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内也不是很太平。滇黔地区,有剪径蟊贼,渐成气候,不得不防;登州、青州之地,水寇日益猖獗。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是很有道理的。民众连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障,哪里有什么余力支持朝廷打仗!
有了这三个困难,想要反攻辽国,是天方夜谭。但辽国想要再次集结大军进攻大顺,也是很不简单的。辽国是部族制度,要想集结大军,就要从各个部族征兵。若是打胜仗还好,打了败仗,哪个部族想要成为这个冤大头?所以辽国的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是大顺自己惯出来的。辽国的百战百胜,里面多少掺入了些历次对中原军队的胜利气势,其实抛开这个因素来看,辽国军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战争红利
耶律良自然是不敢答应陆承启这样狮子大开口的条件,要是钱银少一些还好,可计算下来,单单是这些将领的赎金已经超过了百万贯钱,他哪里敢答应下来?
要是答应了,他这个同知南院枢密使事,也就做到头了。辽国什么时候服过软啊,他要是敢答应了这些条件,他肯定会被写进辽国史书之中,作为卖国贼的典型,世代被后人唾骂。
其实陆承启要价真不高,百万贯钱财,恰好是这次禁军和边军抚恤和赏赐的总额。要是再算上晋升的军官发放的俸禄,陆承启只亏不赚。
倒不是陆承启没有魄力要价再高些,只是陆承启通过在辽监察士的暗报,推算出辽国能接受的赔付就是这么高了,再多的话,耶律洪基可就要心疼了。辽国不同大顺,有着繁华的商税、农税收入,一直税收不高。再加上这个时代,没有澶渊之盟,辽国也没有那一年一度不劳而获的价值上百万贯的岁币,生活一直挺拮据的。
认识到辽国经济这般孱弱,陆承启还真的挺不忍心要价太高,百万贯钱是他的底线了。俗话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放在这个异时空,也是至理名言。就这么动用了几万军队,陆承启的赏赐、军饷就超过了百万贯钱,果然打仗都是烧钱的。也只有正史上宋代能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单单围绕幽云十六州,就打了二十五年之久。要是换了经济孱弱的明代,早就被拖垮了。明末就是一个例子,朝廷没钱,军队没饷,都不肯卖命打仗,最终被内里的农民起义和外面的鞑子一起合力,推翻了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明朝。
打仗没有钱,又不是游牧民族那样抢掠,谁肯卖命?陆承启心中暗暗感叹,以后没事还是少动刀兵好,不然把经济打崩溃了,那乐子就大了去了。
耶律良见陆承启这么强硬,他也突然强硬起来:“陛下,若再如此相逼,就不怕两国再动刀兵吗?”
陆承启哪里不知道他是在恫吓而已,外强中干,若是这么强硬,早就召集军队,二话不说就开战了,怎么会派遣使者过来?陆承启毫不担心,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战场上见吧,朕不怕打仗,哪怕十个兵换你们一个,大顺也还有人,你们有那个人口吗?”
耶律良被陆承启的强硬态度,一时震慑住了。一贯以为大顺软弱可欺,现在这个惯常的印象不顶事了,耶律良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心道:“要是能打,陛下早就打了,哪里还会派我过来?想必这小皇帝是吃准了我这一点,我可不能被他牵着走。”
打定了主意的耶律良,说道:“陛下,若能打起来,何必要吾来大顺?陛下,你也知道,辽国税入不高,百万贯钱实在强人所难,减免一半,或能赔付出来。”
陆承启见他服了软,才说道:“减免一半,不可能。朕知道,你们的牛羊马都不值钱,但大顺的牛羊马却很值钱。这样吧,按照大顺的市场价格,朕允许你们用牛羊马来抵数,这是最后的底线,你们若不答应,就别想从朕手里,带走一个人!”
在场的大顺官员,都是重臣高官,哪里见过如此针锋相对的谈判场面?陆承启见他们惊愕地不知所以的表情,心中暗道:“你们都没见过当年抗美援朝时期是怎么谈判的,一边打一边谈!这等已经打完了的,才坐下来谈判的阵仗,不知小了几倍。”
耶律良沉吟良久,还是觉得不能做这个历史罪人,刚想说话,陆承启已经不等他了,看见他一脸犹豫的模样,就知道他没有谈判的诚意。陆承启大手一挥,便起身走人。身旁的小内侍赶紧宣道:“皇上起驾!”
众官拜退后,耶律良还傻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直到契丹副使推了推他,才反应过来。待得告辞出了皇宫,耶律良用契丹话问他们:“今日之事,依你们看来,这南人小皇帝是什么意思?”
