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绝大多数进士,都是九品、从九品起步,哪怕状元,也不过是从八品起步,而按规制三品以上穿紫袍,五品以上穿绯袍,七品以上穿绿袍,九品以上是青袍,也就是蓝色的官服。

所以新科进士们得赐绿袍,是官家的隆恩。

按照规矩,有官人考中进士,可以原地升两级,状元的授官,又要比同科高一级。所以李凤梧不用从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做起,很可能要跳过从七品,任职正七品的官职。

运气好就是个尚书诸司员外郎或者录事参军的实职,若是运气不好,搞不好又是个朝请、朝散、朝奉郎的散官。

继续被官家放养。

不过以琼林宴和金明池宴的状况来看,官家应该不会放养李凤梧了。

至于状元木待问,虽然官家对他不如李凤梧般热络,但他外放一任后,只要没出大问题,马上就可以召回京城充任馆职,向着宰辅之路大踏步前进。

所以说,两人现在还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

阳春三月,是属于新科进士的一个月。

但也有例外。

比如黄洽,还没在临安呆多久,便被授绍兴府观察判官,走马上任。

同时,官家下了一道旨意。

原天章阁直学士、江淮宣抚使王之望去职回临安,仍职右谏议大夫。

原同知枢密院事、保和殿大学士陈俊卿任职江淮宣抚使,都督建康守备两淮兵事,雄武军节度使、庆王赵恺改任安丰军节度使。

这个旨意出来之后,东府三省差点炸锅。

调走主和意愿大于主战意愿的王之望,让纯粹主战派的陈俊卿担任江淮宣抚使,官家之心昭然若揭……对此主和派忧心忡忡。

更让主和派郁闷的是,官家将通问金国副使胡昉外放,任重庆府别驾。

这俨然是放弃和谈的意思。

对此汤思退连上数封奏呈,都被官家留中后,这位大宋左相可奈何,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感,觉得自己的相位不保,终于破釜沉舟,走出了遗臭历史的一步。

三月中旬,一封论政秘信从汤相公府上送出,不走驿站,经由民间线路,走出了大宋境内,送到金国毫州的江北大营,再由八百里快马加急,送到了开封,摆上平章政事仆散忠义的案头。

看到大宋相公给自己的这封密信,仆散忠义不敢丝毫怠慢,立即连夜赶回燕京,第二日天色大亮就进皇宫请求面见完颜雍。

其后,金国境内大军调动,尤其是江北大营,悄然向着宋金边境的两淮增兵。

十万雄师剑指江南。

没有人知晓,金人在国内局势不稳的情况下,竟然还要大肆进攻大宋,意图以武力逼迫大宋接受和谈条件的契机,就是汤思退的这封信。

在这个背景下,汤思退的那封信起了巨大的作用。

正因为有大宋相公的这封看似论政,实则通敌的信,完颜雍才下定决心,哪怕是折兵三成,也要把赵昚这小给打怕了。

一劳永逸。

怪只怪赵昚这小子没眼光,竟然让汤思退这种人来担任相公,竟然罢了张浚的枢密使一责,自断肱骨。

这是大宋的悲哀。

却是大金的机会!

这汤思退不愧是秦桧的党羽,做的事比之秦桧有过之而不及。

就让我大金铁骑践踏大宋的脊梁。

金人大军调动,大宋潜伏在中原一带的细作立即得到消息,最终在数人暴露的情况下,终于在四月前将消息送回大宋。

是以四月的第一个朝会,大庆殿气氛格外凝重。

左相汤思退、右相洪适、参知政事钱端礼、签书枢密院事蒋芾、六部尚书、三司使以及诸多老臣武将,全都面色凝重。

没有任何一位三品以上的重臣请假。

三位皇子,赵愭、赵恺和赵惇也在,不过心思各异。

赵愭想的是立储。

赵恺想的是如何说动父皇,让自己这个安丰军节度使去两淮前线,配合陈俊卿防御金人渡江南下。

赵惇想的是,如何搞掉赵愭的最大助力,他那个担任参知政事的老丈人钱端礼。

只要搞掉钱家,再谈立储,自己便能拥有优势。

官家赵昚坐在龙椅上,脸上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许久之后,赵昚才涩声道:“金人大军调动,平章政事仆散忠义以都元帅之职统军十万,兵锋直指两淮,众卿有何应对?”

