答,只能说些充满感情的“三不忘”之类的话搪塞,并约结儿女亲作慰藉。
  曾国藩过去认为,这是为朝廷矜惜名器,通过这次在老家自省,他找到了先前战事不顺畅的原因。没有重赏重保,怪不得部下不出死力。在这点上,胡林翼做得比自己好。自从曾国藩回老家后,他代管在江西的湘勇,他将李续宾的父亲接到武昌抚署,以父礼待之,又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罗泽南的儿子,使得李续宾兄弟和罗泽南旧部感激奋发。曾国藩决心在用人之道上,也要圆融,便问赵烈文:“现在我该怎么办,说说你的建议。”
  赵烈文说:“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自然是皆大欢喜,军心一统。”
  曾国藩连连点头,说:“以后对有功的部下,是要大力奖赏,利用一切机会保荐幕僚当官。”
  赵烈文说:“如此甚好!不过,赵某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曾国藩说:“但说无妨。”
  赵烈文说,有时候,一些真正的好人和君子,做事并不成功,可能是因为他们无可挑剔的品德,以及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德行苛求,往往会使他们低估最基本的常识,忽略普通人参与事业的本能动机,把道德上的瑕疵视为不可饶恕的过错,并将别人的付出和牺牲视为职责之内的理所当然。君子可以在道德上追求无止境的完善,但是君子要宽容普通人的比较庸常的动机。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做事情不是追求理想,只是讨生活,要生存,他们有老婆孩子,庶民百姓只愁柴米油盐。
  曾国藩听了赵烈文的话,知道他虽没明说,但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在道德上苛责部下,毕竟君子是少数人,但曾国藩的思想,还是传统的,他回答说:“道义不存,何以安身立命?何以带兵打仗?”
  赵烈文说:“做人固然要品行端正,做事却要灵活变通。韩信这样评价项羽:项王对待长辈谦恭,对待弱者仁慈,对待病者体恤,但这不过是妇人的美德。项王对待立功的健儿吝于赏赐,对待勇武的壮士不予提拔。因此,英雄豪杰终究要离他而去。”
  过去曾国藩一直笃信程朱理学,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对部下道德上多有苛责,对名利看得很淡,经赵烈文这一番话,曾国藩在用人之道上大悟,紧紧握住赵烈文的手,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那天回房间休息,曾国藩睡不着觉,仔细反省这些年来的用人之道,确实名利方面,他给属下太少,这一点他别说跟胡林翼比,就是跟他的弟弟曾国荃相比也差了很多。于是,他决定以这次复出为契机,改变自己的用人之道。
  曾纪泽走后,王洑率老湘营在江西乐平一带打仗,病逝于军营中,老湘营便由张运兰统领。不久,老湘营奉调回湖南。张运兰告诉曾国藩,王錱临死前,将曾国藩所赠的《二十三史》留给了他,叮嘱他以前代名将为榜样,把老湘营带成一支百战不败的军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