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 入库:04.13
说完论会的事情,赵昚并没有询问和谈事宜,又问了一番李凤梧对此次出使金国的看法,李凤梧坦言以对,指出一路见闻的感受,顺便提出我大宋应该强兵富国云云。
赵昚只是一边点头一边听着。
待李凤梧说完,赵昚看了一眼谢盛堂,然后对李凤梧笑道:“还没吃饭吧?”
李凤梧一惊,哎哟我去,这是要赐膳的节奏么,慌不迭道:“臣不饿。”
赵昚呵呵一笑,“是不是觉得我这御膳还不如你家小官人在外挥霍花天酒地的酒席?”赵昚叹了口气,“君为天下表率,如今大宋饱受外患,一切都要从简,以振国势啊。”
李凤梧默然,历史上的赵昚确实是个简朴的,不比那位以仁治国的赵祯差多少。
适时谢盛堂让一位太监搬来了小凳子。
赵昚便挥手,“坐吧。”
李凤梧受宠若惊,不敢落座。
但凡皇帝赐膳,都会另起一座,且臣子需要站着进食,不管你吃不吃得下,都得吃,还得感激涕零状的表示好吃的不得了。
赵昚竟然让自己坐下和他一桌用膳……
这尼玛是天大的荣耀啊。
可自己还是不怎么敢逾矩,这货再怎么好说话,也是天子,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没准一不小心就惹他不高兴了呢。
赵昚知晓李凤梧的顾虑,“且坐罢,不用多虑。”
李凤梧只得半边屁股落座,便有太监宫女送上碗筷,赵昚拿起筷子一边说道:“按理说你此次出使金国,我甚满意,应该奖赏于你,不过和谈之事没谈妥,奖赏之事待你春闱之后再说吧,你也不用担心。”
李凤梧慌不迭道:“为官家分忧,是臣分内之事,不敢妄索天恩。”
赵昚哈哈一笑,这小子,言不由心啊,刚才还在言辞间请功呐,也不点破,专心进食,吃完饭还有许多折子等着自己批阅呐。
食不言寝不语。
赵昚很快吃完,知晓有自己在李凤梧会很拘束,吃完之后擦了嘴,起身对李凤梧说道:“我还有事,你自行吃罢。”
说完起身离开从宁殿回垂拱殿。
宦官之首谢盛堂临行之前对李凤梧说道:“李奉礼郎不必拘束,吃完后会有人为你领路。”
李凤梧谢过。
等皇帝老子一走,立即展开行动,妈蛋,饿死我了,刚才赵昚在自己还得顾忌着点,谨守着本分只能小筷的夹菜,现在就自己一个人,那还不畅快吃喝。
李家小官人吃得不亦乐乎,将一旁伺候的宫女太监愣得不要不要的。
这又不是山珍海味,咱的奉礼郎,你是饿死鬼投胎么?
第一百九十二章 功成名,风口浪尖
不出李凤梧预料,第二日的大朝会上闹开了锅。
出使金国结束,自己那个通问金国副使的官职自然没了,如今只是个从八品文散官的奉礼郎,一般来,这个品阶是不可能参加朝会的。
不过出使金国这种大事,要在大朝会上述职,李凤梧生平第二次踏进了大庆殿。
站在文官行列最末一位,李凤梧心中着实有些忐忑。
述职主由卢仲贤。
是以李凤梧知晓自己只是来走过过场,因有昨日赵昚的预防针,也知晓自己不会被赏赐,对此只能表示蛋疼。
等卢仲贤完金国的条件后,朝堂之上果然沸腾起来。
其他条件都还好,唯独割让四州之地,让朝内主站主和两派争论起来,赵昚也没有话,只是听着臣子辩论。
大朝会上第一次出现如菜市场一般的争论。
李凤梧也看得好笑,这还是礼仪清明最注重形象的大宋官员么,怎的都像吵急了的鸡公一般,只差没有对骂了。
而在割让四州之地的争论上,以左相陈康伯为首力主拒绝,这便是陈康伯的矛盾性,历史对其评价两极,有他是主战派,有他是主和派。
其实都不对。
他既主战,又主和。
能战的情况下,陈康伯绝对支持北伐,比如隆兴北伐官家旨意绕过三省,史浩法容忍辞相而去,陈康伯去却没有任何表示。
若是不能战,陈康伯便是踏踏实实的主和派。而割让土地。这是陈康伯的底线。
从某方面来。陈康伯代表着广大的中庸官员,有恢复山河之志却恢复山河之能,注定只能中庸着走完仕途。
右相汤思退态度暧|昧,从附议他的官员言论中不难得出,都认为应当忍辱负重以图一时安宁。
争论许久,最终赵昚一锤定音,割让四州不能同意,择使通知金国。
于是本次朝会以主战派的暂时胜利告终。
↓↓↓↓,.⊙.→ 其后便是卢仲贤、赵云兆和李凤梧的安置。赵昚早有计算,卢仲贤赐朝奉郎,迁正六品集英殿修撰,赵云兆赐朝请大夫,迁从四品左谏议大夫。
让朝堂重臣大跌眼镜的是,对于另一位副使李凤梧,赵昚却提也不提。
于是有人自以为揣摩到了官家心思,立即出列奏了一本:“臣有本启奏,奉礼郎李凤梧出使期间,肆意妄为。失礼败德,金人大有非议。然其为使君,金人非议其短,便是辱我国颜,且此事有碍两国和谈,极有可能招至金国兵锋报复,臣以为,应当重罚以儆效尤!”
