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龙腾1856 (羽落凡心)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的渊源颇深,在1901年春夏之交,在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其中一件的主角是当时按照美国人的习惯被称为“猪仔”、来自中国广东的华工丁龙。这位贫穷的华工终生未婚,省吃俭用,想将一生积蓄捐献给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恳请它开设一个汉学研究系。
  有人捐钱,美国大学一般是乐于接受的。但这笔捐款是有条件的,它提出要建立一个汉学系。另外,建汉学系要用多少钱,这个卑微的华工根本没有概念。他自己没有上过学,一生的积蓄是1.2万美元,这在当时也是巨款,但对要在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一个学术系科来说,差得太远。第三个条件就更重要了:还要看人的品行。美国名牌大学也并不是谁捐的钱都收的。
  为了用这笔捐款达成自己的心愿。丁龙一辈子省吃俭用,感动了他的主人卡本蒂埃将军。卡本蒂埃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校友和大金主,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女校的校董,他很珍视主仆之间的承诺与情谊。
  为了实现自己仆人的这个愿望,卡本蒂埃同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任校长斡旋,自己又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甚至捐献出了自己在纽约的住房;建成哥伦比亚大学丁龙东亚系之日,他本人也被拖累至濒临破产,只得搬回纽约上州乡村的老家度过余生。这场持续多年的捐献史无前例甚至堪称悲壮。但当年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还是不愿意以丁龙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和设立一个系科,卡本蒂埃始终坚持用仆人丁龙来命名这个系科。否则他就撤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妥协了,于是,哥伦比亚大学一直还有丁龙东亚系。
  正因为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国人大有渊源。所以哥伦比亚大学对曾纪泽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的访问非常成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大国风范!
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

  曾纪泽访美结束后,乘专门的战列舰返回了国内。这时,容闳给他送来了土耳其战场上令他吃惊的消息:土耳其大屠杀。原本曾纪泽以为,以君主立宪和民主自由为斗争口号的土耳其青年党,会给土耳其人民带来新生。但没想到,这想法实在太幼稚了。土耳其的新生,是血色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体在革命前,跟晚清帝国差不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是晚清帝国的欧洲版本,一个是“东亚病夫”,一个是“欧洲病夫”。两个大帝国都是封建君主**,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盛世,但没有工业革命,衰落后在对列强战争中失去了大量国土,丧权辱国,然后,经了几十年的“师夷长技”改革,唯一的不同,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个伊斯兰宗教为主的国家。
  正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晚清帝国类似,曾纪泽对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史进程非常关注。曾纪泽来到这个时空后,产生了“蝴蝶效应”,土耳其的革命过程跟史上差不多。但是明显进程加快了,就像提前到来的世界大战一样。
  恩维尔.帕夏是土耳其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常说自己是“安拉派来拯救突厥民族的”。
  恩维尔1881年11月22日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一富商家庭。他的父亲阿赫梅德是土木工程师。恩维尔6岁跟随父亲到摩拿斯提,在那里上小学,后来进了摩拿斯提军事学校,毕业后升入君士坦丁堡军事学院。
  恩维尔个头不高,年轻时一心想当军官。在学校里埋头读书,很少关心政治。有一次,学校里有几个军官和学生密谋反对苏丹而受到惩处。校长就此事对学生训话。要求他们绝对忠于苏丹,恩维尔对这样的事也置若罔闻。
  1903年,二十二岁的恩维尔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君士坦丁堡军事学院,获骑兵上尉军衔。被派往马其顿第三军工作。驻摩拿斯提。马其顿是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外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仅各被压迫民族的武装游击队就有130多支,政府在这里派驻重兵,残酷镇压。起初,恩维尔积极参加镇压游击队,一心报国。但他很快发现,爱苏丹的朝廷,并不等于爱土耳其帝国。
  1903年8月2日。恩维尔当偷日,保加利亚人起义了。苏丹**的军队在起义军民打击下。接连溃败。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恩维尔:原来报纸上关于土耳其军队有多强大的宣传,都是谎言。当时苏丹的军队,团职以上的官员,大都得行贿才能取得。年轻的士兵们根本没有谁愿意为苏丹卖命,忠于苏丹的朝廷根本就是个笑话。
  三天后,沙俄驻摩拿斯提领事罗斯特科夫斯基,在街上碰到一名土耳其宪兵。宪兵当时没有注意到这个大胡子的斯拉夫人就是沙俄驻摩拿斯提领事,没有及时向他敬礼。
  罗斯特科夫斯基走到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面前,朝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挥动手中的皮鞭抽打这位宪兵,骂道:“你这狗娘养的突厥杂种,看到沙俄大使竟然敢不好好敬礼?”
