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老四、老五,干!”张三举起酒碗和其它三大金刚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他忽然发现今晚的做法和众人对他们的态度让他的心情很是愉快,而那种快乐的感觉似乎是小时候才有过的……
一通话语之后百子亭重新热闹起来,此时那些小贩们都和四大金刚有着一样的愉快心情,可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咱们的六皇子可一点都不愉快,在军营中打着呵欠顶着个熊猫眼的他正在面对着一堆堆积如山的纸张在向老头祈求着:“给我台电脑吧,ipad也行!”
第九十七章 群贤毕至喜欲狂
假如让六皇子看见今晚在百子亭发生的那一幕他的心情也肯定会愉快,可惜他看不见,不过此时倒也谈不上忧愁,关键是累,面前的那些资料足有一千多份,从下午到现在他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也只不过看了两百份,如今眼皮子不停的耷拉,可却要坚持下去,离去江淮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他手中的事情却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
那些纸张不是别的,正是此次科考会试的考生资料,李璟允许他在其中挑选人才,这对李从嘉而言可是意外之喜。年轻人有冲劲抱负和理想,关键在于忠诚度容易培养出来,似那些学士和官员哪里能那么容易就对自己死心塌地?说不得六皇子要把重点放在这里。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比起汉时的辟举和推举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相对而言亦是更为公平,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寒门书生都可以借此谋求晋升之道,再经过盛唐的发展此时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体系。“十载寒窗勤读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也不知是多少学子心中的理想,科举在他们心中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光宗耀祖的途径。
清代的八股取士与其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禁锢,科举也因此而走向了陌路,但在李从嘉所处的这个年代,经过盛唐的辉煌却正是它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刻,就拿朝廷官员举例,有一半都是科举出身,这还是乱世的原因,否则比例还要更为巨大。
此时的科举考什么?自然还是经义文章为主,从汉代的七经发展到了如今的四书五经,再加君子六艺,但真正到了会试之时却更要考验考生们的精神和体力。后世李从嘉就曾见过夫子庙的贡院,今世的考场位置与之相近,格局也大致相同,一排排的长廊被隔成一个个的小房间,内中墙壁上有木板可以放下,既当板凳又当床,然后就是书桌,当然还有一件事物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那便是便桶。
京城会试的考试时间一般都是两天三夜,考生们的吃喝拉撒就全在那不到四个平方的小空间之内,这些小隔间都不是封闭的,会有巡查人员随时检查你是否会作弊,暖春还好,要是春寒料峭之时到了晚间冷风这么一灌那滋味可是相当的难受,冻死在考场的考生也不是没有,而且你还要忍受某些气味,倒算得上是一场全面的考验。
科举制度能选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吗?李从嘉不是不信而是不敢全信,争天下和守成完全是两个概念,假设在国家安定四海清平之时他需要的可能是包拯、张居正、王安石这样的名臣治理江山,但要争霸天下他要的则是郭奉孝,庞士元,赵普,刘伯温此般的人物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赵刘二人没听说有什么功名,而鬼才和凤雏按照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和描述估计也不是什么考科举的人才,至于荀文若诸葛孔明这般的全才就更是可遇不可求了。要真是听说有这样的人才在,别说是三顾茅庐,就算是三顾茅厕李从嘉也定要争取。
这一届的主考官是六皇子的老师冯延巳,户部、礼部和吏部都要参与其中,这厚厚的一摞考生履历就是李从嘉下午从户部抄来的,眼下没有复印机,一切都得靠手抄,光是如此多的资料便费了十余名书吏两天的时间。参加会试的考生都经过县乡的选拔,在他们的履历中也会有先生或是考官的评语,六皇子最为看重的便是此处。
