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古代做皇帝 (飘依雨)



告辞出垂拱殿之后,刘庚尤有余悸。陆承启那逼人的杀气,就好似一块巨石,压得刘庚喘不过气来。刘庚丝毫不怀疑,陆承启那想要杀人的愤怒是假的。任何一个帝王,在自己的统治出现动摇的时候,都会想到要杀人的。

“唉,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有多少人头落地了……”想到此处,刘庚打了一个寒颤,在这艳阳天里面,居然打了一个寒颤!可想而知,他心中有多害怕了。

作为一个中了进士乙科六甲的刘庚,拟一篇文章那是手到擒来。按照陆承启的意思,他很快便拟好了。这篇文章,义正言辞地驳斥了谣言,同时有力地佐证了陆承启的施政意图,安抚了天下士子。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并不是引经据典,而是语言平铺直叙,只要识得字的人,都能看得懂。

刘庚到了偏殿。把文章写好之后,正想送往垂拱殿,却被内侍拦住了。原来,是陆承启正在召见监察司司长许景淳,内侍要刘庚等一会。

刘庚听得此言,心中“咯噔”一下。暗道:“这回,小皇帝可算是动真格了,也不知道是谁这么胆大包天,居然敢触碰小皇帝的底线?天家之人,有哪一个是好惹的?不动则已,动辄雷霆。翻掌之间,任何人都要化为齑粉!唉,这些人,实在是太大胆了……”

垂拱殿内,陆承启脸色如常,静静地听着许景淳的报告。只听许景淳说道:“……有监察士查出,撰写《书社报》稿子的,是一个新人。臣等顺藤摸瓜,找到了同文馆……”

“同文馆”三个字一出,许景淳抬眼望了望陆承启,却见他并没有什么表示,赶紧继续说道:“……臣等肯定,这一次事情,是高丽国使团闹出来的。只是为什么这么做,臣等无能,还探查不出,高丽使团的用意。背后是否还有人在推动,也断了线索,探查不出……”

陆承启脸色平静,但此刻心中,却是惊涛骇浪:“高丽使团?崔介安弄出来的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高丽国派出去的人,还没有回转,我提出来的要求,他们都没能答复。怎么敢如此激怒我?背后肯定有人出谋划策,这人到底是谁,要达到什么目的?”

陆承启一遍遍的思索,却把许景淳吓得不轻。在这酷热的天气里,他居然冷汗迭出。他心道:“该不会是小皇帝不满意吧?但实在查不出什么了啊,那些人实在是太狡猾了,太会隐藏自己了。可这种话,怎么能对小皇帝说,岂不是承认监察司无能吗!”

正当许景淳无限悲哀的时候,陆承启突然开口问道:“这件事里面,谁才是最大受益者?”

许景淳一愣,他脑子转的不快,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思索了一下之后,许景淳摇了摇头,说道:“回陛下,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不会是高丽国,也不会是辽国。煽动士子闹事,不过是为了抨击新法罢了。由此看来,应该是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只是臣愚钝,还未曾想到是谁这么大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许卿,你想法不错,进步了不少啊!朕也是这般想的,朕的新法,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特别是在官盐以及铸钱两事上面。朕有种预感,从这两方面入手,绝对能查得出来!许卿,你回去之后,立即展开暗查,朕要知晓,先前那些个屯盐的盐商,还有屯钱的富绅,现在都在什么地方!记住,不能打草惊蛇,这一次的敌人,非同小可。他们的厉害,不在监察司之下。切记,哪怕查不出来,也不能打草惊蛇。朕怕到时候,这些人急了,事情反而越弄越糟。”

许景淳沉重地说道:“臣领旨!”

陆承启挥了挥手,说道:“你去办事吧,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许景淳小心翼翼地出了垂拱殿之后,看到了正在求见的刘庚。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却没有说话。但彼此都从对方看出了点什么,那就是小皇帝这一次动真格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八章:世家门阀

内侍通报之后,刘庚得到宣见,小心翼翼地进了垂拱殿之后,也不敢看陆承启,只是长揖了一下,恭敬地说道:“陛下,文章已经拟好了请陛下过目。”

说罢,把一大张宣纸递给陆承启。这年代就是这样,哪怕写得东西多一点点,都要花费很大张纸。毕竟是毛笔字,不是人人都习惯写蝇头小楷的。

刘庚作为一个进士,一手毛笔字确实漂亮。这年头,字写得丑的,几乎中不了进士。不论副考官还是主考官,对于有一手好字士子,总是另眼有加。许多有才学之人,也会因为一手毛笔字实在不堪入目,而被屡次阻挡在殿试门外,空留余恨。

见了这笔好字,陆承启的心情才算舒畅了些,细细看过刘庚写得文章,淡淡地说道:“不错,写得很好。刘卿,对于士子闹事,你怎么看?”