  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赶紧抬起右手敬礼,罗斯特科夫斯基嫌弃他敬礼不表尊,又朝他脸上狠狠挥了响亮的一鞭子,这一鞭子比较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脸上开了花,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
  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愤怒瞪了罗斯特科夫斯基一眼,握着枪的手在风中颤抖。
  罗斯特科夫斯基走近了一步,嘲笑他道:“你这狗杂种,你摸枪吓唬谁呢?有种你打死我!不然,我明天就让你滚回家种田去!”
  砰的一声枪响,一个子弹从罗斯特科夫斯基的脑袋上穿过。年轻的宪兵忍无可忍,当场开枪打死了这位沙俄领事。
  恩维尔负责调查处理此事。沙俄外交官找到他,要求他马上枪毙那位年轻土耳其宪兵。恩维尔拒绝说:“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而且,即便是要处罚,那也得土耳其法庭判决!”
  沙俄外交官轻蔑地回答:“等着瞧吧!他死定了!”
  真相调查完后,恩维尔觉得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不该死,他的年纪跟恩维尔差不多,而且,他家里还有年幼的妹妹和年迈的老母要供养。
  但在沙俄政府的要挟下,土耳其法庭不顾恩维尔的反对,判处那个宪兵死刑。恩维尔还接到上司的命令,陪同沙俄外交官出席观看处决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的情景。
  恩维尔痛苦看着子弹穿透了那位年轻的土耳其宪兵的心脏,他从此记住了那位宪兵绝望的眼神和流了一地的鲜血,他醒悟过来:当苏丹的朝廷,不能给人民已尊严时,拿起武器推翻**落后的朝廷,才是真正的爱国!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软弱、不公道,沙俄帝国外交官的飞扬跋扈,傲慢无礼,在恩维尔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痛苦。他渐渐卷入了青年军官中的政治活动,最终加入了统一进步协会,也就是青年土耳其党的前身。
  在革命初期,恩维尔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赞成民族团结平等。他慷慨激昂地对统一进步协会会员们说:“从此我们都是兄弟,再也不分什么保加利亚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罗马尼亚人、犹太人、穆斯林,我们在蓝天之下一律平等。都以身为奥斯曼人而感到光荣”。
  1908年革命前夕,27岁的恩维尔已成了土耳其统一进步协会的中央委员,负责在农村建立游击队,以促进在人民中传播革命思想,他公开的身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官,他的住所,却成为统一进步协会成员逃避苏丹当局追缉的避难所。
  因为苏丹拒绝民主改革。大革命终于爆发了!7月3日,雷士那城军官尼亚齐首先发难,要求“自由、平等、博爱”。三天后。恩维尔仿效尼亚齐等军官的行动,率部上山打游击,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推翻苏丹的暴政,并通电苏丹要求立宪。7月23日。土耳其苏丹在革命压力下被迫宣布恢复1876年宪法。恩维尔和尼亚齐到了君士坦丁堡。一起成了全国瞩目的“自由英雄”,到处受到推崇和赞扬。他们联合成立了青年土耳其党。
  不久,土耳其苏丹策动君士坦丁堡驻军叛乱,把青年土耳其党人逐出了君士坦丁堡。这时,恩维尔在柏林访问,他听到这消息后,立即赶回国内,参加在马其顿组织的“行动军”。在德国的帮扶下,他率军开赴首都镇压叛乱。最终废黜了苏丹,另立新苏丹。青年土耳其党人,开始直接掌握政权。
  但恩维尔很容易沉醉于大的计划、大的理想,而忽略细节。他掌权后,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而对奥斯曼帝国开战。恩维尔自告奋勇前往奔赴利比亚前线指挥北非战事,却只带了装备陈旧的7000人上战场,接连吃了败仗,不得不割让了的黎波里。青年土耳其党人的威望也随之动摇。亲英的自由和睦党人在卡米勒帕夏的带领下,趁机推翻了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政权。但是,很快土耳其又丧失了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恩维尔秘密潜回京城,再次策划了一场政变,率领三、四十人冲进了大臣们开会的议事厅。
  军事大臣纳齐姆帕夏大声质问恩维尔:“你们想造反吗?”。
  恩维尔用一颗带血的子弹回答了他的问题。他当场打死军事大臣纳齐姆帕夏,卡米勒帕夏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纳齐姆帕夏以及枪口冒出的白烟,卡米勒帕夏感觉到死亡的气息,同意辞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