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世民笑着让罗彦起来以后,指着罗彦笑骂:“你还真会给我找事,你知道我这两天有多头疼么。”
“微臣惶恐,只是这宗室子弟,自然是要做天下表率,如此行径,臣甚为不齿。”罗彦这是典型得了便宜卖乖,所以完全没管李世民说自己有多烦。谁让你是皇帝,你不烦恼,我们就要烦恼了。
“你倒是会说话。说吧,你这次来也不是简单来谢恩的,到底什么事情,快点说完,我还想稍事休息呢。”李世民也真是累了,手下人什么事情都找他,让他也是烦不胜烦。
罗彦从袖子里掏出那一沓还没装订过的纸,呈给李世民说道:“臣献给陛下一份礼物。”
这下李世民好奇了。罗彦这货能这么客气的说给自己送礼,还真是不容易。当下就开始认真看起来。
虽说李世民是南征北战好几年,但是他的文学修养也是相当不错的。想想从当初文学馆建立到现在,李世民和那些学士们谈古论今,就算是被熏陶,也能熏陶出点东西,何况李世民自己还是有基础的。
这看上百十来字,李世民就知道罗彦写的是什么东西,没错,蒙学书籍。这玩意本来就少,现在居然冒出来一本以《论语》和三礼为基础的蒙学读物,李世民居然被震住了。等他也看完以后,没有直接对罗彦说什么,只是让身边的内侍急召弘文馆的学士们前来觐见。
李世民吩咐,内侍自然不敢耽误,也就是大半个时辰,弘文馆诸多学士全都被请来了。也就是二十来页纸,当初罗彦为了让陆德明看的清楚,特意把字写的很大,这会儿倒是方便一众学士们相互传看。
等了一刻,见大家都看完了最少一页,李世民开始询问:“诸位学士,我想把这篇文章作为弘文馆蒙学之物,不知可否?”
率先开口的就是姚思廉。罗彦来之前已经把《弟子规》教给姚思廉读过了,非但如此,罗彦还说明了想把这篇文章放在弘文馆的意愿。也是在征求过了姚思廉的意见以后,罗彦才会这么直接把东西交给李世民。不然的话,罗彦可就真的让这位特别关心自己的长辈失望了。
“微臣赞同陛下的想法,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蒙学的时候可以用,甚至在州府县,大凡是识字之人,都可以多读一读,教化之功,绝对不小。”
姚思廉一说完,还有几位学士也大致看了好几页了,这个时候抬头对着李世民说道:“此文立意高远,若非是对《论语》和三礼研究颇深,绝对写不出如此文章。只是作者何人,陛下能否引荐一番。”
李世民笑的有些神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诸位难道还不知道是谁么?”
听到李世民的答案,这些学士们都有些惊讶地看着罗彦。原本这些人在看到罗彦抄的那副对联以后就对这个年轻人有些好奇,到现在好奇全都变成了认同。能写出这等文章,在这个年龄,绝对是不比那些给儒家典籍作著的年轻人差多少。
第一百一十九章大雪时节文会来
弘文馆的事情很快就平息了。罗彦带着一众学士的肯定,和诸多学子的敬畏,继续开始他的助教生涯。李孝察兄弟两个,在自家王府呆了两天,最终也是讪讪地回到弘文馆。不过这次回来以后,两兄弟变得很是低调,再也没有跟别人起过冲突,这倒是意外的好事。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十月。这个时候,李世民手中的权利日见稳定,终于,开始处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事。
正所谓是盖棺定论,虽然在玄武门之变的当天,李渊就已经下诏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定为意图谋逆。但是这也仅仅是为了在面子上成全李世民,把权利顺利交接到李世民手里。但是从政变到如今,这两人的葬礼还没有正式举行过。可两人是皇子啊,这葬礼怎么可以省掉。
现在李世民把李建成的一众势力基本上都收拢到了自己手下,权利也顺利夺到手中,位置稳固了以后,自然是想起这件事情。
李世民改封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齐王李元吉改为海陵王,谥号刺。
对于李建成的改封,说起来李世民也算是厚道了。息王是亲王,不像李元吉一样给了个杂牌王爷。谥号也没有什么恶意,隐,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没有一个恶谥。
李世民带着一众原太子和齐王的手下,上演一幕悲情送葬戏以后,长安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又是一个休沐日,罗彦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番。只是大好的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愿望被前来拜访的崔颍给打破了。
玄武门之变以后,罗彦和崔颍也就见过两次,但都是罗彦去找崔颍。长安城里暗中的博弈,当时正在激烈的时候,崔颍也不好主动前来和罗彦说话,不然就有了博陵崔氏靠向李世民的假象。
如今可算是基本稳定下来,所以崔颍此来,也是告诉罗彦,斗争结束了,该干嘛干嘛。
把崔颍接到自己的房中,倒上一杯热水,递给崔颍以后,罗彦坐下,等着崔颍自己说此来的目的。
“罗彦这个习惯还是没改,难道这煮好的茶,真的就那么难入罗兄的口?”崔颍没有开门见山,反而是开始调侃罗彦。自从知道罗彦不喝煮开的茶水之后,这都过了接近四年了,罗彦这个习惯还是没改掉。
罗彦有些促狭地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崔兄难道非要把我等君子之交,变成小人乎?”
