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人的东西,怎么能理解圣贤之教,又怎么能出来和中国一样的圣贤,使得国家“大治”呢?
在这样的观念下,洪钧的这封离经叛道的信,理所当然的引发了所有清流的愤慨。也难怪李鸿藻读完信,会气得背过气去。
李鸿藻推荐洪钧做林义哲的副手,又奏请给他密折专奏之权,本来是想要他钳制监视林义哲,随时把林义哲的“越轨”行为报告回来,好发动清议攻击洋务派。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盼回来的,竟然是这样一封信!这怎么不能叫他既失望伤心,又愤怒悔恨呢!
洪钧一直是李鸿藻视为衣钵传人的得意门生,现在却写出这样的东西来,让他这个“北清流”的领袖,脸面何处可置?
“诸位稍安勿躁。也许这信,并非是陶士所写,而是那姓林的写的也说不准。”张佩纶看完了信,想了想后,说道。
张佩纶的话一下子又让清流们燃起了希望,几位和洪钧原来很是要好的清流本来在那里痛心疾首,听到张佩纶这么说,全都抬起了头来。
“是啊!说不定是受了姓林的胁迫,才做出此等违心之言。”张之洞也说道。
张佩纶将信重新呈到了李鸿藻面前,问道:“中堂熟悉陶士兄的文风笔迹,可否再仔细看看,此信是否真是陶士所写?”
李鸿藻此时脸上也现出了希冀之色,他急急的接过信来,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这一次他不再专注于信的具体内容,而是信中所言的语气,以及笔迹和字体来。
看了半天,李鸿藻发出了一声长叹,手又一次无力的垂了下来。
“如此说来,那便……真是陶士所写的了?……”宝廷似乎不敢相信这个结果,而是满怀企盼的又问了一句。
“确是……这孽徒所写……”李鸿藻垂着头,满面羞愧地说道。
清流们闻言刚要炸锅,张佩纶却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可否请中堂出示一封陶士的书信,供我等再行比对一番。”张佩纶似乎还不死心,又对李鸿藻说道。
李鸿藻向一位仆人微微摆了摆手,仆人取过李鸿藻专门盛装信函的木匣打开,将里面存放的洪钧未出国前留下的一封书信交给了张佩纶。
张佩纶将这封信打开,和大家一道和今日刚到的这封信对照了起来。
差不多足足比对了两刻钟,几个人无奈发地发出了一声长叹。
这封充满了离经叛道内容的信,从笔体、文风和口气甚至于笔划的转折和字的间距大小,都是和洪钧之前写的信完全一致,没有丝毫不同。而且下笔顺畅,行文无丝毫滞涩之意,显然也不是被人胁迫的,而是文思顺畅之作。
在确定了此信为洪钧亲笔之后,几个和洪钧要好的清流全都傻了眼。
“这孽徒……真是中了洋毒了……枉我多年苦心……”李鸿藻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出洋才几月功夫,怎么人就变成了这样儿呢?”张之洞皱眉道。
“耳渲目染之下,中了洋毒呗!可见这蛮夷之地,是万万去不得的!”陈宝琛顿足道,“一去之下,必中洋毒无疑!”
“原本中华之儒臣,竟为丑夷之吠犬,真是礼义尽毁!士习卑污!”黄体芳恨声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洪钧!你这汉奸!我必不能容你!”宝廷狠狠地挥着拳头,大叫起来,“我要上折子参你!”
“对!我们回去上折子!”
