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别惹大明 (神鲸大能猫)



殿试时间通常较短,只考策论一道。这策论通常由内阁提前拟出两三种,再由皇帝从中挑选出一种作为殿试的题目。殿试的问题大都空泛无实,贡士们也都一空对空,说些歌功颂德的话,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这三百个参加殿试的贡士都能得到一个“进士及第”、“进士出身”或者“同进士出身”。

本来是询问贡士对治国大政方针意见,从中挑选治国安邦之才的殿试不知从何时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儿戏。

有些有门路的贡生已经通过关系从内阁里提前套出了此次殿试早就拟好的两道“策问”,他们早就事先准备好了两篇辞藻华丽空洞的对答文章,只等着殿试的时候誊写在试卷蒙混过关。皇帝赐个“进士出身”什么的,自己以后也好某个好官差。

这原本君臣皆大欢喜的事情,在卷子发下来的一刻,事先有所准备的贡生们大惊失色,脸都绿了。

除了关山月和后边刚才提醒他不要失态的少年,那些毫无准备的贡士们更是措手不及,有些已经是汗流浃背。

因为崇祯没有按照套路出牌,从内阁事先拟好的两种“策问”中选一种。他觉得内阁拟定的这两种“策问”都不如他的意,所以他自己拟定了一篇“策问”。

看着当日加急刊印出来的“策问”,关山月是欣喜异常,因为要是按照以前的那种空泛无实的考法,他不一定能进前三。在场的三百个贡士无一不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写起歌功颂德的文章那是得心应手。以他的阅历,占不到一丝的便宜。

崇祯的这篇“策问”是有感而发,很清楚的反映出他最关心的问题和对时事的看法。开篇便反映出他对整个官僚体系的极度不满。

这篇“策问”的五个问题是:一、用什么办法才能重振士风,让官员勤政爱民,不贪不腐,德才兼备。

二、如何抵御外患。

三、如何消除内乱。

四、如何治理财政,充盈国库。

五、如何破格用人。

对每一个问题崇祯都正面表述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指出问题说在,直言要贡士们提供解决的办法。

看的出崇祯帝对这些问题是心急如焚,要不也不会在刚登基的时候便开恩科。

这些问题能难住那群只会做八股文的昏聩之辈,可难不住关山月这个思想活络不按套路出牌的现代人。

关山月上网的时候没少看网友们的高论,后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些问题提出过许多针对明末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山月不是一一而论,而是有大局观的将这些问题放在一起来分析对待。

崇祯接手的本身就是一个烂摊子,可谓是内忧外患,天灾不断。小冰河期,西北大旱,粮食连年减产,再加上制度化的普遍贪污和连年的征战,根本无力养活将近两亿的人口。

此时明朝内部斗争极其激烈,皇帝、官僚、地主、起义军等多方角力,硬生生的把国力耗空。朝廷内宦官特务横行,朝廷外党同伐异。

朝廷里山头林立,在统一的时候还分出齐党、楚党、浙党、东林党、阉党内斗不休的玩意儿,压根就没有内部整合的机会和可能性。

党派之争不但激烈还毫无原则,甚至到了党派之争重于国家存亡的地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真是可笑之极。

重文抑武,文官主战,太监监军……这种荒谬的军事体制不但致使军人和武官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还造成武备的衰弱和无能。遇到战事,别说百战百胜,就是不败就烧高香了。

外部环境亦是极其恶劣,后金渴望吞下大明,蒙古虎在侧视眈眈。还偏偏连年天灾不断,导致民变此起彼伏。

明末亡国的悲剧就是士大夫和士绅阶层的集体堕落,这群人简直就是一群双面人,人前高唱道德至上的高调,背后却无比的自私和贪婪,简直就是一群吸血鬼。从土地到商业,他们一分钱也不想交。从农民到官兵,他们一点活命的机会都不留。为了束缚武将,他们更是不会给武将集团一点崛起的机会。这帮人既不给政府续命的资源,还趴在上面无休止的吸血。这样的朝廷,岂有不亡之理。

作为既得利益阶层的士大夫和士绅们脑子里全是自私自利,几乎没有多少忠君爱国的思想。他们不想着怎么把蛋糕做大,而是整日想着怎么分蛋糕。这种阶层,价值毫无存在的必要。可明朝偏偏又以士绅阶层为统治阶层,

文官集团简直就是烂到了骨子里,崇祯跟这样烂到骨子里的文官集团压根没法玩。明末这情况比王莽新朝时候还复杂还乱,文官集团身上只有一根骨头。那就是在舌头上。一方面国库源源不断的拨款,一方面前线普通士兵依然啼饥号寒,钱去哪里了,大家心知肚明。

除了皇权,明末的士大夫和士绅已经抢到了所有的权利,对于这群看到流民造反,还说“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种风凉话的人,还能指望他们把到手的权利和利益,让出一部分给在前线抗敌的军人和武官们?

