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据臣所知那慕容彦志大才疏与其名不符,麾下虽有强军但军中将领亦未必与之同心,再言此人终究非我正统,郭威帐下颇有良将雄才,似此加之韩尚书之言,淮南一地出兵似要三思而行。”韩熙载话说的十分委婉但意思却颇为明显,锺云随后亦是出言道。
李从嘉的双眼依旧紧紧盯在自己的鞋面之上,似乎那里有什么美妙文章一般,但殿中四人所言却是听的极为认真。慕容彦内乱,大周新建,北汉契丹推波助澜,单从这些信息分析对南唐而言还真是出兵的时机。可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机会可能是机会,问题在于现在的南唐有那个实力去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吗?
就算已经通过原先的历史知道慕容彦的反叛不会成功,也知道南唐出兵会全军覆没主将遭擒。但凭此就对宋齐丘与李景达加以轻视便有失偏颇了,威国公若是无能怎会有现今权倾朝野的地位?楚王李景达若是无能李璟又怎会以伐楚重任交代?即使是有反对之意的韩熙载亦未对二人的结论全盘否定,足见他们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
无能也好,目光短浅也罢,有时候都是要看环境和对手的,袁绍无能吗?吕布无能吗?也许在绝世枭雄曹操面前他们的确是无能了一些,可即便是曹孟德也不会这样看待自己的敌手。无论是威国公还是楚王李景达日后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绝不能小看分毫。
历史对于某些事件的结局往往都是只言片语,就像它只记载了南唐大将燕敬权为后周所败全军覆没本人被俘,可它却不会告诉你在这只言片语的背后又有多少的勾心斗角波谲云诡。五千精兵?再如何精也只是五千,精不成五万,这样的出兵力量是不是单薄了一些,还是说原本就是一种试探?李从嘉想着忽然有了一些顿悟的感觉,既然有幸经历历史上未曾提及的详细过程,他就更要仔细加以观察分析。
“韩尚书所言不无道理,太师之见亦有见地,只是老夫之言尚未说完,请稍安勿躁,陛下,既然契丹使者有所请我大唐不应会失却盟邦之义,且慕容彦之起兵也为难得之机,倘能北渡淮水甚或拿下徐州之地便可为我大唐设下屏障,此乃大利之事也,因此我可观时却不妄动,即或起兵亦为谨慎策应之举,如此似可策万全。”对于韩熙载和锺云的言论宋齐丘并未反驳反而是点了点头,之后才继续言道。
宋齐丘此言一出大殿上又是一片沉静,所有人都在思考着其中得失,李从嘉心中暗道这才是威国公应该有的表现,朝中党争是为了争取权力地位,为了贯彻自己的主张。但到了有些事关军国大事之时,一味为了朋党之争而互相对立绝非智者所取,不光是宋齐丘,韩熙载与锺云亦莫不如是,此时看他们的神情就知是在认真思索。
“观时而不妄动,谨慎策应,国公之言不差,可却不知以国公所见又该如何行之?”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太师锺云首先出言对宋齐丘问道,而从他的问题也能看得出对威国公的策略还是比较支持的,但好的策略只是一半,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具体的执行实施。
“派出军中精细四处打探,首先要坐实慕容彦出兵之举,只要他举事陛下可命一大将引一路偏师前往相助,人数不宜过多,如此一来可进退自如二来亦可解方才韩尚书之言,若慕容彦真乃色厉内荏我轻军快马可迅速撤离周境,而一旦其声势大成我亦可大举出兵袭占徐州之地!”威国公此时侃侃而言思路极为清晰,他也是刚刚从李璟口中得知消息就能做出如此的安排,足见李从嘉的判断并没有错。
“偏师轻军,待机而动,一击不中,远扬千里,敢问国公倘若慕容彦正或势大,你要袭占徐州之地这兵从何来?”锺云微微思索又继续问道,现在的大唐可没有力量支持大规模的两线作战。
“只要能北渡淮水取下徐州之地,即或停止伐楚之战亦要为之,如今之楚不过藓疥之患,郭周才为我大唐劲敌,若能借此让之与慕容彦二虎相争我大唐可得实地便无所不可。”这一次宋齐丘也沉吟了片刻方才回答道,言语之中则是有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度。
听闻此言李璟锺云皆是眼中一亮,就连李从嘉也不得不承认倘若自己不是预先知道结局也会为宋齐丘的策略所感,俗话说老而成精,老谋深算,威国公的确名不虚传,以后可有的头疼,不知宋承宪这颗棋子能否发挥作用。而现在看父皇和太师的神色似乎已经被说服了。
“偏师而出,必要有劲将为先,不知威国公属意何人?锺云继续问道。
“濠州镇将燕敬权勇猛果敢,忠心可嘉,恰是最佳人选。”宋齐丘断然道。
听见宋齐丘此言李从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觉,知道结局和知道详细过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经历,燕敬权!此人出兵南唐岂不必败?可自己又能有何作为?甚至找不出辩驳宋齐丘的理由,可他的计划若是如此完善南唐怎会惨败?原本觉得此事根本难以与自己相干可以听之任之,可如今却是亲历,此时还要看着他发生却不能更改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更让人难受之至!