一般而言大人物在幼时或是少年之时都会有些异于常人的表现,刘玄德飞鸡走狗,曹孟德狡诈多变,最过分的他还伙同袁绍抢过别人家的新娘。远的不说再看近代,凡是英雄人物少年时基本上没有一个老实的。想想也对,争衡天下需要的是计谋巧变不落窠臼,经义文章则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二者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为了不放过一个人才,六皇子是拿这些履历当作公司报表来看的,一字一句细致无比,不过直到凌晨看得眼珠子都快突出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现,多半是一些官样文章,最多在字眼上弄些心机罢了。当然六皇子是不会半途而废的,已经花了那么多功夫了,说不定坚持下去就有回报,先小睡一会儿,晚上还得继续熬着了。
迷迷糊糊之间李从嘉似乎看见了周瑜,看见了岳飞,看见了狄青,一干名留青史的谋臣勇将都在对着他恭敬的施礼,口称淮王,这一下可把六皇子喜得是心花怒放,直呼众卿平身,眼前这简直是集华夏数千年的全明星阵容,什么赵匡胤,什么契丹国,孤反手就可灭之!隐约之中更见到了大唐的战船行驶在大洋之上耀武扬威,只要太阳可以照见的地方就有大唐的旗帜飘摇,李从嘉不由得意的一阵大笑。
正在笑的酣畅淋漓之时忽然脚下却是一脚采空,腰背之间立刻就是一阵疼痛,有人在耳边呼喊:“殿下,殿下。”等到睁开眼睛出现在视线中的则是赵龙那一张熟悉到不能在熟悉的面孔,此时他的面上还带着一些惊讶,更多的还是关切。
“狄青呢?岳飞呢?”浑浑噩噩的叫了两声李从嘉终于发现自己还在军营之中,身体刚刚从逍遥安乐床上滚了下来,摔得浑身生痛,嘴角旁是一片口水的印渍,也难怪,一下子看见那样的全明星阵容不流口水还就怪了,还真是一场难得的美梦啊。
“殿下醒醒,快去打水来。”赵龙怎会知道狄青和岳飞是谁?看着殿下迷迷糊糊的样子急忙上前把他扶了起来轻声呼喊,并对身后的士卒言道,原本李从嘉是给了赵龙随时进入自己营帐的权力的,不过后者可不会这么做,在外面叫了半天殿下却只是不应,加上那一阵颇为奇怪的大笑让赵龙也顾不得那么多才冲了进来。
“没事赵龙,这床太小了翻个身就掉下来了,什么事啊?”李从嘉晃了晃脑袋回到现实中来,赵龙一早来找自己绝不会无事。
“咳,殿下,工部左侍郎李准求见。”听了六皇子的话赵龙微微一愣,这床小,您这张占了半个营帐十个工匠忙了一个下午才装好的逍遥安乐床要是小,这世上还有大床吗?当然这些话赵龙只在心里。
“工部左侍郎?找我什么事?等等,我稍作漱洗再去见他。”李从嘉微微沉吟便就言道。说来也巧,最近大唐的六部除了工部之外李从嘉全都去过了,户部、吏部、礼部和兵部他都是为了寻找人才,甚至连刑部都没有放过,表哥的那个锺九不就是这么来的,说不得天牢里就还关着什么英雄好汉等他去拯救了。唯独这工部没有涉足,想不到今日他们主动来访,这一下真是六部齐全了。
第九十八章 事必躬亲竭力为
三省六部制始于三国之时的魏国,经隋唐已然极为完善,所谓三省乃是尚书、中书与门下,六部则为吏户礼兵刑工,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较之以前的三公九卿制是很大的进步。工部之中工部尚书为首,今日来的这工部左侍郎李准便是尚书的副手,通俗一点说相当与后世的国务院某部委的副部长,在大唐而言也算是位居高官之列了。
禁军的军营是是不能随便进的,即使是李准也要在营门等候,见六皇子缓步而来他立刻上前见礼:“李准见过殿下。”
“李侍郎免礼,是何要事劳烦侍郎亲自前来?”李从嘉上前右手虚扶口中言道,这些礼节之中亦是很有讲究的,像六皇子和李准说从未谋面也不为过,因此二人见礼李从嘉便是虚扶,倘若是刘彦青或是赵龙王云林等,他就可以直接触碰对方以表示一种亲近的意思。
“殿下下月便要封王江淮,那王府营造之事岂可轻忽,费尚书特命下官前来听从殿下吩咐。”六皇子言语之中十分客气,李准自然也更是恭敬,他不自称在下而是下官就是已然将李从嘉当作淮王对待了,一般而言王府的建造由工部员外郎和营缮郎负责,如今李准亲自前来便是表示对李从嘉的尊敬,官场上一言一行都有深意在内。
“呵呵,何劳费尚书下问,李侍郎亲来。”李从嘉笑道。
“殿下,皇上责成费尚书为殿下营造王府,需要满足殿下心意,尚请殿下移玉随下官往工部一行,方案与图纸皆已备好。”王府虽有规定的规格但各人亦有喜好不同,之前征求意见乃是正理。
“李侍郎亲自来接,从嘉如何不去。”对于自己的王府李从嘉自然会有想法,内院暂且不谈,皇室自有惯例,但这外院他却想效法太宗设立“奇士府”用来接纳门客幕僚,当然以六皇子一贯的行径也得穷奢极侈一番。只不过这段时间千头万绪李从嘉已经快要忙的连吃饭上茅厕的时间都没有了,今日李准前来相问也算是正中下怀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特种兵之终极判官 (孤独夜光影) 起点VIP2017-02-01军旅生涯“孩子,拿着这玉佩找你的父亲吧!”白发苍苍的老妇对着凌峰说道。“...
-
北宋崛起 (约翰牛) 起点VIP2017-01-24 两宋元明用光明与黑暗编织梦想,以权谋和铁血浇铸丰碑,兄弟义气,美人恩重,穿越经典,不可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