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古代做皇帝 (飘依雨)



方今辽国之中,素有汉人: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辽国奸臣,假辽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野心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卑鄙之人也。及犯我边境,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实为巨害。

朕本仁慈,奈何辽国悍然出兵,毁我长城,杀我百姓,掳我财物,作恶多端,天理不容。

目视我中原之民,无不义愤填膺。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朕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契丹、女真、室韦、萌古、奚人,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第九百三十一章:祭旗,出征!

清明过后,春雨骤停。

这一日,是钦天监选定的黄道吉日。

在汉人看来,动刀兵的国家生死大事,非用大礼不可。

于是,礼部早有准备。首先得祭祀太庙,土地庙。三军集结之后,派一小队前去太庙祭祀完了之后,再祭祀土地庙,祭祀品用的是牛羊牲畜。而后,准备祭旗。

后世有一个词叫做“打牙祭”,其实也是源于祭旗仪式而来。

大顺此时的军前大旗叫“牙旗”,东汉时,张衡便在《东京赋》中吟咏道:“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兵书上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在礼部的《大顺礼》有记载:“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祃牙,即祭祀牙旗),太祖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牙。”只用羊和猪祭祀称“少牢”。祭祀完之后,士卒分食牲肉,故称“牙祭”或“打牙祭”。

当然,在祭祀前,还有一个仪式,叫做将官誓词。

此次统领全军的主帅,是种诊。种诊是种谔种老经略相公的二兄,兵部尚书种诂的二弟,也是名将。只是在其兄种诂和其弟种谔的光芒下,并不显眼而已。但种诊为人稳重,喜欢步步为营,不喜屡出奇谋。用兵善用正兵,因为这个特点,陆承启才放心让他统领三军,共计三十万人马。

打辽国,就要用碾压式的前进办法,出大同府,直捣黄龙,剑指临潢府。临潢府是辽国上京,辽国必定不会再和你迂回兜圈子,只会集结兵马,和你决一死战。

陆承启很有信心,在火器的威力下,碾压契丹骑兵不成问题。但如果分散兵力,沉迷突袭,那就是自寻死路了。这也是为什么不用种谔为帅,而让他做一个领军之将的缘故。种谔虽善于驾驭士兵,每当遇敌能出奇计,作战必胜,但狡诈狂诞而残忍,喜出奇兵,不为陆承启所喜。其实陆承启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但种谔确实只能为将,而不能为帅。

为帅者,统御三军,不能感情用事不假。但太过严苛,难保不会发生士卒哗营。稳妥起见,还是让种诊统御三军为帅才是最稳妥的做法,毕竟种诊是种谔的兄长,能镇服种谔。

其余将领,有王韶、卢尘洹、杨怀仁、杨怀兴、杨怀恩、杨怀玉、种师道、种谊、折克忠、折克仁、折克禧……几乎集全了大顺所有名将,只为求一战而胜。

只见种诊一身甲胄,腰挎宝刀,神情严肃,缓缓地走到太庙之前。

而陆承启的龙辇,早就在此等候多时了。

“末将种诊,参见陛下!”

种诊甲胄在身,只能行抱拳军礼。

陆承启下了龙辇,环视了一下他身后的王韶等人,心中异常欣慰:“众卿平身!”

然后陆承启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来到了太庙之前,准备念《讨辽檄文》,告祭祖宗。

陆承启亲自展开一张圣旨,把一篇慷慨激昂《讨辽檄文》念完,这些将领都热血沸腾了,就连种谔这个狡诈的将领,也觉得堂堂正正打一仗,胜过偷袭取胜多多。

这篇《讨辽檄文》是陆承启亲自誊抄的,他念完之后,郑重地把这圣旨合起来,沉声说道:“三军统帅种诊接旨!”

种诊连忙跪下,双手举高至头顶:“末将种诊接旨!”

