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他妈主张用缴获枪械训练的?自己先去试试再来说话!”
王海阳率先带着一脸黑灰以及火药沫子,眼泪长流的跑回来破口大骂——那些缴获的火绳枪质量不行,密封不严,击发以后居然会有气体从枪管后部泄露出来,亏得王海阳还没把眼睛凑上去瞄准,否则一准被喷瞎。
此后唐健北纬解席等人也都骂骂咧咧回来了,个个都灰头土脸——火绳枪击发时烟雾太大,而且火药气体泄漏严重,导致传统的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完全失效。一帮前职业军人先后射击将近一百次,命中率却连百分之二十都不到。
在军事组的逼迫之下,那些曾经主张要发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节俭精神的委员会菜鸟们统统被强行押去打靶。老李教授和胡雯因为年龄性别关系得以幸免,不过也被要求到旁边观看。
最初时大家还嘻嘻哈哈挺开心的,中古火枪可不是谁都能玩到。不过很快笑声都转变成为不断的咳嗽声——这些火枪每开一枪都会冒出大量烟雾,如果是一排人同时开火,那阵地上马上连对面人影都看不见。
在呛人的烟雾中,大家完成了各种试射。除了缴获荷兰人的火绳枪,明军装备的鸟铳之类他们也尝试了一下,其中还有据说是明朝最先进的鲁密铳。可结果还不如火绳枪呢,打出去的单发子弹连大致落点都找不着,只能往里面装填铁砂子当霰弹枪用,射程还特别近。
枪管上没有瞄准器具,就是有也不敢用,因为射手们完全不知道哪一次火药气体会朝后面喷……最后,统共没几次试射,居然还出现一次炸膛现象,差点没把凌宁的手给废了。
“靠,现在终于知道大明王朝传说中牛逼轰轰的神机营都是些啥货色了。明朝的火枪手们可真倒霉啊,这些东西对他们本身造成的伤害大概比对他们的敌人更大……”
试射结束后,庞雨一边用清水冲洗他被烟雾熏得红肿的眼睛,一边用充满怜悯的语调评论道。以前看历史资料记载,明军一个车炮营配备的火枪火炮数目之多都能让现代人感到诧异,感觉几乎已经完全是一支热兵器军种了,怎么还会干不过满洲人?现在算是知道缘故了。
“是啊是啊,这种火枪还真不如弓箭,后者好歹还能保证射手本身的安全!”
凌宁完全赞同,他手上已经裹了好几圈纱布,那支该死的明军鸟铳才射第三轮就炸膛,只差一点点就完成了其主人未能完成的任务——干掉一名短毛。
就是现在,凌宁的手也几乎被烫成了个猪蹄膀,他本人倒没怎么在意,但他的老婆卓媛却在事后气势汹汹找到委员会里大吵一场,迫使委员会不得不给他放了工伤休假,外加享受伤员补贴待遇……
在亲身尝试过十七世纪的火药武器后,委员会中那些原本打算充分利用缴获武器的成员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法不太现实。李老教授还不死心的询问机械组同仁:能否把这些武器改造下,好歹可以利用它们的零件,结果却仍然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
“硬要改造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有一点很麻烦……”
肖朗用卡尺测量了几具枪械的部件尺寸后,很无奈的告诉大家:
“这些火枪都是手工制造的,虽然原理和型制完全一样,但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都有较大差异,完全无法通用。如果我们想要对其进行改造继续利用,势必要为每一支火枪单独制造与其尺寸相配的零部件,有这闲工夫还真不如全部重做了。”
“一点都不能利用吗?”