宝廷的这一句话又点爆了清流们的义愤,一些清流当场纷纷表示要和洪钧绝交,划清界限,回去准备奏章。而张之洞却注意到,张佩纶默不作声的将洪钧的那封满是悖逆之言的信悄悄的收入到了袖中。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四十九章 状元亦懂爱
“慢!”李鸿藻突然大声喊道。
众清流一愣,立时安静了下来。
“孽徒为我所荐,当由我向朝廷上折子请罪。”李鸿藻哑着嗓子说道,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不消诸位动手,我自己了断此事吧。”
众清流听了李鸿藻的话,全都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宝廷向李鸿藻拱手告辞,接着黄体芳、陈宝琛、张之洞等人也纷纷告辞,屋子里很快便只剩下了李鸿藻和两位李府的书僮。
李鸿藻呆坐在了那里半晌,才吩咐书僮伺候笔墨,开始写起奏稿来。
“……劣徒洪钧《使西日记》记道里所见,极意夸饰,大率谓泰西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造此书出,而通商衙门为之刊行,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劣徒之为此言,诚不知是何肺肝,而为之刻者又何心也。臣罪无可逭,请即奏闻逮治……”
当慈禧太后看到李鸿藻这道自己弹劾自己的折子时,脸上竟然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一旁的同治皇帝看到母亲脸上的表情,竟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他的印象当中,母亲是难得露出这样的笑容的。
“皇帝,洪钧的《使西日记》,看过了没有?”慈禧太后随手将李鸿藻自劾的折子放在了一边,转头向同治皇帝问道。
“儿子正在看呢。”同治皇帝心虚地将刚才看的一页翻盖过去,说道。
“好好看,将来同洋人打交道,会用得上的。”慈禧太后难得和颜悦色的对同治皇帝说道。
“儿子记下了。”
看到母亲又聚精会神的看起洪钧的《使西日记》来,同治皇帝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他小心地将书页翻到刚才没看完的那一页,接着看了起来。
“……记西国绘画之事,竞尚讲求,然重油工不尚水墨。写物写人,务以极工为贵,其价竟有一幅值万金者。画人若只身之男女,虽赤身倮体,官不之禁,谓足资考究故也。故石人、铁人、铜人各像,亦有倮行卧立蹲伏者。男女并重此艺。妇女欲画赤身之人,则囊笔往摹,详睇拈毫,以期毕肖。至男子描摹妇女之际,辄召一纤腰袅体之妓,令其褫衣横陈,对之着笔,亦期以无微不肖也……”
“……又闻法国有售肾衣者,宿妓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其国人有恐生子女为累者,乃买一种皮套或绸套,贯于阳冠之上,虽极颠凤倒鸯而一雏不卵。……不意更有女用以防男者,其物亦造以古米(即橡胶),周约四寸,深不盈寸,形如银碗。凡娼妇恐男子有疾而染已身者,先置此物于阴门,则无沾染之患。……其法固妙矣,而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惜此等人未之闻也。要之倡兴此法,使人斩嗣,其人也罪不容诛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看到这里,同治皇帝不由得一阵眼热心跳。
“皇帝,李师傅这有一道请罪的折子,你怎么看?”慈禧太后示意刘诚印将李鸿藻的折子拿给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赶紧合上了书,将折子接过来看了一眼。
“儿子觉得,李师傅……并无该治之罪……”同治皇帝说道,“恰恰相反,李师傅荐举人才有功,该赏才是……”他下意识的又瞅了一眼那本洪钧所著的《使西日记》,用不大的声音说道。
“皇帝说的是。”慈禧太后点了点头,脸上现出满意之色,“皇帝就在折子上批复,教徒有方,交部优处吧。”
“儿子领命。”同治皇帝连忙答应道,然后立刻拿起朱笔,在折子上照样批复道。
两天后,李鸿藻便接到了升自己为“东阁大学士”并“赏假三个月,赐高丽参二两养疴,待康复后再行履薪”的谕旨。
此时的李鸿藻正打算准备公开宣布将“逆徒”洪钧革出师门,却冷不防接到了这样一道谕旨,如同当头泼下了一盆冷水,让几日来一直忿忿的他,瞬间冷静了下来。
李鸿藻反复地看了几遍谕旨,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不由得遍体直冒冷汗。
他想了想,来到书桌前,拿起那张已经写好的尚未发出的给洪钧的“断绝师生关系”的信,看了几眼之后,慢慢的揉成了一团,扔进了故纸堆中。
此时此刻,远在巴黎的洪钧,还不知道自己险些被师傅扫地出门,并且为士林所不容,他此刻正和林义哲一道,无比惬意的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宴舞之中。
“亲爱的……芳汀,我……我……”
在路易士公爵府金碧辉煌的舞厅中,巨大的水晶吊灯的照耀下,一张豪华的白色天鹅绒沙发上,洪钧正深情地对着身边的一位身着白色拖地长裙的年轻貌美的法国姑娘用极不熟练的法语说着话。
这位在大清可谓首屈一指的博学状元苦于没有法语根基,根本无法用语言向眼前的可爱姑娘表达出胸中已然压抑不住的爱慕之意。
法国姑娘轻轻地摇着手中的羽毛扇,微笑着用温柔地目光看着他。
这个叫芳汀的姑娘,便是欧仁妮皇太后的亲侄女,法兰西帝国新皇帝拿破仑四世的表妹。
相似小说推荐
-
骑砍之自立为王 (血与火的人生) 起点VIP2017-03-07 军事战争一个现实社会爱玩骑马与砍杀游戏的普通上班族,意外穿越到骑砍游戏的世界中,开始了...
-
大唐刀师 (叶非雨) 起点VIP2017-04-05 架空历史一刀冠绝大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且看铸刀师如何搅动天下风云!助小国开拓国门,辅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