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 入库:04.13
不过显然他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年夜饭后,李凤梧醉了。
……
……
不同于梧桐公社的繁华热闹,临安其余各处的年夜饭,多多少少有些不一样的情绪。
比如大内皇宫里,一家团聚的赵昚一家,两个儿子赵恺和赵惇面和心离,上皇赵构和吴太后也是亲疏有别,明显更喜欢赵惇一些。
赵恺心情不痛快,多喝了几杯。
王妃韦氏便劝了几句。
期间发生了件事,庆王侧妃安和郡主和恭王嫡妃定国夫人李凤娘,发生了几句口角。
赵昚心知肚明,却没说什么,只说让微醺了的庆王早些回去歇着。
……
……
绍兴府,衣锦还乡的张观府上,热闹非凡。
张观父母也终于接受了儿子对张疏影的专情,今日年夜饭,倒也和睦的紧。
张三作为大舅哥,也悄然出现在张府。
看见言笑晏晏的妹妹,张三心里忽然觉得。
其实这样挺好。
……
……
处处鞭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春亦来。
春节几天大假,临安没有了争储,也没了北伐,只有一片火树银花的盛世风华。
然而该来的始终还是要来。
乾道六年姗姗而来。
带来了南宋中兴之主赵昚执政生涯中,最为黑暗的一年……
第四百三十章 皆大欢喜
乾道六年,开春之后没过几日,官家偶感风寒。
于是在春节后第一个大朝会上,东府汤思退表率,东府诸多官员,六部之中的兵部、户部、刑部三部尚书共同附议。
提议今年的籍田祈年礼由恭王赵惇代替官家奉行。
这是赵室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礼制,每年开春之后,赵室天资都要到玉皇山南麓的籍田中去劳作三日,以为天下表率,兴盛农事。
所谓籍田祈年礼,是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源自原始社会,春初部落长带头耕种,然后才开始大规模春耕生产的古俗。它是“祈年”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这个意义就重大了。
因为祈年礼一般都是天子亲率。
如果恭王赵惇代替了官家去祈年,那就意味着告诉天下人,恭王赵惇是未来的储君人选。
这个提议在大朝会被提及之后,顿时将争储的事情推向白热化。
官家确实感染了风寒。
对于即将到来的籍田礼,确实有心让皇子去。
但在这个敏感时期,让谁去着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是以大朝会上,汤思退提出后,在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的附议下,赵昚有一些动心了。
事情当然不可能就此定断下来。
果不其然。
附议的声音还没有落下,大庆殿里就响起洪亮的反对声,“臣以为此事不妥!”
众人循声看去,却出乎意料的发现,反对的人竟然是礼部尚书洪遵。
这确实出人意表。
三洪在朝中也算有一定根基,而且这种事情涉及到两个皇子,三洪既然不想牵扯进争储的事情中去,为何要在这件事上反对?
但转念一想,这件事本来就是属于礼部职责之一啊。
洪遵反对确实有他的立场。
洪遵大声道:“孟春正月,尚有十日之久,官家虽然偶感风寒,但十日之久足够痊愈,籍田祈年礼乃一年首吉之行,岂能让皇子代行,如此,上天何以感官家之诚挚?”
“臣等附议!”
洪遵话音落地,从相位退了下来,但依然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的洪适出列附议。
然后又走出一大票人附议。
包括枢密院几个人。
李凤梧犹豫了下,也走出朝列,“臣附议。”
赵昚正欲说话,汤思退走出朝列,闷声问道:“敢问洪尚书,官家操劳国事,日夜辛劳,身体已经染恙,你却让官家抱恙去行籍田祈年礼,居心何在?”
洪遵头一昂,“臣二心,据实耳。”
大宋的文臣,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最后反正交给官家去定断,偏生官家还觉得双方都有理,所以大宋的官家,恐怕也是历史上糊稀泥最多的天子。
汤思退冷哼一声,“如今盛世风光耀耀然,官家励精图治治政如尧舜,然家国大事在前,籍田祈年礼虽然重要,怎比得上千万黎民之生事,官家让皇子代行,正合时下情势,又能安康龙体,这莫不是事实?”
