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此言,进入景福殿就甚少说话的陆承启,还是察觉到周芷若离去的影响,就好像失去了靠山一样,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思虑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说道:“朕感觉好多了,有劳娘娘挂心。”
刘氏闻言,幽幽一叹,说道:“吾儿果然是得了失魂症。先前吾儿,哪里叫过老身做娘娘?都是一口一个母妃的叫,现如今……唉,不过吾儿大病一场之后,也算是精明干练了不少,老身甚为宽慰,先皇与姊姊,总算后继有人了……”
陆承启尴尬地坐在那里,连忙喝了一口茶,掩饰心中的慌乱。这“娘娘”的叫法也是周芷若教的,先前陆承启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尊慈太后。
大顺的称呼,与陆承启熟知的历史并不一样,倒是和正史上的宋代差不多。若是先皇还在之时,陆承启也不会像天朝宫廷剧一样,称先皇为父皇,而是与寻常人家无异,也是叫他为爹爹。
而对于嫡母(皇后),则称呼为娘娘,要是嫔或妃所生,还有叫生母为姐姐的。至于先前,这个倒霉鬼把刘氏唤作母妃,其实就是庶母妃的意思,带有一点贬义,不知道被元绶帝训斥多少次了。奈何那倒霉鬼认定,刘氏是害得他生母章献太后的凶手,一直不服管教。十几岁的孩子,正当叛逆期,以至于造成后来的悲剧,自己一命呜呼。
也是好在那倒霉鬼一命呜呼了。不然陆承启一缕孤魂,尚不知飘向何方,大顺朝也会多了一个糊涂皇帝,连大权都旁落在权臣手上。魏晋南北朝的事情,就会再次上演。
陆承启心中想着如何说话的时候,却听得刘氏自顾自地说道:“吾儿大病好了之后,直如换了个人似的,就连一向不感兴趣的国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老身看在眼里,哪里还不高兴?哪怕吾儿冷落了老身,亦不会有半句怨言。先皇在时,也没有吾儿这般勤政!老身看来,这是明君之资啊!”
说得高兴的时候,刘氏眉宇舒展,就差手舞足蹈了。陆承启傻笑一声,说道:“朕也不小了,该为百姓做点事情了……”
刘氏喜滋滋地看着与先前那个叛逆且瘦弱的截然不同的陆承启,甚是快慰。觉得此刻的陆承启,才有了那么点作为天子成熟稳重的感觉。又听了陆承启的话,更是乐不可支地说道:“吾儿能这么想,老身也就放心了。先前吾儿把杨相公一派都打掉了,老身还在为吾儿担心,撑不撑得起这么大的朝廷。现在看来,是老身小看吾儿了。吾儿的资质,堪比文宗。不仅大败契丹,还逼契丹人签下协约,这是先皇都不曾做到的事啊!”
陆承启听得刘氏的夸奖。不禁觉得脸上一热,有股错觉,这是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正在被老师表扬一样。呐呐地说道:“都是三军用命。朕没有做什么……”
刘氏笑道:“吾儿谦逊了,我汉家儿郎,其实不输甚么契丹人的。老身最宽心的不是吾儿打了胜仗,而是吾儿亲耕南御苑。先皇在时,最重视农桑,常道大顺以农立国。农事关乎大顺千百年根基,半点疏忽不得。吾儿亲政以来,减免赋税,劝课农桑,此乃造福大顺万万百姓之举啊!”
对于这个赞誉,陆承启还是很乐意接受的。不过他的眼光,又岂止局限在那一亩三分地上面?随着大顺的人口日增,耕地兼并日益严重,打破小农经济的藩篱,已经迫在眉睫。不然的话,大顺也会踏入历史怪圈之中,农民没有耕地,温饱都不能实现之后,便会爆发起义,然后天下又换一个朝代,换一个姓氏继续做皇帝,然后延续这个历史怪圈。
减免农赋,是在经济发展到不需要太多农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不然的话,减免农赋,不过是换一种名目,继续剥削农户罢了。奈何刘氏也看不到这点,自以为陆承启终于是“回到正轨”,不再弄那些伤风败俗的商业了。
陆承启思虑了一下,说道:“娘娘所言,不过是朕该做之事罢了。民以食为天,农事再小,也是大事。”
听得陆承启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尊慈太后刘氏笑得眯起了双眼,说道:“吾儿大病一场之后,竟然开窍至此,实乃神迹!”
陆承启终于放松了下来,知道刘氏的疑心尽去了,笑了笑没有说话。刘氏继续说道:“先皇政事繁忙,无暇管教吾儿,交由太师、太傅、太保管教。现在想来,这些个太师、太傅、太保,哪里真正教授过东西给吾儿了?杨道奇那个老儿,最是包藏祸心。幸好吾儿天资聪颖,才斗得赢这老儿。吾儿做事也是滴水不漏,知道尊师重道,杨道奇虽然有私心,但也还是吾儿老师,责罚不得。吾儿须记住了,要想陆家国祚永续,大权定不能旁落臣子之手!”
