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 入库:04.13
李凤梧吃了耶律弥勒准备的吃食后,在原地运动了一番,做了些许深蹲,考官也未阻止,还以为这考生是以军功捞的官身。
洗漱之后,李凤梧清空了肠胃的废物,在考桌旁铺好铺盖卷儿,兜头捂脸准备大睡。
毕竟睡惯了软床,一时间对地铺不适应,不只他一人,锁厅试里的人个个家里条件都是非常优渥的人,陡然睡地铺,还真没几个能适应。
也不知道数水饺数了多久,李凤梧才沉沉睡去。
第二日李凤梧醒来之时,考厅里仅有几人起来答题,其余人大多还在沉睡,显然昨晚很多人纠结了许久才入睡。
李凤梧洗漱之后吃了些早食,这才开始准备答题。
答题之前又检查了一遍帖经,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开始着手墨义。
墨义,又叫经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问答题,这个虽然只有十条,但题量其实很大,不过对于有着过目不忘技能而言的李家小官人来说,那些精益注解早被得滚瓜烂熟,一切只要伟光正就好,因此答起来倒是不难。
先在草稿纸上将答案草拟好,然后仔细检查核对之后,再一字一字的誊抄到试卷上去,这对书法造诣有点捉急的李凤梧而言,誊抄反而是最大的拦路虎。
好在答题快,节省了不少时间出来誊抄。
堪堪在午饭饭点前,李凤梧完成了墨义,没有急着做后面的诗赋和策论,李凤梧先吃了午饭,然后小憩一会。
八月正酷热,睡小半个时辰,足以让精神抖擞起来。
不过考厅之中的考子大多没有休憩,都卯足了劲在答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李凤梧的技能,很多东西都要抓紧时间。
李凤梧休憩之后,去洗了个冷水脸清醒一下,收拾妥当正襟危坐准备着手诗赋论。
这才是科举考试的重头戏。
大宋科举考试,要求必须是格律诗,赋也是律赋,这个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基本功要求极高。
比如诗,先讲究一个破题,和明清八股文中的破题差不仿多,要求考生从《十三经》中找出题目出处,然后破题,这要求考生对《十三经》背诵得滚瓜烂熟才能做到。
而科举所作之诗和寻常作诗不同,是官场诗,甚至有可能被天子看见的,因此思想内容上,都必须得伟光正,缺乏灵动和灵韵,这样一来,就加大了考子对诗的形式和用词的掌握,做出来的诗在对仗、用韵上不能有一点差,当然,还得切题。
若是有一点差,那么对不起,只有黜落。
律赋也是一样,不仅用韵讲究,还限韵,甚至于连次序也是有讲究的,什么起承转合八韵贯通,比填词还难。
这对寻常士子来说,真的是要挖空心思的考试,尤其是那些才情斐然的俊才,在应试诗赋上往往会有不好的一面:写得好的诗赋句子很是喜欢,可偏生在形式上不甚完美,让人极其难以取舍。
但这对李凤梧却是个优势:他本来就只是有过目不忘的技能,才情什么的真是有点捉急,因此做题时便只管在形式和用韵上下大力气,反正自己也写不出才情惊艳的句子来。
李凤梧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勉强将诗赋作好,仔细检查之后,又反复修改,直到在形式上没有任何问题,这才誊抄到试卷上。
从这点上来说,李凤梧觉得自己就是在做八股文。
做完了帖经、墨义和诗赋,剩下的就只有策五道了,明天还有一天,李凤梧略略放心,时间上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环顾考厅之中,还有许多人愁眉苦脸,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这般顺畅。
第二日一大早,天色微明,李凤梧便起床,洗漱之后开始推敲五道策论,这个题量其实不小,好在策论并不是特别重要,且李凤梧昨夜在睡前就仔细推敲过,是以倒是很快作了出来。
李凤梧仔细斟酌反复修改,终于在午时末将草稿拟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时辰,未时末,将五道策论也誊抄到了试卷上。
然而这并不是就完了,李凤梧还需要仔细检查一遍。
这一次检查,主要是检查誊抄中是否有别字,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避讳。比如当今官家名字叫赵昚,那么试卷中绝对不要出现昚这个字。
而上皇赵构的名讳也是要避讳的,不仅当今官家和上皇,太祖太宗和历代皇帝的名讳,都是要避讳一下的,否则便会视为不敬而黜落。
仔细检查后,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李凤梧才松了口气。
答完了,却不能提前交卷。
虽然是三天时间,不过锁厅试中依然有不少考生未能全部答完,申时末,广场上响起一阵阵鼓声,示意该收卷了。
李凤梧收拾好行当,目睹考官们将所有试卷都收好,这才和众多考生一起离开考厅,走出国子监,便见李巨鹿和耶律弥勒在人群中翘以待。
将东西交给李巨鹿,李凤梧深深的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回去!”