胡雯犹自不死心地追问,却看到军事组,武器组和机械组的所有人都同时摇头:
“一点都没。”
于是最后,委员会只好接受那些专家内行们的判断,宣布这个时代的火枪根本无法利用——至少是对现代人没用。
庞雨以前曾经在哪儿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在这个时代军人和海盗中间独眼龙或瞎子特别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火药枪质量不好,发射时事故率奇高。而由此对火枪战术上带来的重大影响就是——这个时代普遍都不怎么重视单发瞄准,而是用大规模线性阵列,以集团排枪射击来保证杀伤率。
在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重,明朝重视火枪战术,但他们的火器却从来没有先进到能完全对冷兵器形成压制的地步。明灭亡之后清朝前期摒弃火枪,到后期被人打破国门,虽然花大价钱买来了先进武器,却一直没学会正确用法。
直到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买来的火枪对敌时,居然也还是不瞄准的,即使那时候火枪的质量已经很好,枪身上瞄准设备也已经比较成熟。而他们又从没受过集团使用排枪的训练,虽有枪却不会用,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根据军事组的意见,新招募来的士兵们绝对不能用这种东西作训练,那会把人练废的。
这样一来,新建军队的武器装备又变成一个问题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枪械都是用现代材料制作,数量早已不足,先前大战时就不得不用弩机来弥补。光靠这些武器显然不足以建立一支新军,委员会原来以为缴获的装备多少可以使用一些,所以才同意扩充军队。
现在这想法破灭了,原有的现代枪械大家自己要留着防身的,新军总不可能完全使用弩机作战。他们这批人占领县城,建设工业区已经有半年多,钢铁,化工,机械等部门都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否利用当地材料,自制现代,或者至少是近代化的枪械武器,作为一个议题被正式提了出来。
几天之后,大家再度聚集在一起,正式商讨自制枪械的问题。
在武器技术上,他们这些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拥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当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外加工业,化学,机械,以及军事组成员们坐在一起,真正商讨具体应该发展哪一款枪械作为新军的制式装备时,大家却还是感到茫然。
不是因为没有目标可选,而是他们能选择的枪型太多了,懂行的人才也太多。
王若彬,徐慧,冯宇飞……这些本就搞武器系统的不用说,就连搞机械的肖朗对于现代枪械原理和构造都能说出一些门道来。但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内部意见不能统一,什么杠杆式栓动式,左轮上弹还是导气上弹……各种名词噼里啪啦不停冒出来,会议室里很快吵成一锅粥,只听得庞雨等一批外行人头昏眼花。
小心翼翼的,庞雨举起一只手:
“咳咳,我是外行,不过请问一下,为啥咱们不直接仿制那两支五六式?有现成的样枪应该是很容易仿制吧?”
刚刚还在争吵不休的一伙人这回却很一致的同时摇头:
“仿制不了,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都不过关。”
负责钢铁厂的黄建成老师傅比较厚道,还补充了两句:“主要是枪管用钢和弹簧钢的生产还有困难,目前以我们的钢铁水平,可以生产高质量的熟铁管代替钢制枪管,但弹簧材料这一块不太好解决。使用坩埚法可以生产一些钢材,但产量上不去。”
第九十五章 武器与战术——适应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能够制造五六半自动,那我们也可以直接造五六全自动了。不用多,造它万把支AK,绝对包打天下。”
宅男王若彬来到明朝后的最大梦想就是“十万AK横扫天下”,为了完成他这个伟大的梦想,这些日子他和钢铁机械方面同志们没少交流,不过暂时,他们还达不到造AK所必需的技术条件。
“咱们燧发枪总能造吧,先造一些燧发枪好了。”
庞雨降低要求,不过他立即被指出又犯了一个外行错误——先前要求直接造自动步枪,那起点太高,但燧发枪这种东西,相对于他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又太低了。
“关键一点是: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燧发枪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最早的燧发枪十六世纪就被发明出来了,到十七世纪中叶,我记得大约是1650年左右,法国的精锐部队已经装备不少。如果我们还用燧发枪装备部队,以后如果和欧洲人交手,恐怕占不到多少便宜。”
凌宁用他唯一还能动的那只手摸着下巴,慢条斯理分析道:
“当然现在欧洲人装备的还只是早期型号,不过同类枪型原理总是相通的。一旦与我们发生冲突,迟早会从我们手里得到样品,那技术上的突破就不会太困难……相比之下,如果直接用底火整装枪弹,在化学工业不到位的情况下,还更容易保持技术秘密。”
于是一帮人又开始讨论技术问题,各种各种的专业名词再度充斥会议室,到最后军事组几个人都受不了,唐健直接拍了桌子:
“行啦,别卖弄你们的枪械知识了!”
“无论你们选什么枪型,最后用户都是我们军队。干脆我们直接把要求提出来,随便你们选什么型号,或者哪怕自己研发都行,只要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就行!”
说着,前武警军官重重把几张早已准备好的纸片拍到桌面上,一帮技术狂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表示早该如此,然后大家便七手八脚抢看那些技术要求。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乱世英雄 (夹心奥利奥) 起点VIP2016-10-10 抗战烽火徐国仁,一个现代高中生,不会打枪,也没杀过人,灵魂却意外穿越到了民国旧社会,对历史不...
-
带着城市闯战国 (空逸) 起点VIP2017-02-02 架空历史赵无铭在玩网页策略游戏之时,带着城市突然穿越。成为赵王,最不待见的小儿子。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