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这刘公子身后一人登时出声附和道:“不就是一时得志么,也不看看年纪多大了,好意思来考科举?”
“陈尚法,刘琦,你们够了!”
这人话音刚落,旁桌一人看不顺眼,立时起身喝道。
“哟,这不是孟源长吗,怎么中了个进士,就如此飞扬跋扈了?”那陈尚法冷言冷语地说道,“不过是捡了个进士,就真当自己是号人物了?哼,与苏子由同流合污之辈,也不过是投机取巧罢了!”
这人正是和苏辙交好的孟琦,他时常向苏辙请教问题,一来二去,文章水平大大提高,这次竟也中了进士。“陈尚法,你真的是不知好歹!自己连殿试都不进,排名在万名之外,就肆意诋毁他人?真耻于与你同个书院,耻于与你相识!还有你,刘琦,仗着令尊叔父在朝为官,就敢出口伤人?自己不学无术也就罢了,你有什么资格诋毁恩科进士?”
“说得好!源长,待得来日传胪唱名,跨马游街,当可羞煞此等小人!”
孟琦义正言辞的一通话语,瞬间赢了周围人的心思。这就是人心所向,不是凭你口硬就能改变的。科举历来被世人视为朝廷取士,文人正途,实现自己抱负的途径。况且在皇榜张贴出来后,春风楼因前朝诗人孟郊在此题诗而成的春风楼,也就成了新科进士雅聚场所。此刻春风楼上,多数都是新科进士,或者是相熟之人,大家都在展望着未来,突然有人闯进来跟你说考科举无用,你会怎么想?
更让人捧腹的是,这两人居然一个连殿试都未曾进入,一个更是连举人都不是,就敢说考科举无用,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面前耍斧头吗!
陈尚法一看这春风楼上,全是身着儒袍,头戴儒冠的读书人,便知道自己有些出言不逊,竟在无意中得罪了好些人。他醒悟过来后,差点没把肠子悔青。其实他也不是无的放矢,主要是看这孟琦不顺眼许久了,看着他中了进士,很快就脱离了他这个阶层,心有不忿,想要给他添些堵而已。只是他言辞不当,竟无意中把在场的新科进士都得罪了,可想而知,日后这些人当了官之后,随随便便给他穿个小鞋都够他受的了。至于科举一途?嘿嘿,直接和礼部通个声气,说此人诋毁科举,陈尚法这一生算是交代了。
刘琦脸上也一阵红一阵青,感觉此地不宜久留,连忙撂下一句话:“陈兄,这些人好生碍眼,这酒是吃不得了,不如换一家吧!”
陈尚法早就想脚底抹油了,连忙说道:“就是就是,皆为一丘之貉,理他们作甚?要我说,有这十品官制一日,大顺就一日不宁,这进士就不算得是进士……”他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刘琦推推搡搡下了楼梯,声音渐渐不可闻:“……说我等是小人,他们就是君子么,端的辱没了君子一词……”
经历了这一场闹剧之后,在春风楼上原本不甚相识的新科进士,才知道原来身旁都是些深藏不露的“高手”啊!文人之间,最讲礼仪,于是很多人都开始越过自己的酒桌,开始敬酒。到了后来,渐渐变了“春风楼新科进士雅聚”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这些新科进士渐渐熟络了起来,孟琦也端着酒杯,来到了王家一桌前,恭恭敬敬地说道:“源长不知原是王家一门四进士在此,多有怠慢!此杯水酒,先干为敬!”
王安石原来不喜喝酒,可今日乃是大登科,人生一大喜事也,也多喝了两杯。见孟琦礼数周到,王家全都站起身来,右手捧着酒杯,还礼也喝了一杯。
一饮而尽后,王安石说道:“阁下可是新科进士第二十三名,孟琦孟源长?”
孟琦有些“受宠若惊”,说道:“源长陋名,竟入得介甫先生之耳,惭愧!”
王安石笑道:“你我虽年岁有些差异,却同是一科进士,不如坐下,畅谈一番?”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孟琦客套一番后,小心翼翼地在空椅子上坐下了。
王安国说道:“孟源长之名,我等早有耳闻。上次恩科状元子弟,苏辙苏子由挚友,却也有些名声了。”
孟琦笑道:“不过区区薄名,不足挂齿。倒是介甫先生,曾与今科状元张载张圣人国子监辩道,虽有文字流出,可不曾见当日介甫先生风采,实乃憾事!圣上也曾赞道,若以学问而论,除却张圣人外,便是介甫先生学问深厚了。源长后学后进,需得多些向介甫先生,诸位多多讨教才是!”
王安礼是个不拘礼节之人,哈哈大笑道:“源长,你的名次可比我高多了,应是我向你讨教才是!”
