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这几天真是辛苦小吴了,回头一定要包个大红包。”
毕竟是做过领导的,胡雯很清楚怎样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什么表彰荣誉都是虚的,银饼子才是实实在在。果然这句话一说,便见那位吴尚宫眉花眼笑的,虽然跟短毛混了这么久,终究还是难以适应他们这么直白的行事风格。不觉用手绢捂住脸颊,羞涩道:
“您太客气了,王姑娘给的薪酬已经足够丰厚啦。”
“她的归她的,我们归我们,你也知道咱们这边都是按劳取酬,付出了时间精力就该有报酬。”
胡雯理所当然的坚持道,而吴尚宫也就是口中推辞几句,岂有当真不要之理?这时却听旁边苏暮雪皱眉道:
“我们正儿八经雇佣的那位钱顾问,这段时间怎么尽跟郭逸林汉龙他们混在一起?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胡雯倒是知道点情况,宽容道:
“他最近是在协助参与我们与大明朝廷谈判商贸合作的事情。男人么,总想着干大事,参与我们这些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大约觉得丢面子吧。”
“伸手拿顾问费的时候倒不怕丢面子……既然是在帮郭逸他们做事,这开销就不该从我们妇联的帐上走!月月,回去之后把账目做到政治公关费用上去!”
相对于苏暮雪的义愤填膺,负责团队财务的朱月月倒是一脸不在意的态度:
“啊呀呀,无所谓啦,反正都是从贸易公司走的总账……要跳脚也该是安娜的事情,咱们只管花钱就好。”
几人嘀咕了几句,话题又转到接下来的行程上:
“诶,总算又搞定一户,明天我们该去哪家了?”
“让我看看备忘录……恩,是武平伯陈永寿家。”
“他们家闺女是叫金娘还是缳缳来着?我都忘了。”
“陈金娘,刘缳缳是宁晋伯刘天锡家的二小姐。”
“武平伯陈家,宁晋伯刘家……就剩这两家了是吧?亏得总共只有六七家,否则真得累死。”
“不是说又要加上两家么?成国公府已经占去了一个名额,剩下那个,听说他们内部正在谈判呢。”
第六百六十三章 颜好,一切都好!
——北京城这边,最初表示有与短毛结亲意向的公侯贵族,是有六户人家,还有一家英国公府是不确定,总共七位姑娘。而琼海军这边,愿意参与相亲活动,并且愿意为此到北京来的小伙子却有九人。
其中几位原本是专程冲着那位“明朝林妹妹”而来的,不过现在他们的想法已经有所转变。因为胡雯在和所有女方见过面之后,回去就告诉他们:这次的女孩子平均水平都非常高,即使按现代标准也普遍在九十分以上。那位李家小姐才貌确实极为出众,但在所有姑娘中,居然还并非是最出色的。
“你们这回可算是赚到了,若换了咱们原来那个社会啊,最多只能远远看人家几眼,连牵个手都休想!”
朱月月和苏暮雪略带酸意的评论让一帮大龄男人无不心花怒放,他们在这个时代不缺钱不缺势力,对于未来夫人的要求无非就是相貌和性格。而这些女孩子普遍年龄都没超过十六岁,性格脾气什么将来还可以慢慢调教,那就只有颜值最重要了——颜好,一切都好!
胡雯这边原本还担心狼多肉少,来个九个人,若是只能配成七对未免不好看,但事实证明她完全多虑了——双方最早提及这件事的时候,他们琼海军还没开辽东副本呢。等到肖朗在旅顺口一战成名,用铁的事实证明在琼海军面前就连建奴鞑子都不堪一击以后,他们琼海军在大明勋贵心目中的行情又和先前大不一样——明朝勋贵大都是武职出身,虽说大明朝长期以来重文轻武早成惯例,但恰恰是这些勋贵家族心里头最清楚:在这个已经看起来不太妙的时代,一支强悍武力代表着什么,又能够给家族带来多么长久的益处。
所以几乎是在辽东消息传到京师的同时,就又有新的豪门赶紧表达了想要加入到这场联姻中的想法。但这时候反而是原本那几家开始推三阻四的从中设置障碍——竞争对手总是越少越好。等到相亲团真正抵达京师,听说求亲者还比原先计划的多了两个,根本没等琼海军方面表达什么想法,这边已经开始为那多出来的两个名额展开一场私下争夺了。
就在前两天,这名额变成了一个——胡雯没有当场拒绝成国公府的要求,后者就立马强势宣布他们也将加入到这场联姻当中。就算王晨最终看不上那小寡妇,朱家肯定也会再安排一个侄女儿顶上。大明朝开国至今还比较有势力的四家国公府,徐氏两家一是在南京太远,另一家定国公府则正好是今年逢大丧事,实在不好议亲。剩下英国公府原本已经有个侄女参与,还想着要不要再添个女儿进去呢,老关系的成国公府过来一说,这两家老牌国公府一起发力,占去个名额也就理所当然。
于是剩下那个名额真的成了香馍馍,胡雯这才发现原来在京师各大豪门的虎视眈眈之下,他们短毛才是小鲜肉——当然对此她本人还是乐观其成的,反正不管对方最终做出什么决定,哪家胜出,通知一下就好,她自会上门拜访。
