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落,登时跳出无数人来指责林镇中,说他危言耸听,自己绝无虚报云云。
陆承启见朝堂上吵成一片,眉头直皱,当即怒喝一声:“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他这一开声,底下立时噤若寒蝉。
“要知道有没有虚报也简单,让监察司去查查账目便知道了……”陆承启扫视了一眼那些跳出来指责林镇中的官员,那些官员不敢接触他的眼神,一个个低下了头去。“如果属实,林卿你大胆放手去做!”
面对陆承启的承认,林镇中信心也大增。节省出这些开支,他起码又能撑多两个月。
“陛下英明!”
面对林镇中这一记毫无水平的马屁,陆承启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说道:“日后还有哪个衙门虚报数目的,一经查实,主官直接免职!”
“……”
朝堂之上一阵寂静,几乎所有人都暗自叫苦,要日后都是这样,这日子可就难过了。
陆承启也不理会这些想占公家便宜的家伙,只是淡淡地再次问道:“林卿可还有其他良策?”
林镇中也学乖了,知道军器监和道路、水利都陆承启在意的东西,轻易削减不得,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说道:“回禀陛下,臣再无他法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林卿没有了办法,朕倒是有一个法子的……”故意顿了一下,他才缓缓地说道:“增税!”
此话一出,像是在朝堂上丢了一颗炮弹,瞬间就点燃了文官们的情绪,一个个神情激动地端着朝笏说道:“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等他们安静下来了,陆承启才好整以暇地说道:“老子曰:‘天之道顺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农户向来都是不足,朕身为人君,如何能去损害他们?”
这时候,有文官品味出一丝不一样的味道来了,惊愕地看着陆承启。
陆承启也不理会他们,自顾自地说道:“纵观大顺三百六十行,唯独商贾是‘有余’之人,不损他们,岂是符合‘天之道’?朕决意,要在原有商税的前提下,再增收些便是!普通商贾二十税一,酒楼瓦舍十税一,大宗商品出口则五税一,众卿以为如何啊?”
文官们很想反驳,但看着陆承启一脸冷笑的模样,便知道他是早有预谋的了。
再说了,官员都是特权阶层,就算增税,也增加不到他们,他们又何苦强行出头?有道是“是非皆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文官又不傻,犯不着为了一些商贾,而在陆承启面前留下一个极差的印象。万一让皇帝记住你了,随便给你个小鞋穿,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很快,文官们便达成共识,连声称赞陆承启的“善政”,一次例朝,便这样风轻云淡地落幕了。
陆承启见这些文官心口不一,心中冷笑道:“你们这是给自己掘坟墓啊!”
他早有取消官员免税特权的意思,只是还未曾到时机罢了。如今就让这些人再蹦达多几日,到时候,他们哭都来不及!
朝堂上,也有不少人知道陆承启的打算,皆忧心忡忡地看着陆承启。御史中丞张方平就是其中一个,而且陆承启这话是当年当面对他所的,一点遮掩都没有。张方平也知道,陆承启这是为了大顺着想。可这事面临的压力太大了,弄不好可是要反弹的!
再说了,这是太祖定下来的规矩,哪里是那么容易说废就废的?
既然是这般,那么这事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皇帝和文官集团起了冲突,手握大权的皇帝,肯定将这些拂了心意的文官,一贬再贬,直到这条特权被取消为止。这样一来,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看似公平了许多,其实内患已经种下。
“不成,我得劝谏陛下,让陛下打消这个念头才行!”
看着离殿远去的陆承启,张方平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一章:明教复现
回到垂拱殿,还没来得及把龙椅坐热,陆承启就看到一个内侍匆匆进来了。
“启禀陛下,监察司司长许景淳请求觐见!”
陆承启早就看到在例朝上左右晃动的许景淳了,肯定是有什么事才会这般的。君臣共处已经十多年了,陆承启早就知道了许景淳的习惯。这人但凡有一点事都藏不住,哪怕做了情报头子也还是一样。
“让他进来吧!”
