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那些蛮夷之国,怕是会笑掉大牙。

感情你老赵家和文人共治天下,结果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置不好,岂非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仅对赵恺失望,赵也对李凤梧有些失望。

你不是恺儿的谋臣么?

难道你就不知道预防着这些事,你既然要辅佐恺儿,就要尽到谋臣的职责,如此,将来若是恺儿成为储君,你这个谋臣才能尽臣事。

若是庸碌之臣,又怎么辅佐皇子治理江山?

谋臣,就得有个谋臣的样子。

赵由不得不心生不满……大凡天子,对继承人的谋臣,总是有着期待的,既希望他们能听话,能被继承人牢牢掌控,又希望他们能力出众,却又忌惮他们会功高震主。

大凡天子老去之前,都会将新帝要重用的臣子贬一番,新帝登基后再重新启用,如此可让臣子对新帝充满感恩之情。

这些手段,朝天子大多使过。

所以朝天子对于太子那一派臣子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很矛盾的。

想起这些事,赵忍不住叹了口气。

也许是自己对李凤梧期望太高。

他现在的对手,毕竟是大宋左相汤思退,再加一个阴才柳子承。

可是你也有个帮手赵汝愚啊!

好歹也是干道三年的状元,这样的助力还不够么?

想着这些事,赵就觉得头疼。

恰好有黄门太监进来禀报,“官家,汤相公在殿外求见。”

赵有些意外,还有什么事?

估计又是些争储的幺蛾子烦心事,很想不见……

可惜自己这个天子不能如汤思退和张杓一般任性,挥挥手,“请进来罢。”

等汤相公见礼之后,赵有些不悦的问道:“汤相公有何事求见?”

汤思退开门见山,“官家,臣章东府诸事,本不应过分涉及地方军政之事,但有些事情也需要东府三省,所以臣又不得不管。”

赵点头,“倒是辛苦汤相公了,若是觉得艰难,便让张相公多多分担一些罢。”

汤思退吓了一跳,深恐赵就此让张杓来分自己的权,急忙道:“臣年事不大,为官家效力呕心泣血也是应当,倒不是艰辛。”

赵心里好笑,知道汤思退在担心什么,也不点破,笑着问道:“东府出什么事了么?”

汤思退沉默了一阵,“不是东府。”

赵讶然,“那是六部?还是西府?”

大宋冗官,虽然东西府、六部各有职责,但很多事都要经由三部门的官员,比如军费这些事情,首先是西府的职责,拿出详细条纹和额度及施行办法,其后是行文东府,最后得由户部点头

当然,军费这种大事,最终还是需要官家来定断。

所以说,虽然如今朝中主战派臣子多过主和派臣子,但东府只需要一个有能力,而且态度够硬气的汤思退,就足以掣肘枢密院。

再加上户部尚书所以自隆兴北伐之后,户部尚书一直是曾怀。

因为这货就是主和派。

赵用他为户部尚书,就是不用担心枢密院直接绕过东府,让户部拿钱出来。

现在的户部尚书王佐,也是个主和派。

一个大宋左相汤思退,加一个兵部尚书汤硕,加一个敢于和枢密院说不的主和派户部尚书,就足以掣肘整个大宋官场的主战派臣子。

这当然是建立在赵目前不愿意北伐的情况。

赵自己也清楚,目前还不是北伐的时机。

恐怕等他定下心来要北伐,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两个位置,都会换成主战派臣子。

汤思退也摇头,“六部和西府都没事,但是边境出事了。”

赵大惊,“金人南侵了?”