胡雯这边带着一帮女同志忙着走访豪门,代表团的男同志们也没闲着,他们也在为团队奔忙——跟大明朝进行新一轮的商贸合作谈判。
由于老李教授的一番开导,现在大家都已经基本认同了委员会的判断:琼海军与大明朝的关系不可能仅仅通过一纸条约就完全确定下来。今后随着双方彼此间了解的加深,各种利益交错纠缠在一起,以及经济上的往来日益繁多,各种条约谈判有得好签呢。指望人家明朝人开头上一次当,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后就会老老实实一直自认吃亏的遵守下去——这是意淫小说主角们的专利,短毛中没有这样的人才。
所以只能一步步往前走了,钱谦益那个招安条款算是奠定了双方的政治合作基础,在这方面双方都不想改变。不过茱莉与其签订的附属经济条款现在看起来已经有点“不合时宜”——尽管其实距离招安成功才过了一年半,两年都没到。可大明朝终究已经反应过来,不甘心再一味充当经济上的冤大头了。
而琼海军既然仍想从大明的市场中获益,那少不得就要分出些利益来给大明朝廷。所以双方将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对这部分条款进行一些小小的修改和调整,但具体调整多少,那就要看双方的势力,底线,以及谈判人员水平高低了。
本来按照明朝方面所处的地位,他们在这种谈判中应该是很占优势的,毕竟市场本身是在大陆上,而大明朝廷则在这片土地上拥有近乎无限的巨大权力。不过明朝官员对于这种谈判的生疏和漫不经心几乎完全抵消了他们的先天优势。实际上,在那些大明官员眼中,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是一场双方地位相等的谈判。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朝廷向下面某个藩属势力提出了要求,但对方有些本钱,也敢于讨价还价,朝廷不能象对待寻常僚属那样予取予夺,必须要付出些代价——但也仅此而已。归根结底,这是大明帝国内部的事情。
琼海军这边名义上的谈判负责人是郭逸,但真正操办具体实务则是林汉龙。他在与周延儒等几位大明高官接触了一两次之后便立即发现了这一点。不得不说古往今来的官僚都差不多,林汉龙以前作为小包工头,从政府部门手中接项目时多次与此类官僚打过交道,非常熟悉他们的思维套路。然后林汉龙便相当务实的建议代表团相应调整己方谈判策略,不再是以谈判对手身份,而是作为工程的承包商,为大明朝廷提供服务而来。
硬拗是没有意义的,明帝国在名分大义上的死板立场史书上早有记载:据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时也只是要求崇祯封他个藩王,然后便愿意回西安去,但明帝国却依然拒绝。至于后金方面与大明朝多次有文书往来,却仅仅为了争执一个称呼上的问题而导致连最起码的交流都做不到——有这些教训在前,林汉龙才不想为了区区一个名分问题跟明朝闹翻呢。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太清楚哪些东西该坚持,哪些又完全可以灵活对待的。在他们原来那个时代,就连国家政策上都在玩“打左灯向右转”的把戏,况且这种商业谈判——没错,只是商业谈判而非政治。他们要争取的是商业利益,而不是什么政治名分——后者根本不指望明朝恩赐,只能依靠自己去抢夺。
所以在说服了郭逸等人之后,林汉龙很快便从谈判代表回到了他的老本行——包工头服务商。这段时间他跟郭逸以及陈涛三人每天就穿着一身不怎么挺括的皱西装——没办法,从现代社会带来的礼服不能天天穿。而本地另作的,哪怕裁缝手艺再好,在这个时代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厚重毛纺面料,只要一天没慰烫就立马起皱——手中也夹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如果不是出入都乘坐高级马车,身后还跟着一队警卫士兵的话,他们仨真跟刚改革开放时那类皮包公司小经理没啥两样。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乱世英雄 (夹心奥利奥) 起点VIP2016-10-10 抗战烽火徐国仁,一个现代高中生,不会打枪,也没杀过人,灵魂却意外穿越到了民国旧社会,对历史不...
-
带着城市闯战国 (空逸) 起点VIP2017-02-02 架空历史赵无铭在玩网页策略游戏之时,带着城市突然穿越。成为赵王,最不待见的小儿子。面对...