其中一个副使说道:“南人小皇帝年纪虽小,心气却高。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恐怕也不是怕战之人。我们以战争来威胁他,恐怕正中他的下怀。不如答应了他的条件,毕竟我们的牛羊多了去,也不怎么值钱。”
另一个副使也用契丹话说道:“牛羊可以给,但是马绝不行。你我皆知,大顺缺马,若是给了他们骏马,那受苦受难的肯定是我们契丹人。”不得不说,契丹人也不傻,知道陆承启的意图,就是为了马而来。他们也看得出,骏马的辽国现在的优势所在,如果大顺把这个优势持平了,那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真正的傻子,他们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与此同时,陆承启在垂拱殿中,宣见内阁十二大臣和礼部尚书冯承平,军事参谋部军事参谋部枢密使姜瑜,枢密副使潘兴艺和彭金康。
“诸卿想必都知道,朕为何要宣召尔等,所谓之事,不过辽国使臣索取我大顺俘虏一事。诸卿是否认为,朕太过市侩了?”陆承启抿了一口茶,悠悠地说道。
礼部尚书冯承平的职位,相当于外交部长,见众人都不做声,他不能不做声。只见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认为,今日陛下举动,皆不合礼制也。”他不敢说陆承启做得不对,只是说他做得不合礼制。不得不说读书人就是这般,想要指责你,都要拐弯抹角的。
陆承启放下了白瓷茶杯,若这个官窑白瓷放到后世,肯定是收藏家们为之疯狂的存在。可惜在这个异时空,司空见惯的陆承启已经见怪不怪了,时常还在心中感叹,若是能带几个白瓷再次穿越到后世,他就成了百万富翁,不用每日为生计奔波劳累了。
陆承启缓缓开口说道:“朕知道,你们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样子的谈判。但朕要告诫你们,今后的谈判,皆是如此,寸步不让。谈判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争取最大利益吗!国与国之间的谈判,都是围绕着利益进行的。朕曾说过,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这样都不看不清的话,你们也坐不稳屁股下的位置了。”说罢,陆承启还用余光扫了一眼冯承平。
冯承平是被他亲自训斥过的,当即冷汗迭出,说道:“陛下所言,皆是真理也!”
陆承启冷哼一声,说道:“朕为何这么做,你们还不清楚吗?朕为的是那些死去的将士,被杀害的边民讨回一些公道!况且,这次打胜仗的是我们,为何要向辽国妥协?听清楚了,这些契丹俘虏,特别是契丹的将领,都是朕的战争红利。朕要让你们知道,打仗也是能赚钱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谈判底线
徐崇光听了陆承启的“高谈阔论”,开口劝谏道:“陛下,穷兵黩武,会让大顺万劫不复的啊!”
陆承启突然笑了,说道:“徐卿说的话,一味的穷兵黩武也是不行的。朕算过这笔帐了,这次仅仅动用了几万军队,便耗费粮饷高达百万贯钱。要是再历时久一些,动用的军队再多一些,恐怕这个数还得往上加。朕讨要辽国百万贯钱,为的就是填回这个窟窿,你们可懂朕的苦心?”
徐崇光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所虑,臣等也讨论过。可那辽国,恐怕拿不出这么多钱银来。”
陆承启狡黠一笑,说道:“所以朕就说了,可以允许他们用牛羊马来换。这些契丹人也不傻,肯定不肯用马来换的。但是牛羊,他们多的是,自然会欣然同意。这样一来,我大顺也不算太吃亏,毕竟牛羊在辽国不值钱,在我大顺还是挺值钱的……”
徐崇光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现长安城里面,一头牛价值十余贯,一头羊价值四五贯。若是在辽国,想必不会有这个价钱。”
阁臣朱绪才也说道:“陛下此举,等同换来了我大顺奇缺的牲口,善政也。我大顺不缺耕牛,可耕牛的皮、筋、角,乃制造兵器的之物,我大顺早已将其设为禁榷物品。依臣看来,契丹人亦不可能用牛来换。羊的价值高,契丹人亦多养殖,或许会换之。”
陆承启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制弓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古书中有详细记载制弓所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其记载的“为弓取六材”的六种材料是:木干(包括柘、桑、橘、木瓜、荆、竹等),牛角,牛筋,胶(是用鹿、马、牛、鼠、鱼、犀这些动物的皮、骨、筋或者内脏熬成的胶水),丝和漆。对弓的制作工艺真是非常讲究,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丝、胶、漆合起来做成弓体,入冬后把弓体放置于弓匣之内以定其形,来年春天再装上弓弦检验,制作一张良弓前后达三个年头。这里面,用量最大的就是牛筋和牛角了。剩下的牛皮也很有用,一般会用来制作攻城器械,遮挡射来的箭镞。或者制成皮甲,也能有效抵挡箭镞。牛皮亦是制作靴子的重要材料,可以说一头牛不论是死的还是活的,用处都极大。
相似小说推荐
-
组织豪杰去抗日 (沃土456) 17KVIP2017-01-13 历史军事双重身份,知青穿越,现代人对于那时的战争,却是另一种思想和运作。错时代的兵器PK,国...
-
侦察兵黑豹突击 (爱疯狂疯鸟叔) 起点VIP2017-01-21 军旅生涯黑豹突击队,海陆空三栖特战突击队,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的主人公黄喆,其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