士大夫和士绅们不是不明白战争中,武力的重要性,他们是害怕武官集团因此崛起,分他们手里的那杯羹。换句话说他们对明朝压根就没多少忠心,更不会为了明朝的存亡而拼命。从后来北方的士大夫和士绅阶级跪降后金,就看的出他们靠不住。更夸张的是,有一部分士大夫和士绅甚至觉得皇帝和朝廷都不该存在,因为这样他们就更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了。

这群人太过贪婪和自私。因为对内剥削的利益远大于对外掠夺,也为了抑制武将崛起,最有实力的他们反而毫无对外扩张动力。只知道一味的对内张开血盆大口啃自己人的肉,对外却装出一副圣人的模样,死活不肯对外扩张。

既要锁住皇帝,牢牢攥住到手的权利,还要皇帝出兵替士绅打仗维护他们的利益,可能吗?所以以这群贪得无厌的阶层为政权主体的政府,基本没有存活下去的可能性,此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定江山的重任也不能,也不会落到这群已经烂到骨头里的士绅士绅他们身上。从那些南明官僚在磨盘山时还在攻击晋王,关山月就觉得他们士绅这个阶层没救了。

关山月前思后想,摊开十五开大小的试卷,在前六开写完自己的履历,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后六开写下了如下建议:

一、皇帝必须完全掌握朝政,这是后边一切建议实行的先决条件。

二、皇权下乡,设立亭长或者村长。改变从乡村基层到政府高层权力完全被士绅占据的局面。因为皇权不下乡,在士绅控制的农村,很多政策就会卡在最后一环,压根就无法推广开来。

三、建立军机处,牢牢抓住军权。提高军人和武官社会地位。重整败坏的卫所制度,清退贵胄和乡绅侵吞的卫所土地。

四、以国家为后盾,激活对外扩张模式,促进武将崛起,平衡文官势力。

五、为了避免国家财政破产,走上必死之路,必须收商税和田赋。挑选合适的时机,一击致命,彻底消除士绅不交税,不纳粮的特权。

六、我大明土地兼并严重,简直就是历朝历代的楷模。为了打破这种层层包裹的体制,必须来一次自下而上土地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国家统计造册后,按人口重新分配。

七、大力推广番薯、土豆、玉米等高产值农作物,国家承认这些高产值农作物可以完税,并先在受国家控制的军屯强制推广。

八、根据实际情况清欠或者减免各县的拖欠赋税(明末有的县甚至拖欠十年赋税不交,一般知县征收法定额度的八成就算合格。)。

九、缩减和削减皇室、藩王和贵胄的开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开支定额,取消世袭罔替。

因为殿试不分号,关山月很幸运的坐在了第一排。可殿宇深严,后排的地方阴暗的连字都看不清楚,又不准点蜡,坐在后排的贡士们只能自认倒霉。

在光禄寺准备的试案前,关山月摸了摸自己怀里的宫饼,拿起自己的“策对”答卷,关山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觉得除了这九条他实在是记不起什么更好的建议了,便站了起来,示意受卷官他要交卷。

这殿试的“策对”卷子,按照章程应该是先由内阁初评,从中选出十二份最好的考卷标定名次后再进呈御览,最后由皇帝钦定名次,点出状元、榜眼和探花等。

可受卷官来收卷子的时候,关山月不干了,死活不肯把卷子交给礼部的官员,引得朝堂一阵喧哗。

这么大的声响自然惊动了崇祯,崇祯连忙派出自己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一探究竟。王承恩回禀后,崇祯便破例把关山月召到了自己的跟前儿。

崇祯见此不愠不怒,看着关山月的名字到有一丝印象,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听过了,他示意随行的礼部官员退后,朗声说道:“关爱卿,你既然答完了题,为何不交卷啊?”

关山月心中暗道:“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这些大佬们弄死我简直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你当我傻啊!这卷子上边的建议要是被那帮阁老们看去,我真就成了以一己之力与天下为敌了,我可没那么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