“有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今我大顺誓词出征,愿尔等同心戮力,定要将辽国打个落花流水,为我屈死边境百姓报了那血海深仇!朕在长安,只能给你们筹备军饷、粮草、辎重、器械,前线一切,还需靠你们自己!朕要的很简单,大胜契丹既可!朕不问过程,只要结果!”陆承启把圣旨递到种诊手中,才慷慨激昂地说道,“大顺百姓仇恨契丹已经很久了,朕不能再等了!”

种诊老泪纵横:“敢不为陛下死战?”

“死战!”

“死战!”

“死战!”

……

种诊身后的将领、士卒都猛地呐喊起来,一时间气势如虹。

陆承启让种诊平身之后,种诊起身,激动地拿着圣旨说道:“谨以至诚,眧吿山川神灵。我今率军北伐,乃顺应天时。辽国辱人太甚,汉人无不义愤填膺。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泣,决心至坚,誓死不渝。自古以来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虎!”

“虎!”

“虎!”

……

在一片嘈杂声中,自有军中士卒,一刀宰了祭祀的牲口,种诊亲自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龙旗)、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这些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的,并不是拿来用的。

随后,这祭祀的牲口还要抬到土地庙去祭祀,再三军列队,将屠宰后的牛羊绕着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

祭祀结束后的牛羊当即煮熟了,即“胙肉”,分给将士们享用。

如果按照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往往是将敌军的俘虏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号为“衅鼓”。杀俘不祥,陆承启也没有那么残忍。战阵上面杀死了敌人也就罢了,俘虏了还要杀,那和畜生有什么分别?

于是,用牛羊代替就再适合不过了,还能让三军士卒饱腹一顿。

吃饱之后,三军擂鼓整队,准备出征。

当三十万兵马三声砲响后,大开禁军寨门,整齐列队而出。

此刻,早有长安百姓,围在官道两旁,泪眼相送。

这些都是父母送子,妻子送夫,儿女送父,无不是泪眼潸然,场面悲壮。

陆承启下了龙辇,不顾御前侍卫们的劝告,喝令拿了酒来,望着三十万兵马远去的背影,喝了三大碗酒,随后叩剑吟诗道:“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莽北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征战几人回!”

第九百三十二章:剑指临潢府

中军之中,一个将领兴致缺缺地打马前进,望着旁边的那一车车粮草,心中咒骂道:“这种老不死还真是不知好歹,居然让小爷来看守粮草,这不是大材小用么?想我杨家枪,上阵无不披靡,挡者丧命。用来押送粮草,这是在看不起人啊!”

“怀玉,你嘀咕些甚么!”身后的王韶,有点训斥的意味。

嘀咕的那小将,正是杨怀玉。其实他也不算小了,年岁近三十。只是他面如冠玉,相貌俊俏,倒像个没长大的娃娃一样。

“唉,姊夫,你就不心烦吗?明明是大将,却被种诊那老匹夫调来看守粮草,这不是欺负咱爹爹年老,不能出征了么?”杨怀玉满腹牢骚地说道。

王韶却不这么看,义正言辞地说道:“想高宗伐辽,是因为粮道被劫,险些大败。后来严防死守,契丹人才无懈可击。我大顺不同辽国,能在草原拿得到补给。这几十万石粮草,是全军三十万人的性命所系,干系重大。你若非武艺超群,种老将军又怎会让你守着粮草?”

“那姊夫呢?姊夫文韬武略,无不是上上之选,为何还要你来守着这堆粮草?”杨怀玉的不满更甚了,“他就是欺负咱们杨家朝中无人!”

“屁话!”

王韶忍不住骂粗口了,“且不说陛下英明神武,用人向来以德才为重。种老将军是有他本事,才坐得住主帅之位!泰山久经战阵,负伤甚多。再加上如今年老血气衰竭,陛下恐生不测,才衡量再三,让种老将军挂帅。如何是你说得这般不堪,打压杨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