第五十五章 天欲闻之孰可避
李璟召集重臣的养心殿之会原本是为了商议出兵伐楚之事,却因为辽国使节的一则军情改变了原本的议题,不得不说威国公宋齐丘的分析称得上是丝丝入扣,有理有据,更有具体的执行策略。使得原本就心有此意的李璟已然彻底倒向了出兵,虽经兵部尚书韩熙载几番劝阻亦难改此心,当堂按照宋齐丘的战略议定让燕敬权率军五千出濠州驻扎封镇,一旦后周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起兵大唐便可发兵策应!
敌国内乱,趁时而动,借力打力,渔翁得利!宋齐丘为李璟谋划的前景美如画卷,但李从嘉却知道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燕敬权的出兵必将以大唐的失败而收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更是自己经过缜密思考得出的结论!应该说这一刻他的眼光成长了。
有那么一刻李从嘉自己都要为宋齐丘全面细致的分析所折服,出兵淮北的理论看上去的确无懈可击,让他灵光一现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当然是先知,假如真如宋齐丘所言大唐怎么会败呢?其二就是兵部尚书韩熙载的坚决态度,身为饱学之士,韩熙载的言辞并不激烈且较为含蓄,但其核心的含义李从嘉已经听出来了,宋齐丘的侃侃而谈忽略了兵家之事两个重要的方面,一可曰查敌,二可曰知己!
形势的有利与否是要看对方统帅的能力的,官渡之战假如袁绍的对手不是曹操,或者赤壁之战曹操的对手不是周瑜,那么历史的走向很可能就会改变!而如今大唐要面对的是后周太祖郭威,对于此人李从嘉的了解不多,隐约记得的一些评价却都是与他的军事能力有关,韩熙载的言语之中对此也颇为推崇,认为慕容彦绝不是他的对手!另外一句话他没有直接说出口,濠州镇将燕敬权亦非其敌手。
“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韩熙载对燕将军评价,身为直接上司如此评价怕算是最低了,假如不是被宋齐丘李景达逼急了估计韩熙载肯定不会这样直接。李从嘉已经不用再想了,大唐的兵败多半会与燕敬权的指挥有直接的关系,说不定连宋齐丘的战略燕将军也未必会执行的如何妥帖,而他的对手还是强大的后周太祖郭威。
整个朝议六皇子成了锯嘴葫芦一言不发,倒不是他不想改变父皇的决定,关键在于怎么看这种希望都极为渺小,他还能比韩熙载更加了解情况?说的还能比兵部尚书更加通透?且不论这样做会否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养心殿这个场合他想说话也没有那个份量。
李从嘉只能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发生,同时心中对于建立自己情报机构的渴望更加强烈起来,韩熙载的眼光未必在宋齐丘之上,但对此事看得却比对方精准的多,关键还在与他身为兵部尚书所能掌握的消息。自己在这个时代想要争霸,论基础远不如赵匡胤,拼爹吧也拼不过李弘冀,要是再在信息情报上落了后手他还能有什么资本?
想到就要去做,可李从嘉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无人,二无钱!好在老天似乎也不愿让六皇子天天为此事长吁短叹,一个最重要的助力终于如期而归,锺瑞年锺少爷自江淮之地行商回来了。
到了金陵锺少爷只是先回府见过祖父与父亲,之后便立刻前往表弟所在的军营!军营重地,又是大战在即,一般人别说进靠近都别想!可锺瑞年是什么人?敢砸应天府和教坊司大门的公子谁人敢挡?还得齐明远将军亲自迎接,不多时兄弟二人便相会在营帐之中。
“从嘉,你就这样进军营?果然厉害。”到了李从嘉的帐篷,看了周围精致的摆设和那张逍遥安乐床,锺瑞年也不由对表弟树起了大拇指,还没听说过谁进军营这么牛气冲天的,不愧是自己的表弟。
“别人不知道我表哥你还不知道?让小弟进军营就是赶鸭子上架,我在这里不过混日子罢了,怎么能亏待了自己?”李从嘉为自己和表哥满上了香茶之后轻松的说道。
相似小说推荐
-
特种兵之终极判官 (孤独夜光影) 起点VIP2017-02-01军旅生涯“孩子,拿着这玉佩找你的父亲吧!”白发苍苍的老妇对着凌峰说道。“...
-
北宋崛起 (约翰牛) 起点VIP2017-01-24 两宋元明用光明与黑暗编织梦想,以权谋和铁血浇铸丰碑,兄弟义气,美人恩重,穿越经典,不可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