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懵了,问李莲英:“你是不是念错字了?朕要去面见亲爸爸。”
“回皇上,老奴眼拙,读书不多,这几个字还是认得的。”李莲英阴阳怪气地答道:“老佛爷还说了,她这几日不想见皇上。”
然后,李莲英命太监上前摘了翁同龢顶戴花翎,脱了他的官服,道:“翁大人,你还是快走吧。老佛爷懿旨,让你马上回乡,如果晚了,老佛爷改变主意,你想走也走不了!”
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如果慈禧改变主意,翁同龢就得人头落地。翁同龢一口寿面都没吃,就失魂落魄地出了宫门,迈出午门时,还差一点被门槛绊倒。到了宫外,光绪皇帝拉着翁同龢的手告别,却不知说什么好。翁同龢说:“皇上快回去吧,别着凉,保重龙体。”
说完,翁同龢弓着背,走出了这呆了几十年的紫禁城。他知道,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翁同龢抬头望了一眼无垠的天空。那里白云苍狗,催人泪下!
西安将军荣禄接到慈禧太后的懿旨,马不停蹄赶回京城,接管了九门提督的三万兵马,还有六万禁军,然后宣布京师戒严。封锁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北京城内此时已杀气腾腾,到处是背着洋枪巡逻的兵勇。
时机差不多了,慈禧太后把光绪叫到颐和园训斥。
那日风和日丽。慈禧太后把庆亲王奕劻以及一帮帝党骨干大臣请到便政殿,并在自己的坐前设置了执行家法的竹杖。
光绪皇帝到后,给慈禧太后跪着请安,慈禧太后没有叫他起来,而是黑着脸问:“皇上知何为天下?”
光绪皇帝一愣,正在揣度慈禧太后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她想考考我对于新政的理解,正准备回答,慈禧太和厉声呵斥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哀家多年历选,汝何敢说不用就不用?康有为之法,能胜祖宗之法?康有为之才,能胜哀家所选之人?汝何至昏聩愚蠢至此!”
光绪皇帝本想争辩几句,突然抬头看到慈禧太后坐前设置的执行家法的竹杖,想起小时候被打的情形,心有余悸,战栗不已,不知道怎么回答。
骂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把犀利的目光投向诸帝党大臣,厉声喝道:“汝等还不跪下?皇帝年少无知,汝等也吃了几十年的白饭吗?汝等真以为哀家会坐视不管,听皇上亡国败家吗?皇上乃是我立,他若亡国,汝等拿朝廷俸禄不力诤,哀家养你们这群尸位素餐的人干嘛?”
帝党群臣见颐和园内的守卫已经全部换成拿洋枪的兵勇,赶紧跪下请罪,大半大臣还当场辞职自保,慈禧太后全部恩准。
去了翁同龢,光绪皇帝等于断了两条腿,新法寸步难行,这次又失去了大半大臣,光绪皇帝身边只剩下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杨深秀、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刘光第等人,他自己也感觉大事不妙,诚惶诚恐。
心急之余,光绪皇帝咬破手指,给内阁中书杨锐下了一道密诏:“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换旧臣不足以变法,然今日太后深不以为然,触怒太后,今朕位不保,汝杨锐、康有为、杨深秀、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救朕,特谕!”
康有为等几人接到密诏,看到光绪皇帝说“朕位不保”,十分震惊,几个书生乱了分寸,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康有为想起了李鸿章,一厢情愿地说:“事出危急,如今我等须拿血诏,引兵入京勤王,环视域内,只有李鸿章的新兵近在眼前,而且可用。”
刘光第表示怀疑,说:“李鸿章是后党,皇上前些日子罢免了李鸿章的总署衙门大臣之职,他能为皇上效力吗?”
康有为异想天开地说:“李鸿章不还给我们送过银子么?这说明他是支持变法的。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天我等有皇帝的血诏,李鸿章进京勤王乃是身为忠臣天经地义的事,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我们不如建议皇上马上接见李鸿章,给予厚赏,拉拢他,正因为他是慈禧太后的人,太后也不会警觉,只要他肯出兵,我们的大事可成。”
于是杨锐兴冲冲地带着康有位这个勤王的主意去回复光绪皇帝。
两天后,李鸿章刚回到天津官邸,就收到了光绪皇帝的急诏,让他进京面圣。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当时在他的身边,
一看这圣旨是明诏,对李鸿章道:“父亲,康有为这几人真是愚蠢透顶,这时明诏你这样握有兵权的将领进京,太后和荣禄必然会有所警觉。他们是推你入火坑啊。我们万万不可去。”
李鸿章道:“现在皇上毕竟还在位,如若不去见他,岂不是抗旨不尊?”