刘氏虽乃妇道人家,可天家之人,哪一个也不是吃素的,对于权柄,有着天生的触觉。陆承启不由地感叹,若不是多了千年的见识,说不定还真的就斗不过这些古人。当下陆承启连连点头称受教,直让刘氏过了一把教子的瘾头。
刘氏幽幽一叹说道:“芷若面皮厚,老身先前也说过许多次了,要尽早生下一个皇儿,国祚才能稳定。吾儿乃男儿,此事须得牢记了。要是芷若生育不得,则需要今早纳妃封嫔,断不能像先皇那样,皇后妃子才两个,差点都让陆家香火断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吾儿要是真的孝顺,来不来看老身也是寻常,早日诞下麟儿,才是正道!”
也难怪刘氏这么急,古代人的寿命不过五六十岁,超过七十都算是很长寿的了。人生苦短,要是没有后代,九泉之下也无颜面对祖宗啊!更何况是一国之君,要是没有后代,陆承启有什么冬瓜豆腐,大顺说不定要乱成一锅粥了。
陆承启自然也是知道此事利害的,只是重生的他,很难对一个才十六岁小萝莉下手,这简直是草菅人命啊!早生早育,不仅对婴儿有害,对产妇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古代这么多难产,和早生早育也脱不开关系。陆承启这个身体,不也是先前章献太后在二十五岁才生下来存活的吗?
有着超越千年卫生常识的陆承启,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让自己的女人涉险,尤其是医疗卫生条件这么落后的古代,要是一个弄不好难产了,陆承启连哭都没地方哭!(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母子叙话
而这种在后世已然普及的卫生常识,却没法跟尊慈太后刘氏说明。要是陆承启不顾这个时代的世俗看法,把这些卫生常识贸然跟刘氏说的话,恐怕会被刘氏看做怪物的。有哪一个皇帝,有事没事研究这些东西,甚至比女人还“懂”女人?
听得出刘氏“催生”的急迫,陆承启心中很是不以为然。日后的时日还很长,何必急在一时?
可这种话却不能说出他的口,只能唯唯诺诺地点了点头,连声应是。尊慈太后刘氏呆在皇宫这么久,什么人没见过?察颜阅色的本领,绝不在一些官场老狐狸之下。见得陆承启如此敷衍,便知道自己的话,眼前的小皇帝是一句都听不进去的了。心中叹道:“毕竟不是亲生的,说话便是没了分量啊!”
其实尊慈太后也有点以貌取人了,陆承启不是听不进去,而是听进去了不以为然罢了。不过通过这几句话,陆承启感觉得出,这个便宜老爸的妃子,还真的有几分真心是为他好的。
先前周芷若说的那些尊慈太后和他生母章献太后非常要好的话,陆承启还半信半疑。即便没有看过多少宫斗电视神剧的他,耳濡目染之下,也自然而然地以为这皇宫的后宫之争,必定会激烈得很。哪里曾想到,不仅斗争没有,连日常的拌嘴都少。“这不科学啊!”,陆承启心中呐喊一声,“这尊慈太后如此关心我的子翤问题,可别是有什么企图吧?不过也没有理由啊,陆家的香火一般都不甚旺盛,接连五代都是单传,皇位都不需要争的,难道这尊慈太后想效仿武则天不成?不可能啊,这又不是风气开放的唐代,武则天是不会出现的了……”
陆承启这么笃定,是因为大顺立朝之初。便奠定了文人治国的基调。文人靠的是什么?自然是儒家学说,三纲五常了。
立朝都百年之久了,三纲五常早已深入读书人的心中。更别说来自书香门第的刘氏了,给她再大的胆子。都不敢逾越这些被世人唾骂的规矩的。
儒家学说,帝王家重用它的理由,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为了“和谐”二字,要是按照孔圣人所说。就是“仁”与“礼”。再进一步解释,就是教导大家,以和为贵,每个人修养自身,达到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天地和谐的地步。都和谐了,社会就稳定了。社会稳定了,帝王的统治,不就天长地久了吗!
为什么儒家能一统中原皇朝的思想?根源就在这里!其余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都是附加品,历代帝王不会这么弱智,连自己都不信的东西,还期望底下的比他都要聪明的大臣会信。谎言能蒙骗得一时,但不能蒙骗百姓几百年。
相似小说推荐
-
组织豪杰去抗日 (沃土456) 17KVIP2017-01-13 历史军事双重身份,知青穿越,现代人对于那时的战争,却是另一种思想和运作。错时代的兵器PK,国...
-
侦察兵黑豹突击 (爱疯狂疯鸟叔) 起点VIP2017-01-21 军旅生涯黑豹突击队,海陆空三栖特战突击队,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的主人公黄喆,其父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