刘庚在陆承启身前身后了差不多三年,最近才算是摸清了小皇帝的性格。对于士子闹事,刘庚通过陆承启的叙说,已经嗅到了一丝味道,当即小心谨慎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必有蹊跷!”

陆承启一愣, 这不是神剧《神探狄仁杰》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吗?当即笑骂道:“好你一个刘庚,什么时候说话这般模棱两可了?快说,不然朕可饶不了你!”

刘庚毫不掩饰他的紧张,用手抹了一把汗,才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一次的事情,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那些个报馆也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都是和那些士子一样,被人所利用罢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刘庚才敢继续往下说:“臣窃以为,此事可能与前朝余孽有关……”说罢,刘庚的眼角扫了一下陆承启神色。发现陆承启并没有什么异常,才敢继续往下说道:“……前朝余孽,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祖建国之后。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不少世家门阀皆对皇室恨之入骨。太宗即位后,灭杀了一批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世家,他们才渐渐销声匿迹。但随着我大顺人心渐稳,他们便开始煽风点火。先皇在时。他们也有露出马脚的苗头。可惜先皇性情敦厚,没有制造杀孽而已。陛下,臣以为,这些人都是动乱的祸根,宜早日铲除……”

陆承启闻言,心中颇为惊讶:“这个年头还有世家的存在?”其实,陆承启还未接触到这一类人物。前世,他地位低微,根本触碰不到所谓的世家中人。重生以后,他每日忙于政事。也无暇它顾。出于对历史的理解,陆承启本能的以为,世家门阀什么的,早就淹没在洪洪的历史潮流当中了。

他没有想过的是,哪怕是在后世,世家也还是存在的。如天师教的张家,山东曲阜的孔家。这两家,一个是孔圣人孔子的后代;一个是创立的五斗米教的张道陵的后代。这两个世家,传承千年,皆因当朝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得以保留了下来。因为一个是道教的执牛耳者,一个是劝天下人读书的孔圣人。两个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利益,所以当权的统治者们,都不敢太过得罪他们。不然一个闹不好。得罪了道教的信徒和天下的读书人,那就大事不妙了。

而其他的世家,在历史的洪流当中,渐渐沉没了下去。其实他们的氏族家谱仍在,只是不复当年兴旺罢了。宗法制度的根源,在于世家门阀。中国历代人治大于法治。便是来源于此。

大顺立朝初,天下共有十大世家,陇西李氏、沛县刘氏、 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 荥阳郑氏、 太原王氏、 弘农杨氏、 兰陵萧氏。若是算上建立大顺的洛阳陆家,便有十一大世家。其实陆家哪怕是建立大顺之后,这些个世家都不承认陆家是超级世家门阀。皆因陆家并不是以文章功夫见长,而是以经商闻名。

士农工商,商人历来被天下人小觑,何况是极度在意地位的那些个世家?大顺的太祖也不含糊,你既然不承认,那我也不要你来当官。开创科举,不再启用九品中正制,一下子切断了世家门阀的源头。世家子弟多纨绔,还不到几代,便自己没落了下去了。

这些世家,骨子里当然对陆家恨之入骨,可惜天下大势都被陆家掌控,闹事都被镇压之后,世家门阀已经十不存一了。到了洪祥年间,就算还有世家存在,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听得刘庚解释,陆承启才算恍然大悟,说道:“朕知道了,这些人狼子野心,是要好好警告一番了。若他们还不识趣,那就别怪朕的刀子不长眼!”

刘庚闻言,吓得打了一个激灵,不敢多说。陆承启突然问道:“世家已经没落至此,哪里还有心思搞这些事情?刘卿,你说会不会是朝中有人故意捣乱,想要破坏新法?”

刘庚听得冷汗直下,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认为,没有哪一个官员这般不长眼的……”

陆承启淡淡地说道:“黄卿的致仕奏表是第一时间传到朕手上的,若不是有人走漏风声,御史台怎么会知道上面的内容?”

刘庚战战兢兢地说道:“或许……或许是黄大人的府中出了内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