陆承启觉得头脑有点晕乎乎的,禁不住闭上了眼睛,用手按在太阳穴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进行着繁琐的工作,甚至比后世那些白领的工作量都要大,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难道古代的帝王,都是嫌事情太多,才不热衷开疆拓土的?”陆承启已经不止一次这么想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什么理由来解释,一个帝王居然对土地和百姓没有追求。
不过陆承启却完全没有这个担忧,只要内阁机制正常运转,别说现在这样的版图了,就是再扩大一倍,陆承启都有信心治理得好。大不了就再扩充内阁便是,再加上参知政事、左右仆射等等中枢大臣的辅弼,治理国家算什么问题?
这段时间陆承启操劳一些,不过是内阁重新洗牌,工作还没上手而已。
不过陆承启相信,凭着那些内阁大臣的能力,上手这些工作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在一段时间后,他的担子会轻松许多。空出来的时间,足够让他谋划怎么挑动辽国和周遭小国的关系了。
一个强大的辽国在侧,肯定不符合大顺的利益。
有道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两个强国接壤,肯定要发生战事的。
陆承启正闭着眼睛漫无边际地想着,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臣参见陛下!”
慢慢地睁开眼睛,将手撤离了太阳穴,淡淡地问道:“许卿求见,莫不是哪里又出了问题?”
许景淳露出一副皇帝你真的是神机妙算的神情,嘴上说道:“陛下,监察司暗探,发现了明教踪迹!”
“明教?”
陆承启也看过《倚天屠龙记》的,当然知道明教代表的是什么,一个专门的造反组织啊!
“明教是从波斯传入中土的,中土称明教,波斯那边也叫拜火教,摩尼教,前朝便已经定为邪教了,不曾想还有这么多百姓仍然去信这等邪教……”许景淳有点愤愤,有点不解地说道。
陆承启觉得没什么,世间大多都是愚夫愚妇,真正有自己见解的,又有几人?莫说现在,就是后世,不也是有一些老大爷老大娘被无良的保健品坑去了养老钱吗?后世信息爆炸,骗子都有生存的地方,更别说现在了。
一样的道理,这些邪教无不是骗民众信教,或展现武功,或做下“神迹”骗局,许以承诺,信xx,得永生。
把人骗进来后,这些野心份子就开始图谋不轨了。
或许在正史上,明教确实为汉人驱赶鞑子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是汉人的江山,他们一样想着造反,陆承启作为皇帝,岂能容得下他们?
“那监察司有没有找到他们的老巢啊?”
陆承启漫不经心地说道,这年头又不是什么灾荒年间,便是灾荒年间,有了常平仓和大运河,再加上海运,畅通无阻的官道,粮食衣被都能运达,还怕有人造反吗?再说了,民心大部分都是向着朝廷的,区区明教,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他坚信,只要坚持新政,百姓知道了朝廷的好处,哪里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那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
“回禀陛下,据暗探回报,他们混入明教当中一段时间,还只是小卒,不曾接触过核心机密。但他们却探知了,江浙的摩尼教,福建的明教,和淮南的‘二桧子’、江东一带的‘四果’、江西一带的‘金刚禅’、荆湖一带的‘揭谛斋’、鲁地的白莲教、吕梁山上的拜火教……都是明教的别称!”
陆承启笑道:“这不是早就知道了吗?所谓‘红藕白莲是一家’,这些都是前朝造反余孽,朕早就有所耳闻了。许卿放心,只要朝廷不出乱子,这些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许景淳不敢反驳,连声称是。
“朕倒是很想知道,他们的教义是什么?”陆承启看过《倚天屠龙记》,曾经真的以为明教的教义就是“驱除鞑虏”,但很显然,这时候的明教并没有“与时俱进”。
许景淳连忙说道:“摩尼教的教义,大抵都是用波斯文字写就的,暗探记录下来后,臣等曾拿去让人翻译,大意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光明王国的统治者,波斯称为察宛,意为永恒,在大顺则称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国到处充满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统治,住着五类魔,整天沉溺在情欲、争吵之中。光明与黑暗数次大战,黑暗魔王让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相似小说推荐
-
组织豪杰去抗日 (沃土456) 17KVIP2017-01-13 历史军事双重身份,知青穿越,现代人对于那时的战争,却是另一种思想和运作。错时代的兵器PK,国...
-
侦察兵黑豹突击 (爱疯狂疯鸟叔) 起点VIP2017-01-21 军旅生涯黑豹突击队,海陆空三栖特战突击队,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的主人公黄喆,其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