这话说的崔颍有些哭笑不得:“你这张嘴啊,你这一身本事,十之八九在这张嘴上。”见自己是说不过罗彦了,崔颍这就正色道:“我是说不过罗兄了,不过,说正事,我等数位世家子弟,相约在大雪之日满朝休沐之时,城外梅园举行文会,邀约了同代诸多才子。我思来想去,这文会少了罗兄,必然是大失颜色。所以特来邀请罗兄。”
大雪之日,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说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视,在不知道什么是公转和赤道的情况下,根据观测订立的补充历法,早在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就完全确立,在《淮南子》中就已经和现代的名称一模一样。
唐代相对是一个休假制度非常完善的朝代。二十四节气必然在休假范围之内,而且官方还鼓励官员在休沐期间去一些景地观赏。加上如今局势相对稳定,这些世家子弟想到要举办文会,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想着自己都劳累了这么多天,而且来到大唐这么长时间,除了在秦楼楚馆参与过类似文会的事情,正儿八经的文会到现在为之罗彦经历过的实在是太少了。既然有崔颍这个熟人,而且据说去的都是同代才子,罗彦心里也是有些好奇,所以当即就答应了。
“有这等好事,小弟自然是求之不得。这些天实在是把小弟给累坏了,也是该好好放松放松了。”罗彦这话是一点也没有掺假。
自打他把《弟子规》献出去以后,蒙学这一块,那些学士们很是放心地交给了罗彦。反正怎么做已经教会他了,剩下该讲什么,在他们看来,好歹罗彦也是“原创”啊,讲什么他最具有发言权了。
于是罗彦彻底成为了一群熊孩子的老大。虽说这些小孩子被罗彦当初处理李孝察兄弟俩给吓着了,可是时间久了,罗彦平时又是一副很温和的样子,这群熊孩子就开始翻天了。
屈突诠和罗彦关系甚好,而屈突诠在私下里又悄悄说自己和罗彦是拜把子兄弟。也不知怎么就被程处弼这小子听见了,看着屈突诠在一群大孩子里头混的风生水起,居然不止一次试图要和罗彦拜把子。
就在罗彦哭笑不得的时候,还好是尉迟宝林这小子救了自己。
要说关尉迟宝林什么事情,这就要提到他老子干的好事。或许是为了偿还罗彦没有计较当初和他打赌的人情,这位硬是要让尉迟宝林叫罗彦叔叔。尉迟宝林怎么说也是快二十的人了,但是架不住自家老子砂锅大的拳头,只能屈服。
认罗彦当叔叔也就罢了,冒出来一个屈突诠,看在屈突通的面子上也不计较。谁知道程处弼这个小屁孩也冒出来要占自己便宜。
这要他跟罗彦结拜了,自己岂不是要叫这个小屁孩叔叔。推到上一辈,自己老子岂不是要叫程知节那个老货叔叔。这不行啊,这事要是成了,一旦尉迟恭知道了,还不打死自己。所以此时此刻尉迟宝林必须挺身而出。
见小屁孩一直纠缠罗彦,尉迟宝林把程处弼拉过来照着屁股就是一顿打,边打嘴里还念叨着:“小屁孩子,连你也想当我的叔叔了,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其实也就是吓唬一下,程知节这货也是个护犊子的,要是真下手,尉迟宝林自己也不敢保证哪天出门就被人套了麻袋。
经过这么一吓唬,程处弼这才安生下来。
由此可见,罗彦在弘文馆呆着有多不容易。
所以这个时候罗彦也答应的很是爽快。也许这一年就这一回了,每天除了看书带熊孩子,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莺儿小姑娘也长大了,前些时候被送回了父母身边,这会儿罗彦纯粹就是孤家寡人。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开封一秀才 (青田先生) 起点VIP2017-02-19 架空历史意外穿越到了崇祯九年,成为开封府的一名诸生,李修文。作为李家的嫡长子,他本想安心...
-
鱼肉三国 (烧饼夹盐) 起点VIP2017-02-26秦汉三国对于英雄的定义有很多种!大多都是以悲剧收场!但有两种英雄是比较特别的,他们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