没人说话。

到了这个时候,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战,要么乞和。

这是句废话。

但又不是废话,要么战,那么就该有主战派的洪适、蒋芾等人进言,如果乞和,谁都明白,当今首相汤相公一力求和。

其他人没有绝对上乘的意见,还是乖乖的闭嘴好。

赵昚见人说话,直接点名,“汤相公有什么看法?”

汤思退不得不出列,道:“臣以为,金主完颜雍初等大宝,国内局势不稳,此刻大兴兵锋,并死战之心,其目的不过是和谈,不如送出国书,启动和谈,若宋金和谈再启,官家稍作退让,金人必然退兵。”

这就是让官家降低姿态,委屈求和。

赵昚沉默的看着汤思退。

片刻后看向洪适,“洪相公以为若何?”

洪适早有想法,此刻出列,声朗气正,大气磅礴,“我大宋天|朝上官,前有上皇兢兢业业打造出泱泱国力,后有官家励精图治意谋盛世,金人忘我之心不死,若是一味退让,只会让金人将我大宋仁慈之风以为是软弱能,令宵小放纵忌。”

顿得一顿,高声道,“金人欲战,那便战!天|朝上国,岂有畏之!”

振聋发聩。

豪气冲云霄,声振殿宇!

<

第一章 天子守国门

<

四月的第一个朝会,朝堂从最初的凝重,到最后的沸腾,只用了短短半刻钟。

在右相洪适说出那句天|朝上国岂有畏之之后,以汤思退为首的主和派们纷纷出列,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表达着大宋如今不宜战的意思。

应徐徐图谋,待得时日再反击北上。

从这方面来说,不说官家赵昚不能说这些主和派是奸臣,哪怕是最热血的主战派也不能说他们是奸臣。

所言并非理。

当然,主和派说的有道理,并不代表主战派就没道理了。

朝堂之上宛若菜市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和派说主战派妄图策功而置国民安宁于不顾,主战派说主和派贪生怕事陷大宋于苟且。

最终的焦点到了一件事上:是否知国书乞和。

知国书,则乞和。

不知国书,则两淮守备要全力备战。

这期间又出了个重要人物,原本在德寿宫颐养天年的上皇赵构,不知道怎生得知的消息,竟然摆驾来到了大庆殿。

听得重臣争论之后,说了句原本要盖棺定论的话,“就如汤相公所言,知国书与北朝金人罢。”

朝堂之上霎时安静。

按照以往的惊艳,至孝的官家必然会同意,不会违悖了上皇的心意。

汤思退听到此言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自己那封信并不是真的希望大金铁骑渡江南下,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只不过是借助金人之手,强势压迫官家求和。

如此,自己这个相公位置才会稳如泰山。

只不曾想,官家赵昚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默了一阵,轻声说道:“非朕不愿知国书,金人贪得厌,若一味屈和,恐养金人饕餮之心,他日终成虎狼之患。”

赵构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养子,心里叹了口气。

没有说话,毕竟他才是如今的大宋官家。

赵昚又道:“天下当安,若金人胆敢渡江南下窃取我大宋疆土,那么——”顿得一顿,赵昚斩钉截铁的道:“天子守国门,朕愿御驾亲征!”

这话一出,满堂愕然。

连御驾亲征都说出来了,官家之心,可挽回。

汤思退满脸颓然。

赵构脸色难看至极,拂袖离开了大庆殿。

待上皇赵构离开,安丰军节度使、庆王赵恺出列,“儿臣愿为官家分忧,请让儿臣前往辖境,守备兵事抵御金人。”

在没确定太子人选之前,皇子们的节度使一职,都是遥领,并不需外任。

赵恺此举,便是请战。

赵昚满意而赞赏的盯着赵恺,道:“善!”

赵愭和赵惇心里一咯噔,卧槽,赵恺这货……哪能让他专美,两人同时出列,“儿臣亦请为国效力,愿至两淮辅佐陈大使。”

江淮宣抚使陈俊卿已到任建康,如今他的职责便是当初张浚的职责,守备兵事,全力打造两淮防线,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当之愧的第一人。

赵愭和赵惇那点小心思,赵昚焉能不知,笑道:“汝等皆有此治国心,朕怀欣慰,然治国也并需全然至边境,且多学多看勤勉为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