“不敢当,学问一道,哪有高低?不过是互相切磋,互相印证罢了。”孟琦不敢过分,他知道眼前这四个都是有大才的人,他侥幸能中,是因为把握了陆承启的心思,知道陆承启需要的就是直言不讳之人,所以他殿试的文章,直言了刀兵与强弱之关系。因时间仓促,一时间没有来得及论述如何在刀兵中取得学问,但这个新颖的想法,得到了文彦博的认可,一举从殿试垫底排上了十三名,真可谓一鸣惊人。陆承启也稍稍注意到他了,觉得他言辞朴实,是个可用之才。但如果升至太高,于其余举子是不公平的。所以陆承启将他黜落到二十三名,也是出于爱才之心,以免他过于骄傲。当然,此中曲折,不为外人道哉。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同窗多年,或许只是泛泛之交,甚至与之交恶。陌生人见面,聊上两句,便引为挚友。孟琦的真诚,让王家六人都有很大的好感,一来二去,竟结下了君子之交。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便是很好的诠释。(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七章:唱名赐第
恣意狂欢过后,就要调整状态了。毕竟放榜三日后,便是传胪唱名之时。
真正踏入官场,其实是从传胪唱名开始的,也代表了你正式踏入了这个圈子。圈子这个东西很奇怪,特别是官场的圈子,除了考取了功名之外,还需要融入进去,才算是圈子中的一员。说白了,就是要其他官员认可你。如果是一味死读书,不懂人情世故的,就很难融得进去。当然了,前提还是你得有功名,得有“官方认可”的身份才行。
陆承启是有点厌恶这些走过场的形式,但这是收买人心的最好时机,让所有进士都成为“天子门生”,也好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陆承启还是忍住厌恶感,顺从地集百官于集英殿。
其实传胪,也就是唱名,又称“绕殿雷”,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天子皇恩,给予所有进士无上的荣耀。“天子门生”,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
至于参加唱名的进士,也是需要去礼部请号。礼部会将上次殿试收回来的考号再次发放给他们,但与上次殿试不同的是,号纸上会加盖红印书,上面写着“入集英殿试讫”。而被罢黜的人,也要请号,号纸上则写着“往吏部面十品官试讫”。由此,殿试通过的士子,和被罢黜的士子,命运就迥然不同了。
到了唱名之日,新科进士们从和宁门入宫,有御前侍卫数人负责收号纸。入宫后,由赞者将士子引入到廷下,谒见陆承启。唱名时,先由内阁首辅徐崇光把殿试前三的卷子放在御案前,供陆承启批读。只是陆承启早就读过了,装模作样地再扫看几眼,便对徐崇光点了点头。
原先这个差事,应该是宰辅来做的。自小皇帝掌权后,废了宰辅,设立内阁,这个差事就落到内阁首辅身上了。这也侧面反应了内阁首辅就是当朝的宰辅,只是这个宰辅的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了。只见徐崇光立于御案前,卜门则立于御案西面。徐崇光在御案前查看了士子姓名后,高呼“凤翔郿县张载”,卜门接着喊一声“凤翔郿县张载”,一直传到阶下的御前侍卫,六七个人再一同喊“凤翔郿县张载”,如此三四声后,张载才应声而出。见到了有人出列,两个御前侍卫登时上前去,问明了姓名籍贯以及父名,然后再一左一右,送张载到廷下,对玉墀直躬未拜。廷上高镐代陆承启问张载乡贯父名,御前侍卫对之以答。核对姓名乡贯无误后,士子按照划分的甲第入列站立。一甲唱名结束后,则往两廊角取敕黄,分别送到这些士子的手中。所谓敕黄,就是两幅黄麻纸粘连起来,上面写着士子姓名籍贯、等第名次等等……一甲进士唱名聚齐后,开始谢恩,躬身再拜而退,站立在所属的甲第队列。
这队列分成三班,第一班是第一名独自为一班谢恩,不需要等其他人。第二名和第三名为一班,第四名到第十名为一班,二甲、全甲为一班。谢恩结束后,都要手持敕黄而立,等待赐甲第。
先前已经说过了,殿试第一名则赐状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三名以下的,第一甲举人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举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举人为赐同进士出身,第四甲举人为赐同学究出身。
赐名第过后,原先还有一个礼仪,是要向皇帝写一首诗,以表谢恩的。陆承启嫌这些诗词阿谀奉承,不想听,便取消了,直接赐下御筵款待三魁,以示器重。其他进士则赐食三品:赤焦肉饼二枚、素饼二枚、羊肉饭或羊肉羹一盂。
相似小说推荐
-
组织豪杰去抗日 (沃土456) 17KVIP2017-01-13 历史军事双重身份,知青穿越,现代人对于那时的战争,却是另一种思想和运作。错时代的兵器PK,国...
-
侦察兵黑豹突击 (爱疯狂疯鸟叔) 起点VIP2017-01-21 军旅生涯黑豹突击队,海陆空三栖特战突击队,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的主人公黄喆,其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