旋即摇头。

应该不是,如果是金人南侵,来求见的就不应该是汤思退,而是负责军事的西府枢密使蒋芾和同知枢密院事魏杞。

汤思退淡淡的道:“是四川制置使胡铨,淮南东南宣抚使陆游,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辛弃疾,这三人的事情。”

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庆王赵。

汤思退这是在慢慢给赵挖坑,等着这位中兴之主跳下去。

一来就提庆王,官家直接想到是争储的事情。

所以汤思退的策略,是用边境地方的高官,来让赵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这三人可都是一方大员,对边境的意义重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图穷

胡铨,四川制置使。

如今老将吴璘致仕,四川那边,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一个胡铨了。

好在吴璘吴玠两兄弟这些年经营四川,将那边打造成了铜墙铁壁,加上这几年大宋盛世国力兴盛,金国皇帝完颜雍也明智的选择了防御战略。

所以四川那边,就算只有一个胡铨,也足以守备。

陆游,淮南东路宣抚使。

主掌淮南东路军政大事,坐镇大宋门户,也是陪都建康。

淮南东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样一个封疆大吏,其重要性不比胡铨差。

甚至要更高。

只因淮南东路,历来都是宋金两国战事的最前线,可以说,淮南东路就是整个大宋的咽喉之地。

而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的辛弃疾,这个归正人,在隆兴北伐中立下大功,这几年也升了起来。

而且官家这位大宋辛青兕一直青睐有加。

屡次升迁,都是文武并封。

而辛弃疾也不负所望,治军治政展现出来的才华,确实是一位罕见的双儒将。

这三人都是官家重用的主战臣子。

也是为未来的北伐储备的重要人才。

他们出了问题,赵昚焉能不惊。

于是赵昚不防有他,跳进了坑里,吃惊的问道:“这三人怎么了?”

汤思退面表情,却语重心长,“此三人身居重位,不思为国戍守边疆,却一心钻营,如今更是胆大妄为到勾结临安京官,如此纵然下去,怕是要出大乱啊官家!”

赵昚是真的惊住了,“你说他们勾结临安京官?”

历朝天子,最忌讳臣子的几件事中,功高震主算一件,结党营私算一件。

封疆大吏和京官勾结,勉强算一件。

但如果是执掌一方军力的要位高官和京都权臣勾结,则是天子大忌之事。

远的不说,就南渡之后,建炎三年的苗刘兵变,赵昚知之甚详。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苗傅和刘正彦两人,便是地方守将。

两人能发动兵变,自然当时建康的一些权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后来都被肃清,但那一场叛变,还是给了赵构和赵昚巨大的警醒。

是以听到汤思退说胡铨、陆游和辛弃疾勾结临安京官后,赵昚心里一个咯噔,眼里便隐有怒意。

汤思退点头,“正是!”

赵昚惊疑不定,直直的盯着汤思退,“可有证据?”

汤思退顿时做出犹豫状。

赵昚不解,“怎的了,汤相公在忌惮什么?”

汤思退苦笑一声,“臣不知道该不该拿出来。”

赵昚心里一愣,旋即怒道:“拿出来!”

汤思退只好叹了口气,拿出三封密信,“官家,这也仅是单方面的片面书信,臣也只是怀疑,还望官家明察秋毫,不要冤枉了清白之人。”

赵昚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抓起一封信,取出信纸,脸色顿时变得很精彩。

怒,惊,气,疑。

不一而足,却一一皆有。

这个字迹自己再熟悉不过,而且遣词造句也能看出其中的风格。

这信竟然是恺儿手书!

难道说,胡铨、辛弃疾、陆游三人勾搭的不是临安京官,而是庆王?

赵昚岂能不怒不惊。

而且自己的儿子勾搭地方封疆大吏,他想干什么?

赵昚焉能不气?

但就算是这种情况下,赵昚也没有彻底失去理智,依然保有一丝怀疑……这似乎太诡异了点,恺儿行事仁厚,他要想收买辛弃疾,当初他在安丰军就可以做到。

为何现在要写信去结交辛弃疾?

而且看这信中字词,恺儿显然是第一次给辛弃疾写信……说的事情也很是寻常,并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

赵昚不得不怀疑,这些信的用意。

汤思退早就看过信的内容,当然知道官家会怀疑,倒是不急,只是淡定的等待官家的下一步动作。

赵昚又看其他两封。

内容大同小异。

这便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恺儿既然写信给这三人,必然是想拉拢他们,但为何心中只字不提,反而勤勉三人值事公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