李经方道:“帝党正是想拉你去趟这浑水呀!你若去了,就进退维谷,不救皇上,会落个千古骂名,进京勤王,更是以卵击石,听说荣禄不仅戒严了京城,还将天津到北京的铁路也控制了,在沿路布置了重兵。父亲可有两全之策?”
李鸿章想了想,便说:“你代为父去见一个老朋友吧,或许他能帮上忙。”
李经方问:“谁?”
李鸿章说:“英国新任驻华大使朱尔典。”
李经方问道:“找朱尔典能帮什么忙吗?”
李鸿章说:“过几日有四艘英国的军舰要到天津港访问,你去和他交涉,请朱尔典发电报给总理衙门,装作干涉中国内政的姿态,同时让英舰在大沽口附近游弋,不要靠岸。这样为父就可以英舰来犯为名,坐镇天津。太后也不希望看到我此时入京,必然应允。”
李鸿章没有奉诏进京,康有为顿感不妙,赶紧离开京城,溜到上海。
而慈禧太后很快就朝剩下的几人下手了,刑部主事杨深秀、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刘光第,还有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相继被捕,被押赴菜市口的刑场砍头。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变不变法跟他们关系不大。这四位一心为民的热血男儿,在临死前并没有受到老百姓英雄般的欢呼,他们坐在囚车里,头上套着沉重的枷锁,见到的,是一张张麻木的脸,还有扔过来烂菜叶子,白菜梆子,臭鸡蛋,还有两个病痨咳嗽着,拿着雪白的馒头,在等着他们的人头落地,好拿馒头沾一些他们的鲜血治病。
临刑前,刘光第抬起头,很想喊一句:“人死不过头点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一眼,就看到那两张麻木惨白的脸,和他们手中的馒头一样白,终于,他闭上眼睛,什么也没说,然后,刽子手熟练举起大刀,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滚到了一个黑色柳条筐里,他解脱了,眼睛还是闭着,再也不想看这个肮脏的世界一眼。
在上看到四位同伴在菜市口被杀的消息,康有为赶紧逃离了上海,连夜坐上了去香港的轮船。
到了香港,康有为马上向日本驻香港领事上野季三郎寻求政治避难。
上野季三郎电报请示日本首相大畏重信,大畏重信觉得留着康有为,或许将来还能祸乱中国,于是请上野季三郎转告康有为,他在日本期间将获得“适当的保护”,康有为于是从香港启程去了日本,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此时的光绪皇帝,就真成了孤家寡人,成了慈禧太后的瓮中之鳖!
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
慈禧太后诛杀了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之后,尽废新法,一切以“祖宗之法”为度,囚禁光绪皇帝于四面环水的瀛台,只派小舟出入带他早朝,扼杀了不足百日的新政。
珍妃那日被慈禧太后痛打一顿后,摘掉首饰簪环,关进了钟粹宫后的一个单独院落,偏僻荒凉,难得见人,也成了囚徒。慈禧太后还下令,永远不许珍妃再见皇上,严命珍妃不许同下人交谈,在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太后还要派人去申斥她。皇上曾在一位心腹太监的帮助下,夜深人静之时,乘小船出瀛台,到了钟粹宫,却发现三具比拳头还大的铁锁和无情的梗横在两扇门中间,他攀在窗子外,看到衣衫褴褛的珍妃,两人隔窗相泣,相互勉励要一起坚持活下去。光绪皇帝担心一个人逃出去,太后报复,必定更加残忍折磨珍妃,不忍出逃。
当初力挺光绪皇帝变法的庆亲王奕劻,感觉自己也危险了,以上了年纪腰酸背疼为由,主动请辞军机处领班大臣,慈禧太后恩准,并下懿旨,让端王载漪主持朝政。曾纪泽的总理衙门总署大臣一职被免后,端王还负责主持总理衙门事务,权倾一时。
端王调了满族镶黄旗的江苏巡抚刚毅入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这两人思想保守,臭味相投。他们不只反对洋务,还排斥汉臣,认为“汉人一强,满人必亡”,一夜之间,清廷朝政仿佛倒退到三十年前闭关锁国的状态。
朱尔典等各国公使以前和李鸿章打交道,顺风顺水,突然换了端王载漪,给他讲修铁路,端王说破坏风水,给他讲通商,端王说中国小农自给自足,给他讲传教士,端王竟夸起拳民忠君爱国,碰了好几鼻子的灰,心里很不痛快。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清之祸害 (木允锋) 起点VIP2017-03-22 清史民国“妖星现,大清乱。一七零零的春天,一颗妖星落我大清。康熙爷的盛世,没了&hell...
-
抗日之痞子团长 (常问) 起点VIP2017-04-02 抗战烽火兄弟情,比天重;家国恨,锥心痛!带着使命,奔赴战场;打得鬼子,哭爹喊娘!我们的口号是:打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