洪遵也冷哼回击,“汤相公此话,下官就不明白了,千万黎民之生事?难道春耕就不是黎民之事,官家祈福,上苍恩泽,惠及黎民,这才是事实,况且家国巨细,两位皇子虽有心,然此等事情,涉及一年耕事,岂可儿戏?”
赵昚苦笑,也说的在理。
汤思退怒了,“儿戏?感情洪尚书还以为两位皇子只是幼儿?”
回首看向官家,“恭王殿下已及冠成婚,如今更是行事稳重,承继官家之勇锐,延续庄文太子之稳重,代行籍田祈年礼,何虞之有?”
赵昚一想也是,惇儿如今行事确实稳重了许多。
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洪遵显然不会这么屈服,他掌礼部,这件事若是不拿出点成绩后,以后别人如何看待礼部,都会觉得自己这个尚书被左相给吃得死死的了。
于是据理力争。
乾道六年的第一个大朝会,瞬间升温。
先是汤思退和洪遵争辩。
其后洪适加入其中,刑部尚书江君烈参与其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也纷纷发言,最后参知政事周必大,枢密使蒋芾也纷纷发表看法……
总之,这一个大朝会变得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谁都说不服谁。
唯一没怎么说话的,只有三个人:大宋右相张杓,秘书监李凤梧,中书舍人柳子承。
这三人稳如泰山,似乎对此事不甚关心。
他们不关心,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官家故意让大家争辩,其实就是试探一下,看看群臣对两个皇子的态度……
恐怕汤思退也知道,但他必须争。
如果不争,朝臣就会觉得汤相公没有了以往的影响力。
赵昚确实是想看看朝臣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也好摸一下情况,看看哪个儿子得到的支持更多,其实他自己心中早就有了定夺。
大概了解了情况后,赵昚重重的咳嗽一声。
大庆殿顿时安静下来。
赵昚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自己的敲打还是有效果,虽然开始争了,但都还保持着理智,至少在明面上,不会太过分。
轻声道:“诸位卿家说的都在理,朕身体确实不适,这样吧,若是籍田祈年礼之前,朕身体康复,那朕亲去,若是没有痊愈,则让两位皇子代行,诸位卿家觉得以为何?”
两个皇子代行?
众人面面相觑。
李凤梧反应最快,立即大声道:“臣以为善,官家圣明!”
洪遵犹豫了下,还是满意于这个局面,至少官家也给了自己台阶下,不会让人觉得礼部如今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也附议道:“臣也以为善。”
汤思退有些郁闷。
你妹啊,明明是为赵惇争取的东西,结果现在搞得两个皇子一起代行,感情到头来自己还是输了——不过也看出了一个信号。
官家终究还是要更倾向于恭王一些。
因为如果真的皇子代行,那也应该是年长的赵恺,现在是两个皇子一起,说明官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强行将长幼这个问题抛开。
于是皆大欢喜。
第四百三十一章 赵汝愚失踪
欢喜只是一时。
李凤梧高兴不起来……甚至感觉到了压迫感。
刚过春节,汤思退就开始发难。
今日代行籍田祈年礼,不过是个信号,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这位大宋左相恐怕将对赵恺展开狂风暴雨的攻击。
而在提出立储之前,汤思退必然不会手下留情。
李凤梧并不清楚,汤思退最终有用什么招来一锤定音,但可以想象,那一天来到,汤思退最后那一招,如果应对不好,恐怕能直接让赵恺争储的梦想崩碎掉。
大宋左相,一个永远不能轻视的人。
散朝。
随着汤相公站队,官家并没有敲打汤思退,这件事的信号让朝臣看出了端倪,干道六年春节前后,那些愿意去扶龙愿意站队的人,早已选好了阵营。
官家官家的意思也明确了,估计就在今年要选出新的储君。
大家都不用遮遮掩掩。
是以散朝时,走出大庆殿的臣子,俨然各为阵营,很有点泾渭分明的意思。
赵一直没走。
坐在龙椅上看着满堂的臣子走出大庆殿,很有些奈。
相似小说推荐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墨香絃音) 起点VIP2017-04-03 两晋隋唐人家说唐穿有五种人不要做,一个是皇太子。不理解?看李忱的故事就知道了。一穿来...
-
爆笑兵王 (寒雪独立人) 起点VIP2017-03-06 军旅生涯当兵理由千百种。保家卫国?锻炼自己?谋个好出路?“当然是保家卫国!”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