李凤梧站在人群最后,瞥了一眼那人,眼生的紧,貌似不认识……
事实上整个朝堂之上,李凤梧也只认识区区数人。
倒是礼部尚书魏杞愣了许久,这家伙怎么回事,按理这个时候他应该不会出来参李凤梧一本才对,事先根本没和自己通过气啊。
出来参李凤梧一本的是礼部右侍郎江君烈。
这件事自己早和礼部的人过,李凤梧在金国胡闹了这么久,丢的并不是大宋的脸,而且从这件事的前后推测,李凤梧此举很有可能是官家授意。
江君烈为何还要强出头,事前也不曾和自己打过招呼?
魏杞心中有些诧异。
自己是礼部尚书,礼部的官员却不和自己通气就擅自参朝臣,虽然于理,但于情不对,想到此魏杞悄悄打量着江君烈,却见他眼观鼻鼻观心,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来。
能以同进士在短短十五年间爬到礼部右侍郎,江君烈的仕途功夫自然不差,当然不可能被魏杞看出什么端倪。
而在魏杞观察江君烈的时候,从文官系列中又走出了六位附议。
全是六部侍郎。
这下不仅魏杞愣住了,其余四位尚书,吏部尚书叶颙、户部尚书曾怀、工部尚书王望北、刑部尚书诸葛瑾我全都有些吃惊。
唯独因汤思退除右相而腾出来的兵部尚书一位暂时空缺,是以左右侍郎暂领兵部诸事。
而此时兵部两位侍郎都出来附议了。
关键是这两位侍郎,其中一位很可能要升任尚书,按理不可能看不出官家意图,断然不会做出这种妄测圣意的事来。
让他们如此贸然附议的人,朝堂之上的人中怕是不多。
这就很值得人揣摩了,六部几位大佬心思电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汤思退。只有在兵部呆过一段时间且如今是右相的汤思退能做到。
此时再傻的人也看得出来,自己部门的这些人似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看透了这一层,魏杞等几位尚书心中着实有些凛然,想不到汤思退竟然已经渗透到六部来了,不得不这货勾结朝臣的能力超群。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汤思退是什么货色,只是如今官家要议和,所以才重用他,左相陈康伯、参知政事洪适、枢密院蒋芾、陈俊卿甚至于六部尚书心中都清楚。
一旦和议之后,汤思退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楚这一,否则此时也不会有这么多侍郎在他的授意下参李凤梧一本了——按理要参也是参卢仲贤一本。
究其源头,汤思退此举是恼恨卢仲贤没有听他的授意,同意金国的和谈要求。
果不其然,附议的兵部左侍郎朗声道:“臣以为,卢仲贤为正使,却管束不住属官,有失职之嫌。”
所以,汤思退毕竟是汤思退,注定只能是秦桧的党羽,就算他坐到了相公的位置,也法如秦桧那般将天下风云尽数掌控在手中。
秦桧为相时,何曾做过此种落人口实的事情。
感情你汤思退还在用上皇时的仕途心态来应对官家,要知晓当今官家可比上皇有进取心多了,否则不会在登基一年后便兴兵北伐。
思念及此,魏杞便出列,“臣反对!”
朝堂之上顿时尽皆愕然。
如果有人参李凤梧一本,朝堂上谁都可能,那么可能最大的便是魏杞,而为李凤梧话的人中,也是谁都可能,唯独魏杞不可能。
谁都知晓,这位魏尚书如今最恼恨的便是李凤梧。
他怎么可能为李凤梧话?
因为魏杞出列反对时,不仅左右相公、参知政事洪适、枢密院两位大佬和六部其余尚书愕然,就连赵昚也愣了刹那。
相似小说推荐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墨香絃音) 起点VIP2017-04-03 两晋隋唐人家说唐穿有五种人不要做,一个是皇太子。不理解?看李忱的故事就知道了。一穿来...
-
爆笑兵王 (寒雪独立人) 起点VIP2017-03-06 军旅生涯当兵理由千百种。保家卫国?锻炼自己?谋个好出路?“当然是保家卫国!”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