三天的考试,对精神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量。
看着官人一脸疲倦,耶律弥勒心疼的不要不要的,慌不迭搀扶着官人上了马车,只想快些回到梧桐公社,让官人好好休息着。
只不过李凤梧是否能好好休息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锁厅试的主考官是柳相正那货,鬼知道他会有什么手段对付自己,所以,李家小官人很头疼啊,头疼!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人意料的解元
<
柳相正当然有消息源,知晓建康那个让柳家颜面尽失的李凤梧参加了锁厅试,也暗暗打定了主意,哪怕是被官家责备,也要让李凤梧丢个大脸。
你不是大宋雏凤么,我让你连秋闱都过不了。
要比那方仲永更丢脸!
可得知晓李凤梧参加锁厅试时,自己已经被请到国子监锁院了,根本没本法去做些事,要对付李凤梧,只能根据自己对李凤梧的了解想办法。
第一个了解:这人的字很丑。
可柳相正对此只能叹气,批阅试卷根本不可能凭字迹认出考生来:考卷都是有人专门誊抄后才送交批阅的。
考生考完之后,会有专门的官员将所有试卷分厅收纳,由收卷官仔细检查每一份试卷,是否有污迹记号之类的,然后由专人负责将合格的试卷封印糊名,最后交给誊录所,那里会有一大堆书吏,严格按照试卷,哪怕是一笔一划都不能,即使是字也不能有丝毫修改的誊录。
誊录之后,还要对,也就是对读,看誊录是否有,一人读原卷,一人对誊录卷。
誊录、对读的三人都要署名。
如果以后卷子出现误,这三人都是要负责的。
这些都是杜绝舞弊的手段,当这些做完之后,才会送到内帘中去。
在处理舞弊的院子和批阅考卷的院子之间,隔着一道帘子,这到帘子是绝对不能跨越的,即使是主考官也不能,以防内外帘之间的勾结舞弊。
然后这才会有主考官和诸多同考官批阅试卷。
所以柳相正看到的是誊录的试卷,而不是原卷,要从字迹上找出李凤梧的卷子来几乎是不可能,只有通过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明知是柳相正主锁厅试赵昚还敢让李凤梧去参加的缘故。
但柳相正心里已有打算。
李凤梧从读书之始便才情惊艳,和辛弃疾那破阵子一般,苏园学会上李凤梧那诗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今已是大宋脍炙人口的名句。
且在建康日久,柳相正还听到一些事情。
半水河畔,文宅里流出来一诗一词,诗是打油诗,意境极其幽美,但柳相正却对那词印象深刻,那是一木兰词,其中“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纵然是柳相正,也觉得惊艳比。
综上所述,柳相正对李凤梧的文学素养有了一个粗略的认知:腹有才情。
柳相正也看过李凤梧那篇《复兵论》的策论,知晓此子的策论也不算差。
但毕竟只是读书一年多,就算再有才情,可他的基础功底在那里,因此自己只需要抓住三点:诗赋有才情,在对仗用韵略有瑕疵;帖经和墨义作答不会太好;策论卓然。
自己只需要找出符合这三点的试卷,全部黜落,就有可能让李凤梧折戟沉沙于锁厅试。
只要不出大的问题,官家也难现其中的猫腻,况且批阅试卷这个主观性本来就很大,柳相正也并不担心被人揭穿,只是有点忧虑会因此得罪一些人。
转念一想,锁厅试都是有官身人,取谁黜谁不得罪人?
柳相正便释然了。
南宋科举,因为防作弊手段的健全,锁厅试的试卷已不必单独阅卷,而是随机分配给两位同考官批阅,两位同考官批阅后,送交柳相正复核。
相似小说推荐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墨香絃音) 起点VIP2017-04-03 两晋隋唐人家说唐穿有五种人不要做,一个是皇太子。不理解?看李忱的故事就知道了。一穿来...
-
爆笑兵王 (寒雪独立人) 起点VIP2017-03-06 军旅生涯当兵理由千百种。保家卫国?锻炼自己?谋个好出路?“当然是保家卫国!”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